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2021-02-19 知羹

不開玩笑

2019年4月15日的巴黎黃昏,巴黎聖母院迎來了她過去800年來的「 危機時刻 」。

塔尖墜落的一瞬間,似乎能夠感受到文明的毀滅真的只需要頃刻。

與早已被10億數據點雷射掃描完整記錄下全貌的巴黎聖母院相比,歷史上,有許多被大火湮滅的人類文明,如今只剩下傳說和記憶。

「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這絕不是古裝電視劇裡打更人的專屬詞彙。

圖源 | 推特視頻截圖

01

 阿房宮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

提到阿房宮,被杜牧的《阿房宮賦》寫盡了華麗奢靡。甚至可以「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而一句「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令人對這座宮殿的遐想灰飛煙滅。

根據《史記》記載,「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有學者指出,按照今天的度量計算,阿房宮佔地面積達八萬平方米,容納萬人自然綽綽有餘。

項羽火燒阿房宮的說法流傳了2000餘年,儘管在20世紀考古工作者在阿房宮前殿遺址發現了幾處紅燒土遺蹟後這一說法被重新討論,但人們關於火燒阿房宮的記憶早就被《史記》和《阿房宮賦》定格。

02

 大明宮 

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的大明宮,也一樣經歷過大火的焚燒。自唐高宗起,先後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處理朝政,貫穿200餘年。

大明宮因為宏大且完整的格局,被稱為「中國宮殿建築的巔峰之作」。

三清殿 | 《大明宮》紀錄片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由大明宮所開創的宮殿建築布置方式,奠定了東亞中古及其後的古代宮殿制度,對於中國明清故宮及日韓等東亞宮殿建築產生重要影響。

大明宮的佔地面積足有3.2萬平方千米,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

大明宮在歷史上僅存在了234年,曾是中國220年的政治、文化中心,許多唐代重要的歷史事件都發生於此。

含元殿 | 《大明宮》紀錄片截圖

然而,唐僖宗之後,這座見證了唐代盛世的宮殿在三次兵焚之後,毀於灰燼。

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黃巢率軍攻入長安,與唐軍交戰三年,使得長安城「宮、廟、寺、署,焚蕩殆盡」  。黃巢起義後幾年,李茂貞的岐山軍又再次縱火焚燒大明宮。

天祐元年(904年),強蕃朱全忠西入潼關,下令徹底焚毀長安城,大明宮被清洗一空,在歷史長河中煙消雲散。

《大明宮》紀錄片截圖

03

 圓明園 

1860年,當3500名英法聯軍衝入圓明園,縱火焚燒時,這座原本應該是世界文化名園的皇家園林,變成了西方侵略者野蠻摧殘人類文化的見證。

150萬件文物被掠奪,300名太監、宮女及工匠葬身火海。清朝皇帝的「夏宮」從此加上了「遺址」二字。

關於圓明園的毀滅不用再贅述,小學課本裡的「兩個強盜」,早就告訴了我們這段文化之殤。

作為人類,面對如今巴黎聖母院塔頂轟然墜落的時刻,沒有人不因為文明的隕落而痛心。

《圓明園》紀錄片截圖

04

 巴西國家博物館 

就在去年,坐落於裡約熱內盧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突發火災。這座建館時間超過200年歷史的國家博物館中,2000萬件藏品僅剩下10%得以倖存。

巴西稱這場火災的起因是由於電路短路或手工製作的紙質熱氣球落在屋頂所導致,被毀壞的除了2000萬件藏品,還有47萬冊書籍以及2400部重要的古代善本。

作為美洲地區最大的人文和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巴西國家博物館在19世紀初曾是葡萄牙王室的王宮。

這棟建築經歷了殖民時代的君主寓所、巴西帝國時代的皇宮以及巴西共和國的國家博物館幾個階段,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的歷史見證。

巴西國家博物館由葡萄牙國王若昂六世創立於1818年,19世紀末巴西國王佩羅德二世邀請外國科學家來博物館工作,涉足人類學、古生物學和考古學等領域。

渥拉斯頓環形山隕石

藏品共分為古埃及時代、地中海文明、前哥倫布時代與巴西考古四大部分,記錄了巴西500年的國家歷史。

火災發生後,人類學家 MércioGomes 在臉書上寫道,「我們巴西人只有 500 年的歷史。我們的國家博物館已有 200 年歷史,但這就是我們所擁有的,以及永遠失去的東西。」

05

 芝加哥大火 

1871年的美國芝加哥,曾經發生過一場連續幾天幾夜的大火。火力覆蓋芝加哥市區的8000平方千米。

10萬人無家可歸,300人失去生命,30小時間幾乎摧毀了這座當時美國發展最快的城市。

媒體上刊登的芝加哥大火圖

關於這場大火的起源,最早的說法是一頭倔犟的奶牛踢翻了牛棚裡的油燈。但在22年的1893年,最早提出這一說法的記者Michael Ahern承認了奶牛踢翻油燈是杜撰的。

美國歷史學家認為,芝加哥大火絕非偶然,當時這座城市已經埋下了嚴重的火災隱患。

那時芝加哥大多數房屋是木質結構,當地人也使用乾柴煮飯,柴草被普遍使用。再加上天氣乾燥,「 釀造一場大火已具備了足夠的條件,芝加哥發生大火只差一顆火星 」。

電影《芝加哥大火記》截圖 1937

這場大火最終燒毀芝加哥1/3的建築,按照當時的幣值計算損失超過2億美元超過300萬冊圖書被燒毀。

芝加哥大火的起因,奶牛說、隕石雨說、彗星摩擦說、龍捲風說在接下來的100多年裡被多次討論,直至現在每年10月芝加哥仍然舉行紀念,記下曾被大火燒毀的這段歷史。

1937年,亨利·金導演的電影《芝加哥大火記》上映,並獲得了第十節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助理導演和最佳配角,以及最佳影片的提名。

06

 倫敦大火 

文化學者馬曉晴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走在倫敦城的街道上,感受不到兩千年的歷史滄桑。相比於愛丁堡和牛津,倫敦城的建築端莊、簡約,沒有千百年前雕梁畫棟的反覆,沒有歲月和海風給石頭立面留下的黑灰色調。

這一切,源於一位麵包師傅的粗心大意。」

1666年9月,英國倫敦發生了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火災,燒毀了包括聖保羅大教堂在內的許多建築。

火災起源於倫敦布丁巷一間麵包店師傅忘記關上烤麵包的爐子,火苗很快吹過全是木屋的狹窄街道,進入泰晤士河北岸的倉庫裡。繼而蔓延了整座城市。

這場大火整整延續了四天,毀壞87間教堂、44家公司以及1.3萬間民房。

不過,這場大火也根治了於前一年歐洲爆發的鼠疫,當時僅在倫敦地區死於鼠疫的人就超過6萬。三個月內總人口減少了十分之一。大火燒死了大量原本躲藏於地窖中的老鼠。幸運的是,儘管大火蔓延至倫敦80%的地方,據記載只有5人死於火災。

英國作家笛福曾說:如果沒有那場大火,倫敦乃至整個英國的經濟不會有那麼快的起色。

圖 | wikicommon

火災,以最不留情的方式抹殺了一個又一個文化符號。

突然會令人想起來總在電視劇裡出現的打更人,一邊敲更,一邊說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細想來,它絕不是一句臺詞那麼簡單。

圖片來自網絡

(關注知羹,查看更多藝術打開方式)

知羹| 專注分享有趣的藝術

閱讀原文 即可關注

相關焦點

  •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這幾天,我們實在感受到了城市的「熱情」。幾宗高溫引起的火災,使許多人陷入無比的痛苦之中。這使我不禁想起那在夜更的時候,更夫們所吆喝的「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面對這麼多與火相關的天災人禍,心裡的無助與悲痛油然而生。不管早上有多少精彩的活動,心裡依然揮之不去的還是火的陰影。面對大火,沒有人能全身而退,擁有的一切財產,都將付之一炬、化為灰燼。後來,坐在新華書店閱覽區域,買杯飲料,閱讀自帶的書籍,作者引用的兩段聖經經文似乎如冷水般澆醒我的心靈。
  • 明月智慧說|有了我 不用再喊天乾物燥 小心火燭
    核心提示:古代,夜晚,當人們漸入夢鄉,隱約聽見屋外傳來梆子和銅鑼的聲音,配合著人聲「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的口號一下又一下,由近到遠,漸漸模糊。
  •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龔灘古鎮最後的打更人
    當一個古老的職業走到了末路,「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也就只能是固留在影視劇中的一句臺詞罷了。或許幾年之後,當龔灘古鎮的打更聲消失的時候,我們才會懷念寂寞中那嘹亮的一嗓子,帶走了多少記憶和過往。12公裡的路,一走就是十年一身青、藍、白三色紡織成的峒布土衣、一把竹子製成的梆子、一盞紅色的燈籠背在身上,這就是陳慶雲打更用的所有裝備。
  •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古代火政官是啥職位?與打更人有何關聯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就是其中最為常見的臺詞之一。實際上周代就有專門的打更人,而他們口中吆喝的詞語,按時間推算,也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古代社會中的打更人,夜半時分的巡遊者打更人,就是大家熟知的更夫。
  • 神曲《等到煙火清涼》走紅 歌詞只有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這首神曲叫《等到煙火清涼》整首歌就一句歌詞「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反覆唱9遍。而且這首歌收錄於許嵩第五張專輯《不如吃茶去》,於2014年8月22日首發。
  • GAI爺《天乾物燥》引爆全場合唱,邪教現場!
    GAI《天乾物燥》「天乾物燥,小心火燭」本是古時候提醒時間的打更方式,寫這歌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大家:GAI來了!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人生漫長我勸你好生走路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人生漫長師兄些好生走路back my home走攏就點起來的多dope好貨不便宜我位置在高處不需要言語翱翔在天際俯瞰人間煉獄路上有石頭要絆我的腳帶你走遠閻王有話要說
  •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猛龍怪客》
    用中國古代的家喻戶曉的一句話說就是,「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 《不如吃茶去》這張專輯的第一首歌,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我想應該不是這樣的,我感覺他有更深的意思,如果許嵩要表達九戒這麼一個說法為什麼不去用其它的歌詞代替,而且是用「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這幾個字表達呢?而且在看了這首歌的MV以後,更加的迷茫了,為什麼一開始出現的那些人都消失了,是許嵩在回憶什麼嗎?還是有著更大的什麼隱喻?
  •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古代為什麼要打更?有什麼具體作用?
    古代時間分為天幹地支,甲子,十二時辰等等。十二時辰又分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個時辰約等於兩小時。相信大家都看過之前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這裡的時辰就有此意。而晚上的時辰,囊括了戌時、亥時、子時,丑時,寅時,卯時,大致是晚上的七點到凌晨七點。
  • 風高物燥,小心火燭!
    風高物燥,小心火燭!元貝村附近一田地今天下午就發生火災,好在水西社區及時響應,把火撲滅,避免造成更大損失。這幾天天氣比較反常,一輪春雨過後,又迎來了豔陽天!
  • 中國有嘻哈gai爺是哪裡人 gai爺天乾物燥好聽嗎
    中國有嘻哈gai的天乾物燥好聽好?中國有嘻哈gai個人資料家庭背景介紹。  中國有嘻哈gai是哪裡人  《中國有嘻哈》中選手畫風和別的節目不一樣,個個「囂張」得不要不要的,有些選手甚至直接diss導師,diss選手,簡直讓現場硝煙瀰漫。
  • 天乾物燥,防火緊要!
    天乾物燥 小心火燭秋冬季來臨天氣乾燥,有點火星子就能著咯火災高發季節街坊四鄰們可千萬別大意日前西城各街道已組織開展了各種形式的防火宣傳及險患排查工作一句話,為了鄰居們的安全
  • 天乾物燥,謹慎防火,切勿因疏忽大意而犯下失火罪!
    天乾物燥,謹慎防火!切勿因疏忽大意而犯下失火罪3月30日,四川西昌突發森林火災,19名地方撲火人員、1名嚮導犧牲,3名地方撲火隊員重傷。3月份,四川省發生森林草原火災42起,同比增加26起,增幅163%。
  • 「雨神」暫離柳州,天乾物燥小心上火
    風來了,「雨神」暫離,最低氣溫12℃,柳州迎來天乾物燥的天氣。 柳州市氣象局最新天氣預報顯示,16日至23日,受低層偏北氣流及地面冷空氣補充影響,柳州市以陰天間多雲的天氣為主,風力較大,相對溼度較低,城鄉火險和森林火險氣象等級較高。
  •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 天乾物燥!這些森林防火常識要牢記
    天乾物燥!這些森林防火常識要牢記 森林防火,人人有責。天乾物燥,極易發生森林火災,這裡為大家歸納了秋冬季森林防火知識,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森林火災是森林最危險的敵人,也是林業最可怕的災害,它會給森林帶來最有害、具有毀滅性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