張文宏:今夏疫情會經歷低谷,冬天是否復發不好說,持續一兩年也正常!

2020-12-28 騰訊網

近期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德國呈現多點暴發和擴散態勢。為幫助同胞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控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更好地同當地民眾同舟共濟、共克時艱,中國駐杜塞道夫總領館在上海市外辦協助下,特別邀請到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常委張文宏教授於3月17日以視頻連線方式舉辦專題講座。張文宏教授的講座受到廣泛、熱烈歡迎!

講座內容節選

Q

A

&

問:新冠肺炎屬於什麼樣一個病呢?它的特點是什麼?

答:人類對疾病的控制經驗是慢慢積累的。到今天為止,我們這對這個疾病總結的經驗是,請大家記住,這個病毒沒有SARS厲害,如果我們給予病人最好的治療。SARS的病死率是多少呢?10%左右,也就是說10個人當中有1個人死亡,100個人當中有10個人死亡。

那麼新冠病毒病死率是多少?按照德國現在的數據,100個人當中不足1人。這是德國今天的數據,但是你說義大利好像不是這樣的,我今天先不談義大利,義大利的情況和德國不一樣。

現在中國的情況是什麼樣子呢?上海病死率也是這個數據,中國的病死率現在基本上達到這個水平,100人當中最多1至2人死亡(湖北以外)。

日本100個人當中死亡病例多少呢?1.5個。新加坡、馬來西亞無死亡病例。馬來西亞現在400多例確診病例,你可以說是因為那邊天氣炎熱。上海有350多例,死亡3例,而且這三個的病人年齡有多大?第1個89歲,第2個78歲,第3個病人是重度肥胖合併心臟病。舉這些例子是想說明什麼問題呢?跟SARS比起來,這個病的級別真的很小。

Q

A

&

問:新冠肺炎病毒的危害在哪裡?

答:因為它沒有SARS厲害,所以在早期根本無法識別。有可能症狀很輕微,你根本感覺不到,所以你會在你的周邊看到一些人可能沒有症狀,或者有很輕微的症狀,比如低燒,用體溫計可能都不一定量得清楚。這會導致什麼情況?

因為症狀不明顯,所以患者會四處走動,比如剛才說到的在德國前段時間一個室內的活動,參與人數達1000多,當中就混有了這樣的病例。可能他當天去的時候,已經稍感不適,但是他覺得症狀不明顯仍然堅持去參加了,繼而傳染給更多人,因為這個時候它的傳播性仍然是非常大的。

但如果是SARS情況就完全不是這樣。因為2至3天內即會出現較為嚴重症狀,從生病到重症的時間很短,因此一患病基本就無法出門行動,還怎麼傳染?

所以特別厲害的病毒反而傳播性沒有這麼快、沒有這麼廣。新冠病毒的特點在於它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厲害,但是它的傳播性極強,強到什麼程度呢?

2009年爆發的美國和墨西哥的大流感,當時也波及到歐洲。美國幾千萬人感染,但病死率很低,是新冠肺炎病死率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至 0.2%。當時全球一開始也是十分恐懼,採取了非常積極的防控措施,後來覺得病死率不高,很快就放棄積極的防控措施了。當時很多人感染,但是感染了以後大部分都沒事。這樣你就能理解這次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自相矛盾的看法。有些國家覺得很兇猛,有些國家覺得還可以,更多的國家一開始覺得沒什麼,但是現在覺得不行,於是就開始採取更加積極的防控措施了。

Q

A

&

問:這些病例什麼時候能得到大幅度的控制?

答:預計今年夏天大多數病例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疫情會經歷一個低谷。但是過了夏天,到下一個冬天是不是再復發,現在不好說。過了夏天以後病人會減少,但是一直會有散發的零星病人出現,延續到今年冬天,然後到了明年春天,又有可能有一個小的高峰,然後慢慢再下來。這當中還不排除和對面的南半球進行交流,因為北半球夏天病例變少,但是南半球是冬天,也會相互輸送病例。來來回回,就算持續一兩年也是正常的。但我們要相信這麼多年這麼多次,我們都過來了。所以這一次一定也會挺過來的,肯定的。

Q

A

&

問:還有就是如果我生病了以後,我的風險有多高,我怎麼辦?

答:這是今天大家極為關注的問題。當然最好的辦法是你不生病。不生病的可能性有多大?以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我們其實完全可以儘量做到不生病。如果你是一個負責任的人,正確地做好了自身的防護,我認為感染的風險是極低的。新冠肺炎的感染風險只出現在密切接觸時,不接觸就沒有風險。請大家自問:在這個時間節點,你能不能避免掉所有不必要的社交活動?如果你說你不能避免社交活動,那你又談什麼回國呢?回國不是更和德國的社會關係和交往都斷掉了嗎?因此減少接觸頻度可以大大降低患病風險。

Q

A

&

問:今後會是什麼樣子?會不會無休止的長期的存在下去?

答:這個問題事實上是沒辦法預測的。包括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的科學家也預測不了。為什麼這麼講?跟你國家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有關係。如果採取像中國這樣的措施,兩個月這個病就沒了。這個病的潛伏期是兩個禮拜,一般來講你如果採取堅決的措施,經過4個潛伏期,大多數感染病就完全可以控制住了。在人類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像中國這次應對新冠疫情一樣的措施。

現在北威州的州長給大家講思路,第一個措施就是三個字,慢下來。

第二個措施,給醫院添加設備,對病人進行篩檢,有輕症的病人居家隔離,然後看下一步疫情的發展,如果疫情沒有大的變化,我們就保持,如果出現問題,我們就得隨時進行調整。

今天德國採取的措施,已經跟兩個禮拜之前不一樣了,德國政府更加積極了。

疫情的發展取決於病毒與採取的措施之間的較量,德國現在是剛剛開始啟動,如何採取措施,是要根據形勢判斷的。

Q

A

&

問:疫情高峰何時到來?

答:我判斷疫情高峰會出現在4月份到5、6月份!在夏天會得到比較好的控制,但是控制好以後這個病是不是就沒了?從今天我們對這個疾病的了解來講,這個比較困難。因為跟每個地方採取的措施有關,跟國際疫情的走勢走向有關,這是我可以提供給大家的一些參考。

Q

A

&

問:我們何去何從?

答:現在大家也看到網絡信息非常的矛盾。就是說你如果今天打開網際網路去看微博,會看到很多信息非常的嘈雜,所以我覺得大家能夠過好日子就不能糾結於網際網路。

所以,必須要對事情有一個非常清晰的預判,我們才好決定後面怎麼做。我相信對同學們來說現在就是個圍城:在外面的想回家,但是如果回家久了以後,發覺在外面也沒啥事兒,然後再回去,又發現在原來的地方已經耽擱了很多重要的事情,這時候又開始後悔。這個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個樣子,你回來了覺得沒勁,留在那裡又覺得很慌張。

所以,到底做什麼樣的決定,什麼樣的決定是對的,我們得從科學預判。我今天坐在這裡,我假設我今天就是家長,我假設我的孩子就在德國讀書。我就這樣設身處地,同大家探討一下,判斷一下,我們應該怎麼辦?

繼續在那裡完成學業,在那裡工作,在那裡做自己該做的事,還是先回來再說?到底應該做怎麼樣的判斷才是正確的?

事實上今天通過我跟大家的對話,我估計我不會給你一個非常確切的答案。你是否應該馬上去買一張票,或者是經過第三國周轉再回到自己的母國,這些都不是我今天要回答的問題。

我今天要回答的問題是,要基於哪些事實,我們才能作出判斷。所以判斷最後不是我做的,判斷必須是你自己做的。

我今天只告訴你事實。基於這些事實,你做的判斷才有可能是正確的,也最符合你的利益。

這個病最主要的感染風險在哪裡?就是在接觸上面。接觸的等級有很多。如果你已經回國了,那非常好。但如果你今天買不到票,我告訴你在德國有什麼辦法讓自己不感染。

在這種情況下,在德國我們有兩種可能,一種你回來了,但不代表留下的人就不行了。比如還有同學沒有訂到票還留在德國,暫時沒有回來的,我個人覺得沒有什麼好絕望的。因為在德國現在不上課,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社交。

在德國避免不必要的社交是什麼意思呢?儘量少去公眾場合、聚集性場合。跟華裔的小朋友、鐵哥們在一起是不是有風險呢?我可以告訴你,在一起一定會有風險。但如果按我說的去做,可以消除風險。

Q

A

&

問:我們具體要怎麼去做?

答:第一,吃飯要分餐,各吃各的。第二,聚會要戴口罩,兩個人非常近距離接觸,互相戴口罩是有價值的。一個人悶在宿舍裡不出來是會瘋掉的,小範圍接觸並佩戴口罩是沒有問題的。第三,要儘量減少社交。在德國認真讀書的同學很多,期末考試壓力也很大,大家要好好利用時間多讀點書,儘量減少不必要的社交。現在大量娛樂場所停止營業,如果外出去餐館吃飯是可以的,但我建議戴口罩去華裔餐館並分餐。外出回去後的第一件事情是洗手。只要少社交、戴口罩、洗手,就可以基本上避免感染。

這個病要防止密切接觸帶來的風險。如果你不能特別確信你的女朋友是不是感染了,你就要堅持戴口罩。你如果買機票回家了,你不也見不到你女朋友嗎。所以現在至少還能見面,雖然見面熱聊時戴著口罩。所以一定要佩戴口罩的。避免密切接觸、洗手、戴口罩、少社交,你在德國是安全的。

Q

A

&

問:年輕人是不是更安全一些?

答:根據我們上海的數據來講,在醫療資源沒有發生擠兌的情況下,年輕人發展到重症的風險是非常低的。最近我院收了十幾個從歐洲回來的年輕人,這些人都是一起擠飛機回來的,90%病症都是非常輕的,有個別比較重的,我們給他吸氧和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基本上也能夠解決。

所以年紀輕的人,如果你想去醫院,首先你要打當地的新冠熱線,如果熱線不通,給你的家庭醫生打電話,如果實在不通的話,還可以向我們總領館求助!你不要不管不顧就去醫院急診,這沒有意義的,為什麼?

你的症狀如果很輕,甚至沒有發燒,他不會給你按照新冠來處理,到最後給你兩片感冒藥。你覺得到醫院裡排隊幾個小時,拿兩片感冒片回來,有意思嗎?

要記住,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有一個典型的特點:呼吸困難!這個是極為重要的症狀,也是你去醫院急診室的一個最主要的指標。你說我怎麼知道我自己有沒有呼吸困難,我建議你去走兩層樓梯,比如說你家住在20樓,你先從樓梯給我走到3樓,再乘電梯,你覺得自己走到3樓一點問題都沒有,你的肺好的不得了,那你去醫院毫無意義。

如果你走到2樓3樓,就有點氣透不過來的感覺,你這個時候就要到醫院急診室去,這個屬於什麼呢?呼吸功能受限。

現在這個季節是感冒、流感的多發季,有症狀也不一定是新冠,那萬一是新冠呢?那就在家裡隔離,然後戴口罩,還要避免跟你周邊的人接觸。我覺得這一點都應該做得到。做到以後,我覺得你不會傳染給你身邊的人,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有可能:不戴口罩,密切接觸還不洗手。

"冬將盡,春可期,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來源:「中國駐杜塞道夫總領館」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洋女婿拒絕集中隔離,德國人要喝紅酒……疫情卻還要持續一到兩年
    近日,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被邀請和中國駐杜塞道夫總領館視頻連線,就德國新冠疫情的擴散進行專題講座。張文宏表示:疫情可能持續一到兩年!稍稍鬆懈的心,馬上又緊張起來。「過了夏天以後病人會減少,但是一直會有散發的零星病人出現,延續到今年冬天,然後到了明年春天,又有可能有一個小的高峰,然後慢慢再下來。這當中還不排除和對面的南半球進行交流,因為北半球夏天病例變少,但是南半球是冬天,也會相互輸送病例。來來回回,就算持續一兩年也是正常的。」
  • 今夏還不能跟新冠病毒說拜拜?張文宏:下一波疫情或11月到來
    今夏還不能跟新冠病毒說拜拜?張文宏:下一波疫情或11月到來  Winnie Lee • 2020-04-13 09:16:32 來源:前瞻網 E
  • 【早安·黑龍江】春節來臨,是否會再有一次疫情的復發?張文宏最新回應!
    你的經歷,正在譜寫你的簡歷。你平時的堅持,藏著你未來的樣子。早安~我在評論區,等你~·春節來臨,是否會再有一次疫情的復發?張文宏最新回應!12月28日晚,在由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承辦的"生命天眼」論——人類表型組國際雲講壇年終特別講座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分享題為《新冠病毒肺炎等感染病的起源、演化與未來》的演講,談及新冠病毒的突變株、對新發傳染病的控制等。關於春節來臨,是否會再有一次疫情的復發,張文宏表示,這取決於是否出現許多無源頭病例,雖然中國部分地區出現病例源頭不清,但二代傳播鏈很清楚。
  • 新版iOS微信上線深色模式;張文宏:疫情可能持續一到兩年;全國507家...
    新版iOS微信上線深色模式;張文宏:疫情可能持續一到兩年;全國507家影院復工,首周末票房不如北京一平米房...6.張文宏:疫情可能持續一到兩年近期新冠疫情在德國多點暴發和擴散,中國駐杜塞道夫總領館邀請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於3月17日以視頻連線方式舉辦專題講座。
  • 上海出現復陽病人,張文宏:不要一驚一乍好不好?
    昨天下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走進上海工會「五一講堂」,分享2020年下半年疫情發展趨勢與個人防護要點。張文宏在講堂開篇又表揚了上海市民。在張文宏看來,抗擊疫情中,上海全民的一起付出是這次戰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厲害的是我們上海的市民,我覺得這一點是非常明確的。」上海出現復陽病人?
  • 張文宏:世界疫情沒結束,中國就始終會有輸入性的散發病例
    中新社北京11月16日消息,眼下,全球新冠疫情仍在蔓延,國內多地發現輸入性病例、局地發生小規模疫情。如何應對輸入性病例帶來的擴散風險,今年冬天中國會不會發生第二波疫情?針對這些問題,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進行權威解讀。
  • 張文宏談新冠「復陽」病例:大家不要一驚一乍
    8月17日下午,張文宏走進上海工會「五一講堂」,為大家分析下半年疫情發展趨勢並給出個人防護要點。上海前幾天發現一例吉林來滬就醫的新冠肺炎復陽病例。消息一出,就有市民擔心新冠復陽會引起疫情傳播。對此,張文宏表示,復陽是非常常見的,核酸檢測再次出現陽性的情況,和不同時間的採樣有關係,關鍵是隔離的時間是否夠長「有時候再出來一個復陽的病人,大家不要一驚一乍好不好?不要緊的!」張文宏還特別指出,這個病毒隔離4個星期以上,如果免疫功能正常的,哪怕核酸檢測是陽性,他的傳染性幾乎微乎其微。張文宏判斷了2020年下半年中國以及全球疫情發展趨勢。
  • 張文宏最新發聲:不用一驚一乍!
    張文宏說 :不用對零星散發的復陽病例"一驚一乍"。8 月 17 日下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走進上海工會"五一講堂",分享 2020 年下半年疫情發展趨勢與個人防護要點。對此,張文宏表示復陽是非常常見的,核酸檢測再次出現陽性的情況,和不同時間的採樣有關係。"關鍵在於隔離的時間是否夠長,這個病毒隔離四周以上,如果免疫功能正常,這個病人哪怕核酸檢測下來是陽性,他的傳染性基本上微乎其微。"他認為,未來再有復陽的病例,無需過度緊張。
  • 張文宏談北京疫情:好消息壞消息都和新​發地市場有關
    14日晚11時許,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就此事發表評論。他認為,精準防控不傷全局,將是中國抗疫常態。張文宏表示,好消息是所有病例都與新發地市場有關,沒有看到無傳播途徑的病例,說明防控處於疾病擴散的早期。按照目前的處置力度與速度,這場疫情可控。但壞消息是,新發地市場的吞吐量驚人,後續是否會出現新的爆發點現在不可知。
  • 美國疫情如何發展?為啥當地年輕人感染率高?張文宏這樣說
    當前,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累計確診病例超過8萬例,紐約州、華盛頓州、加州等多個州被列為疫情「重大災區」。疫情接下來會怎麼發展?在美留學生要注意什麼?要不要回國?張文宏:醫生清楚就行張文宏說,流感會用退燒藥,新冠肺炎有可能也有發燒、咳嗽,普通人很難通過這樣一場視頻連線搞清楚兩者區別,我們只關注醫生是否搞得清楚。新冠肺炎剛剛發生的時候,醫生也很難區分。按照習慣,病人出現這些症狀,醫生不會馬上安排做CT,而是會對症處理,進行抽血檢查。
  • 美國疫情拐點在哪,留學生要不要回國?張文宏對話在美華人華僑,還...
    張文宏:醫生清楚就行張文宏說,流感會用退燒藥,新冠肺炎有可能也有發燒、咳嗽,普通人很難通過這樣一場視頻連線搞清楚兩者區別,我們只關注醫生是否搞得清楚。新冠肺炎剛剛發生的時候,醫生也很難區分。按照習慣,病人出現這些症狀,醫生不會馬上安排做CT,而是會對症處理,進行抽血檢查。但現在新冠肺炎疫情擴大,醫生就會做相應區分。
  • 上海疫情發布會後,張文宏又做出這幾個判斷
    來源:一財網11月21日上午9時,上海市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張文宏以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的身份介紹了疫情防控的相關情況。21日下午,張文宏以視頻連線的形式參加了「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的研討會。他如何看待全球疫情的發展趨勢?疫情的常態化防控有哪些重點?
  • 歐洲已經出現第二波,對今冬的第二波疫情,張文宏給出了明確判斷
    來源:記者論壇「今天英國首相也說了,英國已經出現了第二波;法國已經第二波半個月了;西班牙第二波也已經半個多月了,」在中國,老百姓一直問今年冬天有沒有第二波疫情,對此張文宏解釋:第二波是必然的。「抗疫曙光乍現之下,疫情防控有何挑戰與前景?」
  • 張文宏:下一波疫情可能11月來!所有國家疫情控制好,才能一起過好日子
    張文宏認為,全世界一起抗擊疫情,不是說誰控制得好,就可以過自己的好日子,只有所有國家疫情都控制好了,才能一起過好日子據看看新聞Knews報導,4月11日晚,記者王濤峰對話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
  • 秋冬新冠肺炎疫情會否「殺」回來?聽聽吳尊友、鍾南山、張文宏怎麼說
    來源標題:秋冬新冠肺炎疫情會否「殺」回來?聽聽吳尊友、鍾南山、張文宏怎麼說 已經進入秋季,天氣開始有了涼意。秋末冬初、冬季、冬末春初是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發生季節,新冠肺炎疫情會否再次「殺」回來,引發人們的擔憂。
  • 華山醫院張文宏:過了夏天以後病人會減少,給海外留學生提3點建議
    談及這些病例什麼時候能得到大幅度控制,張文宏判斷疫情高峰會出現在4月份到5、6月份,過了夏天以後病人會減少,但是一直會有散發的零星病人出現,延續到今年冬天,然後到了明年春天,又有可能有一個小的高峰,然後慢慢再下來。這當中還不排除和對面的南半球進行交流,因為北半球夏天病例變少,但是南半球是冬天,也會相互輸送病例。來來回回,就算持續一兩年也是正常的。
  • 張文宏解答今冬中國是否會有第二波疫情;成都一無症狀感染者復陽
    喀什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研究決定:11月17日0時起,將疏附縣託克扎克鎮、吾庫薩克鎮疫情風險等級由高風險調整為低風險。調整後,疏附縣要堅持科學防控、精準防控。全球疫情持續發展,16日共有11個國家新增確診新冠病例過萬,其中歐洲7國,美洲2國,亞洲2國。
  • 張文宏在交大再發聲:疫情第二波是必然的,至少做一年的打算,毒力不...
    「今天英國首相也說了,英國已經出現了第二波;法國已經第二波半個月了;西班牙第二波也已經半個多月了,」在中國,老百姓一直問今年冬天有沒有第二波疫情,對此張文宏解釋:第二波是必然的。「抗疫曙光乍現之下,疫情防控有何挑戰與前景?」
  • 吃了兩年藥,剛剛停藥一年,現在抗體又不正常了,真的是要命!
    患有甲亢的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惑? 甲亢吃藥吃了近一年多,雖有好轉但還是不能停藥,甚至停藥後還會復發。 女士提問我是一名Graves病患者(即毒性瀰漫性甲狀腺腫,佔甲亢病人達90%),今年28歲,之前服用了兩年的藥,停藥一年後,現在抗體又不正常了,又出現了三年前相同的症狀,發抖、消瘦,被診斷為Graves復發。醫生,有沒有什麼辦法能減少Graves病復發呢?
  • 新冠肺炎病毒會變異嗎?(附張文宏醫生看法)
    今天(7月6日)中午12時06分,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通過微博談「29%新冠病毒樣本現D614G變異」一事。詳情張文宏表示,最近大家都在關注新冠病毒是否發生變異,引起了更大範圍的傳播,還沒有上市的疫苗是不是也面臨無效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