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基因藥物CDMO服務平臺,宜明細胞加速基因新藥研發進程

2020-12-24 動脈網

2015年,基因藥物在國內還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但憑藉在生物醫藥領域深耕多年磨鍊的洞察力,宜明細胞創始人李琦琛先生從國外的發展途徑和成功經驗看到了國內基因藥物產業的前景與未來空間。

「FDA前局長Scott Gottlieb博士就曾提及,制約基因藥物發展的一個瓶頸即基因載體大規模量產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李琦琛先生告訴動脈網,「我們成立宜明細胞的初衷,就是將團隊在國外基因藥物的GMP生產體系和工藝體系,全部轉移到國內並作深入開發,解決行業痛點,為我國基因藥物行業的快速、合規發展保駕護航。

宜明細胞創始人 李琦琛

宜明細胞即宜明(北京)細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李琦琛先生參與創建的第二家生物技術企業。此前,他曾在2012年參與創建了知名基因載體研發製備企業維真生物(Vigene);2015年,維真生物團隊看到了基因藥物發展的潛力,遂收購了美國一家知名的GMP載體代工公司,開始轉入基因藥物CDMO服務領域。

在收購美國GMP載體代工公司後不久,李琦琛團隊決定在國內成立一家獨立的CDMO公司即宜明細胞,單獨運營中國的基因治療藥物代工業務,這也是看好了中國基因藥物市場的未來潛力。宜明細胞主要由國際知名基因藥物專家團隊組建,可為企業提供一站式CRO/CDMO整體解決方案,業務覆蓋到GMP級質粒、腺病毒、慢病毒、AAV、溶瘤病毒、CAR-T等臨床級載體和細胞製劑的開發、製備,全面滿足客戶的早期藥物研發、臨床試驗、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的需求。

知名GMP專家匯集,建立宜明細胞工藝開發體系

作為一家向藥企提供全維度產品服務的CRO公司,宜明細胞基因藥物的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GMP合規性,決定了該公司最終的市場認可度,而CRO團隊的組成又是藥企判斷其技術可靠性的指標之一。

宜明細胞的技術總裁孫秀蓮女士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博士及博士後,2007年回國後擔任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教授兼博士生導師,並且是國內首屆泰山學者特聘專家。2012年,Vigene成立之初,孫秀蓮博士即作為技術負責人,開始基因相關試劑的研發生產,在GMP生產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15年,孫秀蓮博士帶領宜明細胞建立了基因藥物工業化生產體系。

技術總裁 孫秀蓮教授;質量總裁 劉雙生

宜明細胞的質量總裁劉雙生先生是醫藥工程高級工程師,有著30多年醫藥領域工作經驗,曾在國內外知名藥企從事過疫苗管線、抗體管線的建設、管理和生產。此外,他還是NMPA的高研院客座教授、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製藥技術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長期從事全國範圍內GMP法規體系的培訓考核。

研發總監 仲明博士;生產總監 樸順福

在研發和生產上,宜明細胞也有美國Vigene團隊的資深科學家作為技術顧問,以及由加州大學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博士後仲明博士擔任研發總監,韓國釜山國立大學藥學博士、新加坡新星科技研究局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後樸順福擔任生產總監。

「全球範圍內,我們是為數不多的最早且專注做病毒載體的團隊之一。在北美我們是從2001年就開始介入病毒載體領域,在國內我們是從2012年介入病毒載體商業化,從最早的質粒做到後來的慢病毒、腺病毒直到近年的CAR-T、AAV,從科研載體做到工業載體,我們見證了、推動了整個病毒載體行業的發展。」

「工業化質粒,我們現在可以做到800毫克/升,純化得率可做到50%,達到了業內領先水平。」

宜明細胞團隊在病毒載體領域近20年的研發、製備、質檢經歷,超過30000例科研載體、工業載體的製備經驗,以及2014年全球首家進行AAV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的技術沉澱,保證了公司的產品技術指標,位列全球第一梯隊,並得到了客戶的高度認可。

從早期開發基因藥物,到完善建設體系承接CDMO訂單

2015年,剛成立的宜明細胞開始了基因藥物相關GMP體系的建設和工藝的深入開發,而當時國內的基因藥物研發商鳳毛麟角,基因藥物更是還未被納入藥物監管體系。

經過持續兩年的發展,宜明細胞在2017年初步完成了基因藥物CDMO業務所需體系的建設和製備工藝的完善,同年與國內知名三甲醫院合作,為臨床項目提供從載體構建、病毒載體製備到CAR-T製備服務。李琦琛先生透露,根據目前完成的20例預臨床數據顯示,整體緩解率達到了75%,幾乎未出現細胞因子風暴,取得非常理想的臨床效果。

2018年,宜明細胞開始設計、建設自己的基因藥物生產車間,同時與國內知名醫院開展關於新生兒原發性免疫缺陷(PID)基因治療的研究,目前已經完成了動物實驗、倫理審查,正在等待NMPA預臨床的備案。

2019年9月,宜明細胞首個製備基地正式啟用,目前已經完成了數個基因藥物訂單,且已正式交付,其中一個基因藥物即將申報一期臨床。李琦琛先生也表示,今年公司已經承接了數個新訂單,業務基本已經覆蓋了基因藥物的整個研發流程,包括從最初的幫助客戶構建載體、構建菌種庫、開發產品工藝,生產臨床級質粒/慢病毒/AAV載體、進行穩定性研究到申報資料撰寫服務等。

值得一提的是,宜明細胞自主研發了一套獨特的包裝系統,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採用懸浮和貼壁兩種不同的工藝進行病毒的包裝。目前,宜明細胞關於AAV的懸浮培養已經可以做到從5升做到200升不等的規模,並即將進一步進行500升的工藝開發。而在慢病毒方面,單批次臨床級病毒產能可達到1E12IU,可以滿足CAR-T藥物臨床試驗樣品的需求。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高效率需求催生百億CDMO市場

根據相關行業數據調研顯示,2026年,全球病毒載體的CDMO市場預計將達到249.38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將成為增長最快的市場,預計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25.4%。

「國內基因藥物在2018年才納入藥物監管體系,那時代工市場僅有幾億人民幣大小,從2019年開始這個市場才開始『活』起來。」李琦琛預測,「參考全球市場的調研數據,我們合理預估,到了2025年,中國的病毒載體和質粒DNA製造市場至少達到100億人民幣左右。而我們宜明細胞通過這幾年快速發展,預計未來三年可達到數億元人民幣左右的訂單量。」

「選擇CDMO是追求高效率與高性價比,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李琦琛表示,「基因藥物不同於小分子藥物或大分子藥物,作為「活的細胞」,它更加複雜且至今無法大規模自動化生產,需要的人員配備和硬體設施、GMP體系都是不小的前期投入,對於一些初創企業而言,選擇CDMO反而是更加高效率和高性價比的選擇。」

目前,宜明細胞已經與國內外知名醫療機構和科研院所展開了科研或臨床上的合作。公司也在去年完成了數千萬元人民幣的的天使輪融資,近期已經啟動了新一輪的pre-A輪融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繫動脈網。

相關焦點

  • 從事基因和細胞治療技術開發的宜明細胞獲1.2億元A輪融資
    所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宜明細胞」蘇州GMP廠房的建設及一站式基因藥物CDMO服務項目的市場拓展,持續推進載體新技術和新工藝開發與創新,提高GMP級質粒、慢病毒、AAV、腺病毒等產品的產能,加速目前國內及國際基因治療企業新藥開發、上市進程。  「宜明細胞」是一家從事基因和細胞治療技術的開發和應用、能夠為基因治療藥物從研發到臨床應用提供全程服務的研髮型生物技術公司。
  • 晶準生物探索多次跨膜藥物靶點的納米抗體研發
    南京晶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談靜泉在2020藥物開發者合作大會上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近年來,藥品「一致性評價」和「4+7」城市帶量採購等醫藥政策出臺的背後,正是國家通過倒逼機制加速創新藥物研發效率的戰略轉型。國家政策改革以及包括人才、投資及外包資源等外部環境的持續優化,使得當下原創藥物研發成為中國藥物研發行業重點關注的焦點問題。
  • 鐮狀細胞病新藥!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CTX001:1次輸注,快速持久...
    基因編輯公司CRISPR Therapeutics與合作夥伴Vertex近日聯合宣布,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已授予CTX001優先藥物資格(PRIME),該藥是一種自體、體外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用於治療重度鐮狀細胞病(SCD)。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8期: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58個嬰兒...
    新「基因剪刀」可切除免疫缺陷病毒基因 美國科學家已成功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了SIV(猴免疫缺陷病毒,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密切相關,即愛滋病的病因)。這一突破是在愛滋病病毒研究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將使研究人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於開發出治療人類HIV感染的方法。
  • 拿諾獎12年後,指哪打哪的基因藥終於被研發出來了
    重要的是,Alnylam在基因藥物領域可以稱得上絕對的先鋒。而這一領域,又被藥圈人士視作繼化學小分子藥、生物大分子藥之後,第三次重大的藥物革命—— 藥物將不再游離於細胞之外,而是直接進入細胞。 理論上來講, 其所應用的RNA幹擾技術,可以將藥物遞送入細胞內部,讓任何基因「閉嘴」。
  • 藥明生基推出高質量和高性價比的研發及GMP質粒DNA生產服務
    11月12日,藥明康德旗下專注於細胞和基因療法的CTDMO藥明生基宣布擴大其細胞與基因療法研發生產平臺服務,為客戶提供高質量和高性價比的研發及GMP質粒DNA生產服務。藥明生基致力於為生物醫藥行業提供一體化、端到端的細胞和基因療法研發生產服務。拓展服務後,藥明生基能夠直接幫助全球客戶解決質粒DNA的供應限制,賦能客戶加速推動創新療法早日進入市場,造福病患。對於開發高端治療藥物的生物醫藥公司而言,擁有可靠且品質可控的質粒DNA供應鏈,能夠更好地保障其臨床研究和商業化生產的原料需求。
  • 雀巢將推出植物基食品品牌嘉植餚;拜耳建立細胞和基因治療平臺 |...
    拜耳建立細胞和基因治療平臺加速處方藥創新。聖戈班建成本地化生物製藥一次性系統潔淨產線。耐世特與大陸集團合資公司CNXMotion研發制動轉向技術。銳思華創籌劃A輪融資。格林酒店集團公布業績。 消費品與餐飲零售
  • 2020年國內細胞治療行業相關新政策匯總
    總的思路是協調推動醫藥(生物醫藥)、醫療(醫療服務)、醫工(醫療器械)、醫信(醫療信息)、醫養(康復養老)、醫體(體育健康)聯動發展,進一步完善產業圖譜,明晰發展方向和重點,加快構建相對完善、具有獨特競爭力的產業鏈。提出發展細胞與基因產業,重點發展細胞存儲、細胞技術研發、免疫細胞治療、幹細胞治療,基因測序、基因編輯、基因工程藥物、基因治療、基因晶片、基因大數據等。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0期: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缺失突變,可能是...
    掌握「納米抗體+GPCR」雙核心,「晶準生物」完成Pre-A輪融資從事高難度膜蛋白靶向新藥早期研發的「晶準生物」宣布完成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動平衡資本。本輪資金將繼續用於產品研發,包括建立創新納米抗體篩選平臺等。
  • 紐福斯完成1.3億元A輪融資,助推眼科基因治療藥物產業化
    公司2020年設立上海/美國子公司,快速推動公司全球化進程,成為基因治療等新技術的創新型公司。從2008年開始,李斌教授開始了針對LHON的基因治療研究。2011年,李斌教授團隊完成全球首例Leber’s 遺傳性視神經病變基因治療臨床研究,參與臨床試驗的9例患者至今已觀察8年。他表示「眼睛是一個密閉的球體,有許多的基因突變所致的遺傳病與眼科疾病相關,因此,基因療法也是公認的治療眼科遺傳病的有效療法。我們希望做一款中國人能夠用的起的基因治療藥物。」
  • 中金:ADC藥物蓄勢待發 有望引領下一個十年的新藥研發
    且由於HER2 ADC藥物DS-8201以及Trop-2 ADC藥物Trodelvy的優異療效,整個ADC行業熱情高漲,重磅併購頻出。我們認為以ADC為代表的新技術將引領下一個十年的新藥研發。ADC技術壁壘更高,未來產品生命周期更好。
  • ...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CTX001:1次輸注,快速持久提高血紅蛋白...
    SCD(圖片來源:nursingcrib.com)2020年09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基因編輯公司CRISPR Therapeutics與合作夥伴Vertex近日聯合宣布,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已授予CTX001優先藥物資格(PRIME),該藥是一種自體、體外CRISPR/Cas9基因編輯療法
  • 為何CDMO行業被稱為黃金賽道?核心玩家都有哪些?
    細胞及基因療法CDMO服務在2017年市場規模僅12億美元,但增速也很快,預計2022年可達36億美元,年化增速24%。 圖4 2012-2021年全球的市場規模(單位:億美元)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7期:科學家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 瑞士團隊...
    美國一基因公司稱已完成新冠疫苗研發 將進入FDA動物試驗據外媒20日報導,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一家基因工程公司Greffex宣布,已經完成了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發。Greffex公司總裁兼執行長約翰·普萊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公司的科研人員已完成了疫苗的研製工作。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8期:華大基因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獲歐盟...
    葛均波團隊研發新型試劑盒 或可有效解決前期核酸檢測不足近日,葛均波院士團隊利用已公開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序列,針對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研發了基於數字PCR技術平臺的核酸定量檢測試劑盒,可以有效解決前期核酸檢測中存在的不足。
  • 思辨中國新藥研發主要終點、次要終點及創新內核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借鑑臨床試驗的這些重要概念,對更加宏觀的新藥研發這一複雜工程也設置一下主要終點和次要終點呢? 對於新藥研發,大到一個國家乃至全球的行業,小至一個具體的研發項目,我們在規劃之時也認真考慮並設置正確的主要終點和次要終點。正如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 祝賀:首屆中港萬海生命科學論壇—基因與細胞治療專題發布會召開
    首屆中港萬海生命科學論壇—基因與細胞治療專題發布會新聞稿為響應國家號召,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共同推動基因與細胞治療行業的發展。吳玉章教授在會上作《免疫治療的進展和挑戰》的報告,主要講藥物研發的新趨勢、腫瘤免疫治療的新進展、腫瘤免疫治療的挑戰以及免疫治療的免疫學挑戰等相關知識。張小寧教授在會上作《基因治療藥物的研究與應用發展》的報告,主要講基因技術的原理以及技術現狀分析,以及基因治療如何從實驗室走向臨床。
  • ...全球周報第74期:病毒基因竟會和人類基因融合到一起,產生新蛋白
    多家基因公司達成合作 建立腫瘤分析服務近日,基因測序公司Dante Labs、血液檢測公司Cambridge Cancer Genomics和基因技術研發公司Nonacus達成合作,將建立一個高通量的癌症測序和腫瘤分析服務,從而改善患者管理、治療和監測的問題。
  • 深耕生物醫藥創新研發 重慶這家企業獲中國科技創新貢獻獎
    公司專研生物醫藥領域創新與轉化,經過多年的發展與深耕,已擁有多項具有市場競爭的核心技術,在抗體藥物、細胞基因藥物、溶瘤病毒、罕見病治療以及新型疫苗研發等領域都擁有戰略產業布局,並取得了良好的研發成果,在業界嶄露頭角。「高聖醫藥非常重視源頭創新,技術創新以及國際前沿技術的轉化應用。」
  • 新書推薦|表型藥物研發
    英國皇家化學會『藥物研發』系類書籍 (Drug Discovery series) 中的新書《表型藥物研發》(henotypic Drug Discovery) 近日出版。新書速遞過去十年中發展起來的表型藥物已成新藥研發的一種重要策略。現已上市的藥物有多少是靠表型篩選得到的?根據最近的實例,能實現靶標識別和驗證的因素有哪些本書闡述了表型藥物研發所需的基本條件,還通過案例研究來說明具體的方法和關鍵的成功因素,以期能回答上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