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聊軍事話題~講講「武裝到牙齒armed to the teeth」這種說法從何而來?
「武裝到牙齒」最初是用來形容16世紀到19世紀北大西洋進行「黑三角貿易」期間滋生出的海盜,因為這些兇狠的海盜除了兩手持武器外,嘴上通常還叼著一把刀。
後來「武裝到牙齒」形容全副武裝的人或武裝到極限的人,現在延伸到為某事做充分準備。
從16世紀到21世紀,海盜的活動地點從加勒比海域轉到了索馬利亞海域,海盜船從「黑珍珠」變成了快艇,武器從口中銜的匕首變成了AK-47和RPG。
經歷了幾次戰爭的人類武器也不斷升級,如今一些美國大兵的人均裝備購置費已經飆升至20萬人民幣左右
高度信息化的未來單兵系統
誰擁有信息優勢,誰就擁有火力打擊優勢,誰就有打贏戰爭的主動權。在這一理念驅動下,未來單兵作戰系統研發也朝著高度信息化邁進。單兵在戰鬥外骨骼的幫助下,可穿戴大質量防護裝具,同時擁有空地一體的信息互聯優勢,可以幫助士兵提前感知戰場態勢。
星雲L70單兵外骨骼機器人
在去年一次武器展覽上,我國的星雲L70單兵外骨骼機器人就已經亮相。外骨骼只是整個單兵作戰系統的組成部分,還有防護裝具、通信系統、武器系統、觀瞄系統、多套單兵系統融為一體,比如星雲L70就配備了科幻感十足的四目120度全景廣角夜視儀,大大提升了單兵的夜間作戰能力。
除了觀瞄設備,新一代單兵戰鬥系統對防彈衣的性能要求更為苛刻,加裝單兵外骨骼後對防彈衣靈活性要求更高,比如TALOS戰術突擊輕型作戰服,使用新型護甲結構與單兵外骨骼形成了有機結合。
人類幾乎研製了適用於海陸空甚至宇宙武器裝備,
但很少有在牙齒上做文章……
因為即便是單兵作戰系統,士兵最主要的武器還是手中的槍械,而非口中的牙齒。
但軍犬例外。
對於有著靈敏嗅覺的軍犬來說,一口鋒利的牙齒是克敵制勝的不二利器。但是在訓練或者實戰中,一旦事故造成牙齒受傷或脫落它們的職業生涯基本劃上句號,此前訓練軍犬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也白白浪費。
「既然人能鑲牙,為什麼狗不能呢?」
21世紀初,美軍開始為脫落牙齒的軍犬鑲上了鈦鋼牙齒,讓它們的牙齒比以前更加堅固。現在有一些軍犬訓練基地中,甚至有故意用「鈦牙」替換原來的狗牙。
「連牙都不放過」的注意力
重新落回人身上
2018年下半年,五角大樓與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公司籤訂千萬美元的合同,以提供「基本上看不見」的安全通信設備。
「臼齒麥克風 Molar Mic」,也可以稱得上是「武裝到了牙齒」。
這款設備在使用時夾在槽牙位置,通過頜骨和顱骨將聲音傳遞到佩戴者的聽覺神經。
佩戴者傳出的聲音被發送到頸部的無線電發射器,再由身上的另一個無線電單元傳出。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武器武裝到牙齒變得很平常,但曾經牙齒和口腔一度成為制約作戰的重要且常被人們忽視的因素。
1914年12月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組成的「澳新軍團」一起登陸埃及開羅,很多澳軍士兵因為水土不服和其他原因而患上了潰瘍性牙齦炎,這種炎症直接導致了患病士兵無法吃掉堅硬的行軍餅乾,直接影響到軍隊戰鬥力。
當時緊缺的除了牙醫,牙科設備也少之又少,尤其是製作牙齒磨具用的石膏。
所幸1915年澳軍在距開羅128公裡外的沙漠中發現了一座石膏礦,牙醫們將研磨加工後的石膏粉放在廢汽油桶裡,順尼羅河而下再運到開羅,最終解決了澳軍的燃眉之急。
戰爭早已成為歷史,世界各國醫療條件也在不斷完善,人們的衛生習慣也逐漸養成,早晚刷牙已經成為了習慣。溫馨提醒大家,假期吃吃喝喝聚會旅遊熬夜打遊戲……也不要忘了早晚認真刷牙啊
來源:南先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