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5月17日,國際不再恐同日,就在今天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臺灣立法院通過《司法院釋字748號解釋施行法》,這是亞洲首部承認同性婚姻的法律,它將在5月24日正式施行。
臺灣為什麼可以成為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亞洲地區呢?
就在今年2月,青杏醬的好姬友野馬君去了一趟臺灣,順道拜訪了幾家致力於推進性別平等機構,非常感慨臺灣在性別平等教育上領先我們太多,正好趕上臺灣地區「行政院」提出保障同性伴侶締結婚姻關係的專法,又是一個關乎性別平等的裡程碑事件。
所以今天青杏醬邀請野馬君來寫一寫,臺灣推進性別平等教育的過程,以及她在拜訪這些機構時的一些感悟。
曾經充滿性別刻板印象的課本
臺灣的性別平等教育不是憑空而來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臺灣國小國中的教材中,還有很嚴重的性別刻板印象。
比如國小的第一課《誰起得早》課文內容就是「爸爸早起看書報,媽媽早起忙打掃」,強化了「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
△國小第一課
還有一篇課文講到,「有的時候我爸爸沒有出海打漁,又趕上我們的假日,他就帶我和哥哥到海邊去,教我們釣魚的方法「;
而另一篇課文則是:」昨天是星期日,我們三姊妹都在家,大姊看到家裡有些亂,就要二姊和我跟她合作,把家裡整理整理,我和二姊都答應了。「
同樣是假日,男孩子跟父親外出釣魚,女孩子就要待在家中整理家務。
臺灣的朋友跟我說,除了這些明顯的課文內容外,那個時候的臺灣課本還在很多方面強調了男女的分工與差異。比如家政課本中的主角幾乎都是女性,而講運動、實驗的課本裡,主角幾乎都是男性。
當時已經有倡導性別平等的團體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婦女新知基金會從1988年開始,對臺灣的教材課本進行了檢視,認為其中存在著大量性別刻板印象的內容,會影響到男孩和女孩關於未來的職業選擇與人生規劃。
他們推出了《兩性平等教育手冊》,成為性別平等教育的先聲。
從彭婉如到葉永志
1996年,臺灣爆發了一件至今未解的懸案「彭婉如案「,這起事件大大推動了性別平等教育的進程。
彭婉如是臺灣知名的女權運動者,曾推動多項保障女性權益的法案,包括「婦女參政四分之一保障條款」。
△彭婉如
1996年11月30日,在高雄為「婦女參政四分之一保障條款」徹夜奔走的彭婉如,夜間結束工作後,在路邊搭乘計程車回到住處,卻意外失蹤。
三天後,她的遺體在郊區被發現,當時她全身身中35刀,傷口深入胸腔,歹徒甚至還把右眼眼球挖掉,全裸棄屍。
彭婉如的慘死觸動了整個臺灣社會,人們沒有譴責受害者,相反,人們意識到,社會中針對女性的暴力一直存在,而這種肆無忌憚的暴力,與不平等的性別文化有著很大關係。
彭婉如命案發生之後,社會各界力量很快行動起來,1997年年初,臺灣通過並開始實施《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其中規定,中小學必須有「兩性平等教育」,1997年3月,教育部成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
(多說一句,今天在臺灣的公交車、捷運上,都能夠看到各種反性騷擾的標識,公交車設有專門的反性騷擾緊急鈴,捷運站內的廣播也一直在提醒乘客,如果遇到性騷擾,可以立刻通知站內的保安組。)
而這時,不管是教育部還是民間團體使用的都是「兩性平等」而非「性別平等」這樣的話語,即認為性別只包含男人和女人,不存在其他的可能性。
葉永志案的發生則改變了這一表述。
△葉永志
葉永志是臺灣屏東縣國中三年級的男生,他從小氣質溫柔,行為舉動「很女性化」,喜歡玩過家家的遊戲,也因此,葉永志在學校經常受到霸凌,有同學曾強行脫下葉永志的褲子「驗明正身」。
△葉永志是一個非常溫柔、體貼的孩子
因為霸凌和嘲笑,葉永志在學校時不敢當著大家的面去廁所,只能提早幾分鐘下課偷偷去廁所,或者在上課鈴響之後使用女廁所和教師廁所。
△那時學校並沒有在意同學對葉永志對霸凌
2000年4月20日,葉永志在下課前五分鐘舉手向老師表示想上廁所,經老師同意後離開教室,但一直到下課都沒有返回教室,之後被同學發現在廁所裡,倒臥在血泊中,後經搶救無效而死亡。
△葉永志媽媽從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不正常的」,他只是不同而已。
葉永志生前的遭遇引發了人們對於多元性別議題的討論:性別是否只有男和女兩種?是不是一個男生一定要陽剛,女生一定要溫柔?如果一個男生表現得陰柔、細膩,是否應該被糾正,甚至被霸凌?我們可以不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嗎?我們可以與同性相愛嗎?
在葉永志案帶來的思考的催化下,2004年,臺灣終於通過了《性別平等教育法》,要求中小學每學期至少進行4小時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和相關活動,除了男女兩性的性別平等保護之外,還涵蓋了不同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彆氣質的平等權利保護。
臺灣的性別教育課本長什麼樣?
從《性別平等教育法》開始,臺灣的性別平等教育開始了有法可依的時代,在教材編寫中也需要符合性別平等的原則,「爸爸早起讀書報,媽媽早起忙打掃」這類刻板印象已經被更為多元的內容取代。
總的來說,臺灣的性別平等教育包括性教育,情感教育和同志教育。
性教育內容從國小到國中層層遞進,從教小朋友保護自己的身體隱私,尊重別人的身體自主權,到認識男女生理差異,了解性器官,再到性行為。
△臺灣國小課本和性教育有關的內容(點擊圖片可放大)
情感教育會教授學生如何處理親密關係,包括該如何開始一段戀情,如何避免危險戀人,在戀愛中怎樣與對方溝通,怎樣走出失戀,遭遇分手暴力該怎麼辦等內容。
同志教育即多元性別教育,旨在讓學生們了解到不同性別、不同性傾向和不同性彆氣質,營造包容、多元、開放的校園環境,減少校園霸凌。
△課本中同志教育的相關內容(點擊圖片可放大)
然而,臺灣在性別平等教育的路上高歌猛進的同時,近年來也受到不少保守團體的反對和攻擊。
比如臺灣的朋友告訴我,儘管臺灣沒有沒有「早戀」的說法,但也有不少家長仍然堅持認為,應該到了大學之後才能談戀愛,所以反對在國中階段就開始進行情感教育。
還有一部分家長反對「過於露骨」的性教育,認為性教育應該偏向於守貞教育,而不要強調「身體自主權」等內容。
臺灣的朋友跟我們講了這樣一個例子。一位保守團體的家長來到學校和學生們分享,她講了一個蘋果的故事。
她把一個蘋果交給學生,請全班同學在班級內傳一遍,然後拿起這個蘋果問大家,「這個被所有人都摸過的蘋果,你還敢吃嗎?」
學生們回答「不敢,因為不乾淨」。
那位家長這時說,「對了,這個蘋果就像是一位女生,如果她不珍愛自己,和許多男生有交往,也會沒有人敢要她。」
△保守團體對性教育的誤讀、歪曲
當然,爭議最大的還是同志教育,在一些保守團體看來,同志教育就是讓「孩子變成同志」的教育,因此極力抹黑這部分內容,甚至在去年發起公投,要求教育部撤下關於同志教育部分的內容。
臺灣的性別平等教育之路還沒有走到終點。
但臺灣的一位朋友告訴我,經過這些年各個團體的不懈努力,尊重不同性別、性傾向、性彆氣質的人已經成為了臺灣社會的一個基本共識。
「每個人都能比較自在地活著。」他這樣告訴我。
是啊,我想到在翻看臺灣的課本時,裡面不僅有引起保守團體不滿的性別光譜的內容,往後翻,還有教學生如何與殘障者相處的內容,甚至包括如何欣賞和烹飪不同國家的料理。
和性別平等教育的其它內容一樣,這些內容並不是在鼓勵學生成為殘障者、成為其他國家的人,而是讓學生認識與自己不同的人,尊重與自己不同的人,學會和與自己不同的人相處。
我想,不管是性別教育還是更廣泛意義上的教育,其實都是在教育人們平等地對待那些與我們不一樣的人。
而這,為什麼要遭到反對呢?
從臺灣回來後,我突然想,如果能為更多感興趣的人策劃一場這樣的旅行,收穫不是更多?
是的,這就是我現在想要做的——臺北性/別工作坊。
△掃碼報名,通過審核後,會單獨聯繫報名者提供繳費方式及具體行程計劃表
7月8日~7月12日,5天5夜
青杏醬和野馬君帶大家一起
與6位臺灣性別/領域大咖
交流,了解、學習、討論
主題包括
臺灣性/別平等的推進過程
臺灣民俗中的性/別文化
臺灣高校反性騷擾機制的建立
……
等8大主題
之所以叫做「工作坊」而不是「旅遊團」,是因為整個過程並非是一個被動接受訊息的過程,而是每個人帶著好奇、求知,通過講座、觀影、戲劇、探訪等不同方式來主動消化、理解訊息,並重新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收穫的過程。
我們不去景點拍照,不發定位不打卡,我們的這次旅行不是為了讓別人知道,而是為了自己。
時間:7月8日(周一)~7月12日(周五)
地點:臺北市(具體地點報名後通知)
報名條件:
1、年滿18周歲。
2、可以辦理臺灣自由行籤注(G籤)(具體規定請查看出入境網站或諮詢旅行社)。
3、需填寫報名審核表,通過審核。(通過審核後,需48小時內支付全款,否則視為放棄名額)
參與人數:8~20人。(若未滿8人,則取消活動,全額退款)
日程安排:
(詳細日程安排請報名後向領隊詢問)
day 1:互動遊戲+臺灣性別平等的發展和現狀
day 2:身體焦慮與性別+全體戲劇創作
day 3:探訪空間:女書店+觀影:臺灣民俗與性別文化
day 4:多元成家+臺灣高校反性騷擾機制
day 5:「開天眼」之旅:當帶著性別平等視角去看世界,會有什麼不一樣?
價格
早鳥價:4599元
(5月20日結束)
5月20日起恢復正價:5599元
兩人同行:5299元
在校大學生(不含研究生)9折優惠!
*註:兩人同行與早鳥價優惠不同時進行
以上價格已包含:
1、5天工作坊場地費,6位大咖嘉賓費;
2、臺北市6晚住宿(住宿條件:上下鋪,5~8人間)(7月7日可入住所安排旅店,7月13日退房);
3、8日晚和12日晚的兩頓集體晚餐;
4、工作坊5天精美下午茶、物料及紀念品費用;
5、青杏醬和野馬君全程負責日程安排、戲劇活動指導、擔任團隊領隊;
6、我們為每一位參與者購買全程高額保險。
以上價格不包含:
1、來回臺北的機票費;
2、辦理入臺相關證件的費用;
2、臺北市內的交通費用;
3、除集體餐之外的日常餐飲;
4、途中產生的其它個人消費。
報名方式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提交資料
經審核後我們會單獨聯繫你
繳費後即成功報名
要參加臺北性/別工作坊的3大理由
1、換個角度,深入了解臺灣!
厭倦了走馬觀花,拍照打卡的旅行方式,參與我們的工作坊,可以深入了解當地性/別文化,和這一領域的大咖進行交流。
去一周臺北,比別人環島一個月了解到的都多!
2、價格優惠!
早鳥價(5月20日之前)只需4599!比自己去一趟臺灣的費用還要低!學生還可以打9折!
3、有機會認識志趣相投的小夥伴!
選擇這種深度旅行方式的小夥伴一定都很有趣有想法,通過這次旅行,我們讓大家認識彼此!
如有其它疑問,可以添加微信號:yemaqingnian(野馬君)諮詢。
報名方式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提交資料
經審核後我們會單獨聯繫你
繳費後即成功報名
戳原文也可以報名哦,杏醬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