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小語種,大家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語言呢,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日語。如果說,世界上影響力比較大的小語種,那肯定有日語,至少在中國算是比較流行。我要強調一下,這不是所謂的「精日」,只是興趣愛好使然。大家只是因為喜歡看「日劇」,「日漫」,才對日語感興趣的,沒必要蓋上大帽子。接下來我給大家分享一下,學習日語或者日語翻譯的幾個小細節。
一、語法差異。日語的語言結構和我們漢語的語言結構還是不一樣的。感覺日語有點像古代的文言文,就是我們以前接觸的什麼「倒裝句」,「……者……也」。在中文中,大多都是「主語 謂語 賓語」的結構。然後在這基礎上加上修飾詞和補語,讓句子變得更加豐富;但是日語則是主語在前,謂語在句子的最後,修飾語和補語在主謂語之間,所以如果沒有聽到句子的末尾,我們很難知道這個句子描述的是何意。所以作為日語同傳還是需要特別注意。
二、日語助詞很重要。不搞清楚這些助詞,那應該就看不懂句子了吧。日語是黏著語,單詞和單詞之間通過助詞來進行連接,所以我們在翻譯的時候,就需要區別「に」和「で」、「に」和「と」的用法,因為相同的句子使用了不一樣的助詞,句子的含義也會產生差異,所以學習和翻譯的時候,掌握助詞肯定是必不可可少的。
三、簡敬體的使用,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日本是個「等級」制度,尊卑制度十分森嚴的國家,前輩和後輩之間,長輩和晚輩之間,對外對內,語言的用法就不一樣。有些時候,不使用敬語可是不行的哦。對前輩、長輩保持尊重,並不是看歲數,而是看你進入公司的時間,或者入學的時間。這也是日本校園欺凌十分嚴重的原因之一吧。我簡單的舉個例子,一般,在日本,當兩個人在對話中,談論到自己的媽媽的時候,都是說,我媽媽怎麼樣怎麼樣。然後在家叫媽媽都要叫母親(日語我就不標了吧),「媽媽」和「母親」就是簡體和敬體的區分。對外人談論到自己的母親稱呼「媽媽」,顯得關係親切,而不能用敬體。而用敬體是子女和母親之間的交流的。因此,不管是翻譯還是學習,要相當的注意,表述的不對會讓對方留下壞印象。
四、語速語調的控制。不少人,看日漫,看日劇,聽懂了幾句日語,就沾沾自喜(哭了,我就是這樣),就好像那個「一,二,三,四」的弟弟,有點真實。在日漫中,對話的語速是比較慢的,也沒有那麼豐富的感情變化,看日劇應該可以了解到這點。日本人交流時,幾乎可以口型不變的完成一段對話,emmmm現在想想,聲優真的就是怪物。因此,學日語,做翻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語速,因為語速不正確,不在正確的地方停頓,那就是不標準的。語調還好,畢竟沒有太多的感情變化,一般比較平,但是還是要注意。
以上就是我覺得比較需要注意的點,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