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銘心的兩堂課

2021-01-08 鄉村文化

歲月悠悠抑或歲月匆匆,春秋交替,四季輪迴,好多事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淡忘殆盡,可有些事任風雨如何剝蝕,總是難以從記憶的螢屏上洗漱消失,不僅讓人久久縈繞腦海,而且讓人經常企求重溫。那九年前的兩堂課令我刻骨銘心,像一顆璀璨的珠寶,一直珍藏在我記憶的百寶箱裡。

二零一零年寒冬的一天上午,我參加了忻州實驗中學的家長會,落下帷幕的一刻,我兒子的班主任語文老師李天強邀請我給他所帶的班級講一節作文課,頓時,我懵懂不解,不知怎樣應答。李老師虔誠地說:「我剛讀完你的散文集《穿過流動的時光》,我們班的學生大多寫散文,包括你兒子在內,我實在想讓他們開開眼界,在寫法上有些創新……下午給我們班上一節作文課,行嗎?」

望著李老師渴求的目光,我不敢相信這輩子竟然有人這樣抬舉,萬分激動之餘,我一口答應。這使我想起秀容書院,無論從歷史的角度還是從現實的角度來看,秀容書院對文化傳承與本市教育乃至山西都有深遠的影響。因為書院的建成才取代了秀容儒學,成為當時秀容的最高學府,才開始了近代意義上的學校。

忻州試驗中學

忻州實驗中學地處秀容之內,是我們五臺初中生敬仰與嚮往的名校。我能在此登上講臺,除了感激與榮興之外剩下的全是莫大的擔憂,我能否勝任是一個未知數,自我感受好像在雲裡霧裡。我本一介五臺縣一個山村的區區教書匠,那時候,在一所鄉鎮中學擔任初中語文老師,何才何能敢面對高中生講課?我心裡忐忑不安,無以自信。

午餐後,清脆的鈴聲響在耳邊,我激動與自卑的複雜心情無法抑制,強作鎮定,與李老師一道走向教室門口,鈴聲再度響起,李老師用手勢敬我走前,他緊隨其後,我倆走上講臺,映入我眼帘的是坐姿端正,目光裡充滿希冀的一排排學生,看來同學們聽課已是嚴陣以待,學生後邊是坐在椅子上的兩排老師,一雙雙慈祥而嚴肅的目光射向我。

李老師簡單地介紹了我當老師兼作家的雙層身份,整個教室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此時此刻,我心底的擔憂一掃淨光,分不清是熱烈的掌聲還是異常的興奮,竟然達到這樣神奇的效果,也許二者都有,我從容鎮定,萬分平靜。

我向老師和同學們點頭問好之後,正要開始講作文,不料一個男生舉起手來。你想說什麼?請講。郎老師,我可以和你握手嗎?

同學們驚異的目光一下子射向了他,隨著我「完全可以」的回答,同學們驚異的目光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充滿慶賀的目光,一雙雙臉上漾起微微的笑靨。我匆匆走下講臺,喜滋滋地走在他跟前,親切地和他握手致意。他大眼睛,長臉盤,薄薄的嘴唇,白淨的牙齒,眉宇間流露出聰穎,嘴角蕩起榮幸,笑容可掬,十分可人,同學們一個個向他投來羨慕的目光。這羨慕的目光引發了我的思考……

片刻,我走上講臺,面向大家說:「同學們,咱們就以握手的形式交朋友,好不好?」「好。」異口同聲,洪亮悅耳。

我再次走下講臺,與全班同學挨個握手致意,他們一個個笑逐顏開,臉上寫滿喜悅和興奮。我在熱烈的氛圍中,心潮滾滾,熱血沸騰,再次走上講臺,教室裡掌聲四起,我被感動得熱淚盈眶。我豪情滿懷,開始講述作文結構的一般技法和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全場肅靜,同學們聽得聚精會神,我講得十分起勁……

下課後,李老師告訴我:聽課的不僅僅是語文老師,還有教導處的三位領導,他們一致認為,本節課所講內容新穎不俗,耐人尋味,對學生習作具有鮮明的導航作用,對本堂課給予極高的評價。他代表實中領導以及全體語文老師請求我再講一節。我受寵若驚,欣然答應,李老師高興得笑逐顏開。

隨著上課鈴的起落,我邁著矯健的步伐,興高採烈走上講臺,學生們的精神狀態更加飽滿,後面的臨時椅子增加兩排,且座無虛席。望著一個個可愛的學生,望著眾多的領導與老師們,一股暖流在我周身激蕩,雖是冰天雪地的冬天,但我覺得置身於溫暖的春日裡。

師者,點撥、解惑,為了在有限的時間裡讓學生受益,收穫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急中生智,想到了問答式教學。根據同學們的提問,歸納起來,議論文的疑難問題比較多,我對症下藥,講了論點、論據、論證三者之間的關係,並介紹了我在寫論文的過程中總結的經驗——點例在議論文中的具體應用。

下課後,我被同學們簇擁著談笑風生,女同學們紛紛邀請我合影,男同學們合夥邀請我拍照,我喜不自禁,應邀合影拍照。李老師言語之間,充滿感激和謝意。受人尊敬被人愛戴的感受溫馨而甜美,真乃妙不可言。

忻州試驗中學

我攜帶實中所有的榮幸與自豪,與李老師揮手告別。秀容十中,讓我顧盼流連;兩堂作文課,讓我刻骨銘心。永久的記憶已成為我眼前經常浮現的美麗畫卷,早已亮麗成我生命裡獨特的一道風景線。

熱點事件

# 忻州實驗中學舉行新年首次升旗儀式

日月其邁,歲律更新。歷史翻開新的一頁,我們迎來新的一年。晨曦載曜元旦始,萬物鹹睹新年至。1月4日上午,忻州實驗中學師生共同見證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莊嚴時刻。國旗烈烈,步履鏗鏘,風展國旗如畫。升旗儀式上,高355班學生代表楊雨芳同學作《砥礪意志、養成習慣、提升境界》主題演講。師生肅立,禮敬國旗!

# 忻州實驗中學各班舉辦「慶元旦、迎新年」師生聯歡會

以祝福譜成樂章,用喜悅辭舊迎新。流光溢彩,歡歌笑語,12月30日,我校以班級為單位舉辦了「慶元旦,迎新年」聯歡活動。為了加強師生之間的團結與交流,部分班級組織了包餃子活動。由食堂提供餃子餡及工具,並為各班提供煮餃子服務。晚七點,各班聯歡活動拉開帷幕。慶元旦迎新年晚會,是實驗多年的傳統。

相關連結

忻州實驗中學創辦於1999年,是一所由忻州一中獨立舉辦的民辦學校。學校一貫堅持「發展學生,成就教師,回報社會」的辦學理念。「習慣良好,興趣廣泛,身心健康」是學校的培養目標。「揚長教育」是學校的辦學特色。建校以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高考、中考成績顯著,在全市名列前茅,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聲譽,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一致好評。

校園

忻州實驗中學是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誘思探究教學」實驗基地。學校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促發展,以科研創一流」,形成了獨特的辦學優勢。忻州實驗中學創造性地發展「誘思探究教學論」,在「教育重在過程,學習重在理解,課堂重在參與,德育重在表現」理念的指導下,學校提出「揚長」教育思想,並形成以自主發展課程為載體的運行模式。

實驗中學的每一位教師堅信「學生有差異,學校無差生」,學校工作面向全體學生,堅持「主體參與,個體優化」,廣泛開展層次目標教學改革實驗,重視計算機教學,開展英語、日語雙語選擇,為所有的學生創設培養興趣、發展特長的條件,為每一位同學架起成人、成才、成功的「立交橋」。

管理上,以人為本,樹人重德。封閉式全員化管理,嚴謹科學;內務管理軍事化,行為管理規範化,思想教育集體化,心理教育個體化。學生從入學的第一天起到期末,學校科學地安排其學習、生活、鍛鍊、活動、休息,學得有效,息得安寧,健康發展。

教育是育人的事業,它是神聖而崇高的;理想也是神聖而崇高的,因為他是行為的動力。教育因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標,更有理性;理想因為有了教育而旋律鏗鏘,色彩斑斕。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讓每一位學生揚起理想的風帆,讓每一個父母享受成功的喜悅,是我們的教育理念和追求,同樣也是忻州實驗中學辦學的初衷和永恆的主題。

郎英

郎英,原名郎蘭英,一九六零年三月生,山西五臺人,教師。太原市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詩詞學會會員。自一九九六年以來,在國內各類報刊累計發表文學作品一百五十餘萬字。作品選入多種版本,多次榮獲文學獎。先後出版散文小說合集《天邊一片雲》、散文詩歌合集《穿過流動的時光》、長篇言情小說《詩意人生》,《作文精選》等。

編輯介紹:胡立成,筆名虹雨,山西五臺人,醫教世家之後。文化傳媒人,品牌創意人,抗戰紅色文化傳承人,胡潤先賢文化傳播人,百家號鄉村文化創辦人。北京市寫作學會會員、國際攝影協會會員、文字友情新媒體總編、中國網特約編輯、《旅遊作家》專欄作家、山西新聞網慢遊山西專欄作者、國際攝影雜誌記者、中國新聞傳媒集團山西新聞主編等。曾榮獲2019倉央嘉措國際詩歌獎全球100位優秀詩人獎,多次在全國刊物上發表並獲獎。文化主張: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相關焦點

  • 統戰「兩堂課」:一堂課教我文化自信 一堂課教我奉獻愛心
    統戰「兩堂課」:一堂課教我文化自信 一堂課教我奉獻愛心 2020-12-27 1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徐州的這兩堂直播課,火了!
    , 一節「普法課」的直播!該案由兩名法官及一名食品安全專家擔任的陪審員組成合議庭審理,兩位生物學、農藥藥理學教授作為專家輔助人出庭輔助審判,兩所大學、徐州市中小學學生和老師、市場業主、相關機構人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廣大網友同步觀看庭審直播。
  • 垃圾分類兩堂課,珠吉街推動三級考核落實垃圾分類責任人
    為深化珠吉街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一步做好垃圾分類鞏固提升擴面,根據天河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聯席會議要求,認真貫徹落實 「講兩堂課、聽兩堂課」的通知精神。珠吉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林青青組織街分類聯席會議成員、各科室負責人、兩村公司負責人
  • 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課
    現在,他又帶來了《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課》,幫助你成為高情商者。這篇文字,是《蔡康永201堂情商課》的發刊詞,你可以聽,也可以看,聽完了看完了,你再決定要不要聽接下來的201堂課。你好,我是蔡康永,很高興你能來聽我的情商課。
  • 羅平魯布革鄉:一堂特殊的「開學第一課」
    為切實做好開學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羅平縣魯布革鄉婦聯積極邀請司法、派出所、關工委等部門成立宣講團,深入各村寨為家長和孩子們送上一堂又一堂特殊的「開學第一課」。應村民們的要求,3月4日晚,這堂以「保障民族地區婦女兒童合法權益,預防早婚早育樹立文明婚育觀念」為主題的特殊「開學第一課」在羅平縣魯布革鄉俄黨村開講。宣講團成員結合身邊的案例,用生動的語言將《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與政策向群眾進行宣傳,引導群眾樹立科學正確的法治觀念,提升自身法律素養。
  • 1出戲2個人14堂課|《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再次襲來
    包文婧、蘇青、張歆藝、塗凌、印小天、範明、李感、施詩等眾多明星傾力推薦《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明星推薦視頻而這部由金士傑、卜學亮主演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自2011年2月首演以來,將近九年的時間裡累積演出已近300場,在僅有兩名演員的舞臺上展開了一場既幽默又觸動人心的生命對談,也贏得了無數觀眾的淚水和掌聲。卜學亮曾問過金士傑:「希望一起合作多久?
  • 田徑場上「兩軍對戰」,湖南小學這堂體育課走紅網絡
    一陣密集的槍聲過後,大家扔掉掃帚進行赤手空拳的格鬥對抗……這引發很多成年人童年回憶的一幕,發生在湖南省永州市珠山鎮智慧樹小學的一堂體育課上。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體育課,這堂有趣又內容豐富的體育課很快走紅網絡。10月25日,《瀟湘晨報》聯繫上了這堂課的體育老師——智慧樹學校體育老師歐陽鑫。
  • 《寫作七堂課》,不只是套路
    圖片來自《寫作七堂課》《寫作7堂課》從寫作的底層邏輯破題,不僅有效地解決了以上問題,還告訴我們寫作不僅僅是簡單的套路問題,更應該多了解寫作本身,從掌握寫作的"元知識""第一性原理"圖片來自《寫作七堂課》3.框架式寫作特別適用某一領域專業知識的學習。
  • 每月「四堂課」:一個場站的教育「加減法」
    細緻分析部隊當前情況後,該場站政治工作處逐條逐項梳理教育內容,科學統籌,規範組教,合併同類項,刪減多餘項,聚焦中心項,將授課數量定為每月「四堂課」。「我們規定,每周集中授課一次,每月只上『四堂課』。」該場站政治工作處幹事閆輝說,「四堂課」中「理論教育」緊盯創新理論,堅定信仰信念;「思想教育」緊貼形勢特點,搞好引領疏導;「戰備教育」聚焦使命任務,砥礪戰鬥血性;「管理教育」著眼單位實際,提升建設水平。此外,該場站還把安全、法紀、計劃生育等教育任務化整為零,融入「四堂課」一併組織。教育不在多,關鍵在於是否走心入腦。
  • 快樂師說 | 9年教師Sunny:「一堂好課是追根究底的一堂課」
    「一堂好課是追根究底的一堂課」如何去淬鍊一堂好課?--Sunny的答案是追根究底。「我是一個充滿好奇,喜歡追根究底的人,所以我的課堂也是如此。」Sunny回憶起在精修班的一次課堂上,那一堂課是在解讀《安妮日記》——《安妮日記》是20世紀中期一個德國猶太籍女孩在躲避納粹黨時,在秘密小屋中藏匿了兩年多的真實記錄。為了讓孩子們能更深入的理解故事內容,Sunny詳細的介紹了故事的歷史背景。
  • 經典回歸: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逢冬天,話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都會回到上海。
  • 亞洲設計藝術十堂課 | 遇見藝術家-史金淞 | 【空間觀念】
    酒店設計的觀念——「禮」而遇見藝術家史金淞老師和他的藝術觀念就在【亞洲設計藝術十堂課有關於----【亞洲設計藝術十堂課】組委會還邀請:10位肖像拍攝計劃參與者+5位知名藝術家,觀摩「十堂課」,從而讓【遇見藝術】推動藝術&設計互動的方向,走得更正、更遠!
  • 中央音樂學院院長解密「第一堂課」:15首曲目有精心考慮
    今年的「新學期第一堂音樂課」也更加突出了抗疫背景。其中,《那段時光》《一個老師的牽掛》《我們》都是由中央音樂學院教師創作的抗疫音樂作品。中央音樂學院黨委書記趙旻認為,音樂是心靈的語言,經過重大疫情後,用音樂來表達,用音樂來抒懷,使我們各種感情融合成積極向上的意志。這堂音樂課是一場有講解的盛大音樂會。
  • 阜陽師範大學:「同備一堂課」助推兩會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
    阜陽師範大學:「同備一堂課」助推兩會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 2020-06-04 11:17:17   來源:安青網
  • 金宇:鋼琴「教」給了我三堂課
    我用最快的速度準備了兩首蕭邦練習曲,分別是Op.10,No.1和《東風》,還有貝多芬奏鳴曲《黎明》,而後我開始了進入上音以來的第一堂專業課,這一堂課讓我猛然警醒了,不論是在演奏上還是意識上都造成了極大的衝擊。
  • 10張380元臺灣舞臺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門票等你來搶啦!
    還記得學生時代的最後一堂課嗎?城報君為小夥伴們準備了10張價值380元的臺灣果陀劇場舞臺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門票,讓你重新開啟一場奇妙的校園之旅。關注城報微信,發送#有關「最後一堂課」的小故事+你的姓名+聯繫方式#給城報君,我們將隨機抽出10名小夥伴,送出話劇門票各1張!
  • 金士傑:《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值得二看三看
    果陀劇場經典話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自2011年首演以來,每次演出幾乎一票難求,歷演不衰,其中不乏重看一次以上的死忠粉絲。究竟這齣話劇有什麼魅力讓人願意一看再看?聽多了他人推薦,這回聽聽當事人,也是這齣話劇的主演金士傑老師自己是如何看待這齣戲?覺得這齣戲令人回味再三的會是什麼?
  •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是生死課還是笑忘書?
    舞臺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是一部很老的戲了。它首演於2011年,而近日它將邁向300場演出。這部劇改編自暢銷全球的自傳式長篇紀實小說《相約星期二》(Tuesdays with Morrie),時任美國體育專欄主持人的米奇·阿爾博姆在書中記錄了他與患「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的恩師每周二的聊天內容,直到莫裡·施瓦茨教授去世,一共14個星期。
  • 中央音樂學院「開學第一堂音樂課」走上「雲端」
    新華網北京9月10日電(記者李放、樸文琳)新學期開學之際,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將於10日晚19:30分為全國師生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立德樹人、美育啟智——雲端音樂課」。本次音樂課由俞峰教授執棒中央音樂學院合唱團、寧波交響樂團,通過「立德樹人紅色經典」「愛國主義時代旋律」「大愛無疆共克時艱」「託舉希望逐夢前行」四個篇章,帶同學們走進新學期第一堂音樂課。
  • 藝堂課|克利夫蘭管弦樂團為什麼不容錯過?
    又到了我們的「藝堂課」時間啦~半個月來,最令劇小院搓手期待、翹首期盼的演出便是來自美國的克利夫蘭管弦樂團啦!今天劇小院為大家請來了藝堂課的老朋友、曾為我們細解「歌劇電影」之美的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學者王紀宴老師,請他帶我們一同前瞻這兩場令人期待的音樂盛宴、品味不容錯過的「克利夫蘭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