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孩子還讀什麼書!」辦學遭誤解,他們仍在這個職業堅守28年

2020-12-22 瀟湘晨報

這張師生聚會合影

拍攝於2020年10月

合影中間坐著的是4位老師

周圍環繞了30名

穿著印有「20周年再相聚」

白色T恤的同學

2020年10月,首屆畢業生20年相聚合影留念

照片裡的學生

來自福建、浙江……

其中有超市老闆、烘培師

服裝廠工人,也有汽車噴漆師

他們都是特殊教育學生

李勤坐在照片的中間位置

周圍是他帶過的第一屆學生

首屆入校學生合影留念

1991年

李勤畢業於

泉州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專業

後在福建省三明市從事特殊教育工作

那時,三明的特殊教育一片空白

沒有老師,沒有學校

在政府準備籌建特殊學校的地點

滿眼看去只有環山和菜地

1992年學校舊貌

鄉親們心裡

也並沒有「特殊教育」的概念

有老鄉說

「我這個孩子還讀什麼書

都不如留在家裡幫忙幹活

只不過是多一雙筷子的事情」

1993年學校大門

「特殊兒童接受教育

將來學一門手藝

不僅可以照顧自己

說不定還可以養活全家」

每次面對家長

都是一次特殊教育的普及

第一批教職工肩扛手提搬運建校物資

1992年5月6日

第一批招收的28名學生進入學校

最大的十三四歲

最小的8歲

他們都是聽障兒童

分為兩個班級

每個班級14名學生

4名老師,每人要教四五門課

還要照顧學生們的生活起居

財務出納利用舞蹈特長

兼職教孩子們跳舞

此後的將近30年裡

除了調離

鮮有老師離開

李勤說

全校66名老師的簡歷表

工作履歷一欄

幾乎都只有一行

就是這所學校

他覺得

「也許是他們在這裡

找到了歸屬感和成就感」

學校目前有241名學生

從學前班到中職

授課涵蓋了語文、數學、英語

品德、生活、體育等全科目

這些是他之前未曾想到的

11月25日,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一名學生在包餃子,這是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開拓的特色課程

這裡的老師

也是「家長」

除了教學

還要照顧孩子們的生活

讓孩子們

「有愛無礙,快樂成長」

2008年開始

由於有了地方財政補貼

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

免去了入學孩子的所有費用

11月25日,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孩子們在上體育課

老師們的待遇也提高了

收入高些的

一個月可以拿到八九千元

學校還會給老師

提供免費宿舍

吃飯一餐只要幾元錢

11月25日,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幾名女生在聊天

為了讓孩子們有更好的發展

學校一直在嘗試通過不同的途徑

給孩子更多的可能

推動普特融合

學校打破傳統、封閉的教學模式

定期讓學生

與普通孩子一起學習、生活

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健康成長

11月25日,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們在上美甲課

實施醫教結合

與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臺江醫院

建立合作關係

組織康復醫生定期走進學校

提升學生康復水平

11月25日,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們在上按摩理療課

促進普職融通

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

注重培養學生的

職業技能和藝體特長

為他們自立自強打好基礎

11月25日,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們在上剪髮課

2013年以來

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還啟動了

送教上門工作

先後為30多名

不能到學校接受教育的殘障兒童

提供定期送教上門服務

「相信每一朵花最終都會綻放,

有些只是開花時間比較晚,

但是他們一直在努力地生長著。」

看著孩子們燦爛的笑容,您有沒有被暖到?

特殊教育是一個守護兒童的職業

通過特殊教育

去發掘特殊兒童的特長

讓他們不但能夠自食其力

而且能夠奉獻社會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曾說:

特殊兒童自強不息、

努力奮鬥的精神

給整個社會樹立了信心

對普通人來說

同樣是一種激勵

她還表示:

孔子說「有教無類」

不分貧富貴賤

都可對其進行教育

特殊教育

也再次刷新了對「有教無類」認識

它不僅針對健康人

還包括特殊兒童、殘障人士

當這些也納入教育體系

才是真正的有教無類

這個職業很溫暖

讓我們期待每一朵花綻放

(來源:內容綜合自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人民日報(ID:rmrbwx))

【來源:央視一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你或許對保姆這個職業有點誤解
    什麼時候找個正經工作?」不知為何,人們總是理所當然地質疑保姆的職業選擇。歸根結底,或是因為他們對這一職業的重大誤解,從而滋生了了「保姆不是一份真正工作」的心態。02保姆無需大學文憑?一個人無需大學文憑就能成為保姆。這話固然沒錯,可這也無法構成人們小看保姆行業的理由。
  • 《築夢情緣》播出,霍建華楊冪挑戰建築師.編劇們對這個職業有誤解?
    「中國現在的設計師,最重要的東西應該是堅守。」編劇們對建築師的誤解,好深! 要是想了解建築知識,去看《築夢情緣》不如去看《築夢天下》(一檔建築賞析節目,從08年播到16年)。△《築夢情緣》劇照 因為建築設計圈的封閉狀態,大眾對建築師有很多誤解,包括編劇在揣摩建築師這個職業形象時,也抱持深深的誤解。 《築夢情緣》正好集結了兩種極端的特質。
  • 讓孩子讀電子書,到底好不好?
    除了學校固定的閱讀作業外,我們還堅持每天學一篇牛津閱讀樹。每天要完成一定量的閱讀,帶那麼多紙質書出門當然不現實啦!不管是校內作業還是牛津樹,我們都是讀電子書。其實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糾結,給孩子讀電子書是不是不太好?是不是應該買紙質書?我開始也糾結過好一陣,但是現在已經想通了。
  • 直面偏見的他們溫暖著這個行業
    但是,社會固有的行業偏見,也一度讓這個本科專業處於邊緣狀態。那些已經畢業的學生和即將報名的學生,他們對於這個行業有著怎樣的理解?對於那些標籤,他們又是如何去詮釋的?從2007年加入家政服務行業至今,朱春南已經在一線工作了13年。一路走來,社會上對家政服務從業者的偏見一直存在。在人們傳統的觀念裡,做家政服務的,不外乎就是做飯燒菜,打掃衛生的保姆。這一行門檻低,從業者整體素質不高,他們的工作似乎也不太能上得了臺面。
  • 這個必須收藏!60本國內外孩子(3-13歲)最常讀的好書,很多書你可能第一次看到!
    而這30層大樓裡面有教室、海洋館、植物園、醫院……在爬樓過程中,可以不同職業,讓孩子說說看,他們都在做什麼?@思思睫:貓咪本來就是小孩子喜歡的小動物,再加上不同場景,寶貝兒找的很認真。訓練小孩觀察力,很不錯。
  • 如何給孩子讀英文書?
    如果你以為那些英文還不錯、明明可以勝任的父母就不會有這樣的想法,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我認識一對夫婦好友,兩人都有美國碩士學歷,要不是我不厭其煩、苦口婆心勸說,外加故事書都提到了他們家門口,另一個愛聽英文故事的孩子,可能也不會出現。「孩子聽得懂英文嗎?」通常是媽媽們先被說服,一旦回家開始實行,爸爸就會發出這樣的疑問。
  • 2019年這些作家都讀了什麼書?
    在過去的2019年,作家們都讀了什麼書呢?這些書在他們的閱讀史和寫作史上有著哪些意義呢?帶著幾個問題,筆者採訪了幾位知名的作家。于堅、李建春、梁小曼、廖偉棠、胡桑、王煒、文珍、黎戈、錢佳楠、馬克吐舟、陳志煒、王陌書都給了屬於自己的回答。
  • 孩子讀漫畫書就是不務正業?推薦8套我兒子大愛的漫畫書!
    當我發完兒子讀《漫畫世界》的文章,有個媽媽在後臺留言:孩子老讀漫畫好嗎?當時我給她做了簡短的回答,她當即表示了認同。最近兩周,老師要求孩子們每天帶一本課外書到教室看,但申明一點:不能帶漫畫去看。兒子很聽老師的話,他帶了《哈利波特》去讀。我說:「《漫畫世界》就在家讀吧,媽媽不限制你看漫畫。
  • 開團| 初章經典《神奇樹屋》,孩子讀英文原版文字書,都從這裡開始!
    英文初章節書,應該讀什麼?相信很多朋友第一會想到的就是 Magic Tree House《神奇樹屋》。也因此,這個系列入選了美國國家教育協會推薦的世界100部最經典童書。20幾年來,這套書影響了全世界的孩子,累計銷量已過億冊,更是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孩子的必讀童書。雖然是黑白插圖,但小朋友還是能在故事中讀到多採多姿的見解,這些都是大人不見得能夠想到的美妙思考。
  • 「我第一次到這個地方工作,也和你一樣。」緊張之後,他堅守了24年...
    這裡是一片決不能說放棄的戰場,愛滋病戒毒人員或許經歷過家人的放棄、社會的拋棄,但在這裡,警察如同親人、朋友般關懷他們,不歧視、不放棄,讓他們重新找回生的希望。適應打開心結戰勝恐懼走進省第一強制隔離戒毒所,迎接記者的是該所醫院教導員許旭,他已經在這個特殊的崗位上堅守了24年。
  • 得知兒子墜樓仍堅守崗位,央視「名嘴」李瑞英,她工作28年0失誤
    得知兒子墜樓仍堅守崗位,央視「名嘴」李瑞英,她工作28年0失誤就是這樣的時候,在提到央視裡的主持人,他們的做事方式都會讓我們每一個人感到敬佩得知兒子墜樓仍堅守崗位,央視「名嘴」李瑞英,她工作28年0失誤還記得那曾經的幾十年裡
  • 克拉克辦學記:個性化的課程設置
    克拉克辦學記羅恩克拉克(5)克拉克辦學中的課程理念,值得學習。課程,源自孩子生活經驗,服務孩子發展需要,促進孩子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藉助社會力量法學的思想,需要有堅定的教育信念和明晰的辦學思想做支撐,更需要膽量和勇氣。因為,他走的是不平凡的道路,沒有共識的人,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
  • 獵頭是什麼意思?揭秘這個神秘而現實的職業
    相信有很多人都看過《獵場》這部電視劇,但是《獵場》對大多數人來說看的都是很新奇,因為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有這個行業,更不知道獵頭這個職業。《獵場》以都市社會為背景,講述了鄭秋冬(胡歌飾)在職場中努力奮鬥,卻遭遇惡意針對而鈴鐺入獄,面對商場的爾虞我詐最終東山再起成為專業獵頭,收穫事業與愛情的故事。
  • 初中生想去讀成都職業技術學校-職校報讀需要最低分數線?
    成績優異的是可以直接讀高中升大學的,但是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就要面臨多種選擇的,建議學生可以選擇職業學校,能學到一技之長,對將來的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初中生能報讀成都職業技術學校。那麼成都有那多技術學校,哪些學校比較好?報讀職校的最低分數線是多少?感興趣的同學,就接著看下去吧。
  • 「懷孕28周,孩子活了,我死了!」
    形勢和預想的一樣嚴峻:如果將她的胎盤從子宮腔內剝離,就如同用力將大樹連根拔起,大出血的概率極高。每一關都危險重重,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孩子,終於取出來了。醫生決定:切掉子宮,徹底鎖掉子宮的出血點。手術成功了,躺在病床上的林琴哭著說:「其實,我覺的還是做男的好,至少不用遭那麼多罪。」那場手術,她一共出了一萬毫升的血,相當於體內的血換了3遍。
  • 8~12歲孩子是開始讀經典書的好時光!眾多名師推薦讀這套書
    文 | 小書蟲媽媽8~12歲這個年齡段是開始讀經典的大好時光!孩子長到8~12歲時,通常父母就不再讀書給他們聽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世界上的未知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渴望了解與自己的文化及生活經歷不同的人。
  • 「容嬤嬤」李明啟落淚講述:被誤解23年,其實我這個老太真不壞
    1997年,在《還珠格格》劇組,此時的趙薇正吊著威亞,拍攝「輕功上樹」的鏡頭。當趙薇被吊在高空的時候,地面上有一個老太太,全程抬頭張望著,嘴裡不停地提醒拉著「威亞」的那10個壯漢,「你們千萬要拉住了,別讓孩子摔下來,太危險了!」
  • 人的一輩子有三次讀童書的機會
    有什麼比得上毛毛蟲蛻變成一隻蝴蝶更讓人感覺生命的美麗、生命的不可思議呢?孩子的成長也是這樣。所以我們父母的每一步,都不要扼殺這個美麗的生命,而是靜靜等待它奇蹟的來到。因為兒子,我看了很多的繪本書。以前我有一個看法,就是認為,繪本是低齡的,小孩才看。後來我感到羞愧,因為我對人生的許多啟發,其實都來自童書。日本兒童文學家柳田邦男說:人的一輩子有三次讀童書的機會,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時候,第二次是自己撫養孩子的時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將落幕,面對衰老、疾苦、死亡的時候。
  •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人用實際行動感動著我們
    而女校學子們一遍又一遍,反覆背誦的校訓裡,是這樣寫的: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她堅守著的教書育人、造福社會的一顆初心。用張桂梅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女孩可以影響三代人。」
  • 錯換人生28年 兩位母親為孩子而「戰」
    生產後,醫生護士把孩子抱給許敏看,「我當時就看了一眼,想摸摸他的手,但我沒有力氣,看了一眼就抱走了,也就只給我看了唯一的一眼。」這段回憶,令許敏流下淚來。  此後,醫院的疏忽導致孩子抱錯,兩個家庭開始了28年的「錯換人生」。  因為沒進行母嬰B肝病毒阻斷,被錯抱的姚策在幼兒園就被查出了B肝病毒「當時家裡亂了套,因為整個家族沒有任何B肝病史,也不知道這個病毒從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