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軟體結帳 掃碼掛號 視頻聊天……這是智能生活?不,老年人...

2020-12-23 新華網重慶頻道

老年人與智能生活還有距離。

  11月24日下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中強調,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

  老年人對智能生活的哪些方面感受不好?他們為何有了被拋棄的感覺?怎麼做才能讓他們也享受到智能生活的便利?昨日,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走訪了醫院、商圈、超市等多個公共場所,採訪了60多位老年人,聽聽他們怎麼說。

  軟體結帳

  成很多老年人不可完成的任務

  「對於年輕人來說,用那些軟體是方便,對我來說就是負擔。」今年59歲的宋大爺住在南岸區金陽羅馬假日小區,平時他習慣在小區正門口的超市買菜或購物。

  「之前,我兒子幫我安裝了超市APP,說有優惠,結帳也方便。但我不太會用,總是忘記要按哪個才能操作。」宋大爺說。

  根據宋大爺反映的情況,記者分別在南坪商圈、大坪商圈和觀音橋商圈的部分超市看到,收銀區分為自助結帳區和人工收銀通道兩個部分,可以明顯感覺到自助結帳區的速度要比人工收銀通道快很多,但要想使用自助結帳就必須使用規定的軟體進行操作。

  「我身邊都是年輕人在用,不只是優惠,還有就是方便。」家住南岸區回龍路的許建新是個90後,他平時購物習慣用各種智能軟體。他覺得對於老年人來說,用智慧型手機聊微信都顯得很費勁,再讓他們用智能軟體結帳就是「不可完成的任務」了。

  孫子發病

  老兩口拿著手機不知如何掛號

  11月19日晚上,3歲的樂樂反覆地嚷著耳朵疼。

  「把我和他爺爺嚇壞了,穿好衣服打了車就往醫院跑。」今年68歲的賈梅和老公並不是重慶人,他們在這座陌生城市的主要任務就是帶孫子。「可這次樂樂生病,他的爸媽都出差了,身邊一個年輕人都沒有,掛號都掛不上。」

  賈梅告訴記者,到了醫院後,除了發熱門診可以現場掛號外,其他門診的號都在網上掛。「就一個耳鼻喉科,要在微信上掛號,這確實難為死我們老兩口了。」

  實在沒辦法,老兩口只能打電話給兒子和兒媳。最後,還是兒子通過微信遠程掛上了號。

  除了給孩子看病外,在走訪調查中,也有很多老年人表示,自己日常看病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事」。

  比方說,在醫院買藥或取藥,有時候需要用到二維碼支付或掃描處方上的條形碼來排隊取藥,這對老年人有時候就不知所措了。

  為此,很多醫院會專門在導診臺安排工作人員來協助老人看病。

  「工作人員教過如何使用,但我學了兩個小時都沒有學會,總是用過之後就忘了。」有老年人表示「有一種被時代拋棄了的感覺」。

  視頻電話

  7旬老人始終學不會怪自己太笨

  在調查走訪中,記者注意到,除了公共服務給予老年人照顧外,子女對父母的「文化反哺」也極為重要。

  很多老人表示,自己對智慧型手機、智能軟體也是充滿了好奇心。可是當自己遇到了問題時,很多孩子或在忙工作,或嫌自己有些麻煩。

  「我也會跟兒子學怎麼發朋友圈,怎麼聊視頻電話,但總是學不會。」今年73歲的趙佳雄是一位退休工人,他現在和兒女生活在沙坪垻沙濱路附近。「教了我幾次之後,孩子也失去了耐心,我也覺得我太笨了,怎麼那麼簡單的事就是學不會。」

  「老年人首先需要調整心態,適應智能生活,以積極的心態去接受新事物。同時,我們也要幫他們創造一個能夠理解他們的社會環境。」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醫生郝鳳儀建議,社區和老年大學可以開設一些教老人使用智能設備的課程,指導老年人更好地享受智能生活帶來的便利。「此外,作為子女兒孫,也要幫助老年人去了解智能生活,耐心教給他們更多網際網路生活技巧,幫助他們享受便捷的智能生活,跟上時代的步伐。」

  新聞多一點

  

  智能生活不是老年人的「數字鴻溝」

  11月24日下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今年底前,集中力量推動各項傳統服務兜底保障到位,抓緊出臺實施一批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最迫切問題的有效措施,切實滿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便捷性不斷提高,線上線下服務更加高效協同,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

  其中重點任務包括:做好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狀態下對老年人的服務保障;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便利老年人日常就醫;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費;便利老年人文體活動;便利老年人辦事服務;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產品和服務應用等七個方面。

  他山之石

  

  其他城市是如何做的?

  上海:2020年4月,上海市發布首批智慧養老應用場景需求,包括「老年人智能相伴場景」。在社區、機構和居家三類場景中,利用觸控螢幕、機器人等智能化、信息化設備,為老年人提供視頻、圖像、音頻等智能互動服務,讓老年人便捷獲取養老服務信息和智能陪伴服務。

  寧波:民生銀行創立「民生樂老學院」,推出智慧型手機課程,並聯合寧波市科協等6家單位啟動「2020年中老年人智慧型手機操作技能普及工程」,著力解決中老年人智慧型手機「用機難」問題,讓寧波中老年人共享「智慧城市」發展成果。

  合肥:為普及計算機知識,提高中老年人計算機技能,合肥市臨湖社區新年居委會聯合巢湖市德頤順老年服務中心、合肥學院大學生志願者在居委會活動中心開展了以「學習電腦知識,共創志願時尚」為主題的中老年人計算機知識培訓活動。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曲鴻瑞 宋劍窗戶系統」,斬獲大賽一等獎。

相關焦點

  • 「手機掃碼」時代,如何讓老年人也安享便利?
    到達景區後才得知,景區不設人工售票窗口,全部需要用手機掃碼預約支付。「好在有兒女跟著,不然真是挺緊張。」68歲的張女士說。  因疫情原因,如今很多公園要求遊客出示健康碼,因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一些老年人連公園的門都進不去;交手機費、打計程車、到商店買東西,被頻頻拒收現金;因為不會用手機買票、掛號,很多老人只能一趟趟跑火車站、跑醫院……  記者一位朋友老家在山東,父母親都上了歲數。前段時間,他的母親患病想掛專家號,老父親往醫院跑了幾趟都空手而歸。
  • 「九九重陽 敬老孝親」幫助老年人融入智能化生活——破解老年人...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文 潔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文 潔掃碼點餐、在線掛號、網購車票、網約車出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帶來生活方式的種種變化,讓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更加豐富。老年人也同樣享受到了社會進步和科技進步帶來的便捷。
  • 不會用智慧型手機看病取錢排長隊 早市買菜也發愁……幫老人跨越...
    水電費,網上繳納;掃健康碼,掃碼支付;線上購票、預約掛號……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年輕人手持智慧型手機就能走遍天下,但很多老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方面遇到諸多不便。記者走訪發現,在西安,老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出行基本不受影響,但就醫、去銀行存取錢還是會遭遇不少困擾。
  • 智能時代,幫幫老年人之就醫篇|掛號繳費「雙模雙待」 人工服務未被...
    手機預約掛號、在線繳費……這些易如反掌的操作,對部分老年人來說卻很難。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正深刻改變著生活,但對老年人來說,便利的科技有時也帶來很多不便。近日,記者走訪多家醫院發現,醫院門口需要出示健康碼進入,但每家醫院都設有人工登記臺,幫助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填寫身份信息;所有醫院均保留著人工收費窗口;志願者隨時引導、幫助患者預約掛號。醫療服務中保留傳統的「慢選項」,盡顯人情溫度。醫院志願者隨時為老年人提供網上掛號繳費服務。
  • 智能時代下,老年人該怎麼辦?
    編輯導語:在如今這個智能化時代,智能產品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衣食住行都可以通過智能產品來解決。對於年輕人來說,這是一件節省時間、節省精力的事情,但是對於跟不上「時代潮流」的老年人來說,生活則變得很不方便,有被時代「拋棄」的感覺。那麼,在這個智能時代,老年人該怎麼辦呢?
  • 掃碼難、就醫難?別讓老人被「卡」在智能設備之外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老年人面臨的掃碼難、就醫難、支付難等問題被置於「放大鏡」下,考驗著老年人持續學習能力的同時,如何幫助老年人逾越「數字鴻溝」成為當下社會的一道考題。
  • 老年人不會手機掛號怎麼辦?成都部分醫院開通老年患者綠色通道
    市二醫院門前,工作人員指導患者線上預約電話、自助機……這些方式均可掛號市民姚大媽周一一大早來到四川省人民醫院,用自助機掛號時卡在了繳費環節,「我沒用過這些(手機支付),之前都是找志願者換錢。」姚大媽用的是按鍵手機,無法掃碼繳費。
  • 咱爸咱媽說|掃碼時代,請拉我一把
    掃碼支付、線上預約、微信發圈、視頻通話……智能時代,這些司空見慣的生活日常,卻是很多老年人渴望學會的技能。他們的普遍願望是,不被時代落下,不被邊緣化。  【咱爸咱爸說】  「就怕別人讓我掃碼」  「打開設置」「連接wifi」「打開應用商店,找到滴滴打車」……10月19日,66歲的尤蘭女參加了泰州市老年活動中心舉辦的第21期智慧型手機應用講座。她一邊拿本子仔細記要點,一邊用手機跟著老師操作。
  • 老年人最想學哪些智慧型手機功能?有什麼需求您來提
    老年人最想學哪些智慧型手機功能?是健康碼、微信還是打車、購物?12月22日,上海市民政局通過其官網微信公眾號發布徵集投票信息,列出了初步篩選出的部分老年人學習智慧型手機過程中常見場景和問題,希望老年人或老年人的親友投票哪些是最需要的。
  • 聯通小燕助力老年人擁抱數字時代
    金山網訊:近日,和平路街道琴園巷黨委攜手市童樂樂青少年公益服務中心,聯通小燕志願隊走進社區組織開展愛心助老活動,現場教授老年人如何安全的使用智慧型手機。    在社區活動現場,聯通小燕們採用「一對一、一幫一」個性化教學,用簡單生動的語言指導老人如何使用手機上網聊天、申請健康碼、刷朋友圈、掛號、電子支付、拍攝視頻等小技能。讓老年人快速融入信息化時代,線上線下更好地生活。在場的老年人紛紛稱讚聯通小燕的服務貼心又細心。
  • 半島調查丨市民中心,醫院,銀行……「智能科技」有沒有擋住老年人...
    半島全媒體見習記者 劉寶年「這裡不收現金,要麼告訴親戚,要麼你就在手機上支付。」近日,一段「老人冒雨獨自交醫保被拒收現金」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工作人員的話不僅讓老奶奶不知所措,也深深刺痛了大家的神經。目前,各類「智能科技」在生活中得以應用,雖然帶來了諸多便利,但也容易將一些老年人拒之門外。
  • 聚焦智慧助老河南:老年人就醫有幫手
    原標題:聚焦智慧助老河南:老年人就醫有幫手□本報記者 李季 醫療機構如何採取不同方式暢通老年人就醫通道?近日,記者到河南省幾家醫院進行了採訪。原來,醫生問診後在系統開立檢查單的同時,張阿姨女兒的手機上已經收到了檢查項目的帳單提醒,她在手機上即完成支付,而不需要張阿姨再到收費窗口排隊繳費。河南省腫瘤醫院在不斷完善信息化技術和服務的同時,已將老年人不善於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問題考慮在內。
  • 為老年人打造便捷智能生活,vivo亮相工信部適老化展示會
    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也引發了國家和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加快推進智慧生活惠及老年群體,逐步破解「數字鴻溝」難題。作為終端廠商,vivo致力於為老年用戶定製更全面、更貼心的智慧功能和服務,為老年人打造便捷智能生活。
  • 因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他們在掃碼的時代徘徊
    不會用打車軟體,線下攔不到車;過年了,無法參與年輕人的搶紅包遊戲;健康碼、隨申碼、付款碼、用餐碼……他們徘徊在一切需要掃碼的場所。
  • 掃碼時代,請拉我一把!綠色通道、志願者服務,各行各業"照顧"老年人...
    我蘇網訊 在手機智能時代,掃碼支付、線上預約等"新興生活方式"在年輕人看來,早已是必備技能,而對一些老人來說,使用起來卻有些困難。老人們的普遍願望是,不希望被時代落下、不被邊緣化。   聽聽老人的心聲:就怕讓我掃碼   在"手機智能化時代",老人們在生活中都遇到過哪些問題和困難呢?
  • 深度調查|追趕智能時代的老年人:帶我們網上衝浪,拜託請安排!
    值得關注的是,困住老年人的不只是手機,還有現代各種智能家電。成都中道街一家電器修理店老闆告訴記者:「一位70多歲的老人想修一臺三峽牌老式洗衣機,但我修不了就建議她買一臺新的。結果她說兒女買了臺智能洗衣機,教了很多次都用不了,就想把以前的修好用。」
  • 記者體驗|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中的APP出行仍有很多不便
    本報關注「智能生活下老年人的困擾」系列報導推出後,受到廣泛關注,今日繼續圍繞老年人的出行進行體驗採訪,傾聽老年人的聲音。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網約汽車……時下,拿一部智慧型手機,人們就可以使用各種交通工具了。但部分老人,面對隨處可見的共享交通工具和網約車,卻犯了愁:「看別人騎著那麼方便,我怎麼連掃碼都不會呢?」
  • 觀山湖區有個主題培訓讓老年人也能玩轉智慧型手機
    不會註冊健康碼 怎麼辦~現金不夠 怎麼辦~不會手機預約掛號看醫生 怎麼辦~現在這年頭出門帶手機才能搞定一切!But 老年人該怎麼辦呢?其實,他們也想融入這個新時代11月26日,觀山湖區世紀城街道聯合貴州廣播電視臺寬帶電視G+TV多彩芳華老年生活頻道開展了「智慧助老 志願同行」智慧型手機主題培訓活動,吸引轄區50餘名老年人參加。
  • 縮小數字鴻溝 老年人如何更好融入智能生活
    原標題:老年人,如何更好融入智能生活(解碼·縮小數字鴻溝) 本報記者 申智林攝   網上購物、行動支付、線上掛號,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正深刻改變著生活。然而,對一些老年人來說,便利的科技反而帶來不便:疫情期間,掃不出健康碼而徘徊在小區外,使用不了行動支付在難以找零的超市著急,起大早去醫院排隊卻失望而歸……   智能時代,如何不讓老年人成為數字生活的局外人?
  • 幫老年人邁過「數字鴻溝」!看看各地都是怎麼做的
    無健康碼出行不便,網上掛號、網上就醫、網上購物「障礙」重重……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讓更多人享受便利的同時,卻在老年人面前劃出一道無形的「鴻溝」。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昨天(24日)公布,針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遇到的種種「痛點」「難點」,提出解決方案。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4億,佔總人口的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