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保險不計成本的扶持滙豐銀行?這個有點說的太好聽了,實際上平安不斷增持滙豐銀行股份只不過是一種正常的投資行為而已。
而平安之所以不斷增持滙豐銀行,這裡面實際上看中的是滙豐銀行背後的中國業務。
大家都知道目前平安是我國最大的一個金融集團之一, 2019年其營收超過1.17萬億人民幣,利潤超過1,300億,其業務涵蓋保險、銀行、信託、資產管理、小額貸款等等。
而平安今天的規模並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來的,而是不斷的積累起來,這裡面既有自己內部發展的一些企業,也有一些是通過外部收購而來的,比如收購深圳發展銀行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當然平安除了自身業務龐大之外,實際上它還是一家大型投資公司,目前投資的領域非常廣,這裡面既有一些房地產業務,也有一些金融業務。
而滙豐銀行就是平安集團對外投資的最重要資產之一,關於中國平安以及滙豐銀行的一些關係,要從2002年開始說起。
2002年的時候,滙豐控股入股中國平安,拿下10%的股份,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直到2012年滙豐控股才退出中國平安,隨後這兩者發生了一種逆轉關係。
在中國平安規模不斷龐大資金越來越多的背景之下,2017年12月份,中國平安通過旗下平安資產管理公司向香港聯交所申報通過港股通渠道累計購入了滙豐控股10.18億股,其持股比例為5.01%,成為滙豐控股的第二大股東。
到了2018年2月9日,中國平安又以30億港元價格再次購入滙豐控股股份,隨後中國平安所持有的滙豐控股股權比例達到6.17%,持股數量12.53億股。
到了2018年11月1日,中國平安再次通過平安資產管理購入滙豐控股537.56萬股,此後,中國平安正式取代貝萊德集團,成為滙豐控股的第一大股東及持股比例為7.01%。
不過在中國平安入股滙豐銀行之後,他並沒有撈到太大的好處,因為最近幾年時間滙豐銀行的業績表現一直不太理想,比如2019年滙豐銀行淨利潤只有60億美元,淨利潤同比下降達到53%。
進入2020年之後,滙豐銀行業績表現更糟糕,其中上半年滙豐銀行營收下降10%,只有267億美元,稅後淨利潤只有31億美元,淨利潤暴跌69%。
既然滙豐銀行業績表現這麼糟糕,為什麼平安銀行銀行還要不斷增持滙豐銀行股份呢?這裡面我認為平安真正看重的是滙豐銀行背後的中國市場。
雖然滙豐銀行是一家外資企業,其總部在英國倫敦,但實際上滙豐銀行跟中國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
滙豐銀行前身是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成立於1865年,成立的初期目的是為了在歐洲、印度和中國之間提供融資服務,所以一直以來滙豐銀行的主要業務都是放在中國。
在1992年之前,滙豐銀行的總部一直設在香港,只不過在1992年他全權收購了米特蘭銀行,隨後滙豐銀行將總部搬到了倫敦。
但即便滙豐銀行總部搬到倫敦了,中國的業務仍然是滙豐銀行最主要的市場。
比如2019年滙豐銀行實現營業收入554億美元,其中亞洲貢獻的營收達到305億美元,相當於亞洲貢獻的營收佔到滙豐銀行營收的比例達到55%以上,而在亞洲業務當中,90%的營收都是由中國市場貢獻的。
除了營收嚴重依賴中國市場之外,滙豐銀行的淨利潤更是嚴重依賴中國市場,比如2019年滙豐銀行經調整的稅前利潤是222億美元,其中亞洲稅前調整後的利潤達到186億美元,佔比高達83%,這裡面光是香港貢獻的稅前利潤就達到121億美元。
進入2020年之後,亞洲市場對滙豐銀行的貢獻更加明顯了,比如2020年上半年,滙豐銀行實現了31億美元的淨利潤,但是北美市場的利潤只有2000多萬美元,暴跌96%;拉美市場淨利潤只有1000多萬美元,同比暴跌800%;中東及北非市場虧損超過3000萬美元;歐洲市場虧損更是高達30億美元。
那在歐洲以及北非市場出現較大虧損的情況下,為什麼滙豐銀行還能取得31億美元的淨利潤呢?這只能說明亞洲市場貢獻了很大利潤。
2020年上半年,滙豐銀行在亞洲市場取得的淨利潤達到73億美元,這裡面90%都來自中國市場,這才彌補了其他市場的巨大虧損。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市場對於滙豐銀行都是至關重要的,甚至可以說起到生死攸關的作用,也正因為如此平安才看中滙豐銀行,然後不斷增值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