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鐵軍:有些學科不願跟進「生態化」調整,但我們不能再這麼激進了

2020-12-22 觀察者網

導讀:2020年11月28-29日,由觀傳媒打造,觀察者網和觀視頻工作室聯合主辦的2020《答案》年終秀在上海商城劇院舉辦。在「中國未來發展模式的重新思考」部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鐵軍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陳平通過遠程連線與現場對話。本文為溫鐵軍教授現場演講,編輯時略有調整。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溫鐵軍】

大家好,我是溫鐵軍。

演講現場

我剛才看到咱們會場現場的入口處有很多大型的招貼畫,那些招貼畫展示的基本都是自然風光,這讓我對這次年終秀又多了一分喜歡。

是因為從本世紀之初,中國就在推進一場重大的戰略性轉變,疫情之後的五中全會為國家「十四五」規劃所提出的重大建議,都體現了轉型基本上已達到一級新的臺階。

在疫情期間我曾有過一次網上演講,題目是「大疫止於村野」——野代表自然。我說你們看看中國防疫,最薄弱的其實應該是鄉村,既沒有抗疫隊伍,又沒有經費,但當差不多3億打工者外流,到春節期間基本都回鄉——不敢說全都回來了,但至少一半以上已經回鄉了——按說這種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是最能造成疫情傳播的,但是這次疫情卻在鄉村社會銷聲匿跡了。

各個地方的鄉村無外乎就是搞了一場封村活動,大家說不要動了,不要來回串門了,各村就在各村過年。接著就出現了一個很重要但很少被海內外朋友關注到的現象,那就是疫情在鄉村完全沒爆發,而且越是那些山區高原自然環境相對比較寬鬆、人口沒那麼密集的地方,疫情就顯得越輕。

就今年夏天,青藏高原上有一個縣的縣委書記跟我說,他那兒沒有任何疫情的反應,人們也從來沒說要戴口罩什麼的。疫情期間,我在福建山區的一個村裡邊,老百姓該幹嘛幹嘛,沒有任何人像城裡這樣緊張地抗疫。在城裡邊很多大家都非常擔心的事情,在鄉土社會完全沒發生。

截至12月3日11時,中國國內各地新冠病例確診累計情況(圖/搜狗搜索)

所以我說中國如果講抗疫,真正的最大的抗疫成功的基礎,就在於我們有龐大的鄉土社會,而鄉土社會基本上是十業並舉,甚至是百業並舉的——你不離開你這個村,也幾乎不用擔心生活,因為村裡邊什麼都有。那些農村不是我們城裡面一般理解的只搞農業,不是,它是百業興旺的。所以長期以來我們都說幾千年中華民族文明,它的主要部分就是在鄉村,鄉村文明是中華文明的最主要部分。

從這個角度來看,疫情過後五中全會召開,為中國「十四五」發展戰略規劃提出政策建議的時候,你們能看到一個很大的改變,那就是過去都是大段表述要求加快城市化,在這一次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只留了一句話,叫「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而大量的文字都在強調三農、鄉村振興、生態環境。

這說明在未來一個時期,中國發展的主要方向將是生態化。當然,這點早在2007年就已經正式提出了,2012年就作為國家重大戰略也確立下來了,但是這一次的變化尤其重要。

所以我希望大家注意,當我們強調生態化的時候,如果從政治經濟學角度出發,意味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帶出來的一系列框架性的解釋,對於我們今後的發展都是高度重要的。也就是生態空間資源怎樣價值化,才能保證我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戰略得到貫徹落實。

我們這個國家山區面積廣大,大家可能知道「七山二水一分田」或「七山一水二分田」,總之我國大面積的土地是山區、高原,平原面積只佔12%,水土光熱匹配得適合工農業發展的只佔9.8%——連10%都不到。再加上以璦琿-騰衝線為界,70%以上的資本集中在東部,70%的資源放在西部,所以過去中國的不平衡發展導致東部地區嚴重汙染。

大家如果看過汙染地圖,就知道璦琿-騰衝線以東是重度汙染,重度汙染當然就帶來各種各樣嚴重的疾病。所以越是加快工業化、城市化,越是走向傳統發展模式的現代化,你就會發現疫病和各種災害造成的損失就越嚴重。

進入後疫情時代,生態化得到了全面的強調;生態化的載體是鄉村,因此鄉村振興也得到了非常重要的強調。這說明被疫情影響之後,上上下下開始形成共識,這個共識就是要把空間生態資源變成新的生產力要素。

所以習總書記提出山水田林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因為它有公共性,所以要綜合規劃才能系統開發。甚至他到東北時說,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當我們講數字經濟的時候,數字成了新生產力要素;當我們講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時候,陽光成了新生產力要素;當我們講風能發電的時候,風成了新生產力要素;當我們講文旅結合的時候,鄉村中的美景、風光都成了新生產力要素;當我們要發展旅遊經濟的時候,很多地方的螢火蟲、蝴蝶、青蛙、蜻蜓等等自然界的萬物都成了生態化發展的新生產力要素。

這樣一來,大家應該就能理解為什麼習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解為什麼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這些都是能創造價值,能替代過去那些創造附加值的——比如你得病是在創造價值,因為你拉動了醫療產業的發展;你汙染也是在創造價值,因為你拉動了排汙、治汙這些產業的發展。與其這樣,你還不如乾脆少得病、少汙染?儘管沒有那麼高的GDP增長,但它是健康的,是包容性的。

生產力要素得到了極大的擴展,這就要求傳統的生產關係發生革命性變革。我們提出了向生態化轉型這樣一個新的現代化發展內涵的時候,那就意味著我們要把空間生態資源作為一個整體來開發,整體開發就需要開發者轉型為追求可持續、包容性發展的社會企業,而不是只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

現在關於社會企業的研究還在不斷地發展著,過去追求數量增長的粗放的發展模式和各種各樣的理論乃至於政策法規、制度體系都需要做出重大調整。

從這些問題出發,看待下一個階段的轉型,希望大家高度關注生態空間資源開發,其中一定要體現的是空間正義,一定要防止的是空間開發造成基尼係數進一步拉大。

我們在今年好不容易集全國之力才實現了脫貧攻堅戰略的要求,怎麼讓它可持續?相比於一般平面資源的開發,空間資源開發更容易造成基尼係數的拉大。因此,怎麼體現空間正義,怎麼防止基尼係數拉大,破壞扶貧攻堅的成果,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值得高度關注的。

大調整隨著這次五中全會出臺新的文件做了方向性的扭轉之後,我希望各位能高度關注在新時代如何實現城鄉融合。

關於這點,待會兒可能陳平老師要講他的思路。我特別欣賞他最近的一個觀點,他支持工業化,重點朝向裝備工業和新技術工業,但他不支持過度強調大都市圈這種發展戰略,因為那會造成嚴重汙染。他的這個觀點很辯證。

我們今天就先把生態化作為一個方向性的引領,先拿出來給大家做個介紹,也希望我們注意這裡面還連帶著另外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在五中全會之前,中央明確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發展戰略。

儘管現在不少人認為美國政治發生變化之後,對華關係也許會有所改善,但是我們仍然得堅持底線思維。

底線思維就是當全球化解體,當西方特別是美國主導對中國強行硬脫鉤,當我們不能再使用以美元為主體的西方貨幣結算體系,當我們可能遭遇比如今還嚴重的各種打擊的時候,我們怎麼才能維持平穩的可持續發展?那就叫底線思維,是我們決定發展戰略的重要依據,而不能再簡單地相信這個市場會給你一切。所以在這個底線思維條件下,我們改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戰略。

什麼是國內大循環?過去靠大量進出口形成貿易盈餘,貿易盈餘對衝增發人民幣,人民幣實際上錨定在外匯特別是美元體系上,這樣一來我們就難免依附於人。過去空間生態資源是非貨幣化的,現在我們轉向空間生態資源開發,這是我們國家主權可控的空間生態資源貨幣化過程,它能把我們的貨幣重新錨定在我們自己的空間生態資源的價值化過程中。於是就有了習總書記提出的一個很重要的思路,叫「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人民幣錨定在我們自己資源開發的過程中,在貨幣化上,人民幣就是主權貨幣,也就是我們經濟主權中的核心主權金融主權回歸到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發展方針上。再進一步,如果我們能夠把碳交易、水交易、空間資源交易這些都資本化,將貨幣化、資本化作為推進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方針,它們將在未來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所以大家不要小看這次五中全會把生態化作為一個發展戰略的重要方向來加以強調,把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縣域經濟等大家過去可能不太習慣、不常看到的政策概念都寫進來,這些其實是重大的戰略調整,並且是一次已初步形成定位,明確了未來發展方向的調整。

當然,可能有些從某個學科出發的學者們不太願意跟進這樣的調整,我們也理解。因為它和那些學科的邏輯可能不太一致,甚至可能是衝突的。如果那個學科的邏輯講的就是GDP增長,當然生態化顯得不那麼有利於快速增長。但我們不能繼續這麼激進地走下去了,我們需要回調。

相關焦點

  • 溫鐵軍:踏遍鄉村心未老
    著有《中國農村基本經濟制度研究》、《三農問題的世紀反思》、《解構現代化》、《我們到底要什麼》、《解讀蘇南》、《告別百年激進》、《八次危機》、《去依附》等。冷眼熱腸,這是餘英時評價錢鍾書的詞。如果把這個詞送給溫鐵軍,他多半會收下「冷眼」,還回「熱腸」。「作為一名研究者,我必須客觀,不能強調感情因素,否則我的研究就不是理論,而是文學。」
  • 溫鐵軍:不能忘了當年是農民給我們一口飯吃,讓我們長得人高馬大
    當時偉大領袖毛主席說得很直白,就是說讓這些在城市白吃飯的下到農村,為什麼說是白吃飯,就是當時咱們的工業發展,還容納不下這麼多的城市人民就業,沒有工作,那可不就是白吃飯的嗎。今天看到溫鐵軍教授演講的一個視頻,當年溫鐵軍教授也是下鄉知青,他是17歲開始下鄉,他的弟弟15歲下鄉。溫鐵軍教授在視頻中說到,當時國家經濟是相當困難,這些在城市中找不到就業崗位,他剛剛初中畢業就上山下鄉到了農村。
  • 溫鐵軍:20世紀80年代億萬農民對國家的貢獻
    在復旦大學經濟學峰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鐵軍就發表了關於億萬農民對於國家貢獻的分析,這其中,對農民對國家的貢獻與犧牲有著深刻的表現與剖析,可以讓我們從更多的角度認識到農民這一邊緣群體。 溫鐵軍教授曾在各種交流場合問西方人,你們國家有2500萬人失業會怎麼樣?
  • 直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溫州「生態化」戰略主題對話
    2015-7-7 22:01在場直播鄭建忠:下半年大概還有這麼四項主要任務,我們環保局作為生態化建設戰略的牽頭單位,我們要統籌推進市委提出的生態化戰略實施落地,這是一項工作。第二是創國家環保模範城市,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今年年底創模務必要成功,現在任務很艱巨。
  • 資源 | 139.溫鐵軍專輯
    傳叔案:今天發一套溫鐵軍的書,把能找到的免費資源,基本上算是一網打盡了,如有遺漏,還請同學們盡情補充。
  • 溫鐵軍:為何當年中國一定要「上山下鄉」
    然而對於相同的問題,進行發展中國家比較研究、鄉村治理與鄉村建設以及農村金融等方面研究的溫鐵軍先生則從專業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上山下鄉」是當時中國緩解城市就業壓力、帶動農村發展進步的唯一「解藥」。什麼是「上山下鄉」195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這個概念。
  • 【進評】黑骨棠:激進女性主義的「理論」
    在這個意義上,激進女性主義者的理論認為「我們必須絕對地現代」,因為人類的傳統——地球上的任何一種有歷史的偉大文明——都或多或少使用「男性話語」,這些資源對於女性主義者來說是無濟於事的,既不符合其理念,也不能幫助實踐。激進的女性主義者——甚至其他類型的激進主義者——都相信「未來」是其真實的領土,「過去」和「現狀」都是必須拋棄的。  激進女權主義於是缺少動員力。
  • 雙綠專家視角|溫鐵軍:如何開展新型集體經濟與鄉村治理
    科學發展觀提出之後,當時就要求放棄單純GDP的思想,不要再追求GDP,這難道不是很早就提出的嗎?2003年就提出不要再單純追求GDP,但是那個時候各地地方政府都在激烈地競爭著GDP,很難改過來。然後就提出能不能改變核算方式,把統計體系改了,改成綠色核算體系。
  • 溫鐵軍:別問我中國是否存在私有制,討論這一問題降低我的智商
    溫鐵軍教授在受邀參加論壇之時,一些公知大腕對於一些基礎性問題的提問顯得那般無知愚昧,這直接惹惱了溫老。 一、"無知"的公知,一句惹怒溫鐵軍 作為經歷過中國意識形態激烈交鋒時代的老人,溫老一生都在致力於消除意識形態的幹擾、更好的解決問題
  • ...印發《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和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動態調整辦法》
    近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對《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和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動態調整辦法》進行了修訂並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36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修訂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先隨教育小微一起了解——201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30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和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動態調整試點工作的意見》,建立了學位授權點「總量不變,有上有下」的動態調整制度,並於2014年啟動了試點工作。
  • 倪淑君:北方大球蓋菇及珍稀菇類生態化產業開發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倪淑君受邀,在會上圍繞「北方大球蓋菇及珍稀菇類生態化產業開發」的主題,為參會代表詳細講解了林下大球蓋菇栽培、玉米地間作大球蓋菇等技術模式。    倪淑君研究員認為,發展大球蓋菇等草腐類珍稀菇類可以有效消納農牧廢棄物,是促進農牧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特別是菌料出菇後直接回田培肥地力,增加土壤肥力,對黑土保護和改良十分有益。
  • 政情短打:公民黨行激進吸納港獨
    面向2015年,反對派政黨卻刻意漠視市民祈求安定發展的強烈願望,執意要走更加激進路線,更揚言要發動「一波又一波的佔後行動」。公民黨黨魁梁家傑在新年第一日的傳媒茶敘中,處處表現出無理但仍然堅持強硬的姿態。  警隊按照相關法例拘捕參與「佔領」行動者,包括公民黨主席餘若薇、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以及梁本人。
  • GLC,引領區塊鏈走向多元共生全民共建共創的生態化全新時代
    至今仍然聽到不少行業所謂專家的話題,他們認為區塊鏈的發展不應該或者不能大而全,更應該小而美的進行,好像這樣更加貼合實際。在不遠的將來,市場的發展速度將會是網際網路時期的數十倍甚至百倍,在這樣的時代下,產品的更新迭代將會超出我們當前技術水平的預期,以封閉單一的形式應用與開發實踐,不僅會大大延遲企業或政務或公民的需求進步,更會導致部分政企為了配合技術進度而將本質業務進行周期性擱置。這並不是危言聳聽,這個道理就像幾十年前的網際網路誕生,從而導致多少行業和產品的消失是一樣的。
  • 頭部內容新時代、視頻平臺下半場,生態化的優酷要王者通吃?
    在此情形下,研究生態巨頭尤為重要,讓我們一起看看以阿里文娛生態為代表的網際網路文化產業,有哪些生態化的新玩法。 作者/來源:文化產業評論 用「進化」這個詞來概括今天的文化娛樂行業發展可能更為恰當。隨著科技發展和網際網路+的深入,當前80%以上的文化娛樂業態和消費都是在網際網路或依託科技手段完成的。
  • 高校心理諮詢:有些學生不願求助專業機構 有些則需預約排隊
    不願求助專業機構,抗抑鬱「靠自己」的情況不在少數 袁夢在研二的時候時常「情緒起伏很大,動不動就發火,一點事就哭」,結果去醫院檢查出患有重度抑鬱症。儘管醫生開了很多藥,但她「一個都沒吃,(因為)藥物有依賴性」。袁夢說她主要靠自己。 像袁夢這樣「靠自己」的情況不在少數。
  • 突出母語,調整語文英語分數權重?學渣:我們的春天來了
    為此他建議,可以適當修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之後各部門可適時調整,加強保護母語,不宜過度突出外語。同時,教育部可以針對性地對中、高考語文和英語分數權重進行調整,使語文分數比英語或其他外語總分至少提高20%來保護母語的優勢地位。唐海龍代表的這一想法也得到了全國人大代表、長沙市雅禮中學校長劉維朝的呼應。
  • 學科變帥哥,這個擬人化很傳神,老師要都這麼個性成績那不天天漲
    但是上學仍舊是一段快樂而又痛苦的時光,一位網絡上的畫師「力爭做個人」就繪製了一組學科擬人化的同人圖,我們又愛又恨的學科們紛紛變身成為了帥哥,而且涵蓋了各種風格,要是老師都這麼有個性,我是覺得對學習成績的提升一定會有所幫助的!那麼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 《前任3:再見前任》:我們都不願承認,我們再無可能
    我們不願承認,這就是愛情最真實的模樣這部電影被人吐槽最多的,就是兩對情侶剛分手後的表現。剛分手的時候,孟雲和餘飛每晚都去蹦迪,周旋在不同的女孩子之間,盡情享受單身的自由自在。而林佳和丁點卻在崩塌的感情世界裡走不出來,以淚洗臉,自怨自艾。
  • 做事較激進,難以被周圍人理解的生肖
    有些人的做法的確是比較極端的,所以說他們的做法很難被人理解,久而久之就會被人貼上激進的標籤。但是他們的大部分出發點都是好的,只是節奏太快讓人無法接受而已。那麼十二生肖中都有哪些人難以被人理解,做事比較激進呢?
  • 高考新模式3+1+2學科如何選?物理一枝獨秀,相形見絀是化學
    為了扭轉這種局面,眾多省份高考改革進行細化,將3+3模式調整為3+1+2模式。高考出現「3+2+1」模式是一種什麼概念?新高考3+1+2模式,3指的就是三門主科語文、數學和英語,1指的是物理和歷史二選一,2指的是生物、化學、地理和政治4門學科中選擇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