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只是一個在12歲的年紀下決心當導演的,特別小心翼翼同時也帶著傻勁的電影狂,根本沒有想過有一天我會親手觸摸到這獎盃。」——奉俊昊
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寄生蟲》爆冷一舉囊括了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國際電影和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加上之前全票通過獲得的金棕櫚,這部《寄生蟲》可謂是亞洲之光,是韓國電影史上濃重的一筆。而奉俊昊也成了繼李安之後第二個獲得「最佳導演」殊榮的亞裔導演了!
從影迷到導演,「電影社會家」奉俊昊的養成記
1969年,奉俊昊出生在韓國傳統教育文化城市大邱。爺爺樸太文是韓國著名的小說家,父親是一名設計師。良好的家庭藝術氛圍讓他從小得到薰陶,對藝術有一定認知,這也為他只有電影創作奠定了文化底蘊。
在上世紀80年代末,韓國民主運動最高潮的時候,奉俊昊進入延世大學主修社會學。畢業後的他又進入了韓國電影藝術學院,學習了專業的電影創作。通過社會學的基礎和高質量的電影專業學習,兼具社會性和藝術性的奉俊昊被稱為「電影社會學家」。
對電影的熱愛之火,在奉俊昊小的時候就燃起了。
在那個還沒有DVD的七八十年代,當影迷相當辛苦。他不可能像現在一樣打開手機隨時觀看自己喜歡的電影,受到經濟和時間的限制,去電影院也不切實際,於是追電視上的電影成了奉俊昊的最佳選擇。
「很多時候,電視就是我的電影院。我會查電視節目表,看看每周會播什麼電影。我每周大概能看十部電影,當我上中學的時候,我就知道我想要成為電影導演了」,奉俊昊曾在採訪中說道。
作為影迷,怎麼能沒有自己喜歡的偶像呢?金綺泳就是奉俊昊的偶像。在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活躍於韓國影壇的金綺泳在出道之初偏向於現實題材,60年代開始以女性為題材拍攝現代倫理片。其中最出名的就是1960年上映的影片《下女》。
可以說那個時候的金綺泳,無論是他的作品內容還是創作形式都深深吸引著、影響著奉俊昊。在奉俊昊的電影裡所表現出的強敘事、重構圖、類型混合的風格,都是源自於金綺泳的作品。
比如在《寄生蟲》中,很多觀眾對片中的樓梯戲格外地留心。而這個樓梯鏡頭的表達運用綜合汲取於三部電影,金綺泳的《下女》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兩部是朱爾斯·達辛的《男人的鬥爭》和約瑟夫·羅西的《僕人》。奉俊昊正是通過樓梯這樣的影像來表達階級衝突,通過樓梯的上上下下積累出了人物平常生活裡的情緒。
理想是人生的太陽。 —— 德萊賽
靠著電視的積累,憑著心中偶像的引領,執著對電影的熱愛,懷揣成為電影導演的夢想,讓不斷汲取電影養分的奉俊昊很多年後終於夢想成真,站到了奧斯卡的頒獎舞臺上,成為最耀眼的一顆明星。
20年7部作品,奉俊昊電影的進階之路
20多年的時間裡,奉俊昊總共執導了7部影片,參與了全部劇本的創作。不同於那些喜歡現場即興創作的導演,奉俊昊創作劇本很慎重,一個提問、一句臺詞都要認認真真完成才能放心。如此專注的做事風格,確實很難做到一年一部作品。
或許20多年7部作品的速度正適合他,但是這樣的速度並不影響他進階奧斯卡獎的進程。
2003年的《殺人回憶》,讓奉俊昊一舉獲得韓國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殺人回憶》是根據1986年的華城連環殺人案改編。那個案子幾乎是全韓國人的精神創傷,而案件的兇手直到2019年才被抓住。
這部電影的片尾特別有張力,沒有真相也沒有答案,沒有人知道這個罪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只留下依舊大片的麥田。尤其最後宋康昊凝視的鏡頭,是對每一位觀眾的審視,仿佛在問:你難道沒有罪嗎?
2006年的《漢江怪物》是奉俊昊作為類型片導演轉型的代表作。時至今日,看過各種怪獸的莞萱想起那隻從漢江裡誕生出來的怪物,只覺得它既沒有《毒液》裡怪獸的乖張可愛,也沒有《寂靜之地》裡怪物的敏感神經質,倒是有一種樸實的兇惡。
奉俊昊在電影中借漢江怪物重點突出了眾生相。或冷漠自私,或趁機牟利,或為錢舉報朋友,把普通人身上那些隱藏的缺點放大並暴露無遺。但影片又不是全無希望,奉俊昊把希望放在宋康昊主演的一家人身上。這家人雖然不完美,但是缺點之外的父女情深和堅韌善良卻十分珍貴。
如果說《殺人回憶》中的奉俊昊存在彷徨困惑,那《漢江怪物》或許可以視作奉俊昊對韓國國民性的探索。
2013年的《雪國列車》,奉俊昊全球化影片的探索。奉俊昊根據法國原著漫畫,合作美隊克裡斯·埃文斯和蒂爾達·斯文頓,打造了一部韓國導演眼中的末日故事。影片中既可以看到全球化,也有韓國社會階級森嚴的樣子。
奉俊昊把這部電影為「政治電影」,而他自己對這部電影總體也不是很滿意。因為改編的作品,自由創作度比不上純原創的作品;在剪輯上,也不完全受自己的控制。
但沒有《雪國列車》,也就沒有奉俊昊「走出去」的「融合」所帶來的自我更新,就沒有《玉子》和《寄生蟲》。
2017年Netflix投資的《玉子》,仍是奉俊昊全球化的探索,但卻是原創作品。《玉子》講述的是江原道山村的少女美子,本來替美國人養轉基因豬「玉子」,沒想到最後用金豬跟美國人把「玉子」贖回來了。跟《雪國列車》很像的是,《玉子》也是奉俊昊全球化的探索,並且已經做到了原創劇本。
電影衝進了坎城的主競賽單元,雖然因為媒介之爭,有些受挫,但《玉子》還是讓人充滿驚喜。在影片的結局,也暗示了奉俊昊電影道路的再次轉變,那就是回歸自然生長的本土,回到那個最初給他靈感的故土。
2019年,厚積薄發的《寄生蟲》應運而生,斬獲奧斯卡四項大獎。在過去的20年裡,奉俊昊一邊植根本土的向內挖掘,一邊銳意進取的向外探索,厚積薄發的《寄生蟲》應運而生。影片講述了一個居住在「半地下」無業的一家四口因為虛假學歷意外與上層社會有了結交的故事。如果說《小偷家族》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日本電影,那麼《寄生蟲》就是一部徹頭徹尾的韓國故事。
沒想到恰恰是這樣純正的韓國本土故事,讓奉俊昊得到了承認。先是用金棕櫚獎是給了韓國電影一百年一個禮物,現在又斬獲四項奧斯卡大獎。《寄生蟲》的成功告訴我們語言的隔閡,文化的隔閡,的確可能造成誤讀,但好故事是不會被埋沒的。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奉俊昊能用一部《寄生蟲》一舉拿下奧斯卡四項重量級獎項,都是源於之前20年一部部作品厚積薄發而形成的效果。
奉俊昊:我拍電影的3個秘訣!
1. 有趣的老式的滑稽動作
在奉俊昊的一些電影場景中,觀眾常常會看到一些「不合時宜」的幽默,奉俊昊正是通過這種幽默來增加故事的悲劇或殘酷色彩。
《雪國列車》裡,在車廂裡和一群舉著斧子的大漢生死搏鬥的「美隊」突然踩到了一條魚摔倒了;《玉子》中,一位公司僱員在追女主角美子時,被突然打開的車門撞倒在地;《漢江怪物》中的那個防護員,本來想擺個Pose,結果卻突然摔倒了。
這些難道不滑稽嗎?當然很滑稽,但也很老式。奉俊昊在他的影片中就是用這些反常規的,突然的人物失誤製造出別具一格的節奏變化。
2. 親力親為畫出非常細緻的故事版
何為故事版?
官方的解釋是:在動畫的前制中,將劇本的文字描述轉換成一格一格敘述故事進展的圖畫。有了故事版,動畫師就可以對鏡頭裡的場面調度有了基本概念,從而設計人物的表演,再根據完成的故事來設計最後的鏡頭。
在奉俊昊的電影裡,他為了拍好電影,通常在開拍前,都會畫出非常細緻的故事版,包括分鏡頭的故事版,真正做到了對每個鏡頭的呈現都十分精細。他曾說:
「我會很焦慮,在片場沒有故事板的感覺就像我沒穿褲子站在中央車站。」
以下這些都是他為《雪國列車》畫的很小一部分故事版。
第一次看到奉俊昊為《雪國列車》畫的故事板,主演蒂爾達·斯文頓震驚了,不禁讚嘆他一絲不苟的態度。
3. 掌握電影的絕對控制權
奉俊昊的作品有鮮明的個人特色,這很大程度上歸因於他對電影絕對控制權的爭取,即使面對好萊塢也不例外。
當年韓美合作拍攝的《雪國列車》在北美發行時,美過發行方韋恩斯坦公司認為片時過長,企圖刪減20分鐘。但奉俊昊當即表示強烈地反對,甚至多次裝作聽不懂對方的英文而拒絕回應。
「在好萊塢,製片方都會對導演橫加幹涉。」奉俊昊說到,「通常一個外國導演去好萊塢,總會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你沒有最終剪輯權,或者你的製片公司掌握了大部分權力。但我在那裡有充分的控制權。」
他對電影絕對控制權的掌握,實質上體現的是奉俊昊對自己創作理念的一種保護。
結語:
從一個影迷成為一名導演,20年7部作品,3個拍電影的秘訣,一部《寄生蟲》斬獲4項奧斯卡獎,這就是韓國導演奉俊昊代表韓國電影成功出圈的進階之路。與其說他是韓國類型電影發展時期的先鋒旗幟,不如評價他為亞洲下一代影像技巧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