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練習曲——一個有趣的公眾號,專注於鋼琴教學與練習曲的研究。
演奏:Claudio Colombo
有興趣演奏的朋友,可以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加微信索取電子版樂譜,發文一年內免費。
這陣子一直在寫教學作品,沒有寫練習曲了,感覺自己是不是有點不務正業了呢?
所以今天來一首很有特點的「練習曲」。
▼
之前寫過幾首車爾尼Op.335裡面比較有特色的練習曲,現在繼續第37首。
這個作品在體裁上仿如一首Marcia Funebre——葬禮進行曲,作品寫得深沉而有內涵:莊嚴、悲壯,有著濃厚的貝多芬式裝逼的崇高風格。
作品g小調,是一個二段曲式,以反覆記號分隔:1-8小節是A部分,9-16小節是B部分。
作者標的速度是行板,不能彈得太快,可以帶有葬禮進行曲的「莊嚴性」,彈快了就像是在葬禮上蹦迪了。
▼
作品的旋律,由右手以八度的形式構建起來的,與左手的八度低音保持一致,都是 f 的力度貫穿全曲。
比如A部分的第一個樂句(1-8小節),我們把內聲部去掉以後,只留下旋律與低音,它是這樣子的:
大家發現沒有,老車在這裡右手的記譜,是分開兩個聲部來記的:
而不是單純地寫成這樣的八度旋律:
這樣記譜是因為作者希望在演奏時,右手必須突出旋律的聲部。
而內聲部的和弦,應當柔和地演奏出來,不能彈得與八度一樣的力度。
這裡請自動腦補歌詞:我們不一樣~不一樣~不一樣~
我們不一樣~不一樣~不一樣~不一樣~
旋律音與伴奏音的層次,在力度與音色上要區分開來,不要被內聲部的和弦音幹擾了,妨礙了旋律的進行,而是牢牢抓住外聲部的旋律音連貫彈出,把旋律線清晰地勾勒出來。
第7-8小節是第一個樂句的結束,這裡要注意:雖然旋律是自上往下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漸弱」。
因為這裡已經轉到屬調d小調,而且旋律與低音形成了一個反向進行,讓音樂更加充滿張力。
▼
主題反覆一遍以後,通過♭E大調的屬七和弦,在第9小節進入從♭E大調的B段——也就是作品關係大調的下屬調,但僅僅一小節後,又回到了本調g小調。
這種感覺,就像是陰霾中偶然透出的一絲陽光,但瞬間又被烏雲遮蓋住了,重回陰霾,回到原來莊嚴的風格中。
在第13小節,迸發出了個樂曲的最強力度——ff,同時這個♭B音,也是樂曲旋律的最高音。在之前的一系列鋪墊以後,在這裡形成了全曲的情感最高點。
所以,演奏者需要在這裡釋放出最強的情感與力量。
繼而再慢慢漸弱,回歸平靜,回歸沉寂,仿佛意味著送葬人群的遠去。
▼
葬禮進行曲這種體裁,由於貝多芬首先在套曲(鋼琴奏鳴曲、交響曲)裡使用後,變得極為著名,也引起了眾多的模仿者,比如蕭邦。
眾多周知,車爾尼非常花痴自己老師貝多芬,而在練習曲集當中安排了一首葬禮進行曲一樣的東西,我不知道車爾尼有沒有向自己老師致敬的意思在裡面,但這確實是非常特立獨行的做法。
嗯~其實我也花痴老師~
甚至在最後結束的地方,這首練習曲與貝多芬的♭E大調第3號交響曲「英雄」(Op.55)第2樂章葬禮進行曲的主題樂句結尾,節奏基本一模一樣。
車爾尼g小調練習曲(Op.335 No.37)最後一小節:
貝多芬英雄交響曲中葬禮進行曲的弦樂聲部總譜,所框地方為樂句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