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單|第25個世界讀書日,還好有一些人如此熱愛書籍

2020-11-18 澎湃新聞

廣州國際紀錄片節

4月23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

每當這時,總是少不了熟悉的靈魂拷問:今年,你讀了多少本書?其中有多少本紙質書?

快節奏時代,豐富的網絡產品侵佔了人們的為數不多的休閒時間,靜不下心來讀書早就成為了困擾人們多時的難題。許多人總是一邊叫囂著時間不夠,一邊沉溺於直觀刺激的娛樂快餐。

好在,總有一些人一如既往地愛書、讀書、寫書。

也好在,有一些紀錄片把目光聚焦於泛著墨香的書籍,聚焦于堅守文化陣地的愛書人,記錄著人與書籍之間的美好故事。

《但是還有書籍》

豆瓣評分:9.2

集數: 5

單集片長: 30分鐘

這部B站出品的五集人文紀錄片,主題小眾,卻意外地收穫許多好評。該片以書為題材,從圖書編輯、二手書店、繪本畫家、美術設計以及快節奏時代的閱讀這五個角度講述書籍背後的故事,觀眾可以看到書籍在誕生、包裝、流通、閱讀等各個環節所關聯的人和事,揭曉了許多不為常人所知的幕後過程。

為了一本冷門古籍付出13年努力的老編輯俞國林、翻譯了馬爾克斯正式授權《百年孤獨》的譯者範曄、將舊書店煥發新生的二手店主吳雅慧......儘管紙質圖書已然式微,但仍然有許多人在為熱愛的書籍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外加演員胡歌恰到好處的配音,整部紀錄片散發著濃濃人文氣息,浪漫又暖心。

掃一掃 在線觀看

《他們在島嶼寫作》

豆瓣評分:9.0(《化城再來人》篇)

片長:163分鐘

《他們在島嶼寫作》是陳傳興、陳懷恩等臺灣紀錄片導演執導的系列紀錄片,把鏡頭對準臺灣文學大家,一度成為轟動臺灣的重要文化事件。2011年在臺灣上映了第一季六部影片,分別是以林海音為主題的《兩地》、以周夢蝶為主題的《化城再來人》、以余光中為主題的《逍遙遊》、以鄭愁予為主題的《如霧起時》、以王文興為主題的《尋找背海的人》、以楊牧為主題的《朝向一首詩的完成》。

六位文學大師少見地出現在同一紀錄片中,帶著他們曼妙迤邐的文字,獻給觀眾一場難忘的文學盛宴。紀錄片用溫柔細膩的敘事風格和真實動人的影像,敘述著悠長質樸的詩歌,以及文學家們獨特的內心世界。整體影片遲緩溫和,能夠喚起人們對於文學、對於書籍的興趣,讓人們忙碌的腳步適時地慢下來。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周夢蝶先生的《化城再來人》。該篇借用佛經典故,以周夢蝶的一天隱喻其顛沛流離生的一生,從日常生活中穿插映射其思維、修行、寫作,試圖重現昔年武昌街擺書攤的氣氛,追索病痛帶來的改變與啟發、幾次生命裡的流徙與意義。

周夢蝶臨摹佛經

周夢蝶或許沒有餘光中的名聲如雷貫耳,但這一部紀錄片更受觀眾歡迎,就在於其細節十分打動人。作詩到激動處時的「嘔心瀝血」、生活中的沒有常識、常常撿別人家扔掉的「破書」......正是種種細節暴露出周夢蝶的痴迷與純真,令人不禁好笑又佩服。正如其簡介所述:莊周夢蝶,無有虛實。詩人在紅塵中夢想脫俗,於露電裡捕捉永恆。

掃一掃 在線觀看

《書店裡的影像詩》

豆瓣評分:9.1

集數: 40

單集片長: 3分鐘

紀錄片《書店裡的影像詩》記錄了全臺灣共40家獨立書店的樣貌,以各3分鐘呈現40家書店,全長120分鐘。每家老闆個性、風格也不同,紀錄片的拍攝手法也跟著變動,像拍了40部不同的短片,豐富到眼花繚亂,也可一覽臺灣書店現狀。

有的聚焦老闆個人魅力,如『水平書局』老闆曾大福邊按計算機算折扣、邊絮絮滔滔跟客人聊天推銷書;『新手書店』老闆鄭宇庭只陳列100本書,每周汰換,書目都是他想推薦給新手讀者的作品。有的則訴說動人故事,如臺東的『晃晃書店』,店名來自一隻因失聰而走路搖晃的貓,後來晃晃車禍喪生,傷心的老闆羅素萍廣邀客人寄回拍過的晃晃照片等。

導演侯季然笑稱:「拍完才知開書店是辛苦、一點也不浪漫的行業,也慶幸這些書店為連鎖店滿街的臺灣保留了文化多樣性。」

掃一掃 在線觀看

《書迷》

豆瓣評分:8.6

集數: 4

單集片長: 25分鐘

《書迷》是央視為第23個世界讀書日特別製作的紀錄片,講述了愛書之人的故事。從做書、開書店、淘書、販書人等角度呈現四集內容:《書店風景》,尋找並記錄處於快餐文化的當下仍致力於推廣閱讀的書店故事;《一本書的誕生》,追蹤一本書的誕生過程,講述書籍設計師、作者、編輯如何合作做出一本本精彩的書;《淘書迷的地圖》,追隨淘書人的足跡,繪製出書迷們的秘密尋寶圖;《販書記》,記錄那些販書人如何為書迷找到好的舊書,為好的舊書找到好的歸宿。

暗藏昆蟲的書籍《蟲子旁》、可供讀者自己裁剪的書籍《不裁》、在舊書攤上淘到的中文世界的第一本《老人與海》.......或有趣或珍貴的書籍展現在紀錄片中,正如其片名,《書迷》真正講述了一幫人如何為書為書所迷、為書奔波的故事。

書籍裝幀設計師朱贏椿揭曉《蟲子旁》的秘密

掃一掃 在線觀看

《書籍之美》(The Beauty of Books)

豆瓣評分:8.5

集數: 4

單集片長: 30分鐘

BBC紀錄片《書籍之美》(The Beauty of Books)是一部講述書籍裝幀出版歷史的片子。該片選取著名的倫敦大英圖書館為拍攝對象,通過其中的代表性書籍展現了圖書業的變革:聖經抄錄如何體現神學爭議,中世紀繪本怎樣反映時人精神世界和社會生活,從《愛麗絲漫遊奇境》談插圖本的近世發展,以《1984》封設流變和企鵝叢書為例論當代平裝書,最後由kindle探討書的未來。

一系列《聖經》《坎特伯雷故事集》等世界名著背後的秘辛由此展現,喜歡英國文學的人一定不要錯過。

掃一掃 在線觀看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

2020年,第25個世界讀書日來臨。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希望你一如既往地熱愛書籍。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立刪

編輯:羅旭儀

推薦閱讀:

懷斯曼最新訪談|我試圖從人們的日常經歷中尋找戲劇結構

全球紀實周報 | Netflix超過YouTube?是否成為本季度大贏家?

「閱讀真實」紀錄片雲觀影,快上「虎牙直播」一起看

百部紀錄片「雲展映」,第七屆中國國際大學生紀錄片大賽啟動徵集

關注丨《文學的日常》:一趟當代作家的精神世界之旅

原標題:《片單 | 第25個世界讀書日,還好有一些人如此熱愛書籍》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世界讀書日:分享十句與書籍有關的句子,讀書因讀而美
    2020年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世界讀書日的全稱是「世界圖書與版權日」,這一天設立的目的,是為了鼓勵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保護智慧財產權。在這一天,世界上的各個國家基本上都會舉辦很多與圖書和文化相關的主題活動,來紀念世界讀書日,所以它是一個全球性的活動,非常有意義。
  • 2020年第25個世界讀書日我們這樣創意和策劃!
    2020年第25個世界讀書日我們這樣創意和策劃!一一抗疫心藥:"藝"情讀寫模仿show一、活動主題抗疫心藥一一"藝"情讀寫模仿秀二、活動時間從4月14日至4月23日,歷時二周。上傳到"跨界演出、世界名畫模仿SHOW"主題徵集郵箱,美術小組評選後舉辦網上世界名畫模仿SHOW及介紹展。
  • 小眾讀書紀錄片 《但是還有書籍》
    小眾讀書紀錄片 《但是還有書籍》 作者:萬闕歌 最近,一部於去年底在嗶哩嗶哩網站獨播的讀書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憑藉口碑不斷發酵,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累計播放量已超過720萬,獲得網友9.8分的超高評價。
  • 世界讀書日:放下手機拿起書籍,是打破階層固化的利器!
    如果要挑選出最能代表這個時代的畫面和場景,我相信每個人手裡都拿著手機刷屏的畫面一定會入選。有統計顯示,從2011年至今,我國每年的日均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間都在逐年增長,2019年已達到134分鐘。2018年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有50%的調查對象每天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間超過了5個小時。這真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數字。
  • 【世界讀書日】曬圖書曬文化 一路書香漫法院
    【世界讀書日】曬圖書曬文化 一路書香漫法院 2020-04-23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但是還有書籍》:讀書紀錄片也能再刷屏
    前不久,5集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在首播4個月後重又被刷屏。該片去年底上線嗶哩嗶哩(簡稱B站),目前總播放量652.9萬次,豆瓣評分9.2,頗受年輕人喜愛。網友們的厚愛,意外延長了這部紀錄片的生命力。《但是還有書籍》並不是一檔純粹的讀書節目,否則就更「小眾」了。它也不是普普通通的紀錄片,而是讀書與紀錄片合二為一,按時下流行的說法,應該屬於「讀書+紀錄片」。它也不是一個薦書節目,而是講述與書相關職業人的故事。不管你愛不愛讀書,都不會影響你喜歡上這部紀錄片,因為裡面的人和故事都很有意思,溫馨而富於情懷。
  • 世界讀書日看胡歌配音的《但是還有書籍》吧!
    B站達到570多萬的播放量、40多萬人追劇、B站評分高達9.8分,就連豆瓣評分也有9. 2分的高分。它就是由B站出品,胡歌配音的文化類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浩渺的書山辭海,一本本「個性鮮明」的書籍從你眼前划過,是否有一本喚起你的記憶…… 起初有可能人們大多是衝著胡歌的配音去看的,但是在隨著觀看過後相信其受到大眾喜愛的原因一定是其高品質的內容以及自己與書的那段回憶。
  • 世界讀書日 文藝男青年和女青年比較 有多少人在讀書?
    世界讀書日你在幹嘛?我是全民薦書人, 讀有用的書 ,交知心的朋友。我在看手機,手機是每時每刻都在我手機。書籍全在我的手機裡,這是我生活的每一天。據有關機構調查,由於科技的進步,數位化閱讀因其快捷方便受到了越來越多網民的青睞。
  • 用閱讀感知美好生活 | 4.23 世界讀書日特別策劃
    在第25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山東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以下簡稱「濟南分公司」)開展「用閱讀感知美好生活」主題系列活動,弘揚全民閱讀,營造文明風氣,為建設學習強國,加強文化自信貢獻力量。  當世界讀書日撞上「文化惠民消費季」
  • 疫情年中,再說世界讀書日,中西方關於何時開始愛讀書有個「巧合」
    讀書的權利在失去了特權的加持和神秘色彩以後在整個世界範圍飛入尋常百姓家。但是,健忘的今人卻不再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世界各國的有識之士因此提出要重新倡導讀書、尊重知識、尊重作家和詩人。世界讀書日因此應運而生。世界讀書日算起來發源很早,但定型卻在晚近的1995年。它的英文名字有三個。
  • 【世界讀書日】範縣開展「最美讀書聲」全民閱讀活動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啟松 4月23日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在省委宣傳部、中原出版傳媒集團指導支持下,河南省新華書店持續開展「最美讀書聲」全民閱讀活動。
  • 國家圖書館發起2020年「4•23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
    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國家圖書館將圍繞「全民戰『疫』 知識共享」主題,聯合全國圖書館界,充分發揮數字圖書館雲服務平臺與雲服務模式優勢,開展「4·23世界讀書日」系列全民閱讀活動。
  • 世界讀書日丨湖南岳陽邊檢站開展「悅分享」讀書活動
    紅網時刻4月23日訊(記者 陳奧男 通訊員 龍國華 胡俊寶)「每一隻船總要有一個碼頭,每一隻雀兒得有一個巢……」「時間一秒一秒過去,而一秒與一秒之間,似乎隔著永恆……」為迎接第25個世界讀書日的到來,進一步激發民警讀書熱情,4月22日,嶽陽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組織舉行了一次特殊的聚會
  • 世界讀書日的24小時,請收下這份線上閱讀地圖
    書店、劇場、校園、圖書館、閱讀空間……,每年的世界讀書日到來的這一天,我們一定會在這些地方相聚,一場疫情的到來改變了熱愛閱讀的我們相聚的方式,但我們的心從未相距得如此近過。雲閱讀、雲講座、雲直播,世界讀書日的24小時到底有哪些精彩,這份閱讀地圖請收好——09:00密雲區線上誦讀直播活動簡介:密雲區圍繞「書香飄京城·悅讀頌小康」的主題,採取「線上誦讀直播」方式,舉辦線上閱讀活動,正式開啟密雲區第十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用書香鼓舞人心,
  • 更合鎮這位教師,把對書籍的熱愛傳遞給女兒和學生
    「爸爸說話入情入理、出口成章,文章評論都有一手。」蘇燕利年少時對父親既佩服又好奇,經常向其請教秘訣。但父親的回答是:「哪有什麼秘訣?只是多讀書、讀好書罷了。」蘇燕利回憶,每天天沒亮父親就叫醒他們,開始集體朗讀,白天空閒時,父親也不忘督促兒女練習書法、閱讀書籍。「過去買不起書,我就只能看爸爸從學校帶回來的書刊讀物。」
  • 世界讀書日|一年閱讀500冊書,臨大閱讀之星 書香滿屏!
    書中自有心情好 書中自有未來夢一片昏曉讀書日 正是人間最樂時今天,第25個世界讀書日「讓閱讀滋潤心靈」過去的一年建設書香校園,品閱生活精彩,是什麼讓教育學院的學生如此喜歡讀書呢?我們特別採訪了教育學院團委書記張明瑞老師。教育學院團委書記張明瑞在採訪中她這樣說:德為師之魂,學為師之骨,這是教育學院院風,也是一直秉持的育人準則。
  • 世界讀書日,讀書的重要性和好處,閱讀一本好書,開闊眼界漲知識
    #世界讀書日全民讀書季《平凡的世界》裡面有這麼一段話,至今讓我印象深刻:「誰讓你讀了這麼多書,又知道了雙水村以外還有個大世界……如果從小你就在這個天地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現在就會和眾鄉親抱同一理想:經過幾年的辛勞,像大哥一樣娶個滿意的媳婦,生個胖兒子,加上你的體魄,會成為一名出色的莊稼人。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這種不能為周圍人所理解的苦惱。」
  • 世界讀書日想讀書卻毫無頭緒?教育部指明了方向
    今天,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在這個舉世讀書的日子,你讀書了嗎?讀的什麼書?讀書的介質紙質書:現在讀紙質書的人越來越少了,但不能否認,紙質書確實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經典的、可收藏的依舊價值不菲。童書領域,呈現百花齊放越開越豔的狀態。
  • 世界讀書日,看這部高分禁忌電影講清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4.23,世界讀書日。一個幾乎被世人遺忘的節日。讀書。一個越來越陳舊的習慣。在Sir看,它正是全片的題眼——它解釋了書籍的正確打開方式。看書,不是看它說了什麼,也不是看它沒說什麼。真正會讀書的人,會去體會,去琢磨,它選擇不說什麼。可惜。
  • 迎接世界讀書日 寧波百餘項活動彰顯閱讀活力
    4月23日第21個世界讀書日期間,寧波市開展百餘場獨具特色的活動,內容包括名家講座、情境閱讀故事會、主題書展、國學沙龍、流行音樂經典故事說唱會、音樂文化沙龍、書連法蘭西書展等,努力推動閱讀成為市民生活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