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式的養豬模式為啥在農村這麼流行?
近幾年,隨著豬價的不斷上漲,很多人加入了養豬這一行業,這其中就包括一些大型企業的財團,以及農村普普通通的農民。而一些大型財團由於資金雄厚,所以他們在建造豬場的時候,完全是不計成本,按照現代化的標準來建設豬場,而豬場裡面的配套設備都是自動化,甚至出現了以ai技術來養豬的先進理念的豬舍、豬場。
但是農村裡,我們常常看到的卻不是先進化的標準化豬場,而是一座座大棚式的豬舍在坐落到養殖小區內。而農村這種大棚式的豬舍和一些養豬的規模化企業大不相同的,多是採用了以水泥檁條、竹竿、塑料薄膜、草柵子等為原材料,而建成的大棚式的豬舍。
而說到這裡,很多人也是感到奇怪了,在以前的時候,豬舍都是以紅磚紅瓦為主要建築材料而建設成分的,但是現在卻出現了大棚式的豬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為啥現在大棚式的豬舍建築為啥這麼紅火,大棚式的養豬模式為啥在農村裡這麼流行?而李子的豬舍也有大棚式的,所以我現在把這種情況給大家說一下:
說到這裡,我們首先說一下農村養豬史上幾種豬舍的建築方法,以及大棚式的養豬模式是怎樣演化而來的:
90年代的豬舍建築以及餵養模式:
大概在80、90年代的時候,那時候農村裡很少有專業化養殖戶。所以那時候農村人養豬,多數是在自家的豬圈裡進行養殖,而那時候豬圈的構造也很簡單,採用半敞篷、半封閉的方法建造的。
由於農戶每家只有一間豬圈,而養殖的豬也僅僅有一兩頭,所以他們養豬的時候,只用刷鍋水、剩菜剩飯以餵養豬。但是那時候的豬因為生長周期長等特點,其肉是特別的香的。
21世紀的前十幾年,豬舍的建造又發生了變化:
而進入21世紀後,農村裡的豬舍又發生了變化,而農民在建造豬舍的時候,多是從村裡承包養殖小區,然後在小區裡建造豬舍。當然豬舍的建造從原來的石頭、粘土為主要材料,登時變成了以磚瓦為主的豬舍。
但是來說,那時候建造而成的豬舍也是半敞篷的,雖然豬舍在夏天的時候可以快速的降溫,可是在冬天的時候,這種豬舍卻不利於禦寒。
近幾年,農村裡的豬舍卻成了大棚式的豬舍: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近幾年農村裡的豬舍又有了新的改進,就是構造和蔬菜大棚、養雞大棚類似,而從中分離出來的一種大棚式的豬舍。
而這種大棚式的豬舍構造也很簡單,其主要的原料是大竹竿、小竹竿、紅磚或者空心磚,還有水泥檁條、草柵子、塑料布等。下面我說一下這種大棚式的豬舍是怎麼建造的:
而這種大棚式的豬舍在設計的時候,採用了拱棚式的頂棚,其最裡面鋪上一層塑料薄膜,中間一層或者兩層草柵子,然後在平鋪一層塑料薄膜,最後鋪上一層油毛氈,上面刷上火鹼、石灰混合而成的溶液就完成了。而頂棚上面拉上一道道鋼絲,以防止大風把上棚給掀去。
而大棚裡面的骨架,也是採用了大竹竿和小竹竿共同編制而成的網狀骨架,以足撐起上面的整個頂棚。在頂棚的下面,則是水泥檁條或者紅磚壘起的稱重牆,而承重牆不僅起到支撐頂棚的作用,而且還用作隔離間,把一批一批的育肥豬給分開,有利於養豬戶的管理。
至於大棚式豬舍的窗戶,農戶們多半是採用鋁合金、以及塑鋼門窗,而這樣的窗子一是有利於太陽的光線照明,二是可以在夏天的時候利於通風、冬天的時候利於保溫,是非常適合生豬養殖的。
至於大棚式的豬價地面,養殖戶多採用了地漏式的養豬板,而這樣能及時的把豬的糞便給分離出來,以減少豬的疾病發生。
所以通過上述大棚式的養豬模式來看,這種方法也是農村裡最流行的一種建造模式。即存在就有道理,雖然來說這種大棚式的養豬模式仍然有一些弊端,但是相對於前兩代的農村豬舍,在細節上確實改進了不少。
上面筆者主要介紹了大棚式豬舍的建築方法、以及養豬模式,那麼這種大棚式的養豬模式為啥在農村這麼流行呢,筆者認為主要有幾種原因:
第一,大棚式的豬舍,其建築成本是很便宜的。
筆者由於養殖成本原因,在今年夏天的時候,也建造了這麼一種大棚式的豬舍,其建造的成本如下:
當時筆者打算建造30米長、13米寬左右的豬舍。剛開始我是想按照磚混結構、上面是紅瓦的方式建造的,但是來說由於紅磚價格、紅瓦價格、人工費用的不斷上漲,每平方米從260元也上漲到了300元,因此這樣一棟接近400平方的豬舍建造成本是12萬元左右。
所以在細算之下,由於資金的原因,我採取了第二種方案,就是建造大棚式的豬舍。而這種大棚式的豬舍建造成本,整整省下了一半左右。在這裡我把各種建築材料說一下:購買塑料薄膜的花費5000元左右,草柵子2000元,竹竿7000元,空心磚、水泥檁條、水泥、沙子大約花費1.3萬元,豬舍地面的預製板1.2萬元左右。而人工費6天,每天6人1200元來計算共話費8000元。在加上一些雜七雜八的費用,大約是6萬元左右吧,這比採用磚混式的豬舍要省錢多了。
所以在豬舍的建築方面,由於很多新加入養豬戶因為資金的原因,他們寧願以選擇這種大棚式的豬舍,而不願意建造標準化的豬舍、以及磚混結構的豬舍。一句話說白了,這種大棚式的豬舍就是省錢。
第二,大棚式的豬舍,在夏天可以隔熱、冬天可以保溫,有利於生豬的管理。
其實大棚式的豬舍雖然在建造成本上便宜,但是還是有一些其它的優點的,更有利於生豬的飼養管理,下面我詳細地給大家說一下:
由於大棚式的豬舍頂棚採用了兩層塑料薄膜、兩層草柵子,因此這豬舍頂棚厚度是非常大的,而且又不透風。而我們知道,在炎炎的夏日下,如果豬舍的頂棚做的非常薄,就跟容易吸收熱量,給豬舍帶來更高的溫度。而到了寒冷的冬天后,如果豬舍的頂棚薄,就會讓豬舍裡面感到寒冷異常,並不利於生豬的管理。
但是來說,這種大棚式的豬舍就不同了,因為豬舍頂棚建造的非常厚,對於夏天和冬天來說,生豬舍內的溫度差距並不是太大。我們知道生豬在15~22攝氏度的環境下才能正常生長,至於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是不適合生豬的。所以這樣的大棚式豬舍,更是有利於育肥豬的生長。
第三,大棚式的豬舍可以多用途化,在生豬行情不好的情況下,可以改進養牛和養雞。
很多農民們在建造豬舍的時候也是有多種考慮的,而他們認為,現在的生豬行情價格雖然很好,但是卻不能代表以後,生豬還能保持這樣的高價格。
而事實也是如此,在前幾年的時候,全國的生豬價格一度跌落到6~7元一斤,在飼料成本上漲的情況下,這樣的豬價就不賺錢了。所以一些農民們紛紛改行,在自己的豬欄裡面,養雞或者養殖牛羊。
但是來說,這養雞如果採用傳統的半敞篷的豬舍來飼養,在一堵堵的牆下,養雞是很難管理的。如果採用了這一種大棚式的豬舍來餵養雞,農民們幾乎在裡面不做什麼改動,就可以把豬棚當成雞棚來餵養,而養牛養羊自然也是如此。
因此在農村裡,一些養殖戶為了綜合的考慮,他們在啥值錢養殖啥的情況下,採取了這一種通用的大棚豬舍建造方法,來建造豬舍。而這樣的目的是顯而易見的,畢竟這生豬的好行情,不能時時刻刻保持穩定。
綜上所述:
通過上述情況來說,這大棚式的養豬模式在農村這麼流行也是有原因的。比如說,由於在建築成本上,大棚豬舍相對於磚混式的豬舍造價要低,是很利於新的養殖戶建造的。還有在生豬管理方面,由於大棚豬舍對於夏天隔熱、冬天保溫起到很好的作用。當然還有,農民們對於大棚式的豬舍採取了一棚多養的方式,他們認為如果豬行情不好,可以養殖雞、牛羊等行情好的家畜家禽。所以來說,正是有以上特點,才促使了農村大棚式的豬舍流行原因。
但是來說,這大棚豬舍也是有缺點的,因為塑料薄膜、草柵子等使用壽命短等原因,其維修的成本就高了。一般磚混式的豬舍使用壽命在15年,而大棚式的豬舍使用壽命僅僅在10年左右。但是就算這樣的缺點,也不妨礙農民們使用這種大棚式豬舍進行養豬,因為成本等原因決定著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