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鄭小玲
霸道總裁愛上我之我們都有伴侶還能不能相愛?
幻想著能看到臺版《晝顏》或《春夜》的娛sir,打開了《我們不能是朋友》。然而,卻對這部打著大尺度=人性寫實的絕美愛情故事,很失望。
《我們不能是朋友》改編自作者阿亞梅的同名小說,由郭雪芙和劉以豪主演,騰訊視頻、愛奇藝、芒果tv均可以收看,目前已經更新到了第10集。
導演馮凱對這部劇的描述是:社會愛情寫實情色溫馨感人。愛情和情色尺度是有的,勉強溫馨但還沒到感人的地步,至於社會和寫實,不敢妄加揣測,萬一人家理解的社會和寫實和我們的不一樣呢?
作為今年得到熱烈討論的第二部臺劇,《我們不能是朋友》從海報開始就熱烈又直接,不得不承認,春光旖旎的確吸引了很多觀眾的注意力。
但「從話題深度另闢蹊徑,探討婚姻、道德和人性等社會問題」撇開探討婚姻,這樣的好評看起來像是從隔壁《我們與惡的距離》組複製粘貼過來的。
《我們與惡的距離》目前在豆瓣得到了超過11萬豆瓣用戶給出的9.5高分好評,本年度華語劇集最佳。距離上次高光的時刻了,臺劇沉寂了7年之久,上一部得到了全網討論的還是林依晨與陳柏霖主演的《我可能不會愛你》。
無論是主題的探討還是幾位演員的演繹,《我們與惡的距離》的確可以說是臺劇近幾年難得的上乘佳作之一,但《我們不能是朋友》,只不過是批了一件解析人性外衣的霸道總裁愛上我。
王思聰並不會愛上跳進河裡撿蘋果的姑娘
都9102年了,女主角依然在等待帥氣、多金、深情專一的白馬王子救贖,然後你告訴我,這反映了當代現實?Excuse me?
故事題材來上講,《我們不能是朋友》的劇本設定與《春夜》幾乎一致,講述的都是兩位主角在有伴侶的情況下愛上了對方的故事,立意都是探討當代成年人的情感問題。
話題爭議性足夠,在目前這個盛世如你所願的大環境下,有禁忌話題突圍,備受關注容易理解。但光有話題爭議就能得到8.2的評分,我不禁要懷疑,我們是不是對臺偶有年代濾鏡?
隔壁南韓的《春夜》,導演安畔錫是情緒型,敘事細膩,勝在人物內心刻畫,可惜節奏過於緩慢,總體無功無過。
但到了《不能是朋友》則直接變成了廉價獵奇故事,沒有邏輯到難以理解——且不問為了撿一個蘋果(雖然這個蘋果折合人民幣2000+)跳進河裡合理不合理,偶像劇向來沒有合理性這個東西,王思聰會毫不猶豫的愛上這位跳進河裡撿蘋果的姑娘嗎?明顯不會。
灰姑娘型的傻白甜女主搭配創投CEO霸道總裁,在有女朋友的情況下,劉以豪窮追不捨,睡一晚便宜八百萬把這個房子賣給郭雪芙。這樣的故事,並不會因為他們各自有對象而有所不同,本質上,這就是一部「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故事。
貼著「很欲」「婚前出軌」「三觀盡毀」這樣吸引眼球的標籤,最多掰扯到人和性。
而目前的十集,除了男主讓女主「陪我睡一晚給你8百萬」這種「女人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的老晉江梗以外,比起《春夜》裡丁海寅的糾結猶豫、愧疚、小心翼翼和百轉千回,男主褚克桓仿佛時刻在上演PUA進群宣傳片。
如果你還不知道PUA是什麼,為了保命,建議女性同胞們都深入了解一下。
朋友們注意了,性騷擾就是性騷擾,跟對方長什麼樣一點關係都沒有,男女都一樣。現實裡,就褚克桓那些舉動,不論是不是像劉以豪演的那麼帥,覺得受到侵犯就應該果斷選擇報警。
男主甚至還上演了抽籤挑選女性過夜,不同意也不行的這種犯罪戲碼?抱歉,本霸道總裁愛上我10級愛好者只能給這部劇一星。《晝顏》還努力講述了心靈的契合,《我們不能是朋友》想表達的難道就是找個有錢人就嫁了?
四人共處一室,兩兩擁抱,原本期待會有類似《空房間》裡的中景畫面凸顯矛盾,導演卻給了兩個男女主臉部特寫,他太清楚觀眾喜歡看什麼——郭雪芙的甜美和劉以豪的帥氣。
拍偶像劇有問題嗎?當然沒有問題,但是打著聳動的出軌和人性標籤來吸引眼球,就是你的不對了。
用消費主義、曲解的平權概念綁架情感題材,將開放跟濫交劃上等號,用約炮來追求兩性平等,難以置信,時至今日,影視劇在刻畫當代兩性情感問題上,依然如此的片面。假裝有深度的瑪麗蘇,都是耍流氓。
事實上,想要探討當代成年人感情,把女主換成不追求穩定關係的女二韓可菲,《我們不能是朋友》或許還能有點意思。
劇本設定也很簡單:褚克桓這個渣男,與女友10年的感情日趨冷淡,在毫無激情的情況下,碰到像韓可菲這朵熱烈的玫瑰,她性感、美豔、不追求穩定的關係只尋求刺激,兩人本來都只想玩玩,結果越陷越深發現愛上彼此。這樣或許還能有點日劇探討人性的味道。
沉寂了7年的臺劇
能否靠現實題材重回巔峰?
《我們不能是朋友》肯定與解析人性和現實沒有半毛錢關係,但臺劇真的已經很久沒有這麼熱鬧了。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不能是朋友》兩部劇集的全網討論盛況,恍惚間,讓人想起周末在家支著鍋、端著飯追華視的歲月。
(風靡亞洲的《流星花園》)
曾經很長的一段歲月裡,臺灣電視劇憑藉偶像愛情題材風光無限,《流星花園》《王子變青蛙》《惡作劇之吻》《命中注定我愛你》等等,這些劇集至今都是翻拍劇的重要IP。
其中《流星花園》韓國一版,日本一版,內地更是鍾情,翻拍了2個版本;《惡作劇之吻》更是讓日韓拍了一版又一版,從金賢重到古川雄輝,捧紅了一個又一個主演。
2008年的《命中注定我愛你》,以10.91%的平均收視打破偶像劇收視紀錄,成了當年臺灣地區電視劇收視冠軍,海外版權賣到了15個國家和地區。臺偶最後的高光時刻,是2011年八大電視臺自製的《我可能不會愛你》。
當年,這部劇在臺灣本土的收視率達到2.8%;次年,橫掃金鐘七項大獎,幫林依晨脫掉了傻白甜標籤,成功完成轉型;目前,豆瓣評分8.6,由近16萬豆瓣網友給出。
2012年,該劇在湖南衛視播出,以豆瓣8.9、收視率1%的成績收官。但同時臺灣市場也正在被《甄嬛傳》的熱潮席捲。
自此之後,臺灣再無劇集能超越《我可能不會愛你》的口碑和熱度,臺劇以肉眼可見的頹勢進入了長達7年的「靜默期」。
直到今年《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出現,把臺劇等於偶像劇的標籤撕下,那段引發全網討論的賈靜雯哭戲,證明了臺劇在現實題材領域的功底和可能性,這是一次內容的成功轉身。
事實上,除了《我們與惡的距離》,臺劇在對人性的洞察和社會問題的關註上已經努力了好幾年。
2016年,王小棣、蔡明亮、陳玉勳等人力邀藍正龍、楊丞琳、吳慷仁等實力派演員推出「植劇場」——系列臺灣單元劇和臺視周五優質戲劇合集。
根據介紹,「植劇場」由8部劇集組成,每部6至7集,每集大約90分鐘,劇集長度大幅度縮減,劇集題材也擺脫了原先的偶像言情類,分為了愛情、驚悚、靈異以及原著改編四大門類。騰訊2016年引進的《荼靡》就出自「植劇場」,該劇在豆瓣的評分也達到了8.6(25907)。
「植劇場」主導者之一的王小棣曾說:「過去在臺灣,一般做電視劇的預算少,所以沒錢做後制等部分,就只能惡性循環回去寫類型劇。但如果我們永遠不做,臺灣就真的再也不會做電視劇了,所以植劇場必須跨出這一步」。
儘管燒了2億新臺幣的「植劇場」最終慘澹收尾,但如今,在HBO的加持下,臺劇借著《我們與惡的距離》以全新的姿態回歸到了大眾視野裡。
於此同時,內地視頻平臺(騰訊視頻為主)實現接連上線,甚至實現同步播出,至少釋放了一個信號:平臺與港劇的合作一直沒什麼水花,臺劇重回內地市場的機會可能來了。
只不過,要想抓住機會,《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個良好的案例,而《我們不能是朋友》應該只是佔了抓人眼球標籤的便宜和前者的東風。
近期熱文
虛擬偶像
商務合作 / 轉載 / 加入社群 / 約稿
請聯繫微信ID:
358894069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
爆料尋求報導加微信號:358894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