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宇
上海開放大學將於2021年春季開設家政學本科專業,是全國第一所開設家政學本科的成人高校。據悉,報名並沒有年齡限制,但需要有相關專業專科證書,首批招生人數將在50人左右。(12月14日 新京報)
看到家政人員也要入本科學歷的消息,不少人會發出這樣的疑惑:家政專業還要入本科,難道是教大學生怎麼打掃衛生看孩子?家政專業畢業後就是當保姆?或是憤慨道:簡直就是教育資源的浪費!但事實上,家政專業畢業後就是當保姆是社會對該專業的刻板印象在作祟,本科家政並不同等於「本科保姆」,兩者之間也大有區別。
家政是近些年來新興起來的一個行業,在大家普遍看來,家政服務人員其實只是「保姆」「阿姨」的高雅稱呼而已,她們往往與素質低、工資低、知識低等標籤掛鈎,被認為只要打掃衛生、做做家務就行,也因此留給大眾一種家政服務就是低端職業的印象。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家政這一行業也有了質的改變。和之前的只需要洗衣做飯、幹些瑣事的需求不同,現在的家政,客戶更多的是需要「全能型保姆」和「管家式阿姨」——既要能上得廳堂做好家居裝飾,又要能下得廚房做好營養管理,還要能陪伴孩子輔導孩子懂得幼兒教育,因此,與工資待遇一同提高的便是對高素質、高精尖家政人員的需求。面對市場,家政人員也亟待轉型。
但就目前來看,高素質的專業型家政人員還很稀缺,市場需求遠大於現有供給,絕大部分的家政人員仍是老一套的「保姆阿姨」。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效開設家政學本科實則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與示範效應。一方面,我們要看到規定中的「報名並沒有年齡限制,但需要有相關專業專科證書」,這就表明這是在為全社會提供機遇,在當今大眾普遍就業難的情況下,增設家政學專業是給了更多人更多選擇的空間,是在滿足市場從而解決就業難題;另一方面,將家政服務設立為本科專業可以有效提高家政從業人員的素質層次和專業服務水平,有助於擺脫社會對於家政服務行業的刻板印象。
我國高校將家政學作為一門專業仍處於試水階段,可以說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如何融入各式課程,把家政學這一學科體系建設起來,形成專業的、系統的、具有實踐性和操作性的特色發展學科,也是高校該深究的重點所在。再者,面對一時難以改變的社會公眾對家政服務的刻板印象,假如無人主動敢報這一專業,單靠專業調劑如何運轉?高校又該何去何從?因此,高校開設家政專業,該怎樣設置相關課程並讓學生敢於報考,也該值得我們深思與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