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隱藏在悲劇中的反向警示,「靠他」思維之殤

2020-12-24 我是伍月

文:我是伍月原創,圖:網絡 ,歡迎關注和點評,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杜十娘

明代通俗小說家馮夢龍小說集《警世通言》中的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為傑出的短篇小說之一,其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都佔據著該領域的高峰。

據考證,該小說是馮夢龍,根據與他同時代的文人宋懋澄的《負情儂傳》改編而成的,主要講述:明萬曆二十年間,京師名妓杜十娘(下文簡稱杜娘)為了贖身從良,追求真愛,將自己的終身託付給太學生李甲。然而,不幸的是,她所託非人,遭遇背叛絕望而攜百寶匣投江。

人們普遍認為杜娘的悲劇是封建禮教造成的,所以在許多文學史上,該小說也被定義為反封建反禮教的愛情小說。

一直以來,我也是這麼認為的。直到有一天,得知民國版的「杜娘」-董竹君,結合自己的人生體會,再來讀這篇小說,通過將她們倆進行對比,發現了隱藏在杜娘的悲劇中的另外一個鮮為人知的真相——杜娘的「靠他」思維,她沒意識到自己的命運應該始終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愛人只是人生的幫手,一直可以依靠當然好,倘若不能,那就靠自己,自己才永遠不會背叛自己。

的確,封建禮教無疑是造成杜娘悲劇的罪魁禍首,但她把全部希望押在愛人身上,指望通過他來實現心中的美好願望,從此獲得一勞永逸的安定,所以在遭遇背叛時才不願意接受現實,不去依靠自己,從而釀成了悲劇。

今天我們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去解讀該小說:

杜娘為什麼要依靠李甲,悲劇是怎麼發生的?假如拋開社會背景,杜娘生活在今天,她的美好願望能實現嗎?民國版的「杜娘」——「靠己」思維的董竹君,過的是怎樣的人生?杜娘的故事有何現實意義?

小說裡講杜娘在從事的是特殊行業,簡單講也是上班,只不過服務對象是男性,有一點不同是她還被賣給了這家單位。在長期的「工作」中,她發現老闆娘貪財無義,其實早就有辭職不幹的打算。剛好那時,她遇到了一個照顧她業務,對她又好的客人李甲老闆,更重要的是這個李老闆不僅長得帥氣,還是個太學生,忠厚實誠,巧的是這個李老闆也十分喜歡她,肯在她身上花錢。

於是,杜娘開始在心裡打起小算盤,「靠他」思維開始萌芽。

自從李甲拜訪過杜娘單位,索性長期住在杜娘的「單位宿舍」,朝歡暮樂的日子匆匆,這一住便是一年多,李甲把老爸給的錢都貢獻在杜娘單位裡了。杜娘的老闆娘勢利,看李老闆沒錢了,便讓杜娘趕人。

殊不知,此時的李甲已經在杜娘心裡生根發芽,她早已認定李甲是助她逃出升天的最佳人選。雖然他們還沒有「領證」,但實際上她和李甲已經同居一年多,已然是公認的夫妻。

於是,杜娘就準相公的問題與老闆娘攤牌,跟老闆娘提出了「辭職」。老闆娘自然是不樂意,畢竟杜娘是她的搖錢樹。最後,再三討價還價,老闆娘提出只要李甲在10天之內拿得出300兩銀子,杜娘就可以跟李甲離開「單位」,愛去哪去哪。

杜娘倒是和老闆娘談妥了辭職的條件,但是李甲不給力。

畢竟他只不過是一個在京讀書,不曾工作,更沒有副業,沒有收入來源,還在靠老爸養的學生。事實上,他也早就當掉了褲子,別說300兩,就是3兩,他也拿不出手。

最後,李甲的同鄉柳遇春看在杜娘的份上資助150兩銀子,外加杜娘自掏腰包給李甲的150兩。李甲總算還是指定日期裡把準媳婦贖了出來。杜娘成功「辭職」,接下來,便和李甲乘船踏上郎鄉之途。

原本這樣低調的回到李甲老家,就此安頓下來,生活應該也還不錯。

然而,享樂慣了的李甲,在途中,還想聽曲,於是,讓杜娘給他清歌一曲,不料,竟然引來徽商孫富。孫富垂涎杜娘的美色,讓李甲把杜娘賣給他,沒想到,李甲還真為了拿1000兩銀子,回家好向老爸交待,把杜娘轉手賣了。

《增廣賢文》第九節有寫,「……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真是到利益跟前,杜娘才發現平時的枕邊人李甲原來不是人而是「鬼」。

可憐的杜娘,就那樣被李甲赤裸裸地背叛了,作為讀者的我,都想跳進小說裡往李甲臉上啐口唾沫,對已經把一生幸福都寄托在這個男人身上的杜娘,內心的絕望可想而知。

不過,絕望歸絕望,李甲縱然不可靠,但還可以靠自己,此外,還有百寶箱呢,錢最可靠。此時,但凡杜娘好好利用百寶箱,根本不愁沒活路。

然而,杜娘,卻打開隨行的百寶箱,一邊罵,一邊把裡面的寶貝一件件往河裡扔給李甲和孫富看, 發洩一通後,杜娘抱著寶匣投江。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想找個男人為你遮風擋雨,結果你後來所有的風雨都是他給的。

句子中的「男人」無非就是李甲這種背信棄義之人,但也從某種程度上說明指望男人來遮風擋雨,結局不太樂觀。

縱觀全文,杜娘對李甲由指望到絕望,表面上確實是李甲的不靠譜造成的。但是,倘若杜娘一開始就不是用"靠他"思維,來規劃人生,根本不會徹底指望一個李甲,也就不會有後來被李甲、孫富氣得絕望而自盡。

越是出身卑微的人,越要靠自己,不是嗎?

退一步講,從事杜娘那樣的「工作」,老闆的眼裡只有錢,誰都會想早點辭職。她想藉助一個男人的力量,體面一點離開,也情有可原,其實,跟現在嫁人差不多,但就算是現在,對大多數人而方,也不是嫁人就能十拿九穩實現美好生活,幸福就能一勞永逸,還是需要在婚姻中學會靈活變通,否則,執拗地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一個男人身上,婚姻還是容易觸礁的。

說到底,還是「靠他」思維害苦了杜娘,要是她有「靠己」思維,這個悲劇原本可以避免。

假如,拋開社會背景,杜娘活在今天,她能幸福嗎?我們不妨從小說中尋找答案。

十娘因見鴇兒貪財無義,久有從良之志,又見李公子忠厚志誠,甚有心向他。奈李公子懼怕老爺,不敢應承。雖則如此,兩下情好愈密,朝歡暮樂,終日相守,如夫婦一般,海誓山盟,各無他志。……是夜,十娘與公子在枕邊,議及終身之事。公子道:「我非無此心。但教坊落籍,其費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十娘道:「妾已與媽媽議定只要三百金,但須十日內措辦。郎君遊資雖罄,然都中豈無親友可以借貸?倘得如數,妾身遂為君之所有,省受虔婆之氣。」

從節選的片段可知,自從在「單位」和李甲邂逅並互生情愫後,杜娘就一心想跟李甲遠走高飛,加上對老闆娘的不滿,於是,在明知李甲沒有錢的情況下,卻還主動提出讓他去籌錢來贖她。

結果是李甲先去借了一圈,最後還是杜娘自己貼了150兩,李甲的老鄉柳遇春幫籌150兩,而李甲一毛不拔,卻戴上了一個「是我把你贖出來」的頭銜。

如此一來,就暴露了杜娘「靠他思維」的第一個錯誤:

第一,杜娘靠他的方式不對。

既然認定李甲,要「辭職」,自己又有錢,何不高姿態離開,逃掉也好,也好過讓李甲去籌錢來贖。

對杜娘這樣一個身份而言,尊嚴既是最寶貴也是最為敏感的東西,所以最重要的是先讓李甲意識到自己的態度,至少表明將來要以平等的身份在一起。要是李甲能接受就「辭職」,不接受就拉倒,然後繼續一邊「工作」一邊物色良人,再見機行事。

越是處在特殊的單位,辭職就意味著越複雜,就越應該謹慎,不是嗎?

遺憾的是,杜娘把和李甲爭取平起平坐的良機給弄丟了,而李甲也沒有意識到,以致他後來做出要轉讓而無意中羞辱了她的舉動還不自知。

就算現在,我們要想換工作,一般不也是找到合適的機會,才辭職嗎?有多少人不是一邊喊著要炒了老闆,一邊在工作中增強自己的能力,然後再伺機而動。

而杜娘那樣做,對李甲來說,意味著得到她太容易了,在人格上杜娘矮他一截,日後怎麼待她,全憑心情。在男女情感的世界裡,其他的不平等尚且過得下去,倘若人格不平等,卻還想依靠對方給你美好,絕非易事。

倘若這個男人有眼光,看得到你的價值,珍惜你們的情份,倒是有點盼頭,然而,就算有這種品質的男人,杜娘就有這樣的火眼金睛認得出對方嗎?遺憾的是:

第二,杜娘看男人的眼光不行。

杜娘的「單位」特殊,是一個三教九流之地,而杜娘13歲就去那裡「上班」,也有7年工齡,算得上閱人無數,按說應該會識人,但是萬萬沒想到杜娘評判男人的標準也就停留在:高顏值和眾所周知的老實人,以及當下肯在自己身上花錢,就是好男人的認知裡。

因在京坐監,與同鄉柳遇春監生同遊教坊司院內,與一個名姬相遇。……卻說李公子,風流年少……那公子俊俏龐兒,溫存性兒,又是撒漫的手兒,幫襯的勤兒,與十娘一雙兩好,情投意合。十娘因見鴇兒貪財無義,久有從良之志,又見李公子忠厚志誠……

從節選的片段可知,李甲和老鄉柳遇春一起到杜娘「單位」消費,因為李甲的俊俏臉龐,外加忠厚志誠,所以杜娘覺得李甲整體不錯,又捨得在自己身上使銀子,就認定了李甲。

不過,小說中竟然沒有一個字,提到杜娘與和李甲一同前去的老鄉柳遇春當時有任何交集,估計是柳遇春外表不行,被杜娘當成空氣了。這樣說來,柳遇春與杜娘都算不上萍水相逢。即便如此,後來,他聽說杜娘又是出謀又出財,就是為了要跟李甲在一起而「辭職」,深受觸動,於是,沒錢的他也去找人借,幫助杜娘成功贖身,與李甲對比,這個男人不知道要靠譜多少。

越是想靠男人實現美好的願望,就越應該把他的人品放在首位,不是嗎?

要是當初,杜娘看上的是柳遇春,即便他可能也花心,至少為人仗義,不太可能幹得出像李甲那樣的背叛之舉。

遠的不說,就說今天,一個男人空有一副好皮囊,老實就是靠譜嗎?顯然,這個答案太蒼白了。真正的老實人,可不會像李甲那樣,沒錢了,還好意思去佔女人的便宜。

現在人們一般怎麼看待這樣的男人,講得委婉一點是:他的女人有本事,說得刻薄一點是:這個男人沒用,吃軟飯。

那麼,要指望這樣的男人配合你實現美好願望,豈不是天方夜譚?

人性是自私的,這樣的男人保不齊就像李甲一樣,為了自己的面子,為了回家好向父親交待,把你賣了。

看他回答孫富問及他帶杜娘回家,要如何向家妻交待時,怎麼說的:

公子道:「賤室不足慮。所慮者老父性嚴,尚費躊躇耳!」

李甲分明就是一個三無人員:

無才(自幼讀書在庠,未得登科,援例入於北雍),

無能(籌不到一兩銀子,回杜娘跟前就流眼淚),

暫時也無財還自私,在他眼裡:不必把老婆當回事。對待正室尚且如此,杜娘可是第三者,還是倒貼的,他會善待?

現在的壞男人可一點都不比小說中的李甲仁慈。

2019年6月9日,中國孕婦泰國遊玩墜崖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一王姓孕婦和丈夫俞某冬,在泰國旅遊時墜崖,而最後,事件的真相是孕婦被丈夫推下崖,事後她還被丈夫威脅不許報警,不讓說出真相,否則就殺了她,王女士擔心自己和腹中胎兒再遭毒手,因而謊稱是自己暈倒墜崖的。原來,俞某冬負債纍纍,而王女士家境較好,俞某冬圖謀獨吞巨額財產,而製造機會出遊,把老婆推下崖。

這種負心漢的故事,還不是孤例。

2018年10月,天津男子張某為了殺妻騙保,假意帶妻子去泰國旅行,在酒店泳池將妻子按到水裡淹死。

還有上海2016年10月18日的上海殺妻藏屍案。

這些例子當中的哪一個女人都不完全是依靠丈夫,就算依靠,頂多算是情感上比較重視對方,反倒是她們的丈夫物質上依靠老婆。就情感、能力和物質而言,怎麼看都像是他們倆穿越到當下,只不過這些男人殺妻的方式不同罷了。李甲和那幾個男人又有何異呢?雖然他沒有直接動手殺死杜娘,但是杜娘也是因他才投的江。

說白了,通過「靠他」思維來實現美好願望,就是一種奢望。只怕對方能平等待你,對你擁有最基本的尊重,不背叛你們的情感,已是難能可貴了。

其實,老天對杜娘是有偏愛的,雖然她遇到李甲這樣的,但還是給她留了活路的,那就是給她的百寶箱。

有人說:人生99%的問題都可以用錢解決,至於那1%,如果錢都解決不了,那再另當別論。然而,可悲的是:

第三,杜娘對錢的態度也不對。

就算對方人品不行,被他出賣又如何?反正你有錢,不是有一句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充分叫百寶箱裡的無價之寶為你服務,接下來的人生再從長計議,又何愁美好願望不能實現?

但遺憾的是,在"靠他"思維的指導下,杜娘一杜錯,步步錯,先是「靠他」的方式不對,指望的「他」又不給力,對錢的態度又不正確。所以,在被李甲、孫富羞辱後,並沒有好好利用這些錢,而是逞一時之快,把一把把銀子、珠寶往江裡投給李甲和孫富看。

《增廣資文》裡有講:"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雨過天晴。"

就算跟李甲、孫富這樣的人過不去,也萬萬不該跟錢過不去啊。

以杜娘的智慧,根本不難解決她當時的問題。要知道在她那種「單位」藏錢,比登天還難,但她都懂得分散到各個姐妹那裡,最後愣是積攢了一個百寶箱。甚至,為了報柳遇春當初的籌款援助之恩,她還是有辦法託漁人交付柳遇春,投江時,柳遇春可不在現場。

可見,「靠他」的風險實在太大了,就算有識人的眼光,起初看準了,人也可能會變,還是隨時有受傷的可能。但是,靠自己就不同了,你首先會在心裡,給對方一個清晰的定位——協助的作用,然後管理好自己的心裡期待,這樣就不會對男人有過高的期待,自然也不會當對男人的希望落空時而痛不欲生。

倘若原本杜娘就深知,人生本來就得靠自己,在這個認知作為基礎的前提下,那麼被李甲背叛時,頂多是另謀出路,把李甲趕下船也好,自己上岸也好,反正,姐姐我有錢,再重找工作也好,再物色好人家也好,在錢的保障下,就算不工作,她足以過上不錯的人生。

董竹君

不怕不識人,就怕人比人。再來看看民國版的「杜娘」。

1900年出生的董竹君,和杜娘的境遇極為相似,外表出眾,在12歲那年(杜娘13歲),就被家人賣去青樓抵債。

不同的是2年後她通過「靠己」思維,成功逃出魔窟,後來的人生可謂傳奇,活到1997年12月6日,幾乎與世紀等長,著有代表作品《我的一個世紀》。

倘若,杜娘像董竹君一樣,「辭職」前就清楚人生要靠自己,那小說的結局肯定大為不同,說不定我們可以看到明代版的董竹君。

剛進魔窟時,董竹君是給客人們唱曲的,因為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加上長得又標緻,她深受客人的喜愛,那感覺估計就是現在受粉絲們熱捧的小明星,她還挺陶醉的。直到有一天,給她梳頭的孟阿姨跟她說:

「姑娘啊,你真不要覺得我們這裡培養大名星啊,我告訴你這家「單位」現在不讓你接客,是因為你太小了,等你有一天真的唱紅了,他們就會一個很高的價錢讓你去接客。你看你現在是小先生「清倌人」吧,再過幾年,等你長大了,你就變成大先生了,那個時候你就要接客了……」

聽了孟阿姨的建議,董竹君就開始從對她好的客人中留意,還真碰著她的「李甲」,只是相對來講,比李甲有才,有能力,有社會地位,那個人就是夏之時。

按照杜娘的思維,這時候董姑娘應該是讓夏之時把她贖出去,做他的小妾。不過,雖然年紀尚小,也不過才14歲(杜娘是20歲跟李甲離開「單位」),當然也想儘快離開那個鬼地方,可是董姑娘沒有像杜娘那樣,讓她的「李甲」去籌錢來贖自己,相反,她阻止夏之時來贖她,至於怎麼離開「單位」,她自己想辦法。在「炒掉」老闆之前,她還跟夏之時談了幾個條件:

①不做小老婆;②到了日本,要送她去上學;③將來回國,組織一個好的家庭,夏主外她主內

最後,她自己逃了出來,跟夏之時連夜奔赴日本。

為什麼夏之時有錢,董姑娘卻堅持要自己想辦法,就是為了避免日後夫妻吵架時,夏之時可能會罵董竹君是他買來的。錢和其它事情都好辦,唯獨這件事情——以不平等的姿態在一起,那一輩子永遠也別想翻身了。

即便董竹君是靠自己逃出來的,但畢竟有過最底層的「工作」經歷,而夏之時卻是辛亥革命的元老之一,還是四川省的副督軍,他們的社會地位天差之別也是暫時明擺著的。

事實證明董竹君當初的做法是正確的。後來夏之時的仕途越來越不順,他變得越來越頹廢,最後,董竹君帶著孩子回到上海生活,並跟夏之時提出離婚,夏之時對董竹君說了一句狠話,就充滿了鄙視的味道。

你要跟我夏之時離婚,你將來如果在上海灘站得住,能把這幾個女兒養活養大的話,不要說受教育了——我在手板裡煎魚給你吃。

倘若,董竹君也是杜娘一樣的思維,從認定夏之時的那一刻起,就把終身的幸福押在他身上,那麼她100%就是民國版的杜娘,從「辭職」的那一秒起人生將進入另一種悲劇,隨時面臨被傷害的危險。

董竹君還在日本留學時,有一次,夏之時奉命回四川,他不放心董竹女君,生怕她愛上他人,然後叫他四弟從上海趕往日本,表面是陪嫂子讀書,實際上是監督嫂子。臨行時,夏之時給董竹君一把槍,並對她說,一是用來防身,二是如果做了對不起他的事,就用那把槍解決。

不知道當時聽了這話,董竹君有何感想。在我看來,除了不被信任之外,還瀰漫著不尊重的味道。

可見,深愛的男人,就靠得住嗎?靠得住呀!但是有前提條件,就是得按照對方的意願行事,對方一個不滿意,你的幸福就極有能化為泡影,弄不好連命也沒有。

更別說後來,夏之時事業不順,看到老婆比自己風頭更勝,也受不了。

此外,夏之時向來有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不過,所有的種種,都被董竹君一 一化解了。

可以說,董竹君取得的每一個階段的成功,都離不開她的靠自己思維。倘若她像杜娘一樣,被夏之時刺激一下,讓她失望一次,她就去死,那她一生得死幾百回。

相反地,就因為董竹君離開魔窟前就知道要靠自己,所以沒有停止追求強大自己的腳步。陪夏之時在日本時,她通過學習掌握了家政以及諸多的本領,回國後她又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夏家,並贏得夏家人的認可和尊重,又在夏之時的事業不順時,開起了工廠,甚至到最後跟爛泥扶不上牆的夏之時離婚,還獨自把子女撫養成才。後來,還開了錦江飯店。解放後,又成為新中國的政協委員。

董竹君傳奇的一生無疑也是靠己思維一生。

董竹君

首先,關於靠自己的問題

難道董竹君不想依靠夏之時嗎?怎麼可能!要知道,她離開魔窟也才不過14歲,這麼小的女孩,怎麼可能不想依靠別人。可是,她在小小的年紀就被家人送去青樓抵債了,雖然那不是她父母的本意,但同時也說明即便看起來最可靠的親人,也可因為能力有限或其它原因,指望不了。

所以,從那時起,董竹君應該就已經意識到,以後的人生要靠自己了,要不然也不會有後來她堅持自己想辦法離開魔窟。

相比之下,雖然杜娘也聰慧美麗,有勇有謀,但她沒有想到要靠自己來實現美好願望。

如果說,小說的正向是向人們傳達那個時代女性為追求心中美好的願望,而不惜以死向封建禮教抗議,只可惜用錯了思維,所以才成了時代的犧牲品,那麼從反向中挖掘出杜娘思維受限的原因,就是對當下的人們追求幸福的一種警醒,畢竟,社會多一個喜劇一定好過多一個悲劇。此外,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他人掌控,那美好願望又怎能實現?自己都不依靠,又憑什麼去依靠他人呢?

其次,關於信任。

像李甲這樣實心眼沒有主見的男人,既然認準了他,就要對他有基本的信任,把有可能碰到的共同問題擺到檯面上商量,替把他最顧慮的事情解決了,讓他把心放在肚子裡。比如:像小說中,李甲最擔心的是花光了錢,而遭到他老爸的責備。倘若他得知,杜娘就是個小富婆,根本不用擔心錢的事,就不會因為孫富的三言兩語和1000兩銀子而想出賣自己的女人。

同時還要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指望李甲這樣的男人,本來就極有可能隨時出現問題。

此外,不要去考驗像李甲這樣的男人,他們十之八九通不過考驗的,最後反而受傷的是自己。在你已相信他可以給你依靠的基礎上,要做的是,讓他對你有足夠的信任,適當地透露你的實力,讓他心裡有底,才不會因戰戰兢兢而受他人擺布。

說白了,最根治的辦法,還是靠自己。

再次,關於別人的錯誤

曾看到過一句話:

一件事對你傷害的程度與事情本身沒有太多關係,你受傷的程度取決於你對這件事的態度。重視就重傷,輕視就輕傷,無視就無傷。

深以為然!

淡定處理別人的錯誤,更能體現自己的修養水平。

大詩人蘇東坡與佛印禪師是好朋友。有一次,他和佛印禪師一起坐禪,想試試佛印的禪性到底如何,便問佛印:「你看我坐禪的樣子像什麼?」「我看你像一尊高貴的佛。」佛印說。蘇東坡說:「我看你怎麼像牛糞呢?」「哦,是嗎?」佛印神情依舊,沒有絲毫不快的顯示。蘇東坡說:「你尊我為佛,我卻說你是牛糞,你不生氣嗎?」佛印說:「我為什麼要生氣呢?我應該高興才是啊。因為自己是佛。所以看他人也會像佛:自己是牛糞,所以看他人才是牛糞。」蘇東坡聽後雖有一絲不快,但對佛印的高深修養和見識卻敬佩不已。

雖然,李甲被孫富花言巧語說服,想賣了杜娘,但是他並沒有背著杜娘先斬後奏,而是回去跟她商量,沒想到杜娘卻假裝同意。可見,李甲只是沒主見而已,他並非鐵了心要背叛。更何況,在相處一年多的時間裡,杜娘對李甲的情況是心中有數的。

當時,她完全可以拒絕,藉機表明自己就有1000兩,甚至2000兩或更多,同樣也達到「啪啪」打孫富的臉的目的。私下裡再關起門來,好好收拾李甲,原本明明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杜娘萬不該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從而擴大了事態,結束了自己的性命。

最後,藝術成就

電影《幻之光》裡有一句臺詞:「一隻站在樹上的鳥兒,從來不會害怕樹枝斷裂,因為它相信的不是樹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

該小說無疑是藉助可悲的杜娘,向人們展示「靠他」思維的悲劇,它就像枝頭上的鳥兒提醒著人們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別用「靠他」思維,才不會輕易受制於人。

要知道今天,有多少人明明可以靠顏值活得很好,卻依然拼才華。他們絕不僅僅是為了展示才華。事實上,靠顏值就像靠他人,施展才華何嘗不也是一種「靠己」思維。因為容顏易逝,而人在才華在,如此一生的幸福可要有保障多了。

——End——

相關焦點

  • 為了負心漢,怒沉百寶箱,杜十娘是戀愛腦嗎?
    1981年上映的老電影《杜十娘》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一部古裝愛情悲劇電影。改編自馮夢龍的《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講述了北京名妓杜十娘愛上書生李佳後放她走的故事,不料李佳最初被拋棄,杜十娘觸怒了忘恩負義的人們後投河自盡。
  • 無法超越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觀《紅磨坊》有感
    兩個故事都是講的花魁和窮書生的故事,兩個不同的結局,一個是太學生李甲背叛了杜十娘,一個是青年詩人克裡斯蒂安為愛至死不渝。但是都是悲劇,杜十娘投箱沉江,莎婷患肺結核離開人世。對於兩個男主都不感冒,身上都有著書生的文弱和優柔寡斷。
  • 有錢又有顏,杜十娘幹嘛還要怒沉百寶箱
    所以,今天寫一篇關於影片觀後感手帳,《杜十娘為什麼要怒沉百寶箱》,希望能在這篇裡寫盡柒月看完影片後的想法和困惑,有好的想法可以解惑的小夥伴可以留言給柒月,說說你們是這樣看的哦。《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裡李嘉欣和吳彥祖都是高顏值帥哥美女,影片也是拍的美輪美奐,歌舞美感實足,所以影片本身的確值得一看。但關於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這個故事,一直是沒有看懂的。
  •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不放棄自己的女人才可愛
    明代戲曲家馮夢龍寫過一部小說叫《警世通言》,裡面有個故事名曰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講的是青樓名妓杜十娘的悽慘愛情故事。這個故事流傳至今,版本眾多。但無一例外的都是譴責李甲的見錢眼開,忘情負義。李甲固然可憎,但回到故事的最初,可能會發現,十娘的慘痛遭遇,又豈不是她自己的一步錯棋導致的呢?
  • 《花魁杜十娘》:愛情中這4個行為,導致杜十娘的悲劇命運
    根據小說《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改編的電影《花魁杜十娘》上映於2003年,由李嘉欣、吳彥祖主演,兩位主演的顏值堪稱本部電影的一大亮點。初次看電影時還小,認為李甲(吳彥祖飾)是個可惡的渣男,害了杜十娘(李嘉欣飾)的一生。可如今再次回顧電影,終於明白,杜十娘的悲劇命運實際上歸咎於她自己的行為。
  •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選讀
    那名姬姓杜名媺,排行第十,院中都稱為杜十娘,生得: 渾身雅豔,遍體嬌香,兩彎眉畫遠山青,一對眼明秋水潤。臉如蓮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櫻桃,何減白家樊素。可憐一片無瑕玉,誤落風塵花柳中。那杜十娘,自十三歲破瓜,今一十九歲,七年之內,不知歷過了多少公子王孫。一個個情迷意蕩,破家蕩產而不惜。
  • 杜十娘閻羅殿受刑,百寶箱苦怒海浮沉
    導讀:教坊司名姬杜十娘與進京讀書的太學生李甲相戀,李甲在杜十娘和朋友柳遇春的資助下為杜十娘贖了身,杜十娘高興萬分,本以為自己得遇良人,從此能得脫苦海,哪成想在二人歸家途中,李甲竟將杜十娘賣於富家公子孫富,剛烈杜十娘,懷抱百寶箱,縱身躍入江心,可憐杜十娘,一縷香魂散,逕往地府來!
  •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絕望的女人用生命向男人做出了最後反抗!
    杜十娘是明代馮夢龍所著《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的女主人公,她曾為青樓女子,深受壓迫卻堅貞不屈,為擺脫逆境而頑強掙扎。將全部希冀寄託於紹興府富家公子李甲身上。然而她怎麼努力也逃脫不了悲慘命運的束縛,李甲背信棄義,將其賣於孫富。
  • 從《花魁杜十娘》看名妓的愛情起伏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李嘉欣主演的電影《花魁杜十娘》。影片是根據《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改編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明代通俗小說家馮夢龍纂輯白話小說集《警世通言》中的一篇很著名的小說。它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為傑出的短篇小說之一。
  • 淺析安娜·卡列尼娜與杜十娘之命運悲劇
    但是在努力的過程中,還是不能完全逃脫現實,她厭惡浪蕩公子把她作為把玩物品的金錢買賣,但同時又出處心積慮的偷偷積攢百寶箱以備從良之需,她討厭金錢卻又不得不依附於金錢,這本身就是悖論,但這個悖論又是看似合情合理,原因就在於現實所迫。杜十娘在李甲身上滿足了本我的需求,二人情投意合,月下盟誓,看似情感堅如磐石,但杜十娘依舊放心不下,從她對百寶箱的有意隱瞞就能看出,她時刻在考驗著李甲。
  • 終於,有人把《杜十娘》也畫了出來
    最後成品如何,寄於以往改編成品的質量——書評君皆不敢做樂觀想像,既然《三言二拍》已經被畫了出來,書評君便從中拎出「杜十娘」這一名角,從「改編」角度將其娓娓道來。其典故——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曾被轉化為各類視聽語言為人品鑑:評彈、電影、流行歌、二人轉……想必這杜十娘的幾張面孔將繼續繁衍、滋生。隨著時間流轉,媒介翻新,也意味著她的臉孔將模糊地被繼承下去。
  • 痴心女子負心漢,杜十娘:除了怒沉百寶箱,我還有別的選擇嗎?
    作為舊式大家族貴公子、太學生身份的李甲,讓他在此地留戀、逗留一年以上,是一個叫杜十娘的美麗女子。杜十娘可不是一個無名之輩。她的美麗不知道迷倒了多少公子王孫,不惜傾家蕩產地只為博佳人一笑、聽一首琴曲、得一張小令。
  • 潘虹經典影片《杜十娘》賞析
    但她在古裝電影《杜十娘》中的表演更令人難忘,因為這是潘虹演的為數不多的古裝電影。杜十娘(潘虹飾演)是一位豔冠群芳的名妓,她豔名遠播,愛慕她的男人多得數不清。但杜十娘卻遇到了李甲,一個多情又無情的男人,她的命運就此改變……
  • 《花魁杜十娘》:杜十娘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電影《花魁杜十娘》中,杜十娘擁有一個百寶箱,百寶箱內有無數金銀,於是他總是懷疑李甲並不是愛她的人而是愛她的錢。為了證明李甲是真心愛自己的人,杜十娘為李甲設計了一個又一個考驗。花魁杜十娘擔心李甲和丫環之間產生感情,於是設計趕走了丫環十兩。
  • 是誰逼死了杜十娘?
    看到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那一橋段,我不由得熱淚盈眶,陪著女主角傷心欲絕。這部電影的劇情其實並不複雜,人物也很簡單。主要人物除了杜十娘,背信棄義的李甲,見色起意的孫富,其它諸如妓院老鴇,柳逢春,李甲朋友,管家,花郎,孫富跟班都幾乎是一筆帶過的路人甲乙。老鴇戲份略微多一些,不過演員也是無論從語言到身體動作都把一個見錢眼開心狠手辣為了謀利不擇手段的妓院媽媽演示得活靈活現。
  • 杜十娘&李甲:「試探」與「討好」,從來試不出人性
    那個機緣巧合下誤入煙花之地的男子,那個叫她一見誤終身的情郎,那個立志要考取功名、給她幸福的李甲,在她卑微的愛意和無休止的試探中,終究變成了茫茫人流中的路人甲。感情的天平中,付出多的那個總是在低處仰望對方。
  • 杜十娘:千萬別考驗人性,你會失望的!
    言歸正傳,今天我們來講講杜十娘的故事,以及她的故事中,蘊含著怎樣的擇偶教訓。眾所周知,杜十娘是個名妓,因為排行第十,所以叫杜十娘。能成為名妓,並且眾所周知的女子,容貌自然是傾國傾城,舉世無雙的。李甲去了,一連6天,一毛錢也沒有借到,杜十娘拿出150兩說這是我偷偷攢的積蓄,另一半就看你了。最終,李甲的朋友柳監被杜十娘感動了,幫他解決了剩下的150兩。杜十娘高高興興地離開了妓院,她覺得以後的人生無比光明。然而李甲卻心事重重,帶杜十娘回去,不知道父親知道會怎麼樣,估計會打斷他的腿吧?所以內心已經起了擺脫杜十娘的想法。
  • 《Miss杜十娘》:故事不好看,可李嘉欣和吳彥祖的顏好看啊
    她在青樓混跡多年,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她處心積慮的掙下百寶箱,就是想依靠巨額錢財,彌補自身的不足,來換取一張「良家婦女」的通行證。 這還不是杜十娘悲劇的根本原因。 與其說是李甲貪戀杜十娘的美色,不如說杜十娘選中了李甲,作為投射她理想愛情的載體。
  • 《花魁杜十娘》:惆悵人間萬事違,兩人同去一人歸
    《花魁杜十娘》是一部貨真價實的老電影,這部電影拍攝於2003年,至今已有17年之久;影片中的男女主演李嘉欣和吳彥祖都已經接近五十歲,美人俱已遲暮;這部電影在當初上映的時候票房僅有2萬元,但是以現在的眼光重新審視一下這部電影,卻發現這部電影異常的現實而又令人心酸。時移世易,如若這部電影重新被搬上大螢屏,想必大概率會獲得滿堂彩。
  • 2003年,李嘉欣的《花魁杜十娘》,首日票房2萬元,她說盡力了
    一、愛情經不起試探,尤其是人心《花魁杜十娘》裡面的杜十娘總是喜歡試探,先是用身體去試探有情郎,再去用感情試探,最後用財試探,最終更是搭上了自己的性命,結果真的讓她試出有情郎是個渣男,源於對愛情的嚮往,看錯了人,人生的悲劇也就此一一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