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應用忌一刀切 別讓老年人覺得被拋棄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請別為難老人 85%

可以求助小輩 5%

呼籲簡化操作 10%

12月14日,本報刊發《為老人們留的「傳統選項」還是太少了》一文,聚焦申城智慧城市建設中老人因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面臨的種種不便。報導在上觀新聞微信公眾號同步刊發後,引發廣大網友熱議,絕大多數網友是支持文章觀點的,認為「智能」運用給大家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要照顧到城市中相當比例的老年人,給他們慢慢學習、適應的過程,甚至應該在不同應用場景提供便於他們操作的服務。

理解

大多數網友對老人遇到的「智能難題」表示理解,提出「科技要以人為本」,不要為難老人。

@很高興遇見你:不要讓老人覺得被這個社會拋棄了。

@Crystal:每個人都會老,將心比心,不要為難老人。

@Dennis:智能時代是好,但不能一刀切,否則也是懶政的表現。

@喬小好:老人反應速度退化,不可能像年輕人一樣對快速更新換代的設備迅速適應,對新冒出來的各種自助設備或App感到無措也是可以理解的。有時步子不要邁得太大,以人為本不能排除掉老人。

@小玄:誰都會老,年紀大學習能力、記憶力都會退化。如果以後有更多智能技術,比如編程等,七老八十的人有幾個能學會?關愛老年人,不要變成空話。

@jasm ine:每個醫院掛號流程都不一樣,年輕人都要適應一段時間才行。

建議

面對智慧城市建設中給老人留的「傳統選項」太少,有網友提出,老人可求助家中小輩,也可摸索學習使用智慧型手機。

@風起雲湧:老人也可與時俱進,學習一下使用智能設備。

@生星:請子女代為預約,不能算「麻煩」他們吧?畢竟,年輕人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相比幫助父母預約耗費的時間,少則十幾倍、多則幾十倍。對一些老人來說,不願請子女幫忙,表面理由是「子女工作忙,不想麻煩他們」,深層原因是「不願面對伴隨老去而來的無力感」。一方面,信息化要考慮老人的感受,另一方面,老人應當與年齡和解,主動求助子女也不是件難堪的事。

呼籲

對於老人們遇到的「智能難題」,不少網友也提出了進一步建議,呼籲簡化智能操作流程,做到方便老人操作。

@wEiWe I:很多日常應用場景不能全部依靠數位化,起碼要一半一半,照顧到各類人群的使用。

@樂在其中:真正的智能是能讓人人操作得方便吧!

@小龍:加強加快智能作業系統的科學研究,讓智能操作簡單,簡單,再簡單。記者 朱倩雯

相關焦點

  • 智能時代下,老年人該怎麼辦?
    其中,大部分人為老年人,包括不識字的老年人,包括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有知識有文化的老年人。智慧型手機目前已很普及,但是有多少老年人能熟練的使用智慧型手機和手機中的應用呢?這種情況在隨著今年新冠疫情的持續控制下,被放大,只要出門,不管去哪都需要提供健康碼,超市、坐公交、銀行、市場等等所有場所幾乎都需要提供健康碼。
  • 孤獨無助的「網絡難民」:別讓老年人被數字時代拋棄!
    新冠疫情期間,大多數老年人不會使用網際網路的問題更加凸顯出來——多地發生因老人不會或者沒有智慧型手機而導致衝突事件。老年人被拒之數字時代的門外,甚至無法獲得生活的基本便利。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的管理員塞爾馬· 韋爾馬這個月敦促道,人們要幫助老年人設置技術設備以便於與醫療服務人員通暢交流。韋爾馬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如果你身邊有年邁的鄰居或家庭成員,且不太會使用筆記本電腦或智慧型手機,請給他們提供幫助。」在那些為了防疫而已經停止外來訪問的療養院中,員工依靠數字科技幫助療養院的居民與家人保持聯繫。
  • 有人說老年人不配用智慧型手機?Are you kidding me?
    但現在隨著網際網路在生活中應用的普及,網際網路設備也有了井噴似的發展,現在的網際網路相關產品會時時刻刻出現在我們身邊的方方面面,所以人們對網際網路產品的看法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其中屬老年人最為明顯。現今最常見的網際網路設備莫過於智慧型手機,隨著日益強大的功能和配置,今天的智慧型手機已經不單純是一臺能打電話、發簡訊的通訊設備,而是集手機、相機、攝像機,甚至電腦、電視的全部功能於一身的「萬能」設備,對於身處已經基本達到電子化模式生活圈中的我們,沒有一臺智慧型手機怎麼能行?
  • 蘭州社區開「智慧型手機課」 呼籲重視老年人「數字鴻溝」
    11月下旬,蘭州市甘家巷社區社工正在為老年人上智慧型手機課程,教其進行網上掛號。 高康迪 攝蘭州社區開設「智慧型手機課」 呼籲家庭重視老年人「數字鴻溝」中新網蘭州11月28日電 (高康迪 高瑩)「打開右上角的加號,找到掃一掃」「添加到小程序,往下一拉就可以看見了」「收到簡訊有連結和要輸入帶數字類的操作都不要進行」11月下旬,蘭州市甘家巷社區為期5期的老年人智慧型手機課堂結課了,
  • 老年人最想學哪些智慧型手機功能?有什麼需求您來提
    老年人最想學哪些智慧型手機功能?是健康碼、微信還是打車、購物?12月22日,上海市民政局通過其官網微信公眾號發布徵集投票信息,列出了初步篩選出的部分老年人學習智慧型手機過程中常見場景和問題,希望老年人或老年人的親友投票哪些是最需要的。
  • 府前社區至尊門第網格黨群服務站舉辦老年人智慧型手機培訓班
    培訓班現場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磊磊 見習記者 邢嶽強 通訊員 孫洪元 濱州報導  近日,府前社區至尊門第網格黨群服務站第一期老年人智慧型手機培訓班在開課  為老年人講解智慧型手機如何操作  智能化時代,老年人是不容忽視的網絡用戶群體。「我們的黨群服務站會一直幫助大家解決問題,幫助老年人補上智慧型手機應用這一課是我們應該做的,大家需要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
  • 深度|老年人智能出行可以無障礙嗎?
    一系列「動動手指」的事兒,成了擺在老年人面前的一道道「數字鴻溝」和「智能障礙」。不會用、不敢用、不好意思問、怕給別人添麻煩,都讓老年人智能出行成了難題。漸漸地,他們被困住了雙腳,縮小了活動半徑,降低了自我認同。老年人智能出行可以無障礙嗎?
  • 用智慧軟體結帳 掃碼掛號 視頻聊天……這是智能生活?不,老年人...
    11月24日下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中強調,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  老年人對智能生活的哪些方面感受不好?他們為何有了被拋棄的感覺?怎麼做才能讓他們也享受到智能生活的便利?
  • 智能終端不止手機,智能電視也是重要的一環
    尤其疫情期間,玩不轉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沒有健康碼不會手機支付,在這個數位化的社會只能「寸步難行」。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國家出手破除老年人智能鴻溝,除了在應急保障、交通出行、日常就醫等方面提出解決方案外,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產品和服務應用也是重點任務。
  • 老年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怎麼辦?「益起來」公益課堂幫大家解鎖新技能
    為此,本報積極對接廣武門派出所彭裔涵警務室、五泉街道、白銀路街道甘家巷社區、張掖路街道曹家廳社區、廣武門街道新華巷社區、甘肅柏草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蘭州幸福裡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共同推出「益起來」老年人學用智慧型手機公益課堂,為社區老年人群體就近提供智慧型手機教學服務,探索社區老年人群體發展需求。
  • 老年人的智慧型手機,別總是想著功能機,你得想想智能機
    前面的話——我覺得老年人想要使用智能機的話,一定要考慮兩個很重要的內容,一個是電池的大小;一個是屏幕的大小。這兩個大小對於一些老年用戶來說非常重要,也是決定她們使用智慧型手機的重心。因此,我們要推出的智慧型手機有哪些呢?我們可以聊聊。今天,我們以系列來說說。
  • 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vivo展示移動終端適老化最新應用
    vivo參與並展示了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快應用、遠程協助模式、「簡易桌面」應用、「共享相冊」和「老照片修復」模塊等一系列移動終端適老化應用與功能。遠程協助模式和「簡易桌面」應用,優化老年人智能終端使用體驗為滿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看病就醫、交通出行等需求,vivo手機推出了遠程協助模式。
  • 為老年人打造便捷智能生活,vivo亮相工信部適老化展示會
    2020年12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辦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新聞發布暨成果展示會。vivo參與並展示了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快應用、遠程協助模式、「簡易桌面」應用、「共享相冊」和「老照片修復」模塊等一系列移動終端適老化應用與功能。
  • 智能服務「適老化」程度低 如何幫助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
    但與此同時,一部分老年人因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被擋在了網際網路之外,不僅無法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反而造成了一定困擾。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讓他們能夠跟大多數人一樣,充分享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是擺在有關部門、企業、社會面前的一道現實課題。
  • 記者體驗|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中的APP出行仍有很多不便
    本報關注「智能生活下老年人的困擾」系列報導推出後,受到廣泛關注,今日繼續圍繞老年人的出行進行體驗採訪,傾聽老年人的聲音。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網約汽車……時下,拿一部智慧型手機,人們就可以使用各種交通工具了。但部分老人,面對隨處可見的共享交通工具和網約車,卻犯了愁:「看別人騎著那麼方便,我怎麼連掃碼都不會呢?」
  • 「手機掃碼」時代,如何讓老年人也安享便利?
    當老齡化社會遭遇「手機掃碼時代」,兩者如何並行不悖,讓老年人也安享便利?2020年重陽節之際,記者對此展開走訪調查。  處處掃碼 大事小事成了「兩眼一抹黑」  前不久,呼和浩特市退休老人王先生乘地鐵去機場,到達地鐵站後發現人工售票窗口沒人。一位乘客提示他,得先通過手機掃碼下載App,然後通過此App買票或者掃碼進站。
  • 如何讓爸媽玩轉智慧型手機?裝上這些App就夠了
    按理說嚯,在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都愈加強大的時代,人們的生活應該更加便捷才對。但小雷最近卻看到許多老年人被網際網路拋棄的新聞,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比如今年疫情出現,健康碼成為人們出行的通行證,不出示就不給上地鐵坐公交。
  • 為什麼現在很多老年人用智慧型手機只會微信和拍照而不會其他功能?
    老年人用手機大多數確實都是從微信開始的,而微信簡單便捷的操作,符合幾乎所有人的習慣。老年人哪怕沒有文化,只要識字,就能夠從微信裡面學會發信息、打字以及聊天。至於拍照,那就更簡單了,它可以說智慧型手機裡面最普及的功能了。
  • 是什麼將老年人排除在智能時代之外?
    而且,這種困境並沒有因為科技的發展而得到改善,世界依然朝著年輕人熟悉的走向狂飆突進,健康碼、手機打車、網上掛號、電子火車票等智能生活應用的快速鋪開,甚至進一步拉大了「數字鴻溝」。人工服務方式被功能單一的自助科技迅速取代,讓習慣了傳統方式的部分中老年人在當下的社會顯得寸步難行。
  • 海信推出為老年人設計智慧型手機——心意T50
    現在手機更新是越來越快,手機廠商在產品定位時基本都是面向年輕人群,也就是追求新鮮時尚、潮流、性能等。並沒有多少廠商去為中老年以及老年群體設計一款機器,而最近海信就發布一款面向老年群體的——海信心意T50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