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難、就醫難?別讓老人被「卡」在智能設備之外

2020-11-20 央視網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老年人面臨的掃碼難、就醫難、支付難等問題被置於「放大鏡」下,考驗著老年人持續學習能力的同時,如何幫助老年人逾越「數字鴻溝」成為當下社會的一道考題。

  今年9月,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6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億,其中,60歲以上的網民群體僅佔10.3%。這意味著很多老年人還沒有觸網,更別提享受數字經濟帶來的紅利。

  老年人實在難適應

  10月28日,84歲的馮女士站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家醫院一層的自助服務機前面不知所措。掛號、插卡、選擇科室、選擇普通號/專家號、付費,短短5個步驟就難住了想取號的她。隨後,她向現場的志願者求助:「這個我第一次弄,你指導我一下,行嗎?」

  「84歲來回跑,也受不了!」在此之前,馮女士剛到4層的診室問過醫生如何取號。由於引導她取號的志願者剛上崗不久,不熟悉取號流程,沒能成功。隨後,她又返回4層詢問醫生,幾經折騰,終於在一位護士的幫助下取到了號。在幾乎不排隊的情況下,僅取號流程,馮女士在幾個人的幫助下,花了半個多小時。

  前幾個月,馮女士明顯感覺視力下降,疫情之下,由於她住的養老院對人員外出採取嚴格管理,她一直沒到醫院看病,「如今實在拖不了了。」她表示,已經在這裡看了10多年病,也沒遇到這樣的情況,「改了以後,老年人實在難適應。」

  「為了生活,逼得老人不會也不行。」馮女士表示,幾年前她學會了網購,疫情期間,她還網購了很多食物和日用品。事實上,網絡預約掛號對她來說並不在話下,老伴兒看病,都是她線上預約,但現場自助掛號她還是第一次接觸。她說,現在聽力不好,很多時候她聽不清,操作時又著急,越著急越找不到。「我也知道數位化是趨勢,但年紀大了沒辦法。」

  馮女士表示,她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水平還算比較高的,身邊80%的老人都不會使用手機支付。一方面是老人覺得學起來麻煩;另一方面是覺得自己腦子不夠用了。「記憶力等各方面都不由你了。」

  11月5日,馮女士做了手術,目前正在恢復中。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回老年公寓前,還需提交核酸檢測報告,「怎麼預約核酸檢測,去找誰預約,我都還不知道。」

  醫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疫情影響,今年醫院取消了人工掛號窗口,全部改為線上預約或通過自助機預約,老人看病大多是子女幫忙掛號。馮女士說,孩子請假不容易,「只要我能動的,就不想連累孩子。」

  為此,醫院設置了很多志願者幫助患者掛號,66歲的劉志軍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房山住,一周6天要輾轉3個醫院引導患者掛號。在過去的2個月裡,每天大概有二三十個老年人來向他尋求幫助。

  「我沒有手機號,座機號行不行?」在掛號時,頭髮花白的蔡華(化名)因為需要補充手機號的信息而向劉志軍求助。她並非沒有手機,而是去年3月買的手機她還不會用。隨後,她從兜裡拿出一張寫了手機號的紙條,11個數字,她輸錯了多次。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她想掛的皮膚科未來3天的號都沒了,由於不懂手機預約,她就一趟又一趟地往醫院跑。

  10月28日,還在讀大三的陳昊是第一天到醫院當志願者。她說,當天來向她尋求幫助的老年人佔到了70%,遇到的第一個老人是來取別人幫他預約好的號,老人不識字,全程都由陳昊引導著,但還是卡在了最後一步,因機器不支持現金支付,老人也不會用行動支付。隨後,老人去服務臺尋求幫助了。陳昊表示,即使幫老人取了號,也會擔心如果沒有人帶他們,他們會在其他環節遇到問題。

  在醫院的自助機取號機前,劉志軍是幫人取號的「熟手」,當一個患者說要看皮膚科,他便立即反應過來應該掛普通外科。事實上,劉志軍自己還是「數字貧民」,平時訂票都是孩子幫忙,去車站取票時,他也常常是那個被「卡」在智能化設備之外的人。

  科技發展不該忽略老年人

  如何幫老年人邁過「數字鴻溝」是一個新考題。根據民政部公布的最新預測數據,到「十四五」期末,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我國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

  浙江大學教授、聯合國世界絲路論壇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春暉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數字經濟時代,必須要培訓和教育全民從公民變成「數字公民」,培養全民用數位技術生活的能力。

  王春暉表示,針對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需要加強數位化能力提升的培訓;與此同時,在需要進行掃碼、掛號和智能支付的場景,加大對老年人引導和協助的力度;以及開闢綠色通道,進一步幫助有需求的老人。

  在彌合老年人的數字鴻溝方式上,一些專家更多地聚焦於家庭「數字反哺」,通過家庭內的信息共享和代際互動,讓老人融入數位化生活。

  一些子女往往由於工作等原因,缺乏「反哺」老人的時間和精力。那麼,社會上的培訓班也是一種補充手段。如今,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地已經在基層社區開設老人智慧型手機使用培訓班。

  近日,南京鼓樓開放大學推出智慧型手機培訓課程,教授老年人掃碼付款、網上掛號、使用健康碼使用以及詐騙防範等。據相關媒體報導,該課程甚至出現了一「座」難求的情況。南京鼓樓開放大學校長葉慶桃表示,「科技發展不該忽略老年人」。

  事實上,在離開養老院前,馮女士就將健康碼設好了。馮女士所在的養老機構工作人員表示,平時,會根據老年人的需求培訓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然而,對於老年人來說常常是學了就忘,需要給他們營造一個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氛圍,督促他們持續學習。

  在服務老年人的過程中,陳昊表示,有時,多位老人同時諮詢時,志願者往往忙不過來,需要增加志願者的數量。

  在使用自助一體機的時候,很多老年人都遇到了支付問題,自助設備的使用應當更簡便和智能。今年年初,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的《2019年行動支付用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61歲以上行動支付的用戶僅佔5.5%。對於支付方式的多樣化,比如支持現金支付也將為老年人帶來更多便利。

  此外,相關部門也在持續提升對老年人的公共服務能力。比如,北京提出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等。

  看到這一消息,馮女士像是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她想著,下次看病應該不會再這樣窘迫了。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趙麗梅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老人沒有健康碼被趕下車!「數字鴻溝」該...
    1月6日,網曝遼寧撫順85路公交車上,一位老人因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無法掃健康碼被拒乘。網傳撫順一位老人在乘坐公交車時,因不會掃健康碼被趕下車。1月7日公交公司回應,6日起他們接到交通局規定,所有人群必須持健康碼乘車,沒有特殊。
  • 新年這些智能時代難住老人的坎兒都怎麼樣了?我們幫您問了
    網上買票、掃健康寶、電話諮詢、手機約車……許多年輕人再熟悉不過的事情,對於不擅用手機和智能軟體的老人卻猶如一道道鴻溝,難以逾越。為解決老人在信息智能時代遇到的種種難題,各部門近日發布了多項舉措。記者在新年假期走訪發現,有些舉措已經帶來了新變化。但同時,因為身份識別難的問題,一些為老人開展的線上服務還需要進一步優化。
  • 撫順老人不會掃健康碼被趕下車,公交公司回應,網友:人...
    1月6日,網曝遼寧撫順85路公交車上,一位老人因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無法掃健康碼被拒乘。視頻顯示,司機讓老人下車,老人表示自己可以登記,其間有乘客不耐煩地吼道:「你登記什麼,下去吧!」老人與司機協商五分鐘未果,最終無奈下車。
  • 不會用智慧型手機看病取錢排長隊 早市買菜也發愁……幫老人跨越...
    水電費,網上繳納;掃健康碼,掃碼支付;線上購票、預約掛號……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年輕人手持智慧型手機就能走遍天下,但很多老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方面遇到諸多不便。記者走訪發現,在西安,老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出行基本不受影響,但就醫、去銀行存取錢還是會遭遇不少困擾。
  • 超三成老人遭遇「智能機」困境,網絡掛號就醫難
    超三成老人遭遇「智能機」困境,網絡掛號就醫難 2020-10-22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北京這些地方老人不再「無碼難行」!但有些場所還「差一步」
    取藥窗口旁邊,還設立了專門供老年患者和殘疾人患者使用的自助機,大大方便了老年人就醫。公園:設立老年通道,直接刷證入園今年上半年,一些老人因為不會使用健康碼在進入公園時遇上點兒「小麻煩」。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情況又如何了呢?
  • 【智慧就醫 一碼通行③】掛號、就診、繳費一碼通用 河北醫大二院...
    為方便患者,10月17日,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正式上線電子健康碼系統,患者僅需一部智慧型手機,註冊、領取電子健康碼,便可在不同醫院進行掛號、就診、繳費、取藥、查詢檢驗結果等操作,不用再進一家醫院辦一張卡。  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門診大廳的自助機前,前來就診的張女士正在註冊領取電子健康碼。
  • 65歲老人不會手機掃碼,騎自行車從西安回鄠邑…這件事引起重視!
    我也有因為不會掃碼出不了車站的經歷」;「我也擔心不會用社保卡」;「不會玩微信,也不知道孩子們都在群裡聊些什麼」……13日,華商報B1版《智能時代 幫老人越過數字鴻溝》刊發後,引發了無數老年讀者的高度關注。
  • 幫老人融入智能時代
    但對於一些老年人,尤其是七八十歲的老年人來說,卻由於不懂網絡、不會用智慧型手機而被迫「邊緣化」,享受不到智能生活的便利不說,還給正常生活帶來煩惱和阻礙。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老年人因使用「健康碼」遇到困難的現象尤為突出,更加凸顯了當下老年人面臨「數字鴻溝」的問題。
  • 看病不用卡,只需一個碼!國家衛健委:「脫卡就醫」是趨勢
    上海市打造醫療付費「脫卡就醫」全覆蓋;浙江省超660萬群眾「看病不用卡、只需一個碼」……今天,在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的「巡禮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上,「脫卡就醫」成為了各試點省市醫改經驗中的亮點。
  • 老人不會掃健康碼被趕下車,公交公司:所有人必須掃碼
    從視頻中可以可以看到,一位老人在乘坐公交車時,因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沒有出示健康碼,公交司機讓這名老人直接下車,這位老人還向司機協商:「你上面說的可以登記。」  據目擊者爆料,事情是發生在1月6日中午12點左右,在85路公交車上,當時,老人上了車之後,司機要求老人出示健康碼,老人說要登記,不會弄健康碼。
  • 【溫暖】醫保裡的親情:從「卡時代」到「碼時代」
    【溫暖】醫保裡的親情:從「卡時代」到「碼時代」 2020-12-24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遼寧一老人不會掃健康碼被趕下公交,女乘客:登什麼記,你下車!
    眾所周知,疫情發生後,健康碼被應用於很多地方,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但是對一些老年人來說,不會操作智慧型手機,不會掃健康碼卻成為了一大難事。這不,近日,遼寧撫順就發生了一件事,一名大爺因為不會掃健康碼,被司機和乘客聯合「聲討」,將他趕下公交車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成都這樣幫老人破解數字困局:舉辦智慧型手機使用講座 用紙質證明...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形下,健康碼,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對於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人,萬事皆困。  8月17日,黑龍江哈爾濱,一老人疑因沒有手機掃健康碼,被公交司機拒載,遭乘客譴責,民警將老人帶離公交車。此事經多家媒體報導後,引發社會熱議。類似報導並不鮮見。此前,《中國新聞周刊》微博發文稱,今年3月20日,江蘇鎮江一公交車上,多名老人因老年機無法出示「健康碼」,被乘客趕下車。
  • 「手機掃碼」時代,如何讓老年人也安享便利?
    「手機掃碼」時代,如何讓老年人也安享便利?  新華社太原10月24日電 題:「手機掃碼」時代,如何讓老年人也安享便利?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劉翔霄  疫情防控所需要求出示健康碼,有老人翻遍手機也找不出「碼」;有些景區、地鐵站「僅支持掃碼支付」,有老年人拿著現金無可奈何;不少城市看病、買火車票要手機預約,一些老年人離開子女寸步難行……  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2019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已增至2.54億,佔總人口的18.1%。
  • 老人不會掃健康碼被「抱團驅趕」,當地交通部門:向當事老人真誠致歉
    近日,遼寧撫順一位老人乘坐公交車時因無法出示「健康碼」與當值司機發生爭執,引發廣泛關注。1月8日,撫順市交通運輸局對此作出回應,向當事老人真誠致歉並表示迅速完善公共運輸防疫措施。
  • 年齡大了看病難,別急!省會醫院推出老年人看病便民舉措
    老年人不知道用智慧型手機,到醫院看病怎麼辦?到了醫院找不到繳費、列印發票的地方,該問誰啊……老年人年齡大了,感覺看病有點難。別急,不難!針對老年人看病難問題,省內各大醫院近期推出了很多便民舉措。記者今天收集了省會部分醫院為方便老年人看病推出的系列「便老」舉措。
  • 邁進「掃碼就醫」新時代,煙臺市口腔醫院啟用電子健康卡
    煙臺市口腔醫院工作人員指導患者申請電子健康卡膠東在線8月28日訊(通訊員 王茜瑋)「現在有了電子健康卡太方便了,再也不用每去一家醫院都辦一張健康卡了
  • 養老助殘卡能刷出北京健康寶!城市每個角落都應對「老人友好」
    據悉,試點方案針對公園、商超、醫院等老年人日常出行涉及的高頻場所,通過開發或升級現有智能健康寶自助登記查驗系統終端,增加養老助殘卡讀取功能,老年人刷卡就能實現測量體溫、來訪登記、健康狀態查詢「三合一」,省去手機查詢健康碼、手動測溫等環節,解決老年人出行難題。這可真是個好消息。
  • 看病就醫一碼搞定@所有人 你申領電子健康卡和電子醫保卡了嗎
    為方便患者就診,免除就診卡辦理時間,提高就診效率和患者體驗,醫院根據上級部門要求,醫院全面啟用「電子健康卡」刷卡功能。出示手機掃碼就能就診。方法一一、掃描下方二維碼二、點擊下方「醫療服務」三、點擊屏幕中間「前往辦卡」四、選擇辦卡方式1 點擊「掃描辦卡」,按要求掃描身份證,進一步完善信息後,即可快捷辦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