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臺北牯嶺街醉生夢死
金馬獎倒計時1天今天手冊君要聊聊這張第53屆金馬獎海報。聞名影史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四小時數字修復版,在本屆金馬影展期間隆重獻映,這對於此前觸摸過高清完整版的影迷朋友來說無疑是個驚喜。海報由《一代宗師》、《黃金時代》的海報設計師黃海操刀設計,男主角小四抬頭以手電筒照亮空中,表現出「電影之光:回看來時,照亮前行」的期許。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二三事
華語地區的影迷,應該會是人手一套吧。即便你沒有藍光機,衝著這漂亮的封面設計和高清修復畫質,放在書架上也是賞心悅目的。目前它的定價是32美刀,將來會有預訂價七折、各種2016年內的半價促銷等等優惠,不拿一套實在說不過去。按照發布日期和大陸地區習俗,到了2016年3月也會有原盤下載、1080p下載、以及各種rip過的mkv放出。
-
《牯嶺街》25周年:一部華語神作是如何誕生的
它的地位與價值絲毫不因時間褪色,反而成為人們心目中最傑出的華語電影之一。25年後的今天,這部傳奇作品的導演楊德昌已經永遠地離開,主演張震正處在一個演員最好的時光,而其他參與的人員各自散落四方,走在屬於自己的路上。今天,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這部華語傑作是如何為他們所創造。育雛眾所周知,影片改編自1961年真實的「茅武殺人」案件,作案人茅武與楊德昌是同屆校友。
-
心中最完美的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楊德昌的整個導演生涯,如果不算未完成的動畫片《追風》的話,剩餘的七又四分之一長片電影,無一例外的聚焦在臺北市。前三部長片也就是「臺北三部曲」北京是80年代的臺灣,後三部則是「新臺北三部曲」背景是90年代。
-
張震金主演馬獎形象廣告 重返"牯嶺街"
其中陳哲藝請出張震重返《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場景,與25年前的「小四」重逢最為引人注目,而畢贛則和《路邊野餐》主演再度合作。三段廣告預計今年9月播出。 由於金馬獎執委會保密到家,陳哲藝在構思這支廣告時,並不知道今年的主視覺海報發想自同一部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陳哲藝最喜歡的華語片,他甚至用「偉大」來形容它。
-
25年後,這部電影依舊是華語最佳青春片
今年7月27日,《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公映25周年。四分之一世紀過去了,那些史詩般徐徐展開的往事,那些「華語電影最美的夜戲」,那些1960年代臺灣島上特有的氣息,那些貓王搖擺和迷醉的歌聲,依舊閃亮。 我們已經回望當年事太多,仰望太久,研究太深,為《牯嶺街》樹立起一個又一個高不可攀的豐碑。
-
牯嶺街少年今安在
牯嶺街,舊時臺灣總督府的宿舍區,就此成為了他心裡抹不去的一個地點,三十年後,時年44歲的楊德昌,把一九六一的夏天,拍成了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五十多堂表演課上完之後,楊德昌還禮聘對當時幫派有深刻體驗的前輩,為這群年輕的演員現身說法,有時候,連他本人也會參與。張震當年剛剛14歲,很多年後他還能回憶起楊導為他們召開髒話集訓班,集體調教飆罵髒話的情形,擋瑯意指借錢,葉子指的是西裝,坐計程車叫撇則輪。
-
設計|歷屆臺灣金馬獎主題海報賞析
第53屆金馬獎(2016年) △海報設計:黃海設計理念:致敬[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電影之光 黃海曾為[黃金時代]、[一代宗師]、[太陽照常升起]他以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為靈感,選定當年14歲的張震抬頭以手電筒照亮空中的影像。 除了向經典致敬,也帶出「電影之光:回看來時,照亮前行」的期許。
-
金馬獎海報設計回顧(1962-2016)
他以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為靈感,以男主角拿手電筒探照暗處的身影,除了向經典致敬,也帶出「電影之光:回看來時,照亮前行」的期許。陳可辛也藉這部片得最佳導演獎。而今年這款主題為「繁花盛開」的年度海報由知名畫家聶蕙云為本屆金馬獎所設計。 第43屆金馬獎海報回歸傳統東方風,發揮「繁華盛開」的精神,紀念臺語電影五十年。聶蕙雲表示,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華語電影陸續在西方世界受到極大矚目,學習中文的風氣更在世界各地成為一種熱潮,方興未艾。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被誤讀為青春片,其實它是時代的史詩
海報設計:林錦同影史100佳青春電影25.《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臺灣)《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當然是個殺人的故事,然而殺人不是奇觀,不是展覽,而是一段漫長的崩壞的過程。楊文:筆名文白,歷任《世界電影》雜誌,《南都娛樂周刊》編輯等職務,微信公眾號「影畫志」負責人。
-
電影簡紀《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片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A Brighter Summer Day)導演:楊德昌片長:3h 56min上映時間:1991.7.27(中國臺灣)代表人物以及作品有侯孝賢、楊德昌;《悲情城市》、《光陰的故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等 新浪潮電影再內容和主題上提倡拍「有創作意圖、有藝術品味、有文化自覺」的電影,經常使用長鏡頭,遠景鏡頭,畫中畫的構(圖1-4)形式,崇尚自然真實,呼籲降低成本,採用自然燈光(圖5、6),廣泛採用實景、外景拍攝以及非職業演員,具有強烈的寫實主義色彩。
-
寫完影評寫食評,10年了,牯嶺街少年最終成為了我心中的美食家!
-老饕食薦-尋找鷺島愛吃懂吃的老饕收集他們的鷺島美食list推薦給作為城市吃貨的你們NO.3本期推薦達人 牯嶺街少年少年全稱牯嶺街少年,在我大膽猜測他是不是江西人時,他告訴我:這個名字其實是源自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案》,因為當初寫影評,所以截取了這部華語電影史上史詩級的青春片的片名。進入美食行業已經10年之久的少年,味蕾早已變得挑剔,今天我們就要推薦這位挑剔的少年的美食List。
-
《牯嶺街》中「小貓王」的汽車改裝生意
相信出演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那一幫年輕人都在那時想過這些,于是之後各有各抉擇,有的堅持演戲(張震、柯宇綸),有的徹底告別(飾演小明和honey的楊靜怡、林鴻銘)。而片中扮演「小貓王」的王啟贊,在演員、幕後輾轉數年後,脫離了電影圈,做起了汽車改裝的生意。
-
CC系列開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我們就以《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為例,來看看cc的魔力。早在上大學的時候,我就一直想看這部電影。可許多次打開,看了5分鐘,然後關掉。固然因為浮躁,也與畫質有關:去年,cc修復了這部電影,237分鐘、整整4個小時的導演剪輯版,我一口氣看完了。差別真的有這麼大嗎?
-
【發呆日記】/ 牯嶺街
本想放一首牯嶺街少年合唱團唱的《Why》,我二十出頭的時候最愛聽的一首歌,裡面的女聲就是小貓王唱的。那時候還沒看過這電影。想聽自己搜吧,網易雲音樂有,搜「牯嶺街少年合唱團」【牯嶺街】1重看了一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修復版的,近四個小時。
-
日本商店街為攬客,設計了一組海報,笑到令人噴飯
日本商店街為攬客,設計了一組海報,笑到令人噴飯 2020-12-07 1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你看過的韓劇海報,都出自這家工作室.
如果你是一個韓劇迷我想你一定對這些海報和宣傳圖不陌生。這些海報都出自韓國的Propaganda設計工作室。雖然工作室目前只有三位常駐設計師,Choi Jee Woong, Park Dong Woo, Lee Dong Hyoung, 但Propaganda卻承包了很大一部分韓國影視界的視覺和印刷作品。
-
在金馬丨光點華山看《牯嶺街》再夜遊牯嶺街,一生必做的N件事了卻一樁
《一路順風》中,大寶哥的戲份還很吃重的,雖然他之前沒有參加該片的公開活動宣傳,但最後的海報還是把他PS到一群男演員中(哭一下,這部電影應該不會大陸上映了)關小西前兩天在臺灣」中影「旗下的真善美影院看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牯嶺街》修復版下的時代註定了故事的悲劇
《牯嶺街》冷峻的故事下帶給觀眾的正是如此的感受,這次修復版在畫質的改善後,確實是讓我注意到很多細節,這些細節更能讓我們感受到一部作品的偉大。當時我也不太能理解修復是何目的,這次我看了,鼓起勇氣用了四個小時再次體驗了《牯嶺街》,用了一天的思考,決定寫一點文字來抒發一下對電影的敬仰和熱愛。
-
從《恐怖分子》到《牯嶺街少年殺人》:楊德昌真的討厭女性嗎?
這位導演為華語電影奉上了諸多經典,至今受到海內外影迷及電影人推崇。時間再往前推21年,1986年的冬天,電影《恐怖分子》上映。這部影片是楊德昌獨立導演的第四部長片,為其斬獲了第23屆臺北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大獎,這也是他首次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