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我是伍月原創,圖:網絡 ,歡迎關注和點評,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明代通俗小說家馮夢龍小說集《警世通言》中的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為傑出的短篇小說之一,其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都佔據著該領域的高峰。
據考證,該小說是馮夢龍,根據與他同時代的文人宋懋澄的《負情儂傳》改編而成的,主要講述:明萬曆二十年間,京師名妓杜十娘(下文簡稱杜娘)為了贖身從良,追求真愛,將自己的終身託付給太學生李甲。然而,不幸的是,她所託非人,遭遇背叛絕望而攜百寶匣投江。
人們普遍認為杜娘的悲劇是封建禮教造成的,所以在許多文學史上,該小說也被定義為反封建反禮教的愛情小說。
一直以來,我也是這麼認為的。直到有一天,得知民國版的「杜娘」-董竹君,結合自己的人生體會,再來讀這篇小說,通過將她們倆進行對比,發現了隱藏在杜娘的悲劇中的另外一個鮮為人知的真相——杜娘的「靠他」思維,她沒意識到自己的命運應該始終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愛人只是人生的幫手,一直可以依靠當然好,倘若不能,那就靠自己,自己才永遠不會背叛自己。
的確,封建禮教無疑是造成杜娘悲劇的罪魁禍首,但她把全部希望押在愛人身上,指望通過他來實現心中的美好願望,從此獲得一勞永逸的安定,所以在遭遇背叛時才不願意接受現實,不去依靠自己,從而釀成了悲劇。
今天我們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去解讀該小說:
杜娘為什麼要依靠李甲,悲劇是怎麼發生的?假如拋開社會背景,杜娘生活在今天,她的美好願望能實現嗎?民國版的「杜娘」——「靠己」思維的董竹君,過的是怎樣的人生?杜娘的故事有何現實意義?
小說裡講杜娘在從事的是特殊行業,簡單講也是上班,只不過服務對象是男性,有一點不同是她還被賣給了這家單位。在長期的「工作」中,她發現老闆娘貪財無義,其實早就有辭職不幹的打算。剛好那時,她遇到了一個照顧她業務,對她又好的客人李甲老闆,更重要的是這個李老闆不僅長得帥氣,還是個太學生,忠厚實誠,巧的是這個李老闆也十分喜歡她,肯在她身上花錢。
於是,杜娘開始在心裡打起小算盤,「靠他」思維開始萌芽。
自從李甲拜訪過杜娘單位,索性長期住在杜娘的「單位宿舍」,朝歡暮樂的日子匆匆,這一住便是一年多,李甲把老爸給的錢都貢獻在杜娘單位裡了。杜娘的老闆娘勢利,看李老闆沒錢了,便讓杜娘趕人。
殊不知,此時的李甲已經在杜娘心裡生根發芽,她早已認定李甲是助她逃出升天的最佳人選。雖然他們還沒有「領證」,但實際上她和李甲已經同居一年多,已然是公認的夫妻。
於是,杜娘就準相公的問題與老闆娘攤牌,跟老闆娘提出了「辭職」。老闆娘自然是不樂意,畢竟杜娘是她的搖錢樹。最後,再三討價還價,老闆娘提出只要李甲在10天之內拿得出300兩銀子,杜娘就可以跟李甲離開「單位」,愛去哪去哪。
杜娘倒是和老闆娘談妥了辭職的條件,但是李甲不給力。
畢竟他只不過是一個在京讀書,不曾工作,更沒有副業,沒有收入來源,還在靠老爸養的學生。事實上,他也早就當掉了褲子,別說300兩,就是3兩,他也拿不出手。
最後,李甲的同鄉柳遇春看在杜娘的份上資助150兩銀子,外加杜娘自掏腰包給李甲的150兩。李甲總算還是指定日期裡把準媳婦贖了出來。杜娘成功「辭職」,接下來,便和李甲乘船踏上郎鄉之途。
原本這樣低調的回到李甲老家,就此安頓下來,生活應該也還不錯。
然而,享樂慣了的李甲,在途中,還想聽曲,於是,讓杜娘給他清歌一曲,不料,竟然引來徽商孫富。孫富垂涎杜娘的美色,讓李甲把杜娘賣給他,沒想到,李甲還真為了拿1000兩銀子,回家好向老爸交待,把杜娘轉手賣了。
《增廣賢文》第九節有寫,「……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真是到利益跟前,杜娘才發現平時的枕邊人李甲原來不是人而是「鬼」。
可憐的杜娘,就那樣被李甲赤裸裸地背叛了,作為讀者的我,都想跳進小說裡往李甲臉上啐口唾沫,對已經把一生幸福都寄托在這個男人身上的杜娘,內心的絕望可想而知。
不過,絕望歸絕望,李甲縱然不可靠,但還可以靠自己,此外,還有百寶箱呢,錢最可靠。此時,但凡杜娘好好利用百寶箱,根本不愁沒活路。
然而,杜娘,卻打開隨行的百寶箱,一邊罵,一邊把裡面的寶貝一件件往河裡扔給李甲和孫富看, 發洩一通後,杜娘抱著寶匣投江。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想找個男人為你遮風擋雨,結果你後來所有的風雨都是他給的。
句子中的「男人」無非就是李甲這種背信棄義之人,但也從某種程度上說明指望男人來遮風擋雨,結局不太樂觀。
縱觀全文,杜娘對李甲由指望到絕望,表面上確實是李甲的不靠譜造成的。但是,倘若杜娘一開始就不是用"靠他"思維,來規劃人生,根本不會徹底指望一個李甲,也就不會有後來被李甲、孫富氣得絕望而自盡。
越是出身卑微的人,越要靠自己,不是嗎?
退一步講,從事杜娘那樣的「工作」,老闆的眼裡只有錢,誰都會想早點辭職。她想藉助一個男人的力量,體面一點離開,也情有可原,其實,跟現在嫁人差不多,但就算是現在,對大多數人而方,也不是嫁人就能十拿九穩實現美好生活,幸福就能一勞永逸,還是需要在婚姻中學會靈活變通,否則,執拗地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一個男人身上,婚姻還是容易觸礁的。
說到底,還是「靠他」思維害苦了杜娘,要是她有「靠己」思維,這個悲劇原本可以避免。
假如,拋開社會背景,杜娘活在今天,她能幸福嗎?我們不妨從小說中尋找答案。
十娘因見鴇兒貪財無義,久有從良之志,又見李公子忠厚志誠,甚有心向他。奈李公子懼怕老爺,不敢應承。雖則如此,兩下情好愈密,朝歡暮樂,終日相守,如夫婦一般,海誓山盟,各無他志。……是夜,十娘與公子在枕邊,議及終身之事。公子道:「我非無此心。但教坊落籍,其費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十娘道:「妾已與媽媽議定只要三百金,但須十日內措辦。郎君遊資雖罄,然都中豈無親友可以借貸?倘得如數,妾身遂為君之所有,省受虔婆之氣。」
從節選的片段可知,自從在「單位」和李甲邂逅並互生情愫後,杜娘就一心想跟李甲遠走高飛,加上對老闆娘的不滿,於是,在明知李甲沒有錢的情況下,卻還主動提出讓他去籌錢來贖她。
結果是李甲先去借了一圈,最後還是杜娘自己貼了150兩,李甲的老鄉柳遇春幫籌150兩,而李甲一毛不拔,卻戴上了一個「是我把你贖出來」的頭銜。
如此一來,就暴露了杜娘「靠他思維」的第一個錯誤:
第一,杜娘靠他的方式不對。
既然認定李甲,要「辭職」,自己又有錢,何不高姿態離開,逃掉也好,也好過讓李甲去籌錢來贖。
對杜娘這樣一個身份而言,尊嚴既是最寶貴也是最為敏感的東西,所以最重要的是先讓李甲意識到自己的態度,至少表明將來要以平等的身份在一起。要是李甲能接受就「辭職」,不接受就拉倒,然後繼續一邊「工作」一邊物色良人,再見機行事。
越是處在特殊的單位,辭職就意味著越複雜,就越應該謹慎,不是嗎?
遺憾的是,杜娘把和李甲爭取平起平坐的良機給弄丟了,而李甲也沒有意識到,以致他後來做出要轉讓而無意中羞辱了她的舉動還不自知。
就算現在,我們要想換工作,一般不也是找到合適的機會,才辭職嗎?有多少人不是一邊喊著要炒了老闆,一邊在工作中增強自己的能力,然後再伺機而動。
而杜娘那樣做,對李甲來說,意味著得到她太容易了,在人格上杜娘矮他一截,日後怎麼待她,全憑心情。在男女情感的世界裡,其他的不平等尚且過得下去,倘若人格不平等,卻還想依靠對方給你美好,絕非易事。
倘若這個男人有眼光,看得到你的價值,珍惜你們的情份,倒是有點盼頭,然而,就算有這種品質的男人,杜娘就有這樣的火眼金睛認得出對方嗎?遺憾的是:
第二,杜娘看男人的眼光不行。
杜娘的「單位」特殊,是一個三教九流之地,而杜娘13歲就去那裡「上班」,也有7年工齡,算得上閱人無數,按說應該會識人,但是萬萬沒想到杜娘評判男人的標準也就停留在:高顏值和眾所周知的老實人,以及當下肯在自己身上花錢,就是好男人的認知裡。
因在京坐監,與同鄉柳遇春監生同遊教坊司院內,與一個名姬相遇。……卻說李公子,風流年少……那公子俊俏龐兒,溫存性兒,又是撒漫的手兒,幫襯的勤兒,與十娘一雙兩好,情投意合。十娘因見鴇兒貪財無義,久有從良之志,又見李公子忠厚志誠……
從節選的片段可知,李甲和老鄉柳遇春一起到杜娘「單位」消費,因為李甲的俊俏臉龐,外加忠厚志誠,所以杜娘覺得李甲整體不錯,又捨得在自己身上使銀子,就認定了李甲。
不過,小說中竟然沒有一個字,提到杜娘與和李甲一同前去的老鄉柳遇春當時有任何交集,估計是柳遇春外表不行,被杜娘當成空氣了。這樣說來,柳遇春與杜娘都算不上萍水相逢。即便如此,後來,他聽說杜娘又是出謀又出財,就是為了要跟李甲在一起而「辭職」,深受觸動,於是,沒錢的他也去找人借,幫助杜娘成功贖身,與李甲對比,這個男人不知道要靠譜多少。
越是想靠男人實現美好的願望,就越應該把他的人品放在首位,不是嗎?
要是當初,杜娘看上的是柳遇春,即便他可能也花心,至少為人仗義,不太可能幹得出像李甲那樣的背叛之舉。
遠的不說,就說今天,一個男人空有一副好皮囊,老實就是靠譜嗎?顯然,這個答案太蒼白了。真正的老實人,可不會像李甲那樣,沒錢了,還好意思去佔女人的便宜。
現在人們一般怎麼看待這樣的男人,講得委婉一點是:他的女人有本事,說得刻薄一點是:這個男人沒用,吃軟飯。
那麼,要指望這樣的男人配合你實現美好願望,豈不是天方夜譚?
人性是自私的,這樣的男人保不齊就像李甲一樣,為了自己的面子,為了回家好向父親交待,把你賣了。
看他回答孫富問及他帶杜娘回家,要如何向家妻交待時,怎麼說的:
公子道:「賤室不足慮。所慮者老父性嚴,尚費躊躇耳!」
李甲分明就是一個三無人員:
無才(自幼讀書在庠,未得登科,援例入於北雍),
無能(籌不到一兩銀子,回杜娘跟前就流眼淚),
暫時也無財還自私,在他眼裡:不必把老婆當回事。對待正室尚且如此,杜娘可是第三者,還是倒貼的,他會善待?
現在的壞男人可一點都不比小說中的李甲仁慈。
2019年6月9日,中國孕婦泰國遊玩墜崖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一王姓孕婦和丈夫俞某冬,在泰國旅遊時墜崖,而最後,事件的真相是孕婦被丈夫推下崖,事後她還被丈夫威脅不許報警,不讓說出真相,否則就殺了她,王女士擔心自己和腹中胎兒再遭毒手,因而謊稱是自己暈倒墜崖的。原來,俞某冬負債纍纍,而王女士家境較好,俞某冬圖謀獨吞巨額財產,而製造機會出遊,把老婆推下崖。
這種負心漢的故事,還不是孤例。
2018年10月,天津男子張某為了殺妻騙保,假意帶妻子去泰國旅行,在酒店泳池將妻子按到水裡淹死。
還有上海2016年10月18日的上海殺妻藏屍案。
這些例子當中的哪一個女人都不完全是依靠丈夫,就算依靠,頂多算是情感上比較重視對方,反倒是她們的丈夫物質上依靠老婆。就情感、能力和物質而言,怎麼看都像是他們倆穿越到當下,只不過這些男人殺妻的方式不同罷了。李甲和那幾個男人又有何異呢?雖然他沒有直接動手殺死杜娘,但是杜娘也是因他才投的江。
說白了,通過「靠他」思維來實現美好願望,就是一種奢望。只怕對方能平等待你,對你擁有最基本的尊重,不背叛你們的情感,已是難能可貴了。
其實,老天對杜娘是有偏愛的,雖然她遇到李甲這樣的,但還是給她留了活路的,那就是給她的百寶箱。
有人說:人生99%的問題都可以用錢解決,至於那1%,如果錢都解決不了,那再另當別論。然而,可悲的是:
第三,杜娘對錢的態度也不對。
就算對方人品不行,被他出賣又如何?反正你有錢,不是有一句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充分叫百寶箱裡的無價之寶為你服務,接下來的人生再從長計議,又何愁美好願望不能實現?
但遺憾的是,在"靠他"思維的指導下,杜娘一杜錯,步步錯,先是「靠他」的方式不對,指望的「他」又不給力,對錢的態度又不正確。所以,在被李甲、孫富羞辱後,並沒有好好利用這些錢,而是逞一時之快,把一把把銀子、珠寶往江裡投給李甲和孫富看。
《增廣資文》裡有講:"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雨過天晴。"
就算跟李甲、孫富這樣的人過不去,也萬萬不該跟錢過不去啊。
以杜娘的智慧,根本不難解決她當時的問題。要知道在她那種「單位」藏錢,比登天還難,但她都懂得分散到各個姐妹那裡,最後愣是積攢了一個百寶箱。甚至,為了報柳遇春當初的籌款援助之恩,她還是有辦法託漁人交付柳遇春,投江時,柳遇春可不在現場。
可見,「靠他」的風險實在太大了,就算有識人的眼光,起初看準了,人也可能會變,還是隨時有受傷的可能。但是,靠自己就不同了,你首先會在心裡,給對方一個清晰的定位——協助的作用,然後管理好自己的心裡期待,這樣就不會對男人有過高的期待,自然也不會當對男人的希望落空時而痛不欲生。
倘若原本杜娘就深知,人生本來就得靠自己,在這個認知作為基礎的前提下,那麼被李甲背叛時,頂多是另謀出路,把李甲趕下船也好,自己上岸也好,反正,姐姐我有錢,再重找工作也好,再物色好人家也好,在錢的保障下,就算不工作,她足以過上不錯的人生。
不怕不識人,就怕人比人。再來看看民國版的「杜娘」。
1900年出生的董竹君,和杜娘的境遇極為相似,外表出眾,在12歲那年(杜娘13歲),就被家人賣去青樓抵債。
不同的是2年後她通過「靠己」思維,成功逃出魔窟,後來的人生可謂傳奇,活到1997年12月6日,幾乎與世紀等長,著有代表作品《我的一個世紀》。
倘若,杜娘像董竹君一樣,「辭職」前就清楚人生要靠自己,那小說的結局肯定大為不同,說不定我們可以看到明代版的董竹君。
剛進魔窟時,董竹君是給客人們唱曲的,因為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加上長得又標緻,她深受客人的喜愛,那感覺估計就是現在受粉絲們熱捧的小明星,她還挺陶醉的。直到有一天,給她梳頭的孟阿姨跟她說:
「姑娘啊,你真不要覺得我們這裡培養大名星啊,我告訴你這家「單位」現在不讓你接客,是因為你太小了,等你有一天真的唱紅了,他們就會一個很高的價錢讓你去接客。你看你現在是小先生「清倌人」吧,再過幾年,等你長大了,你就變成大先生了,那個時候你就要接客了……」
聽了孟阿姨的建議,董竹君就開始從對她好的客人中留意,還真碰著她的「李甲」,只是相對來講,比李甲有才,有能力,有社會地位,那個人就是夏之時。
按照杜娘的思維,這時候董姑娘應該是讓夏之時把她贖出去,做他的小妾。不過,雖然年紀尚小,也不過才14歲(杜娘是20歲跟李甲離開「單位」),當然也想儘快離開那個鬼地方,可是董姑娘沒有像杜娘那樣,讓她的「李甲」去籌錢來贖自己,相反,她阻止夏之時來贖她,至於怎麼離開「單位」,她自己想辦法。在「炒掉」老闆之前,她還跟夏之時談了幾個條件:
①不做小老婆;②到了日本,要送她去上學;③將來回國,組織一個好的家庭,夏主外她主內
最後,她自己逃了出來,跟夏之時連夜奔赴日本。
為什麼夏之時有錢,董姑娘卻堅持要自己想辦法,就是為了避免日後夫妻吵架時,夏之時可能會罵董竹君是他買來的。錢和其它事情都好辦,唯獨這件事情——以不平等的姿態在一起,那一輩子永遠也別想翻身了。
即便董竹君是靠自己逃出來的,但畢竟有過最底層的「工作」經歷,而夏之時卻是辛亥革命的元老之一,還是四川省的副督軍,他們的社會地位天差之別也是暫時明擺著的。
事實證明董竹君當初的做法是正確的。後來夏之時的仕途越來越不順,他變得越來越頹廢,最後,董竹君帶著孩子回到上海生活,並跟夏之時提出離婚,夏之時對董竹君說了一句狠話,就充滿了鄙視的味道。
你要跟我夏之時離婚,你將來如果在上海灘站得住,能把這幾個女兒養活養大的話,不要說受教育了——我在手板裡煎魚給你吃。
倘若,董竹君也是杜娘一樣的思維,從認定夏之時的那一刻起,就把終身的幸福押在他身上,那麼她100%就是民國版的杜娘,從「辭職」的那一秒起人生將進入另一種悲劇,隨時面臨被傷害的危險。
董竹君還在日本留學時,有一次,夏之時奉命回四川,他不放心董竹女君,生怕她愛上他人,然後叫他四弟從上海趕往日本,表面是陪嫂子讀書,實際上是監督嫂子。臨行時,夏之時給董竹君一把槍,並對她說,一是用來防身,二是如果做了對不起他的事,就用那把槍解決。
不知道當時聽了這話,董竹君有何感想。在我看來,除了不被信任之外,還瀰漫著不尊重的味道。
可見,深愛的男人,就靠得住嗎?靠得住呀!但是有前提條件,就是得按照對方的意願行事,對方一個不滿意,你的幸福就極有能化為泡影,弄不好連命也沒有。
更別說後來,夏之時事業不順,看到老婆比自己風頭更勝,也受不了。
此外,夏之時向來有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不過,所有的種種,都被董竹君一 一化解了。
可以說,董竹君取得的每一個階段的成功,都離不開她的靠自己思維。倘若她像杜娘一樣,被夏之時刺激一下,讓她失望一次,她就去死,那她一生得死幾百回。
相反地,就因為董竹君離開魔窟前就知道要靠自己,所以沒有停止追求強大自己的腳步。陪夏之時在日本時,她通過學習掌握了家政以及諸多的本領,回國後她又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夏家,並贏得夏家人的認可和尊重,又在夏之時的事業不順時,開起了工廠,甚至到最後跟爛泥扶不上牆的夏之時離婚,還獨自把子女撫養成才。後來,還開了錦江飯店。解放後,又成為新中國的政協委員。
董竹君傳奇的一生無疑也是靠己思維一生。
首先,關於靠自己的問題
難道董竹君不想依靠夏之時嗎?怎麼可能!要知道,她離開魔窟也才不過14歲,這麼小的女孩,怎麼可能不想依靠別人。可是,她在小小的年紀就被家人送去青樓抵債了,雖然那不是她父母的本意,但同時也說明即便看起來最可靠的親人,也可因為能力有限或其它原因,指望不了。
所以,從那時起,董竹君應該就已經意識到,以後的人生要靠自己了,要不然也不會有後來她堅持自己想辦法離開魔窟。
相比之下,雖然杜娘也聰慧美麗,有勇有謀,但她沒有想到要靠自己來實現美好願望。
如果說,小說的正向是向人們傳達那個時代女性為追求心中美好的願望,而不惜以死向封建禮教抗議,只可惜用錯了思維,所以才成了時代的犧牲品,那麼從反向中挖掘出杜娘思維受限的原因,就是對當下的人們追求幸福的一種警醒,畢竟,社會多一個喜劇一定好過多一個悲劇。此外,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他人掌控,那美好願望又怎能實現?自己都不依靠,又憑什麼去依靠他人呢?
其次,關於信任。
像李甲這樣實心眼沒有主見的男人,既然認準了他,就要對他有基本的信任,把有可能碰到的共同問題擺到檯面上商量,替把他最顧慮的事情解決了,讓他把心放在肚子裡。比如:像小說中,李甲最擔心的是花光了錢,而遭到他老爸的責備。倘若他得知,杜娘就是個小富婆,根本不用擔心錢的事,就不會因為孫富的三言兩語和1000兩銀子而想出賣自己的女人。
同時還要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指望李甲這樣的男人,本來就極有可能隨時出現問題。
此外,不要去考驗像李甲這樣的男人,他們十之八九通不過考驗的,最後反而受傷的是自己。在你已相信他可以給你依靠的基礎上,要做的是,讓他對你有足夠的信任,適當地透露你的實力,讓他心裡有底,才不會因戰戰兢兢而受他人擺布。
說白了,最根治的辦法,還是靠自己。
再次,關於別人的錯誤
曾看到過一句話:
一件事對你傷害的程度與事情本身沒有太多關係,你受傷的程度取決於你對這件事的態度。重視就重傷,輕視就輕傷,無視就無傷。
深以為然!
淡定處理別人的錯誤,更能體現自己的修養水平。
大詩人蘇東坡與佛印禪師是好朋友。有一次,他和佛印禪師一起坐禪,想試試佛印的禪性到底如何,便問佛印:「你看我坐禪的樣子像什麼?」「我看你像一尊高貴的佛。」佛印說。蘇東坡說:「我看你怎麼像牛糞呢?」「哦,是嗎?」佛印神情依舊,沒有絲毫不快的顯示。蘇東坡說:「你尊我為佛,我卻說你是牛糞,你不生氣嗎?」佛印說:「我為什麼要生氣呢?我應該高興才是啊。因為自己是佛。所以看他人也會像佛:自己是牛糞,所以看他人才是牛糞。」蘇東坡聽後雖有一絲不快,但對佛印的高深修養和見識卻敬佩不已。
雖然,李甲被孫富花言巧語說服,想賣了杜娘,但是他並沒有背著杜娘先斬後奏,而是回去跟她商量,沒想到杜娘卻假裝同意。可見,李甲只是沒主見而已,他並非鐵了心要背叛。更何況,在相處一年多的時間裡,杜娘對李甲的情況是心中有數的。
當時,她完全可以拒絕,藉機表明自己就有1000兩,甚至2000兩或更多,同樣也達到「啪啪」打孫富的臉的目的。私下裡再關起門來,好好收拾李甲,原本明明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杜娘萬不該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從而擴大了事態,結束了自己的性命。
最後,藝術成就
電影《幻之光》裡有一句臺詞:「一隻站在樹上的鳥兒,從來不會害怕樹枝斷裂,因為它相信的不是樹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
該小說無疑是藉助可悲的杜娘,向人們展示「靠他」思維的悲劇,它就像枝頭上的鳥兒提醒著人們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別用「靠他」思維,才不會輕易受制於人。
要知道今天,有多少人明明可以靠顏值活得很好,卻依然拼才華。他們絕不僅僅是為了展示才華。事實上,靠顏值就像靠他人,施展才華何嘗不也是一種「靠己」思維。因為容顏易逝,而人在才華在,如此一生的幸福可要有保障多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