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方言「浪」研究:我浪,浪險!

2020-12-24 潮汕別史

一、榫子

青牛擺酒:汕頭、潮州、揭陽紛紛出臺政策吸引人才呢。

道長飲酒:歡迎。來了就是緣分。

青牛噙酒:潮汕「排外」漸成世人刻板印象,我看語言隔閡是主因之一,咱想從俗語聊起、讓人更易融入哩。但是,以方言俗字行文,各平臺會自動檢查為錯字病句低劣文章哩,就算通過了也難獲流量支持……「潮汕別史」號弄不好就廢了呀。

道長吃酒:用諧音字。加雙引號。廢了就廢了。

汕頭書協主席陳錫鎮「閒人聽茶」館書展

二、考察·概述

文明社會教育系統不會傳授粗言俗語,然而,它們卻是不可忽略的最常見民俗現象。每個社會、每種語言都存在著上不了臺面的粗俗口語,按一般規律,這些也是外人最先接觸並學會的用語。

潮汕方言「浪」,指的是男人下半身的那個。其本字,明、清話本多寫作「卵」,現代魯迅也使用過。語言學家林倫倫考辨,「男之陽」讀為「浪」,是卵的方言用法;民俗文藝學家李宏新考察,含有「浪」的常用熟語達150個,是潮汕熟語中使用最頻繁者之一。

作為序篇,本文僅對「浪」做個概述。

陳錫鎮作品「古浪」「浪險」

1.浪和浪型

一般來說,人的浪大體相當,這種浪型一致性,可稱為「擱浪甲浪擱」。當然,年齡的差距會導致浪的迥異,譬如,幼兒的浪叫做「孥囝浪」,便比成年人的浪型顯細、顯瘦,儘管浪款較宜人、但功能有待齊全,因此說「貓鼠浪、縱腫唔大事」。

排除掉年齡因素,浪型的大同中也存在著小異。與「天生人唔遭、有人大浪有人大頭」同理,我們不認為,世上有兩支完全一樣的浪。

既然大多數人「枝浪平平樣」,也就存在著少數的「怪浪」。擁有這種奇葩的人,汕頭、潮州、揭陽及海內外潮人社會,通常會稱其為「怪浪人」,三個字簡潔說明一切問題,口語之妙正在於此。

2.什麼是怪浪

怪浪,就是成長得與眾不同、出落得異乎尋常的浪。

舉幾個例子:空間上的異常,譬如「枝浪大過你個頭」,則該浪體積大得難以解釋;時間上的異常,譬如「古浪」,古代的浪穿越,則該浪逾越了目前的科學認知;構造上的異常,譬如「柴浪」,以木材為材質,則該浪明顯不合常理。

這些都是怪浪。需要說明的是,汕頭、潮州、揭陽社會所認為的「怪浪」標準,歷來寬、嚴不一,這個以後再談。

理所當然,怪浪本質上還是浪。即是說:無論浪怪不怪,它還是一支浪、一支具備七情六慾的浪。

陳錫鎮作品「怪浪」

3.浪的喜怒哀樂

◎浪之喜

浪歡喜,會「笑到浪頭酸」,這相對易於理解。

不可理喻的是「歡喜到浪膠流」。我們百思不得其解,也不知該何等的驚天地、泣鬼神般狂喜,方能達到、把自己的浪搞丟的程度?這明顯是一種常理難以揣測、常人沒法做到的頂級檔次之愉悅感。

只能說,能夠「歡喜到浪膠流」的,都是超凡入聖之浪——「聖浪」才可能做到。

◎浪之怒

浪憤怒,大體可分三個階段,三層境界。

第一層境界,是「浪堵」,此時怒火正在積蓄力量,「浪堵一褲」,說明其受堵塞而沒外露。

第二層境界,是「浪火燙破褲」,此時怒不可遏溢於言表,終於導致自燃,造成毀滅性破壞。

第三層境界,是「浪火神奪」,這比頭上生煙的「火冒三丈」更甚,君不見,火自下半身噴迸,熊熊烈焰直衝九霄奪神攝佛,其噴激盛怒,比火山爆發有過之而無不及。

◎浪之哀

浪哀愁,那便只能「浪浪」了。

沒有耕不好的田,只有累壞的牛,當你力不從心「甲枝浪平樣」時,除了「浪浪」別無他法。倘若努力「捏浪」企圖雄起、卻再次功敗垂成,則是「浪了浪」了。

我們十分同情這種沮喪、懊惱和失落無助。感同身受啊兄弟,畢竟誰都經歷過不是?

◎浪之樂

浪快樂,莫過於「浪頭擲『蛤虯』」。

意料之中不叫喜,意外之喜才是樂。浪頭一動,便能輕鬆制服乃至收穫土蛙,這是時運使然啊。

時運屬於玄學範疇,儘管匪夷所思,實在想無,但玄學本身就存在複雜性和無解性,所以,我們暫時不去探討。

汕頭書協主席陳錫鎮「閒人聽茶」書展

4.浪的衣食住行

◎浪之衣

浪的外罩物為純天然的,不加裝飾。

有人認為純天然才叫美,但這因事因物而異。譬如,「鼠鬼浪相」「甲枝浪平平樣」顯然就不美,而「浪泵」「看你指塊浪形」等,則是從外貌直擊靈魂,將其醜陋上升到道德敗壞、百無是處的高度。

要解決外表問題,最好的辦法是人工美顏。

譬如「枝浪是金銀做個」,是說有了價值不菲的金銀外飾,可能這枝浪便大為可觀;「水晶浪易碎」,則表示這支浪美麗、優雅和珍貴,必須「浪凍鳥薛」,時刻小心呵護。

金、銀、水晶鑲嵌浪的技巧想必鬼斧神工,慚愧的是,作為區域研究學者,我們迄今沒有發現實物例證或者相關影跡。

◎浪之食

浪在飲食方面,主要是被吃的對象。

「奴囝浪賣吃」——小孩的浪不會也不用吃,似乎可推論出成人浪便會吃、能吃、必須吃,但由於材料的缺失,我們沒法進一步展開研究。

因此,只能從食材方面來剖析。

「含浪」「浪你含」,用的是比較溫柔的「含」,「浪塞嘴」用「塞」,暴力得多,但兩者還沒有損壞浪、或者把浪吃進肚裡的意思。

令人驚愕的是「枝浪你咬」,「枝浪你步」,簡直慘無人道了。如果詳加考究:咬還不一定是咬斷,「步」則已陷入惡狠狠、血淋淋地噬嗑狀態!諸位,那是何等的慘絕人寰!

蹊蹺之處還在於,作為食材,本應美味,可天然的浪,滋味極其值得商榷。譬如「枝浪平平臭」「臭過人支浪」「捏臭浪」等,無不一針見血指出其味道欠佳的客觀事實。

至於「大浪灑鹽」,那屬於業已失傳的人工醃製特殊技藝,古老傳說,若此物加工成功,則是震古爍今、無雙美味!但海泳裸遊者天天嘗試,都說,自己聞一下想吐——我們極度懷疑,是汕頭灣海水鹽度不足。

◎浪之住

浪日常居所是「浪脬」。

那裡如何?「『浪脬』假豬肚」,說明浪的住宅與豬肚頗有可比之處;「浪比鼻差丈二」暗示浪的住宅距離鼻子很遠;「浪地房、水尾田」指出該處呈復古式親水田園風格;「『浪脬』邊生學,堵著正切要」,也許透露出,這裡可能是炙手可熱的學區房。

這些都不重要,關鍵之處在於,浪的房子足夠寬敞——「『浪脬』大過油簍」。而「帕浪」的「帕」字,顯示出這房子具有柔韌性、伸縮性。兩者結合,可以這樣理解:浪,即使房子偶爾不夠用,也可以時不時「張大浪」。

實際上,它伸縮自如、自娛自樂,根本「免人『帕』浪」。

◎浪之行

浪時常出門,出行方式主要是陸路。

「浪佛唔歸袋」,是浪離家的佐證。去哪裡?有時在肚、叫「浪屎脹一肚」,有時在心胸、叫「浪屎心胸」,從這可看出浪與屎是一對旅遊夥伴。當然,浪也時不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自由行,譬如「浪糾入腹」。

我們判斷,浪的出行方式主要是陸路,因為「賣遊水怨浪纏緦」句,指出「浪毛」會被水草纏繞、妨礙到浪的水路順暢出行。不過,陸路也不是永遠通暢,譬如「浪泡『挌』著柴馬」,那就寸步難行了。

浪的活動範圍很廣,倘若有人「挌浪根」、把浪連根拔起,那麼,獲得自由發揮的浪,便可以直掛雲帆濟面部,呈現出「枝浪吊在面」之驚世駭俗震撼場景——

我浪!「畔浪畔面」!「浪險」!

陳錫鎮作品「浪險」

三、醉語

青牛忐忑:這樣寫,哪天回家鄉不會被說「邪狗浪佛」吧?

道長彷徨:像這樣「影浪風」,下回還是別找我……

雙方面面相覷,良久達成共識:如果還寫「浪話」,不再出現青牛和道長。

潮汕十年17任,看汕頭揭陽潮州主官任期

潮汕諺語·小暑,及火熱的愛

21年汕頭「禁摩」簡史——搞笑前任後任

相關焦點

  • 潮汕話,一門學到老都學不會的方言
    2019年10月,潮汕籍插畫師王又藝創作了一組以潮汕民俗和俗語為基底的漫畫。作為一名潮語研究者,我不能輕易接受「方言式微」這種結論。這學期的「現代漢語」課程,我給汕頭大學的學生們布置了一道作業,讓他們就方言與普通話的關係發表看法。讓我驚訝的是,第一批00後大學生已經有很多人不會說自己家鄉的方言了,其中包括不少潮汕籍學生。
  • 很潮汕!這支寶藏樂隊把方言/民俗寫進歌裡,還唱給「老爺」聽
    來自潮汕的六甲番樂隊,輕語淺唱著兒時家鄉一個停電的夜晚。這類關於家鄉回憶、老一輩口口相傳的故事,自9年前開始被六甲番樂隊記錄進歌詞裡。六甲番用外人無從聽懂的潮州古語,把家鄉的祭祀民俗等記錄到歌詞之中,他們撥響琴弦,輕唱那個流淌著韓江的溫潤故鄉。
  • 首部潮汕方言電影《爸,我一定行的》,今起登陸全國各大院線!
    8月23日下午,首部潮汕方言院線電影《爸,我一定行的》在潮陽黃圖盛中學舉辦潮陽首映式暨校園分享會
  • 首部潮汕方言電影《爸,我一定行的》8月24日登陸全國院線!
    每一位前輩都看得很細、很投入,看完後都跟我們聊了很多,感慨萬千,第一部走向院線的潮汕方言電影,可以說,承載著老一輩們深切的期盼。 除了潮汕年輕人,電影也吸收了眾多潮汕老藝人,水雞兄、陳錦標、蘇細珍等,均在片中有出彩的表演。同時,片方還邀請了潮汕著名文化學者林倫倫教授出任電影的文化顧問,為這部作品在文化內核上做好把關。 《爸,我一定行的》,潮汕話又稱《爸,我硬虎直》。
  • 【177】潮汕方言歌謠 千首歌仔免費點讀點聽【高清視頻,看看吧!】
    正上方是「潮汕方言歌謠」六隻卡通字,中間循環播放著《麻省相打跋落坑》的動畫視頻。  該網站分為「簡介」、「歌謠類別」、「文本音檔」、「歌謠動畫」、「歌謠研究與傳承」等若干欄目,「文本音檔」欄目中收錄了1003首方言歌謠的原文、音頻和評註,這千餘首歌謠又分為「序曲」、「愛情之歌」、「時政之歌」、「生活之歌」、「過番之歌」等10個部分。
  • 汪毅夫:閩南方言志/民俗志研究的力作
    現代學者研究閩南文化有近百年的學術歷史、有方言志/民俗志研究的學術傳統。1926年,廈門大學在國文系基礎上增設國學院,國學院又附設方言研究會和風俗調查會。當年,廈門大學國文系、國學院的學者將研究的視野從文獻、文物擴展到田野,提倡「旅行看現代人的生活」(顧頡剛教授語)即田野調查:實地記錄方言現象、也實地記錄民俗事象。
  • 探索方言文化研究新範式
    用方言形式所表達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現象,即為「方言文化」,包括地方風物、民俗活動、口彩禁忌、俗語諺語、民間文藝等。筆者認為,隨著語保工程取得重大進展,應當推動方言與文化研究相結合,探索科學的研究範式。 方言與文化研究的科學範式尚未形成把語言與文化(思維)結合起來進行系統研究,在西方有100多年的歷史,在我國也有幾十年的歷史。
  • 潮汕方言中的「食」文化真有趣!
    郭沫若曾說:「潮汕話是中國古語保留得最多的一種方言」,潮汕方言中至今尚保留著諸多古漢語,是外界公認的「古漢語的活化石」,當然潮汕方言比較難弄懂,是較難學的語種,也曾被調侃為「學老話」,簡單地說就是學到老都難學會的!
  • 抖音這浪這西浪啊是啥歌 這浪這西浪啊歌詞完整版
    抖音這浪這西浪啊是啥歌 這浪這西浪啊歌詞完整版  抖音這浪這西浪啊什麼歌  據了解,這首歌歌名叫《大田後生仔》,最近很火的一首歌,大家在抖音上聽到的那首輕快版是「丫蛋蛋」翻唱的。《大田後生仔》的作詞作曲者是林啟得,原唱也是林啟得。
  • 這浪這西浪啊閩南語歌曲介紹
    這浪這西浪啊閩南語這首歌很好聽,聽這歌詞大家肯定也都有點感慨,想必大家都很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歌。
  • 潮汕講古——潮汕人的方言文化
    中國各地的說書人常以自己的方言向人們講述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分。我們潮汕也有本地特色的講古文化。聽說在解放前,在汕頭的福合埕、潮州的開元寺、揭陽的城隍廟等地都設有講古攤,講古藝人每日每夜,使用潮汕方言,講述各種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而聽者不計其數。舊時的講古是一種謀生手段。
  • 粵語,客家話,潮汕話:廣東三大方言哪家最正宗
    三種方言的廣東讓一個沒學過外語的中國人聽法語和德語,大概會覺得兩種語言聽起來都是嘰裡咕嚕的鬼話。同樣道理,多數北方人對「廣東話」的印象就是「一種我聽不懂的話」。其實,廣東的漢語主要分為三類:粵語、客家話和潮汕話,分別為廣府人、客家人和潮汕人使用,三種方言在歷史上進入廣東的時間和方式都有相當大的差別。
  • 潮汕方言電影《爸,我一定行的》獲獎了...
    小夥伴們還記得去年火了的潮汕電影《爸,我一定行的》
  • 山西民俗方言土語彙總
    山西人的語言,是山西民俗中極其有特色的部分,山西人的方言土語,首先是「雜」,其次是「土」,再次是「變化多。」應縣方言研究晉語在語言學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近年來,晉語研究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一大批晉語研究的論文和論著面世加上方言志的出版發行,使晉語研究形成一個共時與歷時、橫向與縱向相結合的多角度研究模式
  • 首部潮汕方言電影《爸,我一定行的》上映!
    相信你一定還記得這段時間刷爆我們每個潮汕人朋友圈的這部電影《爸,我一定行的》「爸,我硬虎直!」(偷偷告訴你一個消息,19:45分場次座位已經不多,要見影片中演員的抓緊時間購票啦~)《爸,我一定行的》明星見面會藍鴻春、鄭潤齊、鄭鵬生親臨珠海!!
  • 潮汕方言電影《老爺保號》即將上映,「全潮汕人陣容」等你來看!
    潮汕,嶺南文化中最令人難以捉摸的存在。旅遊的人離開潮汕,翻遍中國都找不到這麼彈牙的牛肉丸;工夫茶裡的人生哲學,仿佛每個潮汕人生來就能說上一二。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定義潮汕人心中的潮汕,高頻詞一定少不了老爺保號。這一次,老爺保號被拍成了電影。下個月就在全潮汕火熱上線。今日預告片首發,讓我們先睹為快。
  • 片名一般但很多人都打算看了,首部潮汕方言電影你還不來看看
    小編先給大家賠個不是,因為上次寫了一堆,沒有寫片名和劇情簡介,首部潮汕方言的電影篇來了,從預告片來看,《爸,我一定行》各類元素都很齊全——本土、喜劇、校園、愛情、民俗,也有臺灣青春電影的感覺。實際上,這部片子很有潮汕自己獨特的氣質。小編有點內幕消息,嘻嘻嘻,但是劇透可恥小編還是知道的。
  • 鬥雞鬥羊民俗表演助興新疆阿克蘇「多浪·龜茲」文化旅遊節
    中新網新疆阿瓦提5月19日電(記者 王小軍) 鬥雞、鬥羊、新疆歌舞精彩上演……5月19日,2020年「中國旅遊日」新疆阿克蘇地區分會場活動第十六屆阿克蘇「多浪·龜茲」文化旅遊節暨阿瓦提第八屆刀郎美食文化旅遊節在阿瓦提縣開幕。
  • 廣東最難聽懂的方言來了!你pick誰?家鄉話上榜了嗎?
    廣東方言可沒那麼簡單就算同樣是廣東人我可能也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論方言數量,廣東的確多但平時常聽到、覆蓋比較廣泛的大概是下面這幾種:粵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潮汕、雷州語)當然也還有一些其他的方言:粵語是漢藏語系漢語族下的一種漢語方言。又被稱為「廣東話」、「廣府話」,俗稱「白話」,是除了普通話以外在外國大學有獨立研究的中國漢語。
  • 潮汕第二部潮語方言電影,在汕頭南澳開拍,非常值得期待!
    7月4日,電影《帶你去見我媽》於南澳正式開機。這是今年第二部在南澳拍攝的影片,也是漁光影業繼《爸,我一定行的》之後第二部電影長片。它能否重現18年《爸,我一定行的》的熱度,能否打造出「潮汕方言宇宙」系列,現在便可以拭目以待了。7月4日,電影《帶你去見我媽》於南澳正式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