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部分老年人來說,由於對網絡和智能產品等新興事物是存在一定的盲區,接受度和很認可度都不高,所以往往給家人、兒女的感覺是排斥。顯然如果這是十年前的說法合情合理,因為老年人對傳統事物一向情有獨鍾。但現在隨著網際網路在生活中應用的普及,網際網路設備也有了井噴似的發展,現在的網際網路相關產品會時時刻刻出現在我們身邊的方方面面,所以人們對網際網路產品的看法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其中屬老年人最為明顯。
現今最常見的網際網路設備莫過於智慧型手機,隨著日益強大的功能和配置,今天的智慧型手機已經不單純是一臺能打電話、發簡訊的通訊設備,而是集手機、相機、攝像機,甚至電腦、電視的全部功能於一身的「萬能」設備,對於身處已經基本達到電子化模式生活圈中的我們,沒有一臺智慧型手機怎麼能行?
很多人印象中的老年人的生活是以逛公園、下象棋、嘮家常之類來安享晚年,這話沒錯但並不全面,如果真能切實地站在自身角度或換位思考一下,答案會不會不一樣呢?
需求
作為老年人只是比年輕人年齡更大而已,但心裡需求並沒有發生本質變化。看新聞、刷視頻、打遊戲、拍Vlog等不只是中青年人的專屬,老年人一樣在行,甚至做到了「青出於藍勝於藍」。
寄託
只有電話和簡訊的日子兒女與老年人聯繫的頻次更多的是一周一次到兩次,自從有了智慧型手機以後,通過微信與家人的聯繫頻次可能是每天,這種時時有關心、處處有關愛的和諧局面難道不是老年人的一種精神寄託嗎?
連接
老年人與中青年人一樣需要連接,一樣也有「玩伴」。三五成群、遊山玩水只需要在微信群眾一喊,便能一呼百應、結伴同行的景象,也是老年人晚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樂趣之一。
生活
無論出行還是購物,紙幣的使用率已經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二維碼、小程序等,如果電子貨幣成功取代紙幣功能,沒有智慧型手機可怎麼活啊!
回憶
人到晚年寂寞的時候都會翻看以前自己、家人、同伴的照片「取樂」,現在真的很少有人去像以前那樣洗出紙質照片留存,而是使用方便、易存的電子照片留檔。沒有智慧型手機會不會也抹殺掉這些快樂的回憶呢?
作為兒女來說,需要給老年人配備一臺智慧型手機,而且要耐心教他們使用:
只要父母心情好,生活豐富了,才會給你帶來的負擔少,所以絕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作為父母來說,需要一部智慧型手機來連接親情和友情:
兒行千裡母擔憂,母行千裡兒不愁,時常發發微信、視頻聊天,對彼此都是一種關愛。
看到這些是不是會覺得智慧型手機已經不僅僅是一部手機了呢?是不是更多地變成了生活和情感的連接紐帶了呢?
究竟老年人到底配不配擁用智慧型手機,相信看過文章後答案自然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