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保姆,不是浪費人才嗎?」「家政就是做飯掃地、伺候人,還用學?」
12月13日,隨著上海開放大學首屆家政學本科招生在滬啟動,「本科保姆」一詞登上熱搜,不少網友對此議論紛紛。紛雜的言論、不盡合理的標籤,反映的是長期以來人們對於家政服務行業的一些固有偏見。
從2003年吉林農業大學首開家政學本科以來,家政服務行業逐漸納入教學體系之中。但是,社會固有的行業偏見,也一度讓這個本科專業處於邊緣狀態。那些已經畢業的學生和即將報名的學生,他們對於這個行業有著怎樣的理解?對於那些標籤,他們又是如何去詮釋的?
門檻低≠要求低
讀家政:一線工作不是終點
最近,上海開放大學開設家政學本科專業的消息讓70後朱春南著實興奮了好一陣。「家政學本科是我一直期待的,這下終於盼來了。「看到招生通知上開設的課程——家政學概論、家庭教育學、家政服務法律法規、生活消費指導……她毫不猶豫就報了名,她想進行更加系統全面的學習,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從2007年加入家政服務行業至今,朱春南已經在一線工作了13年。一路走來,社會上對家政服務從業者的偏見一直存在。在人們傳統的觀念裡,做家政服務的,不外乎就是做飯燒菜,打掃衛生的保姆。這一行門檻低,從業者整體素質不高,他們的工作似乎也不太能上得了臺面。
然而,在朱春南看來,這個行業看似門檻不高,但要做好並不容易,因為要學習的東西很多。
13年來,不停學習是她生活的常態。從崗前培訓涵蓋的育嬰、護老、烹飪等基礎技能知識,到此後她自主報名參加的各類家政培訓,如插花禮儀、茶道、裁縫手工等,每一次接觸新知識,都更讓她意識到自己能力的局限性,「這也是一份職業,門檻雖低,但是要求高,要做好實在不容易。「尤其是當她面對一些高知分子的僱主家庭,更是需要她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完善知識體系。「曾經我的一位僱主是外企高管,為了做好工作,我還學習了英語、做西餐、布置派對等。」
這一次報名家政學本科,朱春南希望能進行更深入的學習,進一步提升專業能力。相較於此前培訓偏技能型的零散知識,她認為,家政學本科課程加入了更多理論的知識,更加系統全面,也更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如今大家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增加,對家政服務從業者的要求自然也提高了。」她希望藉此機會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如果條件成熟,將來可能會考慮從事家政服務管理層的工作。十多年的家政一線從業經歷,讓她看到了這個行業發展的廣闊前景,向管理者角色邁進,也就成為她的下一個目標。
「曾因是男生遭客戶拒絕」
學家政:彌補教育斷層的空白
「一開始被調劑到這個專業,我也很迷茫。」目前正在讀研究生的宋小舟告訴記者,當知道自己被家政學本科專業錄取後,他去過當地最大的書店,卻找不到一本關於家政學的書。
什麼是家政學?作為吉林農業大學第一屆家政學專業的學生,宋小舟開啟了漫長的學科探索階段。大學四年,他學習了家庭教育學、家庭營養學、家庭美學等相關課程,從理論知識到實踐操作,逐漸形成了一個系統的認知。
「它就好比一杯雞尾酒,看似是由各種不同的酒調和而成,卻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和文化,可以登上大雅之堂。」過去的家政學,是社會學、哲學、營養學等不同學科的組合,而正是因為這些有機的組合,使它逐漸完善、不斷壯大,如今成為一門獨立而又綜合的學科。
畢業之後,宋小舟曾從事一線家政工作,卻因為是男生,被客戶拒之門外。在一番解釋之後,他被允許進入,也按照要求完成了工作,並得到僱主的認可,但對方仍舊給出善意的提醒,勸他不要再來了。「對男性帶有偏見的行業並不多見,但家政確是其中一個。」這次經歷,讓他真正體會到人們對家政存在許多誤解,而想要徹底改變,並非一件簡單的事情。
「直到大學我們才開始接觸家政學這一概念,其實是斷層了。」在宋小舟看來,高等教育中的家政學其實將其本身狹隘化了,它完全可以貫穿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個過程,成為一種普惠教育,「其實我們在小學階段上的勞技課,學習的剪紙手工,就是家政學基礎教育的一部分。」
讀研期間,宋小舟閱讀了大量與家政學相關的參考文獻,讓他對這個學科的理解進一步深入。他發現,國外很多小學、初中都有開設家政學的相關課程,著力培養孩子的家庭生活和行為習慣,而在國內,金陵女子大學在民國時期設立女性學時,就有提出家政學這一概念,強調提升女性的家庭素養,以及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家政學教育,其實是讓人們懂得基本的家庭生活常識,幫助一個家庭塑造健康的生活方式。
「每個學科的興起,都會帶有一定的偏見。家政學真正成立才不到20年,不完善是必然的,它有充滿許多的空白點,這也意味著我們有很多的機會去完善、改進它,讓更多的人理解。」宋小舟說。
「不僅僅只有保姆、清潔工」
從事家政:帶給別人光芒的產業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的就業形勢嚴峻。長春市巾幗職業培訓學校校長任曉靜告訴記者,家政行業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社會解決了就業問題。「據統計,從9月份到現在,我們學校已培訓了2000多名家政人員,涵蓋母嬰護理、養老服務、茶藝面點等業務範圍,在就讀的學生中,有的是失業人員,有的是應屆畢業生,有的是貧困戶……」
2008年,任曉靜畢業於吉林農業大學家政學本科專業。10多年來,她一直堅守在家政行業,從一線工作人員,到一名培訓學校校長,她始終堅信,這是一個具有公益性的行業,也是一個帶給別人光芒的產業。
在家政一線,任曉靜教會客戶掌握了許多家庭生活中實用的技巧和方法;在培訓學校,她幫助困難的學員解決了自身的家庭問題,並教會他們如何將這些傳授給更多的客戶。在她看來,家政行業不僅能夠促進就業,還能幫助更多人解決家庭健康、家庭營養、家庭教育等一系列問題。
「保姆是家政的一部分,但家政不僅僅只有保姆。」任曉靜說,大多數人對家政從業者的認知,仍舊停留在保姆、清潔工、育嬰師……但其實這僅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據統計,如今家政服務涉及的細分產業已有20多個門類、200多種服務項目,睡眠指導師、收納師、營養師等一批新職業也應運而生。
在任曉靜的同學中,從事這個領域的人非常少,但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家政學本科畢業生選擇留下來。「許多畢業生已不再滿足於一線家政服務,而是選擇從事家政培訓師、家政職業經理人、家政網際網路企業。」她表示,一方面,國家政策的支持,給予家政行業發展強大的動力;另一方面,隨著市場需求越來越大,社會對行業從業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家政專業人才也備受青睞。
以家政培訓為例,傳統培訓課程都是線下授課,疫情之後,線上家政培訓已成為一種趨勢。家政學畢業生的優勢就在於,他們不僅對家政行業的不同工種、類別有清晰的認識,並且能夠熟練運用線上的操作設備,在這個轉變過程中,相對於其他專業的人,他們往往顯得駕輕就熟。
同時,任曉靜也提到,目前家政行業人才仍舊非常緊缺,「不僅需要從業人員具備良好的家政學理論基礎的,還要將其運用到實踐當中,將兩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因此,加強校企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她表示,學校針對家政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如果能和社會的用人需求進一步接軌,將更好地助力家政行業的發展。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