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定增與股東減持「不約而至」 智度股份業績下滑如何支撐百億市值?
摘要
【定增與股東減持「不約而至」 智度股份業績下滑如何支撐百億市值?】智度股份解禁前夕的一份定增方案,貼上當下最熱的直播、網紅、區塊鏈概念。今年以來,公司股東已套現約3.9億元。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現象引起投資人不解。公司方面對相關疑問做出了自己的解答。(投資者網)
智度股份解禁前夕的一份定增方案,貼上當下最熱的直播、網紅、區塊鏈概念。今年以來,公司股東已套現約3.9億元。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現象引起投資人不解。公司方面對相關疑問做出了自己的解答。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智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0676.SZ,下稱「智度股份」)2019年淨利潤出現下滑後,今年一季度虧損1.2億元的利空繼續朝公司湧來。
另一面,公司在通過各個渠道發布利好,今年上半年,智度股份幾乎包攬了營銷界最火的概念:抖音、網紅直播、數字貨幣等,這也使得公司股價堅挺。目前市值仍達113億元。
這種基本面和二級市場背離的情況引來一些投資人擔憂,《投資者網》就相關疑問近期聯繫到公司方面,並得到了較為詳細答覆。
定增與減持相伴
智度股份淨利潤連續多個季度的下滑,今年一季度更是虧損不少,公司坦承,「近一年多受宏觀經濟擾動及新冠疫情影響,對業績有一定影響。」
但業績的的頹勢卻未在二級市場上表現出來。數據顯示,智度股份最新股價多在8.5元/股震蕩,相比去年第三季度時的5.5元/股還有不小的漲幅。
這有賴於公司對熱點概念的運籌帷幄。今年抖音概念股大火之際,智度股份提示投資者,抖音是其大客戶,「公司為農夫山泉、招商銀行、三七互娛、騰訊、字節跳動、百度、京東等品牌廣告主提供營銷服務。」
今年5月14日,智度股份公告,擬向不超過35名投資者發行不超過2.82億股股份,募集不超過16.92億元資金,用於直播電商及MCN等內容生產平臺建設、央行數字貨幣(DC/EP)場景化開發建設等項目。兩天內,公司市值增加了近20億元。
這筆定增預案的發布時機耐人尋味:繼5月22日約3.47億股限售股解禁之後,6月1日,公司迎來1905萬股解禁。
伴隨著原始股大額解禁,原始股東們開始大口饕餮。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公司3名股東通過7次減持,合計賣出3917萬股,套現約3.9億元。3名股東分別為智度集團、智度投資及袁聰。
「公司股權結構穩定;本次減持是基於資金安排需要,並非不看好公司未來發展。」智度股份如此回復。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公司不少股東質押率居高不下,如正弘置業、易晉網絡與今耀投資的質押率均達到99.9%。出於緩解資金壓力的考慮,重要股東未來是否仍將減持?
智度股份稱:「如有減持,將如實信披;上述三名股東合計質押8759萬股,不會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數據統計,公司重要股東合計質押股數2.7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0.35%。
應收帳款為何驟然減少
自2019年7月起,智度股份不斷增持國光電器,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持股數達到5384萬股,這筆持股在一季度給公司帶來2億元虧損。
有投資者在股吧提出質疑:「如果以公司初始投資4.96億元,減去3月31日所持國光股權市值4.59億元,虧損約0.37億元,虧損2億元是怎麼算出來的?」
智度股份向《投資者網》解釋:「國光電器2019年12月末的收盤價為12.19 元/股,彼時公司的持股數是 4174.33 萬股,國光今年3月末的收盤價為8.52元/股,以此可以算出,2020 年 1-3 月該項投資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2億元。」
投資者同時提出,智度股份今年一季度應收帳款大幅減少至9.6億元,而年初及去年同期分別高達22.7億元、24.2億元,這是為什麼呢?
「2020年財政部調整了會計準則,即應收帳款重新分類應收帳款、合同資產列示。如按同一口徑計算,今年一季度應收帳款因為27.75億元。」
但《投資者網》發現,在網際網路軟體與服務行業中,因調整會計準則調整造成應收帳款大降的公司不多。
同期,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淨額還流出了0.48億元。智度股份對此解釋稱:「客戶復工復產延期,導致業務回款拖後,資金回款未達預期;因營業額大幅增長,相應媒體端充值付款增加;網際網路金融相關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出約 0.74 億元。」
存貸雙高現象也引發關注。今年一季度,智度股份應收帳款融資達到2.7億元,短期借款增加到5.2億元,相比2019年年末分別增加1.7億元、1.5億元。
而與此同時,公司貨幣資金達到8.86億元,相比去年末增多1.56億元,公司帳面還躺著11.6億元理財產品。為什麼帳上明明有不少錢,還要借很多錢呢?
公司方面稱,「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業務回款放慢;網際網路媒體和數字營銷業務的業務性質決定公司需要保留大量資金儲備。理財產品主要為隨存隨取、安全性高的產品;為拓展業務需更大的投入,運用銀行貸款及應收帳款融資的方式均是根據實際業務情況,配合年度業務規劃酌情運用、開展。」
多項指標如何「自圓其說」
公開資料顯示,智度股份於1996年上市,原本的主營業務為儀器儀表。2008年開始因經營不善,走向了扣非淨利潤連年虧損的惡性循環,因而公司在2016年併購了一系列網際網路廣告傳媒子公司,並完成了主營業務的轉變。
改頭換面後,智度股份業績有所變化。2015年至2019年,公司營收從3.2億元增加到108.7億元,歸母淨利潤從350萬元增加到6.2億元。
2016年至2019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合計達到22億元,而經營活動現金淨額僅5.87億元,二者相差有近4倍之多。對此,公司表示:「其他業務中包括網際網路小貸業務,這筆業務正常開展將直接導致經營活動現金流留出。」
互金業務侵蝕了大量現金流,那麼其成效如何?2017年至2019年,公司其他業務營收分別為159.8萬元、1459萬元、2124萬元,業務收入佔比為0.03%、0.19%、0.2%。
2019年,智度股份營收同比增41.7%至108.7億元,但歸母淨利潤還是下滑了13%至6.2億元,扣非淨利潤更是下滑43%至3.9億元。
「扣除實施股權激勵的費用後,歸母淨利潤同比增9.5%。」公司對此這樣解釋稱。
其他財務數據也出現變化。公司毛利率與淨利率分別為11.7%與5.6%,相比前一年降低7個百分點與4個百分點,攤薄後的淨資產收益率也從12.17%下滑到9.3%。
對此,智度股份表示,其主營業務發展良好:「除前述大客戶外,公司還是阿里、廣點通、百度、搜狗、360 等頭部媒體的前三大核心代理商之一,並取得了VIVO、小米、一點資訊等硬核媒體廠商的核心代理資質。未來將持續加碼以區塊鏈、人工智慧為主的技術投入。」
2019年,公司應收帳款、預收帳款同時同比增長約20%,預付款、應付帳款增長近一倍。這說明公司既縱容了賒銷,又提前預收了客戶資金,對待供應商亦如是。
智度股份稱:「在營業額大幅增長的情況下,應收帳款小幅增加;公司積極拓展媒體資源,從而達到了應付帳款增長率大於營業成本增長率的運營成果;預付、預收的變動主要系媒體信用政策、客戶信用政策綜合考慮運用的體現。公司除年報披露的極少量關聯交易外,不存在其他關聯交易,更不存在利益輸送的情形。」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帳面仍有商譽25.59億元。公司對此表示,「每年末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 與商譽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不存在減值跡象。」
(文章來源:投資者網)
(責任編輯:DF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