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的點映過億,豆瓣評分8分左右,到底會講述怎樣的一個故事?
首先要提到幾個詞條:
淞滬會戰、八百勇士、四行倉庫。
先說淞滬會戰,中國人都應該知道,這是抗戰史上的一次大型會戰,過程及結局極為慘烈。
1937年8月13日,全面爆發,持續了三個月。其規模之大、傷亡之慘烈觸目驚心。
有史記載:
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中國投入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30萬人、三個月,平均每天三千多人的傷亡。史稱:一寸山河一寸血!
換來了怎樣的結果?
正面結果:擊碎了日本三個月內佔領中國大夢,為民族工業內遷贏得了時間。
負面結果:直接導致正面戰場的潰敗、南京保衛戰失利、南京淪陷。
蔣中正選擇淞滬作為大決戰地點的戰略,正確與否,本文不做評價。
淞滬會戰但這場戰役中包含著一個事實,也是八百勇士誕生的緣由。
其中一個戰略目的——博取西方列強的同情,希望其從中調停,迫使日本停戰。
顯然,這個目的達到了。英法美都對此表示同情,但沒有提供任何實質性的幫助。
八百勇士在四行倉庫的誓死抵抗,就是為了這種目的而作出犧牲。
當時,淞滬會戰膠著70餘日,戰局急轉直下。
1937年11月,日本派了3個半師團的兵力,從杭州灣上岸,迂迴包抄上海守軍。同時,還有一個師團溯長江而上,在常熟附近登岸,意圖截斷上海守軍的退路。
為避免被日軍三面圍殲,中國守軍開始撤退,唯有一營奉命留在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與日軍誓死抵抗,掩護大軍撤離。
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上海靜安區中南部、蘇州河北岸西北角的倉庫建築。
創建於1931年,為當時閘北一帶的一座建築物。原為四家銀行的聯合倉庫,故稱四行倉庫。
而這支隊伍只有423人,為了壯大聲勢,團長謝晉元對外對外宣稱八百人。而日軍的兵力遠超數倍,沒有後援,以少敵多,幾乎是一場必敗之戰,
蘇州河的南岸就是列強租界。
一岸地獄,一岸天堂。
可悲的是,這場由士兵生命上演的大戲,就是演給那些列強看的。目的僅是期望獲得國際社會的聲援和支持。
88師第524團1營,就是八百勇士的部隊番號。
四行倉庫死守四天四夜,八百勇士殲滅敵人200多人,己方傷亡20餘人。其抗擊日寇的壯舉震撼舉國各界,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上海各界群眾自發性地去援助抗戰勇士,將信件、食品、藥物源源不斷地送入四行倉庫。
28日午夜,女童子軍楊慧敏冒險遊過蘇州河,將一面國旗帶給了八百勇士。
謝晉元含淚道:「勇敢的楊小姐,你給我們送來的不僅是一面崇高的國旗,而是我們中華民族誓死不屈的堅毅精神!」
此後,八百勇士在四行倉庫的堅守不退,引起了列強租界的不安,他們害怕戰事的持續會危及租界安全,要求中國政府下令勇士撤退。
當時大部隊已經撤出了上海,國民政府預定目標完成,遂於31日命令孤軍撤退。
謝晉元本不願退縮,但當局再三電報命令,帶領殘餘隊伍,揮淚退入租界。
八百勇士歌可泣的故事留在了四行倉庫,而結局卻讓人灑淚。
退入租界後,列強租界懾於日方壓力,不敢釋放八百勇士回歸政府,同時也拒絕了日方要人的無理要求。
自此,八百勇士被租界的英軍繳械羈留,當時的營地生活條件艱苦,實際上是一個俘虜營。
此後,日偽多次派日本浪人或漢奸,闖至俘虜營圖謀暗害謝晉元,但未得逞。
但這只是英雄斷腕的開始。
1940年3月,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派人誘降。
而謝晉元表現出了不屈的風骨,留下了這樣一段話:
爾等行為,良心喪盡,認賊作父。我生為中國人,死為中國鬼,以保國衛民為天職,餘志已決,決非任何甘言利誘所能動,休以狗彘不如之言來汙我,你速去,休胡言。
日偽見各種奸計不逞,便開始暗中下毒手。
1941年4月24日晨5時,謝晉元按例率官兵早操,一場陰謀活動不期而至。
上等兵郝鼎誠、龍耀亮、張文清、張國順,被汪偽收買,手持兇器蜂擁而上。
謝晉元多處重傷,至6時許悲壯長辭,年僅37歲。
聞訊英雄之殤,上海各界人士無人不傷情落淚,為謝團長送行者高達30萬人,一度萬人空巷。
此後,國民政府下令追認謝晉元為陸軍步兵少將銜。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於闖入俘虜營,八百勇士4年的孤軍營生活至此結束。
然而,更悲慘的命運還在等著他們。
此後,日軍對勇士們進行了百般殘害,強迫其做各種苦力勞動,後來又將他們押往南京老虎橋監獄。
即使在這種殘酷的環境中,勇士們仍不屈不撓,很多人活了下來。
根據專家們的研究與老兵們的回憶錄,八百勇士的結局如下幾類:
1942年8月,70名勇士被抽調到南京孝陵衛做工,萬連卿等8人成功逃脫,在得到新四軍的幫助後回到安全區。後來,萬連卿等參加了中國遠徵軍,遠赴滇緬。
1942年底,100多名勇士被送往安徽裕溪口裝卸煤炭,陳日升等29人成功逃脫,回到重慶後,要求重新入伍恢復建制,但遭到拒絕,於是解甲歸鄉。
1943年初,在南京孝陵衛的28名勇士勝利出逃,其中一部分在茅山參加新四軍遊擊隊。團副上官志標,在無錫就醫時成功脫逃,隨後也加入了當地遊擊隊,並擔任隊長。
1946年3月,36名勇士被運往海外,歷經三年多苦役後回到上海。
抗戰勝利後,各地倖存勇士百餘人紛紛回到上海。
沒多久,三年內戰開始,這些倖存的勇士不願同室操戈,在謝晉元團長遺孀凌維誠的照拂下,有的做了車夫,有的做了警察,有的做了苦力。
200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戰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將國民黨軍八百勇士、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等,並稱為英雄群體,稱他們為中國人民英勇抗爭的傑出代表。
2014年9月1日,列入民政部公布的300名抗戰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八百勇士名列其中,其英勇功績為後世所瞻仰。
結語:
這就是八百勇士的一生的始末,令人唏噓。四行倉庫的功績值得後世子孫代代傳頌。
然而,八佰這個數字只是抗戰戰爭中的滄海一粟。還有千千萬萬的先行者跟他們一樣,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有的,甚至沒有留下過名字。
電影《八佰》將於8月21日全國公映。當諸君進入電影院,看到炮火連天的畫面時,希望能記住熒幕上再現的每一位勇士。
殘酷的世間欠他們一個交代,我們只能用這種方式去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