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歲月不居,轉眼「十三五」即將落子收官。這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紅船起航地的歷史又寫上燦爛的華章,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全面小康的夢想,都化作一個又一個笑顏綻放的故事。從今天開始,本報推出「我嘉這五年」系列報導,走進嘉興城鄉居民,聽聽過去五年最令他們感懷的變遷,最令他們發自肺腑的感動,同他們一起放飛夢想暢想未來。
「宜嗔宜喜春風面,翠鈿斜貼鬢雲邊,欲語還羞先靦腆,櫻桃半綻恰開言……」冬日的陽光照臨東流的平湖塘,穿行在岸南邊綠樹掩映的民豐二村,209幢三單元的樓道裡,飄來了一陣唱詞,循聲來到305室,已經退休在家的女主人周秀琳阿姨端坐在餐桌前,正跟著小度智能屏唱起了越劇《西廂記》片段。
得知記者的來意後,周秀琳和丈夫陳水根趕忙招呼記者坐下。雖然只是63平方米的兩居室,但套房裡家電衛浴設施一應俱全,地板家具鋥亮,裡裡外外井井有條,特別讓人驚嘆的是,靠南的兩個大房間,陽光直灑在床上,充滿了融融的暖意。
「要問我家這五年變化最大的是啥?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我家終於告別拎馬桶了,內心真的交關感謝政府的。隨著歲數一年年增大,靠自己改善住房的能力一天天減弱,我以為拎馬桶要拎一輩子了。你不知道原來的生活有多不方便……」周秀琳領著記者參觀她的新居,一個勁地說,「住進來那天,我是幸福得流眼淚的。」
【我家的故事】
「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能讓我家變化嗎?」
「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2018年下半年,周秀琳和陳水根從新聞裡聽到這句話時,感覺跟自己搭不上邊。
「再變,我也變不出新房子,也逃不出民北村這個舊弄堂。」周秀琳經常用「陽光照不進的地方」,跟左鄰右舍的「老棚戶」打趣著城市的日新月異離自己很遙遠。
「寧可少修一條路,也要消滅『拎馬桶』『筒子樓』,切實改善居民生活居住條件。」再聽到這句話時,周秀琳夫婦坦言心頭像被什麼撥動了一下,「在那一瞬間的確燃放了那麼一點希望。但很快掐滅了。」因為感覺自己年歲大了,經不起夢起夢滅的折騰。
「一到下雨天,屋裡是『泉水叮咚響』,地上溼打滑,只好弄幾個臉盆接水,裡面還放塊毛巾。」一回憶起住在「棚戶區」的日子,今年68歲的周秀琳有說不完的辛酸。
周秀琳口中的「棚戶」,是丈夫陳水根作為知青回城進入市第一建築公司後,在1980年搭建的簡易婚房,一共45個平方。「最早是竹椽子瓦房,水泥地上紅漆,蠻時髦的。房子是一間直籠統,沒有抽水馬桶,推門見床,煤氣灶就放在牆邊,屋裡還『穿』了根電桿木,簡直就是電視裡張大民家的住房。」周秀琳告訴記者,那時候這樣的房子在民豐一村比比皆是。
「屋漏水,牆發黴,三聯櫥背板爛掉,下層衣服黴掉,家裡沒一個地方乾燥的,整年都是潮溼的。距離前面的兩層『筒子樓』只有五六米,自然採光不好,白天也要開燈,外面沒地方曬衣服,說是房子,實際上也僅僅是遮風擋雨的棚屋而已,冬寒夏熱,有時一碰起硝的牆壁,成片的石灰就會掉下來。」一住就是38年的棚戶,給陳水根留下太多難忘的記憶。他結婚在這裡,孩子出生到成年談朋友也在這裡。因為住房問題,孩子當時找對象屢受影響。智能時代,沒有寬帶上不了網,連熱水器都裝不了,簡直與現代生活脫鉤了。
「盼了幾十年,終於盼到了住樓房的日子。」陳水根說,直到拆遷幹部進門詢問徵遷意願,他才知道這次政府是動真格的了。但又因為幸福來得太突然,有一段時間他和鄰居都不敢高興得太早,擔心中途變卦,又像前幾次一樣空歡喜一場。
離夢想越近的時候,陳水根越害怕這份等待稍不小心就落空。好在,不久以後,他真的夢想成真了!
【城市的故事】
提升品質演繹城市精彩
一座幸福的城市,必然安放著尋常百姓每一個美好的日常。
一座城市的溫暖,在於它能否託起最柔弱人群的希望。
自2018年11月市委城市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嘉興中心城市品質提升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人居條件發生歷史性改觀,城市形象大踏步提升,生態環境超常規改善,城市管理大力度加強。特別是伴隨著嘉興市委、市政府堅決兌現不把筒子樓、拎馬桶、城中村、斷頭河帶入全面小康的「四不帶入」承諾,住在嘉興老城區、蝸居在筒子樓、還過著拎馬桶日子的「陳水根們」,夢想照進現實,生活從此向陽。
今年,嘉興進一步提高站位、深化認識,把打好「品質嘉興」大會戰作為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回應老百姓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有力抓手,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只爭朝夕的精氣神、捨我其誰的責任感,策馬揚鞭,奮力交出「重要窗口」的最精彩答卷。
【未來的期待】
「希望未來社區能滿足老百姓對未來的新期待」
「你問我對生活滿意不?我當然滿意哈!我對這裡的環境感到特別滿意。」陳水根笑眯眯地指著自家窗外,「你看看,河水多清爽,岸邊的綠化帶整整齊齊,空氣比以前不知好多少。走在路上,以前很多破舊廣告,現在都不見了,頭頂的空間變得敞亮多了,高樓大廈也顯出了原本的模樣。」
「居住條件改善了,生活品質也得到了提升。晚上走出家門,沿著小區後邊的綠道,不到一刻鐘就能夠來到南湖邊,現在的南湖湖心島,湖光燈影,真的美極了……」退休後的周秀琳,除了帶孩子,閒暇時喜歡散步、跳排舞,每個星期日和小姐妹去錢樂暢唱歌是雷打不動的保留節目。
「下一個五年最希望實現啥?聽說我們小區是未來社區的示範點。什麼叫未來社區?說真話,我們老百姓也不太懂,就希望未來社區能滿足老百姓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比如:加裝電梯、設置無障礙設施;增加外牆保溫和屋頂保溫;增加健身設施,還有小區裡最好有圖書館和綜合服務中心……總之,未來無限,希望無限,奮鬥無限。相信黨、相信政府會帶著我們過更好的日子!」陳水根夫婦用燦爛的笑容跟我們作別。
【來源:嘉興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