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港股
新浪港股訊 4月1日消息,滙豐公布因疫情影響取消派發股息,公司股價今日一度暴跌10%,今年以來市值更是蒸發近4000億,作為重要股東的中國平安此次無法分享紅利,分紅損失高達23億港元,而如果計及2020年股息虧損,虧損額將高達80億港元。此外,滙豐股價的暴跌同樣讓中國平安手中的股份市值大幅縮水。而在同一日,另一家銀行更是暴跌43%,淪仙股,銀行業到底怎麼了?
滙豐取消派息,股價一度暴跌10%
為回應英國監管機構要求,滙豐控股於昨日愚人節宣布叫停派息與股份回購。起初,部分人以為這是「愚人節」的惡搞,但消息證實後,很多股民哭訴。
滙豐控股昨日暴跌逾9%,今日再度大跌5%,市值蒸發逾1200億港元,目前市值只有不足8000億港元,今年股價暴跌35%,今年市值蒸發4300億。此外渣打集團昨日大跌7.6%,今日再跌逾1%。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騰訊市值近3.6萬億港元,市值相當於4.5個滙豐的體量。
滙豐控股宣布,公司董事會昨日接獲英倫銀行透過審慎監管局發出的書面通知,要求滙豐取消派發2019年第四次股息。英國其他銀行集團亦接獲類似要求。
滙豐指出,董事會明白新冠肺炎疫情對當前環球經濟所造成的嚴重影響和潛在打擊,以及集團在協助客戶度過這場危機並保留資源以備於復甦時用作投資所擔當的重要角色。集團擁有龐大的資本、雄厚的資金和充裕的流動性,但當前局勢極不明朗,難以評估疫症的持續期及影響。
滙豐將於4月28日公布2020年第1季業績。在艱難的經濟環境下,集團首季業績仍然穩健,而且信貸業務至今表現良好。然而,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以至對利率、市場水平及前瞻性經濟前景的影響,集團預期制訂保險產品業務的列帳基準收入,及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的信貸及資金估值調整將會受到影響,而預期信貸損失亦將會增加。
中國平安分紅損失80億,市值縮水逾300億
滙豐此次取消派發股息,對滙豐股東和投資者而言來說是最大受損者。截至2020年4月1日,滙豐控股具體持股如下,在黑石接連增持後,已經躍居第一大股東,為最大受損者;第二大股東為中國平安,從2018年11月1日持股就沒變過,目前持股7.01%;小摩持股3.87%,今年3月精準減持,損失大幅減少。
從股息方面來說,滙豐打算分紅0.21美元/股,折合1.6279港元/股。本次取消之後,黑石因為取消分紅損失14.7368*1.6279=24億港元。中國平安因為取消分紅損失14.18925*1.6279=23.1億港元。摩根大通損失8.0058*1.6279=13.03億港元。如果將2020年股息計算在內,中國平安本次損失分紅收入約80億。
從資本市場股價走勢來看,其中,黑石自2020年3月12日不斷增持,持股比例從6.99%增至7.12%,多頭頭寸不斷增加。而摩根大通在3月2號精準減持3.69億股,套現195億港元,此番帳面少虧47億港元。
中國平安持股14.19億股,持股比例7.01%。如果以今年計算,中國平安持股市值帳面縮水295億港元。
2017年12月6日,中國平安集團下屬平安資產管理公司(下稱平安資管)向香港聯交所申報,平安資管通過港股通渠道累計買入滙豐控股(00005.HK)1017946172股,持股比例為5.01%。此後中國平安又多番增持,不過增持價格都在60港元以上,
2018年,中國平安最後一次增持發生在2018年11月1日,平保(02318)旗下平安資管已超越貝萊德成滙豐(00005)最大股東,持約14.19億股股份,佔其股權逾7%,增持成本為65.1153港元。以平安增持前,滙豐收市價65.5元計,該批股份市值約929.4億元。滙豐回應指,歡迎平保續為滙豐的長期投資者。目前,中國平安持有滙豐帳面市值為541億港元,較2018年底市值縮水388億港元。
其中,2018年以前的半年內滙豐股價在65元以上,即使按1年內,均價也在60以上。如果以60港元計算,中國平安浮虧36.5%,如果以65港元計算,中國平安浮虧41.3%。以60-65港元區間持倉成本計算,中國平安的持股成本大約在850-922億港元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平安自2018年、2019年以來累計獲得分紅收入86.57億港元,其中2018年分紅收入54.37億港元。2019年分紅3.57元,去掉2019年年底的1.63港元,滙豐2019年分紅2.27港元,中國平安分紅收入為32.2億港元。
也就是說,本次分紅取消,中國平安分紅收入損失23.1億港元,如果加上2020年分紅損失,合計損失大約80億港元。中國平安累計分紅收入大約在86.57億港元左右,中國平安買入滙豐成本在850-922港元之間,2018年最後一次買入後中國平安持有市值為929.4億港元,目前帳面市值為541億港元。目前帳面市值較2018年底縮水388億港元(今年帳面縮水295億港元)。以此計算,中國平安累計投資滙豐帳面虧損至少在300億以上。截至發稿,中國平安跌1%,今年以來跌近20%,市值蒸發逾3000億港元。
滙豐成頭號沽售對象,港股民集體哭泣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不少企業資金鍊開始斷裂,迫使英倫銀行發出通知,要求英國銀行業停派股息,消息重創相關銀行股,香港散戶愛股滙豐在暫失高息光環下,更淪為頭號沽售對象。機構分析,即使影響嚴重,英國當局仍有如此決定,預示著更令人擔心的金融系統性風險可能受威脅。
目前的形勢是,包括滙豐及渣打等英國銀行,須應英國監管機構要求取消派發去年度末期息,並在今年底前暫停派發季度或中期息,亦不可作任何回購股份行動。匯控叫停派2019年的末期息及取消今年的一年股息,按以往的派息水平計算,一手股份(400股)少收約2246港元,兩日股價暴跌13.7%,帳面市值一手縮水2420港元,小股東可謂雙重損失。如果僅以這兩日計,平安帳面市值縮水86億港元。
明明滙豐轉眼變成利豐」是改編自2006年本地女歌手鄭融的大熱金曲《紅綠燈》,副歌的其中一句「明明綠燈轉眼變成紅燈」,歌詞的原意指愛意與情感轉眼流逝。滙豐是不少港人的愛股,不少人將其當作「傳家之寶」,正是因為它穩健的經營作風及持續的派息政策,過去更有「聖誕鍾買滙豐」、「買咗鎖入夾萬」之說。故此,匯控今次叫停派息,牽動了許多股民對匯控的複雜心情。
有「股壇小辣椒」之稱的獨立股評人胡孟青昨早在電臺主持開市節目時,就以「愚人節啊!系咪呃人?系咪講笑喳?聽日會冇事啦?」作開場,她表示,匯控不派息「有如老公唔畀家用,但老婆仍然會好愛他。有人鍾愛匯控的程度,不是常人能理解」,暗示匯控此舉就算會傷害其與一眾小股東的關係,但仍有小股東對其不離不棄,患難見真情。
機構怎麼看,顏招駿:所有買入滙豐理由消失
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分析師溫傑表示,滙豐取消派息影響很大,因匯控所屬的銀行業務本身受累經濟放緩,支持股價的最重要原因是因為息率高現時最大風險是,如果疫情進一步惡化,拖累其收入及盈利,有機會需要供股。
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表示,匯控一直被投資者視為長線收息之選,因貪其過去持續及穩定的派息,此前匯控股息率一度高達9%,相信引來不少散戶入市。不過,最近集團宣布因為疫情推遲架構及員工重組計劃,令削減成本的憧憬幻滅。匯控又因應歐洲央行及英倫銀行建議暫停去年第四季的派息,以及指出將不會在2020年底前派息所有季度及中期股息,管理層早前已表明暫停股份回購計劃。
他表示,消息對股價帶來負面影響,短線、中線及長線不抱太大希望。短期內看不到股價有上升的催化劑,不過由於股價已跌近海嘯價,不排除短線有技術性反彈,中長線看淡匯控股價。投資者或考慮把匯控轉投子公司恒生銀行。現在聯儲局減息,匯控暫停回購、派息,加上疫情對經濟的打擊,基本上前期所有購入匯控的理由也消失了。
美銀美林表示,重申對匯控「中性」投資評級,將英國上市股份目標價由500便士降至460便士,將香港上市目標價由47.5港元降至44.7港元,以反映集團分派降低、及資本成本預測由9%升至10%。
該行稱,匯控旗下的香港業務貢獻去年除稅前盈利121億美元、英國僅佔17億美元,而香港零售個人投資者共持有匯控約28%、內地投資者佔11%,該行估計亞太區投資者會持匯控好倉多於英國投資者。
該行預計,公司在2019年至2021年每股派息各為0.3美元、0.21美元及0.3美元(對比2018年為0.51美元),各下調41.2%、下調30%及上調42.9%,也預計2020年及2021年股息回報預測各為3.73釐及5.33釐。
更嚴重危機逐漸浮出水面?
股價捱沽是必然的市場反應,惟值得注意的是,英國當局作此決定背後的考量。如今宏觀經濟大受疫情打擊,金融市場動盪不安,投資者如驚弓之鳥,銀行股既屬股市指數重磅股,行業景氣亦被視為經濟晴雨表,其重大消息足以撼動市場信心。須知道勒令銀行停派股息,一則變相減少分紅,影響回報率和估值;二則無可避免打擊市場對銀行業前景的信心。面對這些負面影響,監管機構仍選擇去做,反映背後或潛藏更大危機,尤其在經濟持續轉差及息率朝向負數下,銀行業面對的經營風險前所未有,必須保留資金應對關乎存亡的問題。
事實上,投資和消費信心每況愈下,信貸需求疲弱,若說停派息能讓銀行增加信貸,以刺激經濟的話,理由實在牽強!反之,如今全球疫情未受控,經濟停擺帶來的損害愈來愈深,最致命的是難以估底,量寬到了這個地步,充其量是穩定短期氣氛,卻無法阻止經濟實況和信心危機持續惡化。
經歷各大央行大幅減息後,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地區步歐洲和日本後塵,進入負利率狀態,這誠然不利銀行存戶,一旦大量存戶提走存款,現金流將現極端波動,加上經濟衰退,企業違約大規模爆發,信貸市場崩潰,不良貸款和壞帳撥備急升,銀行業所面對的壓力難以想像。參考2008年金融海嘯,危機最終令銀行業大洗牌,大型業者即使可以留低,亦要合併、削債、重組,面貌大改,原股東即使不用血本無歸,身家都被大幅蒸發,欲哭無淚。故無論如何,全球央行都積極為銀行業築好高牆,增資抗逆。
天災人禍令金融市場已悄然走進黑暗隧道,投資者此刻須戒除僥倖之心,把握時間做好風險管理,作好捱苦的準備,冀能等到光明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