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三成老人遭遇「智能機」困境,網絡掛號就醫難

2020-12-22 澎湃新聞

超三成老人遭遇「智能機」困境,網絡掛號就醫難

2020-10-22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數位化生活將購物、掛號、購票、點餐等線下活動搬到了線上,便利了大眾的同時也讓不少老人難以適應智能時代帶來的變化。網際網路浪潮之下,老人的數字生活是怎樣的?川報全媒體川觀新聞、 MORE大數據工作室和康養四川事業部從老人和子女的視角出發,以中老年群體智慧型手機使用情況為切口,通過問卷調查,看中老年群體在智能社會中的生活狀態。

本次問卷調研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投放,分別由中老人和年輕子女來填寫,共計收回有效問卷2690份。作為此次問卷調研到的老人男女比例呈3:7,55歲以上的老人居多,佔比達88.57%。文化程度整體較高,高中及以上學歷的佔比60.17%,直接和間接訪問到老人中,有95.97%的老人使用智慧型手機。

一、27.78%的老人非常想使用智慧型手機,比子女以為的多一倍

問卷數據顯示,未使用智能機的老人群體中,僅12.35%的受訪子女認為父母非常想使用智慧型手機,而受訪老人中有27.78%表示非常想使用智慧型手機。智慧型手機使用意願存在代際認知偏差,老人非常想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意願比子女認為的更強。此外,老人未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原因中,70.59%老人因智慧型手機太貴而未使用,91.36%受訪子女則認為父母未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最大原因是使用太難學不會。

二、老人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主要障礙是操作太複雜

當問及老人使用智慧型手機面臨的主要困難時,受訪的年輕人和老人都認為目前市面流通的智慧型手機操作起來太複雜,導致老人在學習使用智慧型手機時陷入困境。因此,40%以上的受訪年輕人和老人均認為解決老人使用智慧型手機障礙的有用措施是手機軟體等廠商提供方便老人使用的簡易版軟體。此外,在鐵路、醫院、政務服務等服務場景中,開通老人服務綠色通道也能很好地照顧到不會用智慧型手機的老人。

三、智慧型手機讓老人的衣食住行更便捷,但使用中常遇求醫出行難題

數字時代,「一部手機走天下」成為現實。受訪年輕人認為老人使用智慧型手機最大的好處是讓衣食住行更便捷,其次是可以找到與子女的共同愛好。受訪老人除了感受到智慧型手機帶來的生活便利外,通過智慧型手機緊跟潮流也讓他們非常受益。今年疫情發生後,「碼上生活」成為日常。數位化生活場景帶來的便利很多,但即使是擁有智能機的老人也常在求醫出行等生活場景中頻頻受阻。問卷數據顯示,擁有智能機的老人在使用社保卡求醫、網上搶購火車票、景區預約門票、滴滴打車和共享單車騎行等場景中遇到的困難較多。

四、85.3%的老人認為智能機學習不難,家人指導學習更易上手

老人比年輕人想像中更聰明,9.75%的受訪年輕人認為老人學習使用智慧型手機很簡單,而受訪老人中24.69%認為智能機使用方法一看就會。年輕人和老人均認為老人學習使用智能機的最佳方式是通過家人和朋友的指導,受訪年輕人中93.83%表示願意主動教父母使用智慧型手機。

製作團隊:

川報全媒體川觀新聞、MORE大數據工作室、康養四川事業部

文案:黃愛林、邊子捷(實習)

設計:何濤

關鍵詞 >> 老人,智慧型手機,四川日報,數位化生活,智能時代,川觀新聞,川報全媒體集群MORE大數據工作室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就醫新變化!淄博接力式服務 扶老年人邁過就醫「數字困境」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9日訊 打開手機微信端,預約掛號就能掌上辦;全自動發藥機,單張處方藥調配時間可低至8秒;接力式服務,幫老年人解決就醫「數字困境」。12月9日,「新聞媒體看醫療衛生變化」採訪團走進淄博市中心醫院西院區、市婦幼保健院醫院新院區,感受淄博醫療環境衛生新變化。
  • 掃碼難、就醫難?別讓老人被「卡」在智能設備之外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老年人面臨的掃碼難、就醫難、支付難等問題被置於「放大鏡」下,考驗著老年人持續學習能力的同時,如何幫助老年人逾越「數字鴻溝」成為當下社會的一道考題。
  • 疫情期間就醫先預約再就診,獨居老人怎麼辦?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江蘇省各地大醫院如今普遍實行預約掛號、分時段就診。這種就診模式,老百姓習慣嗎?看病難不難?   三月份開始,江蘇省除急診、發熱門診外,全省二級以上醫院所有普通門診、專科門診、專家門診全面實行預約診療、分時段就診,取消現場掛號。這一個多月市民的就診感受如何呢?
  • 深圳成中國最大網際網路醫療平臺 日均網絡掛號突破三萬
    原標題:深圳成中國最大網際網路醫療平臺 日均網絡掛號突破三萬   3月19日,就醫160平臺CEO羅寧政表示,預計2016年,就醫160的用戶量將突破一億人。  深圳新聞網3月19日訊(記者 陳飛)截至3月18號,網絡掛號平臺---就醫160已經為超過3000萬用戶提供網絡預約掛號服務,成為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網絡掛號的第一平臺,也是國內最大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平臺。  就醫160網3月19日宣布,平臺網絡掛號量2014年增加150%,今年預計增加200%以上。
  • 新科技卻成老人的「老大難」?白巖松:智能化生活 「等一等」他們的...
    時代智能化,卻成了他們的「老大難」 11月23日本周一,早上9點左右,在湖北秭歸,一名老人帶著現金,冒著雨,來到社區居民醫保籤約服務窗口,想要辦理醫保。就在這時,身邊傳來工作人員說著「拒收現金」的聲音。事發後,當地政府在情況通報中提到,「已上門為老人辦理了居民醫保」,「相關調查還在進行」。
  • 普陀這裡為「老寶貝」們推出免費定製活動,玩轉智能機不再難!
    免費教老年人學習智慧型手機操作,是甘泉路街道科協所屬社區創新屋推出的一項「老年訂製款」科普公益活動,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三場,包括玩轉抖音、地圖查詢、手機打車。該公益活動由甘泉社區基金會提供項目支持,一經推出就受到老年朋友歡迎,場場爆滿。
  •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改善醫療服務 讓老人就醫更加便捷
    近日,按照四川省衛健委要求,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立即開設老年人優先就醫窗口,開通掛號、就醫「綠色通道」,同時為老年人保留人工服務窗口等。老人習慣的服務措施一:預約掛號就診的第一步是掛號,在如今網絡高速發展的時代,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一直保留著電話預約掛號和窗口預約掛號的傳統掛號途徑。
  • 哈市兒童醫院門診患者逾八成預約掛號|看病就醫走進「預約時代」
    在微信、支付寶線上掛號平臺上開啟分時段預約掛號,號源100%開放,疫情防控期間,「預約就醫」已成為哈爾濱市兒童就醫新常態。記者從哈市兒童醫院信息中心了解到,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讓兒童得到及時便捷的就醫服務,醫院通過分時段預約診療、網上問診等方式實現錯峰就診,門診就醫患者預約掛號比例已達85%以上,有效減少醫院內人群聚集,特別是按時間點來院就醫節省了患者很多時間。
  • 湖北建一醫院,耗資28.73億有望晉升三甲醫院,將緩解就醫難困境
    而武漢城,作為湖北的省會城市,也是享受到了湖北內的很多優厚的資源,作為湖北境內發展較為不錯的一大城市,武漢在交通方面也是有著很大的便利性,被稱我國交通樞紐的高鐵站就在設立,據說武漢站內的高鐵線路可以輻射到我國的大半個地區;同時在武漢境內,也是有著其他的交通樞紐的建造,水陸空三個方面應有盡有,交通方面的發展也是成為了武漢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 開通綠色通道上線服務系統 海口秀英區「出招」方便老人就醫
    18日,70歲的海口市民張玉蓮在老年人就醫引導員的引導下順利就診。「這幾天身體不舒服,女兒不在身邊,我就自己來醫院,沒想到這裡的服務不僅貼心,還方便快捷。」醫護人員一系列的貼心服務,讓張玉蓮感到無比溫暖。海秀衛生院開設老年人綠色通道,讓老年人更方便就醫。
  • 開設「方便門診」 關愛老人服務崗 便捷服務讓市民就醫更舒心
    以前掛號、去科室開藥都要排長隊,現在在『方便門診』就可以操作,大大節約了排隊的時間,真的很方便。」不到10分鐘,皇甫女士就完成掛號、開藥、收費、取藥的操作。  自1月1日起,縣一院「方便門診」正式開診,只要是根據病情需要開具各類普通檢驗、檢查申請單及長期慢性病藥物配置的患者,可以在門診大廳「方便門診」就診,不用預約和排隊,即可完成診療。
  • 合肥推動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 老人買火車票系統自動分配相「齡...
    在年輕人享受智能服務帶來的便利之時,有許多老人還面臨著「數字鴻溝」。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目標是到2021年底前,圍繞老年人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推動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更加普遍,傳統服務方式更加完善。在合肥,老人在生活、就醫、出行和消費等方面享受了哪些便利?
  • 帶寶寶看病就醫掛號攻略!
    帶寶寶看病就醫掛號攻略目前各大兒童醫院的掛號方式主要有:門診掛號窗口排隊掛號、門診自助掛號機掛號、上網或電話預約掛號。家長看病前要對每一種掛號方式都有所了解,然後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1)門診掛號窗口排隊掛號這種掛號方式是最原始,在很多人看來也是最熬人的,如果你選擇這種方式,那麼捷徑只有一條:早!早!早!
  • 科技發展,如何不以老人被邊緣化為代價?多地推「便老」舉措
    用完了,要再點「兩個箭頭」,取消聯網兩天後,黎阿姨終於學會使用「天府健康通」,但這並沒讓她釋懷,「我有娃兒教我,那些娃兒出去打工、留學的老人咋辦呢?」讓黎阿姨記憶猶新的是,今年5月,她去一家餐館吃飯。對方明確表示,只能手機支付,不收現金,「人民幣是法定貨幣,憑什麼拒收呢?」一年前,黎阿姨買了智能機,但僅限於接電話、看簡訊。
  • 網上預約掛號平臺已成寧波最大的虛擬掛號窗口
    這得益於3年前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的統一網上預約掛號平臺。市民通過這一平臺預約後,掛號再也不需排長隊了。  寧波市預約掛號平臺囊括了近20家醫院的專家資源,網上掛號量已佔各家醫院專家門診號源的一半以上。該平臺掛號高峰期突破8000號/天,是市區兩家大醫院的日掛號量之和,成為寧波最大的「虛擬網絡醫院掛號窗口」,累計掛號已超過200萬人次。
  • 智能時代,幫幫老年人之就醫篇|掛號繳費「雙模雙待」 人工服務未被...
    近日,記者走訪多家醫院發現,醫院門口需要出示健康碼進入,但每家醫院都設有人工登記臺,幫助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填寫身份信息;所有醫院均保留著人工收費窗口;志願者隨時引導、幫助患者預約掛號。醫療服務中保留傳統的「慢選項」,盡顯人情溫度。醫院志願者隨時為老年人提供網上掛號繳費服務。
  • 成都這樣幫老人破解數字困局:舉辦智慧型手機使用講座 用紙質證明...
    用完了,要再點「兩個箭頭」,取消聯網  兩天後,黎阿姨終於學會使用「天府健康通」,但這並沒讓她釋懷,「我有娃兒教我,那些娃兒出去打工、留學的老人咋辦呢?」  讓黎阿姨記憶猶新的是,今年5月,她去一家餐館吃飯。對方明確表示,只能手機支付,不收現金,「人民幣是法定貨幣,憑什麼拒收呢?」  一年前,黎阿姨買了智能機,但僅限於接電話、看簡訊。
  • 婆婆不會手機預約 醫院看病掛號排隊半小時:電話預約為何被取消?
    場景二 就醫看病好辛苦 何時不排隊11月30日上午8點40分,76歲且患有老年冠心病的王守和婆婆正在沙坪垻某三甲醫愛心掛號窗口排隊掛號。離王婆婆排隊三五米遠的醒目處,醫院樹立著一個宣傳展板,告知市民可通過手機預約掛號或自助機取號。老人輕輕地搖搖頭說:「我曉得,現在年輕人都在手機上掛號,但流程太複雜了,字體小、操作難。」
  • 聚焦智慧助老河南:老年人就醫有幫手
    原標題:聚焦智慧助老河南:老年人就醫有幫手□本報記者 李季 醫療機構如何採取不同方式暢通老年人就醫通道?近日,記者到河南省幾家醫院進行了採訪。該院信息中心工作人員趙燕燕告訴記者,目前醫院的微信服務號、App都實現了同一帳戶可綁定、關聯多個就診人的功能,患者子女可通過自己的手機為老人預約掛號、繳費以及查看報告單,老人只需要攜帶身份證,到醫院的自助機或者人工窗口取號即可就診。不僅如此,該院信息中心開發了在線訂餐功能,患者在住院期間,子女可以通過手機在醫院食堂訂餐,並由食堂工作人員把餐送到患者病房。
  • 「便民門診」關閉 慢性病患者不掛號難開藥
    十幾分鐘後,記者排著隊來到掛號窗口前,得到的答覆卻是「內科八個科室都已掛滿了」。隨後,記者來到諮詢處,醫務人員告訴記者,北醫三院7點整開始掛號,但實際上早在五六點鐘就已有不少人前來排隊,「7點一過,沒多久號就掛沒了,最好6點就來,要不很難掛上」。  隨後,記者趕到心血管內科門診室,由於只開藥不診斷,希望能夠通過加號開到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