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有一部比《寄生蟲》更驚豔的作品,名叫《天才瑞普利》

2021-01-08 八卦超快車

肺炎疫情讓更多人宅在了家中,為了打發無聊,多刷抖音之餘,還是有很多人願意關注時間更長、更有藝術性的電影作品,韓國電影《寄生蟲》恰逢其時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大放異彩,令其在國內引起了很多關注。

同樣,也帶來了很多爭議。

01

爭議主要來源於很多人認為《寄生蟲》敘事手法過於商業化,雖不似好萊塢大片那樣涇渭分明,但導演奉俊昊顯然為了商業做出很多調整,尤其在文藝青年眼中,遠不如同期的另一部韓影佳作《燃燒》。

《燃燒》與《寄生蟲》一樣講述因貧富階層分化而產生的一系列故事,也在坎城電影節引起了影評人的強烈反響,但在評獎階段輸給了《寄生蟲》。

《寄生蟲》不僅為韓國電影界捧回了第一座金棕櫚獎盃,還是少有的、9位評審一致通過的影片。

我倒感覺《寄生蟲》敘事商業化一些並沒有什麼關係,本來便有文化差異橫亙眼前,如果再過分強調隱喻、文藝,想拿歐美獎項將平添很多困難。

再者,電影作為涉及層面極多的作品,評獎也很難做到絕對客觀,藝術之上更有導演輩分、遊說實力等要素左右獎項,這些《寄生蟲》均更勝《燃燒》一籌。

《寄生蟲》導演奉俊昊很早便憑藉《殺人回憶》《漢江怪物》等優秀作品享譽韓國內外,《燃燒》導演李滄東雖此前也有佳作《綠洲》,但國際知名度尚低。

哪怕李滄東比奉俊昊要大15歲。

好萊塢方面,奉俊昊也在2013年通過執導《雪國列車》牽上了線(另一韓國頂級大導樸贊鬱擔任製片人)、2017年又曾執導Netflix出品的《玉子》,在近年來流媒體強烈影響傳統片廠地位的背景下,《寄生蟲》摘得奧斯卡獎項有著比其他影片更多的優勢。

此外,《寄生蟲》是韓國電影不假,但其製片人Miky Lee是好萊塢老手,好萊塢又一直是將《遊說法》利用得最好的領域。

獲獎後,商業的威力同樣在延續,《寄生蟲》北美放映影院數直接翻倍。

02

《寄生蟲》的優秀之處在於,討論了社會階層分化問題。

這樣的問題,任何國家、任何體制都會存在,大概率不會出現因文化差異而看不懂的問題。 以至於國內不少觀眾因太看得懂而質疑《寄生蟲》的藝術性,畢竟「我們最近就活在一個更適合拿獎的劇本裡」。

可看得懂不代表能改變。當數代人都在面臨同樣的問題時,只要導演功力足夠,便總能出現《寄生蟲》式的作品。

如美國電影界20年前便討論過了,導演安東尼·明格拉1996年憑《英國病人》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後,1999年拍攝了同樣以階層差異為源頭講述故事的《天才瑞普利》。

上映後,《天才瑞普利》拿到了柏林金熊獎最佳導演提名與第72屆奧斯卡5項提名。

而原著小說《天才瑞普利》早在1955年便已出版暢銷,可見身處不同時代,年輕人所需面對的一些困惑,是相同的。

劇情講述方式上,《寄生蟲》與《天才瑞普利》也有著諸多神似。

這並不涉及抄襲的問題,而是想要扎心表達階層間無形壁壘總框架下的必然結果。

兩部影片均沒有設置鮮明的反派,乃至代表上層階級的許多人物到了「錢多人傻」的地步,反倒代表底層階級的人物在欲望的驅使下世故、欺騙,最終走向犯罪。

這樣的設定,顯然要比一個小人物受盡欺瞞霸凌後的反擊故事更扎心(如《小丑》的黑化),畢竟一開始上層並沒有對底層抱有天然的敵意,可每當底層自以為已完成階級躍遷時,那道無形的壁壘又會將他們打回原形,一次次失敗,一次次落寞,最終不得不用殺人的極端方式報復。

錢可以燙平一切,但他們最缺的就是錢。

03

優秀的電影,總會通過主人公的變化,為觀眾帶來思考與跌宕起伏之感,這在敘事節奏上往往又被歸類為人與環境的衝突、人與人的衝突、人與自己的衝突,以突顯戲劇張力。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導演必須以最短的時間讓觀眾與故事主人公間產生情感連接(一說10分鐘以內為宜),以實現在後續劇情中,大家同喜同悲同感受的效果。

換言之,觀眾在影片中「看到自己」比「看懂人物」更重要。

哪怕從不追求藝術性的漫威超級英雄電影,塑造人物時也遵循著這一點。美國隊長、鋼鐵俠的前後變化,給了觀眾們很多情感連接,讓他們成為最受歡迎的漫威英雄,到驚奇隊長時就只能呵呵了。

為了讓觀眾感受到影片中所展現的人物就在自己身邊,《寄生蟲》的表現手法很生活化,兄妹倆蹲在地下室廁所蹭WiFi、一家人雖然沒錢但只要做成點事情就要吃炸雞喝啤酒慶祝,其樂融融的樣子,反倒機緣巧合得到為富豪之家服務的機會後,各種劣根性全部釋放出來。

《天才瑞普利》則在開篇展現了一個破落文藝青年瑞普利的分裂生活,有著音樂夢想卻實力撐不起野心,只能到富人聚會上當伴奏,一面眼巴巴望著富人們的光鮮生活,一面又要回去做其他兼職養活自己,很是苦逼,巧合下得到同富人站在一起的機遇時,開始異化。 兩部影片中段敘事的精彩之處,均在展現主人公為贏得富人信任,所設置的精妙騙局,《天才瑞普利》中的「天才」也喻指於此,《寄生蟲》更狠,一家人都在富人那裡找到了工作,「寄生」在富人之家。

只是別人無意間接受你,跟你主動不拿自己當外人,是不同的,那道無形的壁壘依舊還在,而為了具象表現出這道壁壘,安東尼·明格拉與奉俊昊均在影片中設置了很多抓手。

一到關鍵時刻,「你也配姓趙」的問題便顯露出來。

04

《寄生蟲》的抓手是「氣味」,由於此前長期蝸居地下室,主人公一家身上都有著富人們難以接受的「黴味」,聞到這種氣味時,富人捂鼻子只是一種本能反應,但每次都像在凌遲著主人公一家的尊嚴。

哪怕影片中很多場景表現,主人公一家也認為自己身上那些微不足道的尊嚴,跟蟑螂差不多。

《天才瑞普利》的抓手則是「感情」,富二代每日優哉遊哉,懷中從不缺美人,瑞普利只有靠偽造的上層身份才能得到美人芳心,敗露後馬上被拋棄。

雙性戀的瑞普利想要向富二代表達愛意,自然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自尊與感情都是人的本能需求,但因階級錯位,在影片中顯得那麼蒼白而不合時宜,時間一長,應該怪罪於自己,還是怪罪於階級?

人都是習慣於為自己找外因的。

最終,兩部影片均以悲劇收尾,主人公用殺人的方式打破了原有格局,但自己非但沒有完成階級升遷,反而陷入了背負罪惡的深淵。

他們之外,那道無形的壁壘依舊存在。

05

《寄生蟲》閃耀好萊塢引發熱議的另一面,還包含韓國總統文在寅於Twitter上表達祝賀,並說了下面一番話:

「《寄生蟲》的奧斯卡四冠是過去一百年裡所有韓國電影人不斷努力的結果,今後政府將進一步為電影人提供能夠發揮想像力,大膽創作電影的環境。」

文化輸出,先有適合創造輸出文化的環境。

相關焦點

  • 《天才瑞普利》:階層對立的人性變異比偷走別人人生更可怕
    其實,英國著名導演安東尼.明格拉在1999年拍過一部電影叫《天才瑞普利》,講述了一個模仿別人最後偷走別人人生的故事,主人公瑞普利看似獲得了世俗上的成功,卻陷入了精神上的無盡噩夢中,結合現實生活的事例,這看上去像是一個寓言。
  • 《天才瑞普利》讓人後怕的不是連環殺人,而是階層對抗
    其實,英國著名導演安東尼.明格拉在1999年拍過一部電影叫《天才瑞普利》,講述了一個模仿別人最後偷走別人人生的故事,主人公瑞普利看似獲得了世俗上的成功,卻陷入了精神上的無盡噩夢中,結合現實生活的事例,這看上去像是一個寓言。
  • 《天才瑞普利》,一部電影,我愛上了三個男人
    因為喜歡男神馬特·達蒙而看了《天才瑞普利》,卻意想不到的從此又多了兩個男神,對滴,果然,像我這種凡夫俗子,像我這種看臉的人,對於有魅力的男人是無法抗拒的
  • 電影賞析:《天才瑞普利》
    電影《天才瑞普利》影片劇情介紹年輕有錢又置身於義大利的豔陽下,這是湯姆·瑞普利(馬特·達蒙 Matt Damon 飾)所渴望的生活,卻是迪基·格林利(裘德·洛 Jude Law 飾)早已擁有的東西。由於瑞普利一心覬覦迪基的生活,最後這樣的欲望竟擴張成想要將迪基取而代之,他縝密的心思不僅令人咋舌,而冷靜的犯罪手法更教人措手不及。
  • 從《天才瑞普利》看人性的黑暗面
    好早之前就聽說了《天才瑞普利》是一部經典的電影,今天終於看完了一遍,對於這種電影,我總認為,刷一遍是真的沒有很深刻的感覺的,所以我也只能粗略的記錄一下我的觀後感。今天的話題是:從《天才瑞普利》看人性的黑暗面《天才瑞普利》,1999年作品,由美國導演安東尼·明格拉指導。電影開篇以倒敘展開故事,講述了瑞普利一步步走向人性的黑暗深淵的過程。
  • 中國人早在6年前就拍出了《寄生蟲》,只不過是一部20分鐘短片
    生活中有兩個悲劇。一個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滿足,另一個則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滿足。——蕭伯納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韓國影片《寄生蟲》在六項提名中,豪取四項大獎,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寄生蟲》憑藉其特有的階級題材與對人性的討論獲此殊榮,也算是實至名歸。
  • 20年僅7部作品,《寄生蟲》獲4項奧斯卡,奉俊昊拍電影有3個秘訣
    20年7部作品,奉俊昊電影的進階之路20多年的時間裡,奉俊昊總共執導了7部影片,參與了全部劇本的創作。不同於那些喜歡現場即興創作的導演,奉俊昊創作劇本很慎重,一個提問、一句臺詞都要認認真真完成才能放心。如此專注的做事風格,確實很難做到一年一部作品。或許20多年7部作品的速度正適合他,但是這樣的速度並不影響他進階奧斯卡獎的進程。
  • 20年前,母親驚豔了「中國影壇」,20年後,女兒成全球最美
    20年前,母親驚豔了「中國影壇」,20年後,女兒成全球最美現在的很多家族企業都會讓自己家的後代來接手,其實這點放在明星圈子中也是一樣。很多明星在成名之後會將自己的兒女也帶出來,等大家對這些星二代熟悉之後,星二代長大之後,大多也都會繼承父母進軍娛樂圈。這種例子已經有很多了,畢竟從小出生在明星家庭,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
  • 《寄生蟲》:一部好看的非典型坎城最佳影片
    因為對於這樣一部以情節取勝的電影,劇透實在是有欠厚道。想看的話,關注訂閱「啡常道」,回復電影名即可前幾天,在「利奇馬」帶來的大雨聲中挺應景地看完了最近好評如潮的《寄生蟲》,在電影裡,也是一場大雨改變了三個家庭的命運。
  • 溫瑞安很特殊的一部作品——《驚豔一槍》的驚豔之處
    ,有《神州奇俠》的正氣凜然,有《四大名捕》的鐵血江湖,有《布衣神相》的波詭雲譎,當然也有《說英雄誰是英雄》的群雄爭霸。  自在門韋青青青坐下有四位弟子,大弟子又懶又饞,名叫葉哀禪,最後真的出家成了懶殘大師;二弟子精通奇門遁甲驚才絕豔叫許笑一;三弟子睿智勇毅蓋世絕倫名叫諸葛正我;四弟子偏執武學心高氣傲名叫元十三限;當時也叫四大名捕,後來叫老四大名捕。夢幻天團實在驚豔!  所謂兄弟齊心,其力斷金,怕就怕最優秀的兩個人存在爭勝之心,諸葛正我和元十三限,一對兄弟,終成宿敵。
  • 20年前,母親驚豔了「中國影壇」,20年後女兒成為了「全球最美」
    二十年前,母親驚豔了中國影壇,二十年後,女兒被評為「全球最美」為什麼現在強調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呢?因為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更長,更容易受到他們的影響。大家也發現,不少子女的職業和父母的職業差不多,算是子承父業。除了孩子喜歡這個職業以外,家長對他從小的就有影響。
  • 驚豔了《阿拉丁》的女星,今年還有一部更火辣的作品!
    《阿拉丁》是一部超出了預期的真人童話電影,故事精彩紛呈,特效製作精良,可以說是迪士尼改編電影中較為出色的一部。在這部新片中,最驚豔的是由娜奧米·斯科特所出演的公主,全片美爆,讓這部童話電影更具魅力。公主和阿拉丁之間的愛情是《阿拉丁》這部電影的重點,這一個愛情故事雖然有些俗套,但也足夠感人。
  • 《寄生蟲》,何以成為一部建築電影?
    而現實中,它其實是《寄生蟲》的場景設計李河俊的作品。 做家教的時候,真的會有自己滲入了這個家庭的感覺,這正是我靈感的來源。但我最終還是想要講述一個我周圍的人們的故事,一個以非犯罪的方式潛入某個家庭的故事。 這有些劇透了,但故事裡並沒有只能有一個「寄生蟲」的設定,所以這個故事是關於發現這間大宅中寄生的多重。我更喜歡觀眾帶著對電影結局的未知走進影院,所以故事細節就不多說了。
  • 《寄生蟲》《漢江怪物》導演奧斯卡之後,又要拍一部怪物片?
    前兩天奧斯卡,《寄生蟲》又怒刷了一波存在感,一部韓國片,不僅收穫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更是收穫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原創劇本三個重要獎項,按理說最佳影片一般都會頒給美國電影,而《寄生蟲》則創造了歷史,可謂讓世界再一次重新認識了韓國電影,給韓影掙夠了面子。
  • 寄生蟲有多可怕?為什麼沒有寄生蟲的世界更可怕?
    最羞恥的寄生蟲:陰蝨有一種人體寄生蟲,雖然它對人體的危害性沒有其他寄生蟲那麼強,而且也比較容易治療。但很多患者往往會因為羞恥心而不敢去治療,它就是陰蝨。陰蝨主要寄生在人體的陰部,會通過接觸傳播以及性傳播,其中性傳播是陰蝨傳播的主要途徑。因此很多人得了陰蝨之後會被認為性生活不檢點。
  • 搞懂這些疑問,《寄生蟲》更有「味道」
    當時沒人會想到,新作《寄生蟲》裡真的會有塊石頭,以及這塊「石頭」會在兩年後摘得坎城金棕櫚。不得不說,石頭雖小,卻極具殺傷力。但他們又很擔心,擔心情況再惡化下去的話,終有一天會徹底淪為地下生活,一點陽光都看不到了。」「簡單來說所有人都是寄生蟲,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電影中的情況明確的表示地下的一家人是正在寄生的寄生蟲,而基澤一家則是新來的寄生蟲。真正的宿主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兩個寄生蟲家庭遭遇了。」
  • 看完《寄生蟲》,有多少人被這個叱吒樂壇300多年的大神圈粉了?!
    一部好的電影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流動盛宴。《寄生蟲》除了極具戲劇張力、現實主義批判意義的劇情;演員們經得起推敲的演技;4K和杜比全景聲的拍攝技術等出彩的地方之外,精心設計的配樂更是為整個電影的敘事節奏、人物把握、氣氛烘託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給人帶來無限的驚喜,令人驚豔。
  • 是枝裕和的新片,是下一部《寄生蟲》?
    前段時間,著名導演是枝裕和終於有了拍新作的消息。 在上一部作品《真相》拍了一部英語/法語的作品之後,是枝裕和這次依然沒有「回歸日語」,轉而挑戰韓語片,是枝裕和會成為「真·國際大導」嗎?
  • 《漢江怪物》——14年前的寄生蟲
    提起韓國電影的標誌性作品,現在我們聽的更多的是例如《寄生蟲》,《熔爐》,《辯護人》等。然而現在大家更多耳熟能詳的韓國佳片更多是近10年(2010年)後的作品。在小編初中的時代,談論起韓國電影的標誌,就不得不提這部《漢江怪物》。在近10年更多新的優秀韓國電影出現後,它的知名度與評價逐漸衰退。然而宋康昊與奉俊昊的合作使他任然不失為韓國影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佳片之一。
  • 遠被高估的《寄生蟲》,吹得再厲害也比不過韓國電影《燃燒》
    號稱「最強亞洲片」的《寄生蟲》在美國頒獎季宣傳了將近2周,最後取得北美票房3940萬美元,相比20年前的中國武俠片1.28億美元相差甚多,就連在國內被號稱爛片的《英雄》在18年前北美票房都達到了5370萬美元。更不要提亞洲市場,不僅比不過華語商業片,就連在韓國本土商業片中比較,它的票房都不算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