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記得這樣一個節目叫做《最強大腦》,當年它在中國綜藝百花齊放的情況下殺出一條血路,以創新的節目內容,骨灰級的腦力問題,逆天的天才選手,在沒有一線明星加入的情況下問鼎同時段播放率第一位。它為什麼能夠取得這樣的驕人戰績?我想了想大概歸納了以下幾點:
我到今天依然記得第一期的四位評委分別是:魏坤琳、陶晶瑩、李永波、梁冬 可以說這四位放在今天任何一位都不是重量級的明星。但是他們的身份卻一點都不簡單,分工合理。
魏坤琳:1978年出生於湖南湘潭,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男教授、博導,主要從事於人類的腦科學研究。通過簡單的介紹你會發現他作為這檔節目裡面的科學權威是沒有太大問題。而且從外形上看,整個人外形陽光俊朗雖然不是明星但卻有明星的樣子,和以往我們所見到的那種成熟老練的博士比起來的話,更加吸引年輕人的目光。魏坤琳剛出來的時候可以說鋒芒畢露,他最常說的一句話是「科學是我評判的唯一標準」這句話也成為了他的個人標籤。還因此在節目當中與許多的嘉賓甚至是選手發生過衝突,無論是真實的還是導演這樣故意安排的,雖然讓魏坤琳本人有許多的槽點,但是在這一檔新穎的節目當中他作為科學評判絕大多數時候觀眾是比較買帳的。那些槽點甚至是爭論還有發脾氣反而讓這檔節目顯得真實可信。
圖·魏坤琳
陶晶瑩:陶晶瑩是一個過氣的而且也沒什麼太多作品的音樂人,但是這檔節目當中她卻顯得很重要。因為她是這檔節目當中是個評委當中最平凡的人,她可以模擬我們平凡人在這檔節目當中所處的位置和對問題的看法,甚至是傻傻的狀態。陶晶瑩比起其他三位評委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點他是一個女人更加的感性,說話更加的溫柔,也讓這一檔科學類的節目充滿著人文的關懷。
圖·陶晶瑩
李永波:中國國家羽毛球隊主教練,他最得意的一個徒弟是林丹。確實林丹當年在中國羽壇的地位非常崇高,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李永波作為國家隊主教練地位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這是一檔腦力競賽類的節目,當然主教練可以將競賽的那種狀態,競賽的規則,甚至於對賽前的那種心理分析能夠有效的解讀,總體來說他對於選手的認知和識別能力非常高。
圖·李永波
梁冬:曾任百度副總裁,鳳凰衛視主持人及主編。2004年12月從鳳凰衛視辭職,在廣州向多位中醫大家學習中醫。梁冬在這一檔節目當中它既是一個普通人又不是一個常規普通人。可以說從腦力上講他算是一個普通人但是從他的經歷上講他的閱歷非常的豐富而且是著名的主持人他能夠很清楚的闡述自己的觀點。在普通的基礎上還有一些固執,個人的觀點很多時候會和魏坤琳產生衝突。也正是因為這些衝突,才讓這檔節目在爭議當中收視率節節攀升,我可以說真是個評委當中他的位置應該要排到第二位。
圖·李永波和梁冬在交談
私下裡我們幾個朋友經常討論這個事情就是在最其中的題目我們能不能夠做出來,作為正常人絕大多數題目我們都不能夠做出來。但是節目中的選手幾乎都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做出來。比如說有位選手叫做中國雨人――周瑋,他能在極短的時間內不藉助任何的計算工具進行十位數和十位數的乘除運算,以及多位數的次方和開根號運算,簡直如同神一樣的存在;再比如說水哥――王昱珩,在100杯水當中通過微觀差別很快的將目標的那一杯水拿出來,關鍵還都是對的觀眾直呼不可能;最後說記憶大師――王峰只需要8秒鐘就記住兩副272張麻將牌順序花色絲毫不錯……所以每次看最強大腦都相當於是一次自虐的過程,越是做不出來越是想要挑戰,到最後不得不對選手佩服的五體投地。所以觀眾在看的過程當中絕大多數事後不僅僅是在看節目而是自虐,只不過這種自虐讓人慾罷不能而已。
圖·王昱珩
這種現象其實有點像中國的武術電影,但凡是中國近代的武術宗師必然都喜歡和外國人打擂。似乎觀眾們也很喜歡看到這樣的橋段,無論是霍元甲、陳真、李小龍還是葉問,影視劇中都會有同俄國大力士、美國拳擊手甚至是泰拳手日本柔道選手、空手道選手的比武。換一句話說只要是中國人對外國的比賽無論是體力比賽、體育比賽、腦力比賽國人都會去捧場。最強大腦的導演組似乎也發現了這樣的規律所以說每一年的腦王爭霸賽都會創造收視率的新高度。
圖·王峰
可是在火了幾年以後《最強大腦》逐漸不那麼的吸引我了,在查看了一下收視率確實也大不如前。我作為一個普通的觀眾我僅僅談以下的一些淺薄觀點。
在中國現在的綜藝節目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當一個臺只要出現高收視率的節目其他臺立即會有仿效。所以在《最強大腦》出現以後,《我中國少年》《挑戰不可能》《加油向未來》《一站到底》《天才知道》……等一大批知識類腦力競賽節目撲面而來,分走了該節目的一部分觀眾。
圖·葛佳慧
這可能也是節目組為了增加收視率的一種手段,在腦力競賽的選手當中越來越多的出現文藝學校的俊男靚女。並且節目組將很多的特寫給到這些選手身上,對於自帶明星氣質的選手甚至有改規則的嫌疑。這導致了上一屆的領隊都相互有爭吵,並且在各自的微博裡面有黑料爆出。
圖·王木易和丁若虛
《最強大腦》節目本身已經去成熟平穩。無論是競賽的規則,還是在競賽過程設置都已經趨於完美。在這樣的節目當中觀眾的參與感逐漸減弱,主要在看選手的表演,除了驚嘆還是驚嘆,除了不會做還是不會做。規則本身不會有任何的問題,邀請來的嘉賓甚至是權威都不在為規則發生爭論,也不會為競賽的過程發生過多討論,這樣一來一個沒有槽點沒有任何爭論的節目,也就讓觀眾失去了參與感和討論甚至爭論的過程,自然也就顯得平淡無奇。
圖·謝霆鋒
既然是腦力競賽必然有腦力界的權威參加,這樣可以提升腦力競賽的權威性,也可以激發選手在權威面前展示自己能力的潛意識。以前在評委席就坐的人一般是腦力專家魏坤琳、著名學者施一公、記憶大師王峰、水哥王昱珩、理科全能者鮑枟……這些評委坐在評委席上本身就是一種規則的體現,強者的體現,節目水準的體現。現在坐在評委席上的有兩位權威人士但是我都不能記住他們的名字,也就是說他們並沒有展現出他們超出一般人的能力,只是長的好看或者有儒雅的外形而已。腦力競賽權威的缺失讓這檔節目降檔不少,尤其是魏坤琳的缺席相當於節目原本的發起人都已經不再參與,這讓這一檔節目的熱度再一次降低。
圖·郭麒麟
《最強大腦》以往評委席往往就只有四個席位,而且往往都是在腦力方面特別有權威的人士,現在在評委席就坐的人有哪些?王祖藍、郭麒麟、劉維、謝霆鋒、陶晶瑩……天啊!如果不知道還以為是《歡樂喜劇人》。這樣的流量明星往往不能夠直接的說出題目的難點,更多的是在猜測選手的結果,就像是一群人在玩壓大小的賭博秀場。所以這就讓節目過程變得更加的無聊和低級,誘導所有的觀眾更加的看重腦力競賽的結果,因為反正過程也看不懂。所以現在我打開電視,也終於能夠理解《最強大腦》這檔節目被劃歸到綜藝節目當中。我只想說流量明星可以帶來一定的流量,但這部分流量僅僅是流量明星本身的粉絲,對於更多的關注於電視節目本身品質的普通觀眾,在不能夠看到電視節目品質上的上升,僅僅靠幾個流量明星是不能夠留住觀眾的心的。
圖·王祖藍
作為一個普通觀眾,我希望中國的腦力節目有營養、有看點、有創新。節目的收視率不是靠幾個流量明星撐起來的,腦力競賽節目的主角應該是參賽者本身。我更加的希望的是在中國這片大地上真的像《最強大腦》的那一句流行語一樣,讓智慧飛揚起來讓科學流行起來,加油吧中國腦力綜藝節目!
文/淦珩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