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名】一佛

2021-02-07 佛教建築

其實並無一個名詞為「一佛」,如此說是為了為後續「二佛」「三佛」「四佛」……的釋名做開場。不過本文會解釋類似「唯一的佛」(因為實在不好表達,詳見後文)這個概念。



圖:香港天壇大佛 ,右手做施無畏印,使眾生不畏怖,左手與願印,使願望得滿足。


佛的概念

佛的意思就是「覺者」,就是覺悟的人的意思。


佛有十號

就是佛有十種尊號,這十種稱謂分別是:

一、如來,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
二、應供,應受人天的供養;
三、正遍知,真正遍知一切法;
四、明行足,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等三明與聖行、梵行、天行、嬰兒行、病行等五行悉皆具足;
五、善逝,自在好去入於涅槃。
六、世間解,能了解一切世間的事理;
七、無上士,至高無上之士;
八、調御丈夫,能調御修正道的大丈夫;
九、天人師,佛是一切天、人的導師;
十、佛世尊,佛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人。


注意,任何一個稱呼都等同於佛的意思。比較常用的是「如來」。因此,釋迦牟尼佛可以稱作釋迦牟尼如來,阿彌陀佛可以稱作阿彌陀如來,以此類推。其實沒有一個佛叫做「如來佛」,那是民間文學的俗稱,並不符合佛教常識。


圖:龍王為釋迦牟尼擋雨  佛雙手結定印




釋迦牟尼佛


對於南傳佛教來說,在整個世界中只能同時存在一個佛。在我們這世界中,唯一的佛就是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是「現在佛」。在遙遠的未來,彌勒菩薩會下生成佛,就是彌勒佛。在釋迦牟尼佛之前也曾有佛。

雖然釋迦牟尼佛已經涅槃,但是我們還是處於他這一佛的「紀元」當中。


圖:南傳佛教的佛像  雙手結定印

圖:釋迦牟尼佛,右手觸地印,釋迦成道時,結此印請大地作證,為釋迦牟尼特有的手印。


因為我們是受釋迦牟尼佛教導的眾生,他是我們的根本導師。因此,我們又稱他為「本師釋迦牟尼佛」。


在我們中國,有些經典又稱他為「釋迦文佛」,這是出於我們中國人上尊號的傳統。因為釋迦牟尼是眾生導師,因此他和孔子一樣,享有「文」字作為尊稱——孔子是被尊為「文宣王」。


因為孔子和釋迦牟尼一生並沒有真的做王,因此又稱孔子為「素王」,而釋迦牟尼為「空王」。如南唐後主李煜有詩句為「前緣竟何似,誰與問空王。」就是此意。



法身佛


對於大乘佛教來說,雖然上下四維過去未來有很多佛,但是這一切佛都可歸於「一佛」,就是所謂「一切佛即是一佛」,這「一佛」就指的是佛的法性本體,可稱為「法身佛」,也稱作「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是「遍一切處」的意思,又,毗盧遮那是「光明遍照」的意思,因此在密宗中稱為「大日如來」。因此,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是同一個概念在不同語境下的表述,表達「覺悟」這一最根本的概念。



圖:頭戴五佛冠的毗盧遮那佛,手結毗盧印。

圖:明代。頭戴五佛冠的毗盧遮那佛,手結毗盧印。

圖:大日如來,胎藏界大日如來結法界定印。


圖:大日如來,金剛界大日如來結智拳印。


相關焦點

  • 中國「潮方丈」微博對話 網友稱其應改釋佛從商
    這個大和尚就是河南登封少林寺第30代方丈釋永信,他因此被外界喻為「最潮方丈」。 26日下午,這位大和尚再次展示了自己的「潮功夫」。2011年少林寺「機鋒辨禪」活動在此間舉行,釋永信做客新浪微訪談,並通過少林寺官方網站微博與網友互動,這也是他首次與微博網友「面對面」。 不過,釋永信僅是口頭回答網友提問,然後授權工作人員記錄口述內容,而後通過微博呈現給網友。
  • 【釋名】大鵬金翅鳥——迦樓羅
    八部眾中,以天、龍二眾為上首,故標舉其名,統稱天龍八部。我們在漢地比較常看到大鵬金翅鳥,經常是在佛像背光的上部中央,就是佛頭頂的位置。在早期佛像,這個位置一般是佛塔,大鵬金翅鳥出現的比較晚,而且有密教影響的因素。
  • 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咒
    毗盧遮那佛咒的功德利益 此咒乃大日釋迦為諸眾生消滅定業而說,行者雖有諸佛不懺之重罪,如能誠心發露懺悔,如法念誦,亦能消滅,命終隨願往生密嚴淨土,或極樂世界。又名《毗盧遮那佛咒》,原名為《釋迦牟尼滅惡趣王根本咒》,亦名《滅一切惡趣王如來陀羅尼》。 光明真言——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日本道範有四重釋:淺略、深秘、秘中深秘、秘秘中深秘,四重釋。今摘要:一 淺略:光明真言,為大日如來、阿彌陀如來,心中秘密咒。故誦此咒,滅罪生極樂,得現世無量勝功德。二 深秘:此真言,一一字皆是眾生一心本具萬德體性。
  • 佛說聖多羅菩薩經
    及諸釋梵大自在天那羅延天慶自在天大黑天神童子天夜摩天水天風天四天王天並五通仙人等。俱來在會作廣大供養。圍繞承事合掌恭敬。  爾時世尊處於眾會。譬如須彌顯於大海。是時五髻乾闥婆王。與七十二百千乾闥婆女。作種種妓樂來詣佛所。到已頭面禮足。繞佛三匝卻住一面。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今願聞利益之事。唯願世尊為我宣說。
  • 《乙亥講演錄》(08 釋苦 ①)
    更有一苦,乃不聞佛法不知苦之苦,曰「苦苦」。人更有三災八難之苦。難者,難進於道也,以不能聞佛法,為人至苦難之事。云何八難?一者地獄,二者餓鬼,三者畜生。入此三道者,或受苦無間,或愚痴無知,不能聞佛法。四者生北俱羅洲,人壽千歲,衣食自足,無諸病苦,亦不願聞佛法。五者生長壽天,即色界天,無色界天,亦貪喜樂而不欲聞法。六者盲聾喑啞,無法可使之見聞佛法勝諦。
  • 妙法蓮華經|初佛後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燈明如來佛
    【法華經心得】20< 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 >上段經文「如是二萬佛。皆同一字。而「初佛後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燈明。十號具足。所可說法初中後善。」,是強調如此的傳承方式,培育出萬佛。換句話說,這套教育方式,培育出很多人得度「成佛」(但還未達佛果位的程度)。因此證明「日月燈明如來佛」「十號具足」。換句話說,「日月燈明如來佛」已用事實(栽培出萬人成佛),證明自己具備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的資格。
  • 佛教之毗盧遮那佛
    在密宗的造像布局中,通常以毗盧遮那佛為主尊,配以東方阿閦佛、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和北方不空成就佛構成五方佛的組像,稱之為金剛界的五智如來。有的寺廟五方佛不是供奉在大雄寶殿,而供奉在毗盧殿或千佛殿裡。比如北京古剎法源寺的毗盧殿中,供奉著一座巨大佛像,通體銅製,高齊屋頂,共有三層:下層為千葉蓮瓣巨座,每一蓮瓣上鏤刻一佛像。此為「千佛繞毗盧」,表示諸化身佛都圍繞於佛的法身。
  • 大智度論釋
    到佛所具說其事。佛言。善哉善哉。快說此偈。爾時世尊復說此偈  無量法欲量  不應以相取  無量法欲量  是野人覆沒  梵天王聽佛說已。忽然不現即還天上。爾時俱迦離到佛所。頭面禮佛足卻住一面。佛告俱伽離。舍利弗目揵連心淨柔軟。汝莫謗之而長夜受苦。俱伽離白佛言。我於佛語不敢不信。但自目見了了。定知二人實行不淨。佛如是三呵。俱伽離亦三不受。即從坐起而去。還其房中舉身生瘡。
  • 中國神仙排行榜(一):妖魔鬼怪佛仙神
    分別是:(1)文殊廣法天尊(後入釋成佛:文殊菩薩):洞府--五龍山雲霄洞;徒弟--金吒;法寶--遁龍樁。(2)普賢真人(後入釋成佛:普賢菩薩):洞府--九宮山白鶴洞;徒弟--木吒 法寶--吳鉤劍。(3)慈航道人(後入釋成佛:觀音大士):洞府--普陀山落伽洞;徒弟--無;法寶--玉淨瓶。(4)懼留孫(後入釋成佛:懼留孫佛):洞府--夾龍山飛雲洞;徒弟--土行孫;法寶--捆仙繩。(5)玉鼎真人:洞府--玉泉山金霞洞;徒弟--楊戩;法寶--斬仙劍。
  • 31|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主播:佛穎「持」也有兩種意思:一是不忘失,令其代代相傳;二是信佛念佛,也就是專稱彌陀佛名,以專稱彌陀佛名作為我們的修行,作為我們學佛的全部,作為我們往生極樂的直接因,也就是「正因」。所以釋尊宣說《阿彌陀經》的時候,就講「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可以說《阿彌陀經》就是《觀無量壽經》這一段經文的開展。
  • 中國最帥和尚釋明心:看破紅塵放棄鐵飯碗,半路出家亦修為釋明心
    釋明心何人談到中國的佛學文化,一定繞不過少林寺。談及少林寺,一定逃不過釋永信。談及釋永信,「釋」字便映入眼帘。當然,中國還有很多和尚也姓「釋」,比如這裡要講的釋明心法師。釋明心是浙江永嘉人,1980年出生,是個地地道道的八零後,目前是當地普安寺的住持。
  • 佛為什麼要讓弟子日中一食
    嗟彼愚人,多餐晚食,不學諸佛,而甘同鬼畜,不知何意乎!」日中一食是十方諸佛常住之法、中道之法。為斷生死輪迴之因,佛讓弟子日中一食,即明相後至正午前可進食一次。而多餐晚食者,不學諸佛,背棄佛法,可謂愚人。
  • 最帥和尚釋明心:幾番拒絕富婆追求依舊桃花運不斷,現狀如何?
    入佛前這位師傅便是浙江省的釋明心法師,他是普安寺的住持,出生在浙江省一個小縣城的釋明心法師。從小他便在他的家鄉看到許多的已經破舊的古寺,但是由於寺廟的落魄,裡面早已沒了僧人。隨著時間的變化,有許多教徒傳入中國。基督教,道教,伊斯蘭教等教在中國盛行。佛教在小鎮中逐漸成為了一個記憶。
  • 解讀最全佛、仙、神、妖、魔、鬼、怪譜系(一)
    解讀最全佛、仙、神、妖、魔、鬼、怪譜系(一)欲行修道事,先讀神仙譜。很多人都喜歡神啊,佛啊之類的話題,可是中國的神佛體系太龐大了,很少有人能全面的了解透砌。那麼,如果我們想修行,修道、修佛,如果不全面的把握這個神仙體系,就相當於盲人摸象,不得要領。故今天我就試著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的神仙系統。
  • 【高僧傳白話】東魏洛都融覺寺釋曇無最 生平歷史紀實
    釋曇無最,俗姓董,武安(今河南安陽)人。靈悟過人,博覽玄籍。少年時就出家修道,名聞朝野,乃佛門之良將,護法之金城湯池。他廣誦經論,特重律藏。
  • 釋淨空:我們今天修淨土法門就是不違背佛
    我們在今天,假如我們聞到正法依教修行,不違背佛陀的教誨,那麼我們現前也是「從佛」。不違背佛的教誨,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為什麼說做起來不容易?因為我們不明了怎樣才叫做不違背佛的教誨,這是屬於學問。
  • 釋正義公布最新證據:釋永信與女子有染 喊話做親子鑑定
    7月27日以來,有關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的網絡公開舉報成為輿論焦點。舉報者以「釋正義」之名在網絡上公開發帖,並公布身份證號、戶籍地等信息,指釋永信不僅早已被開除僧籍,還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係。
  • 少林寺方丈釋行正生平簡介資料圖片 系釋永信師傅
    後造反派欲砸毀千佛殿銅佛,大師用身體護住銅佛,從而保住了這尊珍貴的銅佛,後來造反派又想用炸掉塔林全部古塔,行正大師聞知後,前去勸說,並又徒步疾馳縣委,請求制止,最終制止了毀塔事件。大師用果敢的行動及真誠的心,保住了號稱中國古塔博物館的塔林免遭浩動。  l982年後行正先後出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河南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和鄭州市佛教協會會長。1986年10月,行正出任少林寺方丈,稱29代。
  • 《觀經四帖疏講記(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卷第二(十四)
    又言「釋」者,即是天帝也。言「梵」者,即是色界梵王等也。言「護世」者,即是四天王也。言「諸天」者,即是色、欲界等天眾。
  • 《釋氏要覽》護僧伽藍神斯十八人
    原本指記載於《七佛八菩薩大陀羅尼神咒經》的十八位護法伽藍聖眾:「護僧伽藍神斯有十八人各各有別名。一名美音。二名梵音。三名天鼓。四名巧妙。五名嘆美。六名廣妙。七名雷音。八名師子音。九名妙美。十名梵響。十一名人音。十二名佛奴。十三名嘆德。十四名廣目。十五名妙眼。十六名徹聽。十七名徹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