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註: 如各位有興趣討論,歡迎評論。 本文原創,請注意版權,如需借用,請告知。 如本文涉及雷同,請務必聯繫本人,求證後本人會刪除。
四大名著紅樓、三國、西遊、水滸,相信大家都看過電視劇,但是四本原著的普及就應該不像電視劇這麼廣了。 四大名著在文採和故事上各有千秋,也適合不同的人群欣賞,不過拿老百姓的認知和原著作比較,水滸則完全不同於另外三本。 無論是老版水滸還是新版水滸,在銀幕上梁山上的人都是英雄好漢,嫉惡如仇,在梁山招安的時候,他們對於招安的態度也是大相逕庭。 但是原書卻遠不是那回事。
拋開水滸的神鬼怪談(比如108顆天罡地煞星聚會,九天玄女,呼風喚雨等等),僅僅看梁山聚義,原書對於聚義好漢們所描寫的是忠良的遭他人陷害,本分的被強盜誆騙,兇惡的能殺人放火,無賴的靠大樹乘涼,108人中英雄好漢沒幾個,無賴土匪倒不少,功夫好的沒幾個,充數平平的倒很多,「少不讀水滸」還是很有道理的。
電視劇水滸梁山接受招安
水滸一書的走向從聚義,到招安,再到招安後的辛辛苦苦,最終悲劇結尾,呈現的故事浩好看,很符合主席的評價「水滸好就好在投降」,如果沒有投降招安,後面的精彩故事也就沒有了,結尾也未必如此令人扼腕嘆息。 但是對於招安,原書的過程卻是簡單帶過,稀裡糊塗的並不佔多少章回篇幅。
原著中從五十四回打破高唐州開始冒出梁山招安的痕跡,那時宋江開始「傳下將令,休得傷害百姓」,但是我們說事情總是趨向保持他們原有的狀態,比如宋江有招安之志,卻不能阻止手下在後回書裡的「滿門良賤通殺」和「州城百姓死傷」的行為。 而從第七十一回108人排座次大聚義開始,到第八十二回大招安,短短十一個回目,梁山上沒有一絲反對招安的氣息,書中唯一幾段有關招安的直接描寫在那麼幾回中:
第七十五回,朝廷第一次派人上山招安,書中不見有人反對,武松沒有說過「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哥哥不怕涼了眾兄弟們的心」,也沒有提到魯智深和阮氏三雄是不是不滿,書中唯一描寫到的四個人是吳用、林衝、關勝、徐寧,而這四個人只不過是在朝廷上山招安的時候懷疑朝廷的誠意而已。
第八十回,梁山水戰活捉了高俅、參謀聞煥章和幾大節度使。 高俅他們雖然是俘虜,在山上待遇卻相當之好,書中描寫上山第二天「當日再排大宴,序舊論新,筵席直至更深方散」。 大家請看,所謂大宴,應該是梁山很多人都去陪宴了,不然沒法說是「大宴」,並且第二天是「再排」,說明捉上山的第一天,已經有過大宴了。 喝酒吃飯幹什麼,無非是聯絡感情,同時「序舊論新」,聊的一定還是對朝廷如何忠心,如何仰慕天朝,迫切想被招安。 這一章回中所描寫到的梁山頭領對於招安的態度,僅僅只有林衝和楊志兩人,這兩人在高俅剛被捉上山的時候,對他「怒目而視」,原因當然是曾經有過直接的矛盾與仇恨。 值得注意與回味的是,即使是這兩個人,書中也只有「怒目而視「的描寫,沒有其他內容了。
電視劇水滸中的浪子燕青
第八十一回,燕青偷入京城,藏身於李師師青樓中託關係走後門,正好碰到來偷吃的官家宋徽宗,看燕青怎麼說的,「忠義為名,不敢侵佔州府,不肯擾害良民,單殺贓官汙吏,讒佞之人,只是早望招安,願與國家出力。」 前文無為軍旁、青州城下、祝家莊上、扈家莊中、曾頭市內、被殺的皆是不分良賤,還有最可憐的大名府城,梁山攻陷大名府時放火燒城,城中百姓慘遭燒殺。 從原書中來看,為了達成被朝廷招安的目的,燕青這段話的意思反覆在書中被梁山及他人提及,這一點十分重要。 可見原書的描寫和大家心目中所認為的情況還是不太一樣的。
而梁山招安的「忠義」之名,恐怕人數也不多, 在第八十五回的徵遼戰役中,遼國歐陽侍郎試圖反間勸降宋江,看看吳用說了什麼,「我尋思起來,只是兄長以忠義為主,小弟不敢多言,我想歐陽侍郎所說這一席話,端的是有理。」,還有「我等三番招安,兄長為尊,只得個先鋒虛職。若論我小子愚意,棄宋從遼,豈不為勝。」 吳用是梁山頗有代表性的人物,他都如此,何況他人。
還有第一百十回徵方臘時吳用對宋江說「自從受了招安,與國家出力,為國家臣子,不想倒收拘束,不能任用,兄弟們都有了怨心」。 難道大家以前不曉得做官受拘束? 恐怕最主要原因還是沒能得到任用。
看水滸的人都知道招安之後是一個悲劇式的結尾,徵討方臘後108將死了三分之二,只活下來36人。
第一仗攻打潤州城(現今鎮江),就在亂軍中死了雲裡金剛宋萬(老梁山的創始人),沒面目焦挺,九尾龜陶宗旺。 行軍到丹徒縣,青面獸楊志病倒,後來病死丹徒縣。
宋江和盧俊義分兵之後,常州城外戰死百勝將韓濤,天目將彭玘,宣州城白面郎君鄭天壽、操刀鬼曹正、活閃婆王定六戰死,蘇州城一戰醜郡馬宣贊和方臘大將郭世廣同歸於盡於飲馬橋下,而水軍一路常熟淹死了金眼彪施恩,崑山淹死了毛頭星孔亮。
從打杭州城開始許多主角要死了,杭州城的幾仗中,金槍將徐寧中毒箭身亡,井木犴郝思文被俘後凌遲削首(梁山唯一一個被俘的),水新橋湧金門死了浪裏白條張順,北城門戰死了急先鋒索超、火眼狻猊鄧飛、赤發鬼劉唐、喪門神鮑旭,淹死了通臂猿侯健、金毛犬段景住。 這裡順帶提一句我一直以來的困惑,施耐庵為啥一定要派不會水的人去打水戰,仗打到份上光淹死的就有4個人。
獨松關一戰死了沒羽箭張清,雙槍將董平,小霸王周通,德清縣戰死了插翅虎雷橫和花項虎龔旺。
烏龍嶺上,死了8個,阮小二自刎身死,玉幡竿孟康、兩頭蛇解珍、雙尾蠍解寶、鐵笛仙馬麟、金毛虎燕順、賽仁貴郭盛、小溫侯呂方戰死。
到了睦州城(今浙江新安附近),死了四個,傷了一個,四個人是矮腳虎王英、一丈青扈三娘、飛天大聖李袞、八臂哪吒項充。 行者武松斷了左臂。
昱嶺關失了九紋龍史進、拼命三郎石秀、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打虎將李忠、病大蟲薛永。
歙州城(今安徽省黃山附近)又死了七個,菜園子張青、摩雲金翅歐鵬、中箭虎丁得孫(他是被蛇咬死的)、神火將軍魏定國、聖水將軍單廷圭、青眼虎李雲、石將軍石勇。
最後一仗在清溪縣,霹靂火秦明和阮小五戰死,除此之外母夜叉孫二娘、險道神鬱保四、摸著天杜遷(有一個梁山老創始人)、出林龍鄒淵、催命判官李立、金錢豹子湯隆、鐵胳膊蔡福也沒有逃過這最後一關。
戰爭結束了並不代表沒人再死,戰後當初在杭州養病的船火兒張橫、沒遮攔穆弘、毛頭星孔明、旱地忽律朱貴(最後一個梁山始創人)、白日鼠白勝先後病死,陪著照顧的笑面虎朱富也病死。花和尚魯智深坐化在杭州六和寺,回程途中豹子頭林衝病死,病關索楊雄病死,鼓上蚤時遷病死。
電視劇水滸中林衝和楊志
最後倖存的三十幾個人中,只有17人做了官,宋江、盧俊義、吳用、李逵、花榮,黃信轉了一圈仍任職青州,孫立也白白兜了一大圈,最後還是回到登州當官去了,順帶帶上了他弟弟孫新和弟媳顧大嫂,呼延妁、關勝,凌振在御營當差,而那五個有一技之長的人被當官的瓜分掉了,安道全入了太醫院,蕭讓進了太師府,樂和給了王都尉,金大堅、皇甫端御前聽用。
還有9個僥倖活下來的人看透了功名富貴,究其原因我相信源於他們的共同之處,都有身邊人關係好的兄弟死去,比如施恩、孫二娘、張青的死去,武松留在了六和寺出家。 原二龍山的史進、陳達、楊春戰死,芒碭山李袞和項充戰死,使朱武和樊瑞大徹大悟,選擇隨公孫勝學道去了。 阮小七這裡死了兩個哥哥小二和小五,鄒潤的叔叔鄒淵戰死、蔡慶的哥哥蔡福戰死,裴宣死了兩個在飲馬川的兄弟鄧飛和孟康,蔣敬死了黃門山原有兄弟歐鵬、馬麟和陶宗旺,穆春死了哥哥穆弘,經常和楊林打配合的石秀死了,這些人應該也是心灰意冷,選擇回家養老。
而其他人中李俊、童威、童猛被太湖好漢費保指點,戰後聯絡費保他們遠遊海外,自成一家。
李應、杜興原本就是逍遙富翁,回莊上繼續他們自由的富翁生活也不奇怪。
燕青就像費保一樣明白「沒有太平將軍」這個道理,自我隱去。
至此個人命運已定,宋江、盧俊義、吳用、花榮、李逵五人也逃不脫「沒有太平將軍」的這個咒。
可見原著招安稀裡糊塗沒寫清楚,招安之後的故事與結局倒是精彩而扣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