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0年11月8日凌晨,拜登通過相繼拿下賓夕法尼亞州和內華達州,贏得了290張選舉人票,一舉拉開與川普的差距,鎖定了勝局。拜登奪冠,總統位置已經毫無懸念。
拜登當選的結果也如同之前RealClearPolitics的民調所言。當時民調給出的數據是,川普支持率為42.8%,而拜登支持率為50.8%,川普會落後拜登8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全球掀起了「拜登牛」,外圍市場火爆一片。先是美國期指全線在漲,其次日經指數大漲2.12%達到1991年以來新高,之後韓國、澳大利亞紛紛大漲收報,歐洲期貨指數也走好。尤其中國資產全線暴漲,三大指數成交額突破萬億,晶片半導體更是大漲接近7%,外資狂掃200億。
既然拜登當選總統,那麼我們也有必要了解一下,拜登這個人是怎樣的?對中國的態度如何?當選後的政策將會對市場產生哪些影響?
拜登這個人是怎樣的?
拜登,全名為小約瑟夫.羅賓內特.拜登,但通常被稱為喬.拜登。
1942年11月,拜登出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
外曾祖父愛德華.布盧伊特當過校長和州議會的參議員。這對拜登走上政壇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他曾在自傳中寫道,由於兒時家中長輩經常討論國際國內政治,在長期的耳潤目染下,為他從政埋下了伏筆。
1972年,拜登在德拉瓦州當選了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聯邦參議員。並在1978年、1984年、1990年、1996年和2002年的競選期間均取得連任且高於60%的支持率,成為在任時間最長的美國參議員。
拜登在參議院任職期間,曾擔任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多年,期間出臺了多項外交政策,比如主張與蘇聯限制戰略武器、促進巴爾幹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將北約擴大到包括前蘇維埃國家以及反對第一次海灣戰爭。
從這裡可以看出,跟川普的民粹主義、保護主義以及孤立主義不同,拜登是比較主張共同穩定發展的。
拜登患有口吃。該遺傳病源自於家族中的一位叔叔。他曾在接受《大西洋月刊》的採訪時稱:「我從4歲開始口吃,很難說出自己的完整的名字,頭會因為嚴重的口吃而顫抖,因此人們會認為我有帕金森氏症。」
這也是為什麼在之前多次的總統大選演進發言,共和黨嘲笑他照著稿子都念不好的原因。其實,拜登的頭腦很清晰,他有著雪城大學法學院法律博士學位的頭銜。
拜登的形象使得他在與川普式的精英貴族風格有所區別。
比如,作為歐巴馬的副總統的時候,被人稱之為「沉睡的副總統」,就像隱形人一樣,幾乎感覺不到他的存在。然而就是這樣的副總統,卻在歐巴馬執政時期,幫助兩黨達成了關於增加稅收和削減支出以避免財政懸崖危機的協議。
當選總統前幾個月,黑人遭美警察跪壓7分鐘致死當地爆發大規模抗議,拜登單膝跪地與黑人對話,承諾當選總統後為其賠償14萬億。
甚至競選總統以來,除了關鍵演進,拜登基本不怎樣公開露面,只舉行虛擬募捐活動或僅從德拉瓦州的家中冒險從事教堂活動。低調的競選風格甚至一度讓一些民主黨人感到擔憂。而同一時間,川普進行了24次旅行,還不包括他個人去紐約看病的兄弟在醫院或周末打高爾夫球的機會。
總結來看,至少拜登目前塑造給人的形象大致是這樣的:低調、溫和、接地氣、保守、中規中矩。
拜登對中國的態度如何?
從歷史上看,在1979年、2001年和2011年,拜登並沒有將中國視為敵人,而是把中國視作競爭對手,強調中美競爭與共同利益共存。尤其2001年布希上臺,拜登就對其對華持強硬態度表示不滿,認為積極溝通和協調才是解決中美分歧的關鍵。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拜登的「溫和」風格不會發生改變。2019年以來,拜登曾對中國的態度從溫和逐漸轉變為強硬。他認為美國在與中國競爭需要強硬。他支持自由貿易,反對關稅,並主張修改美中貿易政策,認為「中美問題不是貿易赤字,而是中國智慧財產權和鋼鐵傾銷問題」。
但今年以來,拜登又在多次競選演說中明確表示,如果自己成為美國總統,首先就會取消對中方的「貿易戰」,其次,美國想要全球化,就不能和中國脫鉤。包括最新的發言,他認為美國與中國只是競爭對手,而俄羅斯才是敵人。
總體而言,拜登對中國的態度主要是基於形勢來進行左右搖擺。不能忽視的是,拜登身後代表民主黨派的利益。雖然在對華政策或許不如川普那麼激進,但是隨著中美競爭差距的縮小,其對中國的溫和轉變為強硬會成既定事實。
作為和中國打了幾十年交道的老政客,上臺後拜登或將延續歐巴馬時期對待中國的策略,即通過聯合其他國家籤訂貿易夥伴協議,弱化中國的主導地位。
拜登政策會對市場有何影響?
從公布的完整競選綱領來看,拜登將政策重心放在了就業、醫療、教育、種族、清潔能源方面。這與過去歐巴馬和希拉蕊的執政思路基本一致。此外,拜登還希望提高稅率。不過,就業、清潔能源、稅改以及對華政策這些議題對市場影響比較嚴重。
首先,就業方面,拜登要求採取15美元最低工資標準。最低工資標準意味著提高在美企業的用工成本,必定會對企業利潤產生影響,最後壓縮美股的利潤空間。
其次,醫保方面,相比於川普的醫保政策,拜登在處方藥控價、醫保覆蓋方面明顯更加激進,除了要求新藥上市價格需參考國際標準,還要求納入公共醫保計劃的處方藥價格年漲幅不超過通脹率,同時希望擴大現行歐巴馬醫改政策下的公共醫保的覆蓋範疇。對於美股製藥行業而言,短期估值可能承壓。
清潔能源方面,拜登初步設想2萬億美元氣候與基建計劃,投資4000億美元用於清潔能源研發建設、加大電動車滲透率以減少路面交通碳排放,以及重新加入川普退出的《巴黎協定》。這些主要利好新能源、電動車、基建、貿易領域。
最後,在稅改方面,與川普2017年的減稅措施不同,拜登希望提高公司稅、海外所得稅與最低工資,其帶來的結果大概率將部分逆轉川普2017年稅改帶來的美股利潤紅利。
對華方面,拜登宣稱將廢除川普的關稅貿易政策,意味著中美貿易摩擦短期內或將有所緩和。這也符合民主黨一貫的主張——貿易摩擦實際上對美國的經濟也是有所衝擊的。在川普任內,屢屢應用行政手段針對、打壓、遏制與封鎖中國的具體企業,包括中興通訊、華為、TikTok和微信等,相關環境有望得到改善。
但拜登也表示,在當選後將重籤TPP、巴黎協定和伊朗協議,拜登此前曾表示,尤其準備通過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來鞏固北約等聯盟。中國外部環境或將面臨更深遠的變化。
因此,總的來說,如果拜登上臺,那麼中美關係可能會呈現出「競爭繼續,但對抗相對減少」的局面。
(文章來源於:解析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