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的招安與扼腕結局

2021-01-09 騰訊網

備註: 如各位有興趣討論,歡迎評論。 本文原創,請注意版權,如需借用,請告知。 如本文涉及雷同,請務必聯繫本人,求證後本人會刪除。

四大名著紅樓、三國、西遊、水滸,相信大家都看過電視劇,但是四本原著的普及就應該不像電視劇這麼廣了。 四大名著在文採和故事上各有千秋,也適合不同的人群欣賞,不過拿老百姓的認知和原著作比較,水滸則完全不同於另外三本。 無論是老版水滸還是新版水滸,在銀幕上梁山上的人都是英雄好漢,嫉惡如仇,在梁山招安的時候,他們對於招安的態度也是大相逕庭。 但是原書卻遠不是那回事。

拋開水滸的神鬼怪談(比如108顆天罡地煞星聚會,九天玄女,呼風喚雨等等),僅僅看梁山聚義,原書對於聚義好漢們所描寫的是忠良的遭他人陷害,本分的被強盜誆騙,兇惡的能殺人放火,無賴的靠大樹乘涼,108人中英雄好漢沒幾個,無賴土匪倒不少,功夫好的沒幾個,充數平平的倒很多,「少不讀水滸」還是很有道理的。

電視劇水滸梁山接受招安

水滸一書的走向從聚義,到招安,再到招安後的辛辛苦苦,最終悲劇結尾,呈現的故事浩好看,很符合主席的評價「水滸好就好在投降」,如果沒有投降招安,後面的精彩故事也就沒有了,結尾也未必如此令人扼腕嘆息。 但是對於招安,原書的過程卻是簡單帶過,稀裡糊塗的並不佔多少章回篇幅。

原著中從五十四回打破高唐州開始冒出梁山招安的痕跡,那時宋江開始「傳下將令,休得傷害百姓」,但是我們說事情總是趨向保持他們原有的狀態,比如宋江有招安之志,卻不能阻止手下在後回書裡的「滿門良賤通殺」和「州城百姓死傷」的行為。 而從第七十一回108人排座次大聚義開始,到第八十二回大招安,短短十一個回目,梁山上沒有一絲反對招安的氣息,書中唯一幾段有關招安的直接描寫在那麼幾回中:

第七十五回,朝廷第一次派人上山招安,書中不見有人反對,武松沒有說過「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哥哥不怕涼了眾兄弟們的心」,也沒有提到魯智深和阮氏三雄是不是不滿,書中唯一描寫到的四個人是吳用、林衝、關勝、徐寧,而這四個人只不過是在朝廷上山招安的時候懷疑朝廷的誠意而已。

第八十回,梁山水戰活捉了高俅、參謀聞煥章和幾大節度使。 高俅他們雖然是俘虜,在山上待遇卻相當之好,書中描寫上山第二天「當日再排大宴,序舊論新,筵席直至更深方散」。 大家請看,所謂大宴,應該是梁山很多人都去陪宴了,不然沒法說是「大宴」,並且第二天是「再排」,說明捉上山的第一天,已經有過大宴了。 喝酒吃飯幹什麼,無非是聯絡感情,同時「序舊論新」,聊的一定還是對朝廷如何忠心,如何仰慕天朝,迫切想被招安。 這一章回中所描寫到的梁山頭領對於招安的態度,僅僅只有林衝和楊志兩人,這兩人在高俅剛被捉上山的時候,對他「怒目而視」,原因當然是曾經有過直接的矛盾與仇恨。 值得注意與回味的是,即使是這兩個人,書中也只有「怒目而視「的描寫,沒有其他內容了。

電視劇水滸中的浪子燕青

第八十一回,燕青偷入京城,藏身於李師師青樓中託關係走後門,正好碰到來偷吃的官家宋徽宗,看燕青怎麼說的,「忠義為名,不敢侵佔州府,不肯擾害良民,單殺贓官汙吏,讒佞之人,只是早望招安,願與國家出力。」 前文無為軍旁、青州城下、祝家莊上、扈家莊中、曾頭市內、被殺的皆是不分良賤,還有最可憐的大名府城,梁山攻陷大名府時放火燒城,城中百姓慘遭燒殺。 從原書中來看,為了達成被朝廷招安的目的,燕青這段話的意思反覆在書中被梁山及他人提及,這一點十分重要。 可見原書的描寫和大家心目中所認為的情況還是不太一樣的。

而梁山招安的「忠義」之名,恐怕人數也不多, 在第八十五回的徵遼戰役中,遼國歐陽侍郎試圖反間勸降宋江,看看吳用說了什麼,「我尋思起來,只是兄長以忠義為主,小弟不敢多言,我想歐陽侍郎所說這一席話,端的是有理。」,還有「我等三番招安,兄長為尊,只得個先鋒虛職。若論我小子愚意,棄宋從遼,豈不為勝。」 吳用是梁山頗有代表性的人物,他都如此,何況他人。

還有第一百十回徵方臘時吳用對宋江說「自從受了招安,與國家出力,為國家臣子,不想倒收拘束,不能任用,兄弟們都有了怨心」。 難道大家以前不曉得做官受拘束? 恐怕最主要原因還是沒能得到任用。

看水滸的人都知道招安之後是一個悲劇式的結尾,徵討方臘後108將死了三分之二,只活下來36人。

第一仗攻打潤州城(現今鎮江),就在亂軍中死了雲裡金剛宋萬(老梁山的創始人),沒面目焦挺,九尾龜陶宗旺。 行軍到丹徒縣,青面獸楊志病倒,後來病死丹徒縣。

宋江和盧俊義分兵之後,常州城外戰死百勝將韓濤,天目將彭玘,宣州城白面郎君鄭天壽、操刀鬼曹正、活閃婆王定六戰死,蘇州城一戰醜郡馬宣贊和方臘大將郭世廣同歸於盡於飲馬橋下,而水軍一路常熟淹死了金眼彪施恩,崑山淹死了毛頭星孔亮。

從打杭州城開始許多主角要死了,杭州城的幾仗中,金槍將徐寧中毒箭身亡,井木犴郝思文被俘後凌遲削首(梁山唯一一個被俘的),水新橋湧金門死了浪裏白條張順,北城門戰死了急先鋒索超、火眼狻猊鄧飛、赤發鬼劉唐、喪門神鮑旭,淹死了通臂猿侯健、金毛犬段景住。 這裡順帶提一句我一直以來的困惑,施耐庵為啥一定要派不會水的人去打水戰,仗打到份上光淹死的就有4個人。

獨松關一戰死了沒羽箭張清,雙槍將董平,小霸王周通,德清縣戰死了插翅虎雷橫和花項虎龔旺。

烏龍嶺上,死了8個,阮小二自刎身死,玉幡竿孟康、兩頭蛇解珍、雙尾蠍解寶、鐵笛仙馬麟、金毛虎燕順、賽仁貴郭盛、小溫侯呂方戰死。

到了睦州城(今浙江新安附近),死了四個,傷了一個,四個人是矮腳虎王英、一丈青扈三娘、飛天大聖李袞、八臂哪吒項充。 行者武松斷了左臂。

昱嶺關失了九紋龍史進、拼命三郎石秀、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打虎將李忠、病大蟲薛永。

歙州城(今安徽省黃山附近)又死了七個,菜園子張青、摩雲金翅歐鵬、中箭虎丁得孫(他是被蛇咬死的)、神火將軍魏定國、聖水將軍單廷圭、青眼虎李雲、石將軍石勇。

最後一仗在清溪縣,霹靂火秦明和阮小五戰死,除此之外母夜叉孫二娘、險道神鬱保四、摸著天杜遷(有一個梁山老創始人)、出林龍鄒淵、催命判官李立、金錢豹子湯隆、鐵胳膊蔡福也沒有逃過這最後一關。

戰爭結束了並不代表沒人再死,戰後當初在杭州養病的船火兒張橫、沒遮攔穆弘、毛頭星孔明、旱地忽律朱貴(最後一個梁山始創人)、白日鼠白勝先後病死,陪著照顧的笑面虎朱富也病死。花和尚魯智深坐化在杭州六和寺,回程途中豹子頭林衝病死,病關索楊雄病死,鼓上蚤時遷病死。

電視劇水滸中林衝和楊志

最後倖存的三十幾個人中,只有17人做了官,宋江、盧俊義、吳用、李逵、花榮,黃信轉了一圈仍任職青州,孫立也白白兜了一大圈,最後還是回到登州當官去了,順帶帶上了他弟弟孫新和弟媳顧大嫂,呼延妁、關勝,凌振在御營當差,而那五個有一技之長的人被當官的瓜分掉了,安道全入了太醫院,蕭讓進了太師府,樂和給了王都尉,金大堅、皇甫端御前聽用。

還有9個僥倖活下來的人看透了功名富貴,究其原因我相信源於他們的共同之處,都有身邊人關係好的兄弟死去,比如施恩、孫二娘、張青的死去,武松留在了六和寺出家。 原二龍山的史進、陳達、楊春戰死,芒碭山李袞和項充戰死,使朱武和樊瑞大徹大悟,選擇隨公孫勝學道去了。 阮小七這裡死了兩個哥哥小二和小五,鄒潤的叔叔鄒淵戰死、蔡慶的哥哥蔡福戰死,裴宣死了兩個在飲馬川的兄弟鄧飛和孟康,蔣敬死了黃門山原有兄弟歐鵬、馬麟和陶宗旺,穆春死了哥哥穆弘,經常和楊林打配合的石秀死了,這些人應該也是心灰意冷,選擇回家養老。

而其他人中李俊、童威、童猛被太湖好漢費保指點,戰後聯絡費保他們遠遊海外,自成一家。

李應、杜興原本就是逍遙富翁,回莊上繼續他們自由的富翁生活也不奇怪。

燕青就像費保一樣明白「沒有太平將軍」這個道理,自我隱去。

至此個人命運已定,宋江、盧俊義、吳用、花榮、李逵五人也逃不脫「沒有太平將軍」的這個咒。

可見原著招安稀裡糊塗沒寫清楚,招安之後的故事與結局倒是精彩而扣人心弦。

相關焦點

  • 李師師的「枕頭風」居然讓梁山水泊招安成功
    宋大哥一心想著能帶弟兄們洗白身份,不願再做「梁山賊寇」。可招安談何容易,宋徽宗不是什麼英明天子,朝中掌權的蔡京、高俅又和梁山有著血海深仇,處處從中作梗。縱然前幾次招安失敗,可宋大哥的意志豈是普通人能夠比的。
  • 梁山好漢中共有多少人反對招安?只有三人,接受招安才是大勢所趨
    小時候看《水滸傳》,總為梁山好漢的結局感到痛惜,並且十分討厭宋江,認為他執意招安,才讓梁山好漢們死的死,亡的亡,實在是太憋屈了。那時我總想,若是好漢們沒有接受招安,一直在梁山上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該是多麼美好啊!長大後再讀《水滸傳》,才明白接受招安是梁山好漢們必然的結局,不招不行。
  • 北宋最大獨角獸公司「水泊梁山」興亡史
    把他們統合在梁山團隊,維持公司基本穩定的東西既有書中開卷所提到108條好漢,天生的意氣相投;又有官逼民反,普天之下,無處容身,只能暫居水泊的現實環境的逼迫;更有宋江力主推行「替天行道」,一擊即中地解決了宣和年間大宋朝下層民眾普遍痛點,並迅速釐清可在各地複製的衝州撞府,不擾百姓的盈利模式之後,梁山泊已被打造為美譽度極高的優質品牌,公司前途興旺,員工奉獻意識強。
  • 梁山有多少人反對招安,只有3個人,招安才是眾人想要的
    事後諸葛亮的角度看,梁山選擇招安是錯誤的,因為招安沒有將梁山帶出泥潭,而是將梁山帶向了毀滅。宋江等人選擇招安後,由於實力沒有受損,依舊兵強馬壯,所以大宋朝廷還是不放心他們。這麼看,梁山不應該招安,但其實梁山108位兄弟中,很多人都是支持招安的,梁山中也有反對招安的聲音,主要是大宋朝廷奸佞當道,黑暗不堪,他們不想於其同流合汙,對招安之路不抱樂觀看法,所以不願招安,但是108位兄弟中,真正站出來反對招安的,卻只有3個人,即魯智深、武松和李逵。
  • 山東5縣聯手申遺 《水滸傳》裡水泊梁山在哪?
    北宋末年108位好漢聚義的水泊梁山,今天還能找到嗎?日前,本報特派記者走進作為水滸發源地的山東5個縣,撩開水滸的神秘面紗。  1 水泊梁山如今不見水  濟南以西140公裡外的濟寧市梁山縣的梁山,山東方面介紹就是當年梁山泊所在地。
  • 水泊梁山:山頭和派系林立,朝廷降將實力強悍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存在江湖;只要有江湖的地方,就會存在派系,如某偉人所說,「黨內無派,千奇百怪」,此話也能套用到水泊梁山上。最初,王倫,綽號「白衣秀士」,以一介書生嘯聚山林,率小嘍囉安營紮寨,建立起了水泊梁山,這塊能遮風避雨的根據地,成了走投無路人士的棲身之所,在江湖上的名聲日漸響亮。
  • 梁山很多人反對招安,為啥不反抗或不走呢?原因是宋江有「法寶」
    其實,這是一個貫穿始終的歷史過程既有公開的交鋒,也有暗中的鬥爭;既有赤裸裸的叫喊,也有委婉的規勸;既有明言的警告,也有微詞的隱喻……反招安的鬥爭,大致歷經以下幾個階段:  醞釀階段。  這一階段的鬥爭是現出內蓄、緩和而婉轉的特點。從宋江方面看,有著濃重的封建名利思想和明確的招安觀念,他被逼落草,便把這些東西帶到梁山來。隨著梁山力量的逐步壯大,宋江的招安思想也發展起來。
  • 假如宋江不接受招安,梁山108好漢的結局會怎樣?只會有一種下場
    假如宋江不接受招安,梁山108好漢的結局會怎樣?
  • 青曲社改名西安曲藝團,好似梁山受招安
    某家看來,苗阜和青曲社這個行為,怎麼看怎麼像梁山的招安,苗阜就是領頭招安的宋江。相聲市場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給很多觀眾的感覺是進入到了繁榮期,但是實際上這只是一種假象,尤其是作為自食其力的民間相聲團體,要想單純的靠著商演在市場上立足和發展,這是一件難之又難的事情,郭德綱在很多場合都表達過這個意思。因此,很多的相聲藝人最終的夢想就是進入到主流相聲行業,也就是進入體制。
  • 國家AAAA級旅遊區水泊梁山風景區
    梁山因一部古典名著《水滸傳》蜚聲海內外,梁山好漢的仗義行俠名傳近千年,其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使之成為中華文化園中一支絢麗的奇葩。遠古梁山,先民稼穡漁獵,留下了青堌堆和賈堌堆龍山文化遺址。八百年滄海桑田,後因黃河改道梁山水泊逐漸乾枯,但以水滸流傳的好漢故事卻源遠流傳,至今景區內水滸遺蹟遺址眾多,我們梁山旅遊區也成為全國唯一一處以農民起義遺址為載體的AAAA級旅遊景點。吸引著海內外的遊者前來體驗水滸文化,領略忠義豪情山東水泊梁山導遊詞山東水泊梁山導遊詞。梁山位於梁山縣城東南隅,由虎頭峰、郝山峰、雪山峰、青龍山四山峰七支脈組成,山體險峻,藏奇納勝。
  • 《水滸傳》如果宋江拒絕招安,率領眾將與大宋決一死戰,能否推翻大...
    很多人讀《水滸傳》的時候,都喜歡讀前半部分,後半部分梁山好漢一個一個慘死的情節不忍心讀下去。八百裡水泊梁山,起義事業轟轟烈烈,最後竟然以接受朝廷招安、成為朝廷鷹犬被利用而分崩離析,實在令人扼腕痛惜。於是乎有人在想,如果宋江拒絕招安,帶領梁山好漢與大宋決一死戰,能不能推翻大宋朝廷呢?
  • 從梁山聚義到招安,他是最大的受益人,惡人卻得最好結局
    《水滸傳》之中肝膽相照、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漢使我們印象深刻,但是好漢不一定都是「好漢」,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好漢之中也有一些奸惡之人。其實「好漢」兩字說的是不滿當朝統治,不甘現狀,奮起反抗的有志之士,但是在反抗的同時,必定會做一些違背本心的不義之事。
  • 《水滸傳》中八百裡水泊梁山到底在哪裡?
    《水滸傳》裡面八百裡水泊梁山,英雄好漢輩出,那麼真實的梁山在哪裡呢?梁山縣位於山東西南,隸屬濟寧市。但是「梁山縣」這個作為縣名是新中國建立之後才有的,在此之前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梁山作為行政單位。1949年之前梁山屬於壽張縣,只不過是境內的一處村落,現如今壽張縣卻早已退出了歷史舞臺,不復存在。看地圖如今的梁山只是平原地區的一座小山,四周除了後山有一處新挖的水塘之外再無一點水。也就是說現如今的八百裡水泊梁山根本沒有水!為什麼呢?!歷史變遷。古代的梁山的確是水泊裡。《五代史》有記:「晉開運元年,滑州河決,環梁山,合於汶水。」
  • 山東5縣為水滸傳說申遺 《水滸傳》裡水泊梁山在哪
    東平湖邊划船的74歲老張說,曾見過被淹入水底的宋江碑《水滸傳》裡水泊梁山在哪裡本報記者走訪山東五大發源地一部《水滸傳》北宋末年108位好漢聚義的水泊梁山,今天還能找到嗎?日前,本報特派記者走進作為水滸發源地的山東5個縣,撩開水滸的神秘面紗。1 水泊梁山如今不見水濟南以西140公裡外的濟寧市梁山縣的梁山,山東方面介紹就是當年梁山泊所在地。
  • 朝廷欲招安梁山好漢,期間損兵折將,為何到第三次才成功?
    梁山好漢的招安,前前後後一共折騰了三次才算成功。如果真的有觀看過水滸傳的原著或者影視劇版的朋友們,應該都清楚,之所以會到第三次招安才得以成功,根本是前兩次朝廷沒任何誠意,才釀成如此結局。首先第1次,派出大臣詔安時,宋徽宗拍了殿前太尉陳宗善帶著丹召還有御酒,就乘船去了梁山。當時朝廷並沒有大規模的去爭伐梁山,宋徽宗對於梁山上這些英雄的能力一概不知。
  • 梁山好漢究竟是被招安了,還是戰敗投降了?
    起事的中心地帶雖是水泊梁山,但此地並非易守難攻,梁山只是一個類似丘陵地帶的地方,有當代散文家曾經在筆下描繪過這個地方,很難想像,宋江在這個狹小的,並非倚險可守的地方,能夠長期駐紮,且數支進剿的官兵始終無功而返。
  • 《水滸傳》中水泊梁山的三大軍師
    一、智多星——吳用吳用,梁山排名第三,上應天機星,梁山首席智囊,人稱"智多星"。吳用滿腹經綸,通曉文韜武略,足智多謀,在財主家任門館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須長,善使兩條銅鏈,與晁蓋自幼結交,與晁蓋等人智取了大名府梁中書給蔡京獻壽的十萬貫生辰綱,為避免官府追緝而上梁山,為山寨掌管機密的軍師,成為梁山上的核心人物。
  • 水泊梁山有五大絕技,真正不可或缺的只有一絕,讓梁山泊戰無不勝
    水泊梁山有108將,每個人身上都有其獨門絕技,比如說關勝的刀法天下無雙,林衝的槍法獨步天下,盧俊義的棍法無人能敵,以上列舉的都是水泊梁山一流的高手,他們都身懷絕技,但還談不上獨門絕技,所謂獨門就是別人不會的,只有你自己會。
  • 宋江聚義廳上排座次,公孫勝看明白後,貧道去也,梁山從此無真情
    這兩句話說的是梁山100單八將中的第一號人物——宋江。宋江是《水滸傳》中的一個主要人物,是水泊梁山農民起義軍的領袖,在一百零八將中穩坐梁山第一把交椅,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水滸傳》背景《水滸傳》是一部被廣為流傳的經典小說,名列四大名著之中。這本小說主要講的是,各路英雄豪傑齊聚水泊梁山起義反抗朝廷的故事。
  • 《水滸傳》中的水泊梁山在哪裡?現在是什麼情況?看了圖片就知道
    水泊梁山是水滸故事的發源地,因古典名著《水滸傳》一書行世而馳名中外,水泊梁山風景名勝區是以人地滄桑和山水遺蹟為基礎,以水滸文化為主要內容的著名風景區。忠義堂原叫聚義廳。晁蓋在曾頭市中箭身亡後,宋江成了山寨之主,他便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並在門前樹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