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尺冰
每年3月美國西南偏南音樂節期間,想要在奧斯汀找到一塊安靜的地方並不容易。幾條重要的街道所有酒吧裡都會擠滿做showcase的音樂藝術家,還有從世界各地湧來,一邊吃披薩,一邊看演出的年輕人們。
「one more song! one more song!……」美國時間3月14日晚上9點鐘,在奧斯汀市第三街道的一家酒吧裡面,傳出簡單而有力的節拍聲,要求臺上的中國「rapper」歌手「再來一個」。
往年,來參加西南偏南的中國面孔主要有藝術家、樂隊、各種廠牌公司搭建的展臺。今年,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也來到這裡,並且舉辦了一場與海外音樂業內人士直接對話的行業論壇。
這是騰訊音樂IPO以來,第一次在國際場合公開亮相。由於在內容和科技上的合作夥伴遍布全球,而SXSW是全世界最大的跨界盛典,是音樂聖地,TME的到來更希望交流和學習,並尋找未來的潛在合作夥伴。
論壇結束後,臺下的外國觀眾圍住騰訊音樂集娛樂集團吳偉林,詢問的問題大多是,「我是音樂製作人,TME能不能幫我推廣歌曲?」「我手上有版權,能不能跟TME合作?」「TME是如何將2000萬首歌曲內容推給超過數億用戶的?」
這種熱絡和主動尋求合作的氛圍與中國音樂在國際上的弱勢地位完全不同。
由於中國現場音樂基因差,嘻哈和說唱等新現場音樂形式才剛剛開始。但在TME的論壇上,海外音樂業內人士都是主動溝通與中國音樂平臺的合作方式。
也許未來,可以由平臺牽頭,帶動更多中國原創音樂內容走向世界,正如此次TME將「新民韻計劃」十首作品也來到西南偏南,像海外展示中國民族音樂一樣。
來源:新華社
讓世界認識TME,這是一家盈利的科技音樂公司
其實,在TME上市之前,相應的海外傳播就已經開始了。
早在2017年,新加坡「世界唱片展」Music Matters專門設置了「中國音樂論壇」,而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是唯一受邀的內地數位音樂服務商。
在大會上,騰訊音樂娛樂集團CEO彭迦信與全球音樂界人士共同分享中國音樂市場洞察和未來前景,並做了《中國音樂:最好的時代》演講。此後,TME還參加了法國坎城的MIDEM唱片工業展,跟展會上的獨立唱片公司重點探討版權合作。
但如果你參加過世界其他各地的音樂節足夠多,就會發現,西南偏南的兩大特點。一是它的音樂展示性更強,講究藝術家們相互切磋,免費的showcase;二是它更加跨界,尤其是在科技與音樂兩個領域上面。
這跟它的基因有關。
從Twitter開始,每年都有很多知名網際網路公司來到西南偏南測試自己的產品發展方向。比如,Pandora、Foursquare、Meerkat、airbnb、snapchat以及其後來者等在這裡走紅,打車軟體Uber也曾在拓展時期與音樂人在活動期間進行了各類音樂跨界嘗試。
來源:新華社
最早,airbnb的兩位創始人來到西南偏南的時候,手上一共才有兩套房子。通過西南偏南大會,他們認識了後來對公司發展至關重要的天使投資人。如今,愛彼迎僅僅在中國就有超過8萬套房源。
可以說,西南偏南大會吸引過來的年輕人,他們熱愛音樂藝術,同樣也是網際網路的潛在擁躉者。
在音樂類議題方面,西南偏南也頗具科技感。無論是Soundcloud、Spotify、Youtube Music、Apple Music、Facebook以及眾多音樂傳奇廠牌都在這裡發聲。
有音樂財經提到,在今年在SXSW上,關於Hip-Hop浪潮、K-Pop的文化擴張、音樂版權授權、流媒體時代的音樂數據分析、AI引擎等成為業界討論的焦點。
而TME恰恰是一家科技音樂公司。上市之前,市場普遍認為,騰訊音樂對標全世界最大的在線音樂服務商Spotify。
但Spotify由於版權成本過高,從2016年到2017年,公司虧損達15億美金。而TME則不同,它是全球唯一一家盈利的科技音樂公司。
海外音樂人想和中國做生意
在論壇上,吳偉林分享了一組很有意思的數據。
根據TME統計的數據,收聽音樂種類方面,流行依然佔絕對優勢,在TME的市場份額為73.36%,電子、R&B/Hip-hop、搖滾分別佔到7.88%,2.44%和1.16%、影視配音音樂佔到8.96%;在語言收聽的市場份額上,華語佔據了75.13%,日語佔1.87%,韓語佔3.30%,英語佔13.3%,器樂佔3.54%。
這說明,年輕用戶聽音樂口味變得更加多元化,而電子、R&B、Hip-hop這些相對前衛和潮流的音樂在國內也開始逐漸有自己的用戶群體和市場。一般來說,這些潮流音樂主要是通過各種網際網路平臺傳遞到國內的。
在西南偏南音樂節上,跟幾個中國rapper聊天,他們的手機上都有youtube、Instegram等各種移動應用。而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保持跟海外藝人的與時俱進,學習和借鑑一些新的現場音樂技能。「我這次來到西南偏南,見到了好幾個在yohtube上粉絲幾千萬的大咖,還認識了一些有freestyle能力的黑人歌手,很喜歡跟他們交流。」WC/OR旗下的說唱歌手young13興奮地說道。
中國新興潮流音樂的市場潛力巨大,尤其是在各家流媒體平臺通過AI算法進行個性化推薦之後。海外的音樂人也看到這塊市場,想方設法與中國音樂平臺合作,爭取也能分一杯羹。
在論壇結束後的提問環節,有音樂製作人問,如何在中國推廣自己的音樂。吳偉林說,最快捷的方式是讓海外的藝人跟中國藝人合作,這樣可以快速打開中國市場。此外,可以選擇與平臺合作,能獲得大量以及細化的用戶聽歌數據,可以為海外音樂人提供準確的市場營銷方向。
國內極少有上市公司高管與海外行業人士溝通能像吳偉林一樣如此順暢。他曾經供職於諾基亞,此後加入騰訊音樂,並促成了環球、華納、索尼國際唱片公司的戰略合作,為TME的長足發展積累了優質的內容基礎,並於2019年獲得billboard power 100音樂影響力人物第39名。在這次論壇上,他重申了跟海內外唱片公司之間的合作立場。
吳偉林
「TME是平臺,擅長通過用戶聽歌數據發現音樂人,並且將他們推薦給唱片公司,而非大家理解的競爭關係。中國音樂市場曾經備受盜版困擾。五年前,我們開始正版化建設,推動版權保護的過程中,廠牌們給予我們特別大的支持。」
此前在「Labels in China」的論壇上,吳偉林就與環球音樂、索尼音樂、華納音樂等全球知名唱片公司高層深入探討。他認為,「在中國,一定要選擇一個有實力的合作夥伴,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是中國領先的在線娛樂平臺,能夠把國外的音樂帶入中國市場,使其得到更多的曝光並發揮最大價值。」
TME在推動正版化方面也贏得了海外市場的認可,這對於海外改善對中國音樂版權市場環境的認知,有重要促進作用。
中國音樂之光
西南偏南在中國的知名度並沒有那麼高,但是很多音樂人來的時候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樂隊成員郭海是2013年第一次來美國參加西南偏南大會,當時被官方安排住在一家IBM工程師的家裡。「我第一次來感覺很震撼,第一次覺得,隨處都可以做音樂,都可以看音樂的地方,被他們的激情感染。」
在去參加西南偏南大會的音樂公司中,不少音樂公司老闆都曾經夢想過,要在中國複製「西南偏南」。但是最後都沒能成功。
為什麼難複製?
知乎上有位bangchuiwf用戶分析了三個原因。一是國內的音樂基建和生態與SXSW可以庫建到美國的Live Music文化還有本質的差距;二是,SXSW從創辦初期就堅持交互傳統,在網際網路時代形成了一個key to win,科技只是大會隨著時間發展的紅利,而國內借鑑其中只是手段而已,並沒有能夠類比美國那麼前沿與酷炫的技術風潮;三是音樂內容與產品的確實是目前非常難以逾越的一道溝壑。
沈黎暉曾經用一句話概括,在中國難以複製西南偏南的原因,音樂在中國本身還很弱勢,科技更強勢,必須要有中國本土的創新。其實中國音樂的弱勢不僅僅體現在跟國內科技公司對比方面,還體現在跟海外先進潮流音樂的對比方面。
3月14日下午,在距離奧斯汀市會議中心不遠的派拉蒙影院,坐滿了50歲以上的中老年觀眾,影片放的是約翰尼·卡什人生傳記紀錄片。他是20世紀50年代的歌手,以低音的鄉村歌曲和民謠著稱,美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家之一。
很明顯,這些中老年群體才是美國上世紀50年代約翰尼·卡什的粉絲,也是嘻哈與說唱之前,鄉村民謠音樂的擁躉者,而他們跟晚上酒吧裡那些韓國之夜、英國之夜、德國之夜裡的演出團隊而來的年輕人完全不是一個群體。
奧斯汀第六街上的年輕人
但今年中國音樂公司除了TME以外,還有MTA、草臺回聲、摩登天空、滾石電音等廠牌都來參加了西南偏南音樂節,並且帶來了一些rapper或者是流行歌手。他們更想接觸一些國際前沿的現場音樂藝術,有足夠的國際化視野。就像MTA創始人李宏傑說的:「我幾乎每年都來西南偏南音樂節,要時時update一下最新的音樂潮流,看看年輕人都喜歡什麼。」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音樂公司能夠走出國門,來到西南偏南這樣國際性的音樂盛會上參加,已經看到中國音樂逐漸與世界接軌,他們已經是已經是中國音樂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