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2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數位化生活將購物、掛號、購票、點餐等線下活動搬到了線上,便利了大眾的同時也讓不少老人難以適應智能時代帶來的變化。網際網路浪潮之下,老人的數字生活是怎樣的?川報全媒體川觀新聞、 MORE大數據工作室和康養四川事業部從老人和子女的視角出發,以中老年群體智慧型手機使用情況為切口,通過問卷調查,看中老年群體在智能社會中的生活狀態。
本次問卷調研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投放,分別由中老人和年輕子女來填寫,共計收回有效問卷2690份。作為此次問卷調研到的老人男女比例呈3:7,55歲以上的老人居多,佔比達88.57%。文化程度整體較高,高中及以上學歷的佔比60.17%,直接和間接訪問到老人中,有95.97%的老人使用智慧型手機。
一、27.78%的老人非常想使用智慧型手機,比子女以為的多一倍問卷數據顯示,未使用智能機的老人群體中,僅12.35%的受訪子女認為父母非常想使用智慧型手機,而受訪老人中有27.78%表示非常想使用智慧型手機。智慧型手機使用意願存在代際認知偏差,老人非常想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意願比子女認為的更強。此外,老人未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原因中,70.59%老人因智慧型手機太貴而未使用,91.36%受訪子女則認為父母未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最大原因是使用太難學不會。
二、老人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主要障礙是操作太複雜當問及老人使用智慧型手機面臨的主要困難時,受訪的年輕人和老人都認為目前市面流通的智慧型手機操作起來太複雜,導致老人在學習使用智慧型手機時陷入困境。因此,40%以上的受訪年輕人和老人均認為解決老人使用智慧型手機障礙的有用措施是手機軟體等廠商提供方便老人使用的簡易版軟體。此外,在鐵路、醫院、政務服務等服務場景中,開通老人服務綠色通道也能很好地照顧到不會用智慧型手機的老人。
三、智慧型手機讓老人的衣食住行更便捷,但使用中常遇求醫出行難題數字時代,「一部手機走天下」成為現實。受訪年輕人認為老人使用智慧型手機最大的好處是讓衣食住行更便捷,其次是可以找到與子女的共同愛好。受訪老人除了感受到智慧型手機帶來的生活便利外,通過智慧型手機緊跟潮流也讓他們非常受益。今年疫情發生後,「碼上生活」成為日常。數位化生活場景帶來的便利很多,但即使是擁有智能機的老人也常在求醫出行等生活場景中頻頻受阻。問卷數據顯示,擁有智能機的老人在使用社保卡求醫、網上搶購火車票、景區預約門票、滴滴打車和共享單車騎行等場景中遇到的困難較多。
四、85.3%的老人認為智能機學習不難,家人指導學習更易上手老人比年輕人想像中更聰明,9.75%的受訪年輕人認為老人學習使用智慧型手機很簡單,而受訪老人中24.69%認為智能機使用方法一看就會。年輕人和老人均認為老人學習使用智能機的最佳方式是通過家人和朋友的指導,受訪年輕人中93.83%表示願意主動教父母使用智慧型手機。
製作團隊:川報全媒體川觀新聞、MORE大數據工作室、康養四川事業部
文案:黃愛林、邊子捷(實習)
設計:何濤
關鍵詞 >> 老人,智慧型手機,四川日報,數位化生活,智能時代,川觀新聞,川報全媒體集群MORE大數據工作室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