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衛星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不是應該從一個人的日常行為開始嗎?
1、不要總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比,如果你不喜歡你的孩子總拿你去和別人家的父母比的話。
2、不要一心希望自己的孩子考清華北大哈佛牛津,且不說成才的路有千萬條,你得先想想自己是怎麼走過來的。考了99分還不滿足,非說孩子粗心又扣了一分,那麼請問,你當年讀書時每門功課回回都考100分?我才不信!
3、陪伴是最好的禮物,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父母要珍惜孩子願意讓你陪伴的這段時光,否則,今後你老了,他(她)也許也不陪你。而現實最好的陪伴方式是「共讀」。不一定是共讀一本書,也可以是共看一部電影,共聽一首曲子,共做廣播體操……而不是他(她)在看書的時候,你打遊戲、刷手機。
4、陪作業是這樣的:一二年級陪著做,是為了幫助他(她)決定作業順序,督促他(她)專心致志,等等;到了三四年級,可以不在旁邊,只要作業前幫助孩子完成作業計劃表就可以了;到了五六年級,就完全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管理時間了。延伸出來說:培養孩子是要講究科學方法的。
5、網路遊戲對於釋放壓力,團隊合作,提高邏輯力、思維力、想像力、創造力等是有一定好處,但有的網路遊戲內容不良,且孩子容易沉迷。這方面,父母的監管十分重要。孩子一旦沉迷了,就要用轉移興趣和注意力來扭轉,音樂、美術、編程、科創……加上戶外活動、拓展運動等等。
6、家長要鼓勵孩子學會洗衣做飯等必要家務勞動技能,每年有針對地學會1至2項生活技能。你不讓孩子做家務,是因為你不知道,6—12歲是孩子的「勤奮期」。通過培養孩子做家務,他(她)會對生活有參與感,會有責任心,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她)勤奮的精神。
7、青春期的孩子,多多少少會有些「叛逆」。這個時候,你要少嘮叨,更要學會鬆手。就像教孩子溜冰,越早放手,他(她)越早學會。即使摔倒了,扶一把就行。因為這時候你目光能及,青春也經得住摔打。
8、發自內心,無條件地去愛你的孩子。當你的孩子犯錯時,批評時,你只能對他(她)的行為進行批評,不能對他(她)的人格進行侮辱或是批評,因為只是他(她)這個行為不為你接受,而不是他(她)這人不為你接受。當他(她)稍微有了改變後,你都要及時給予鼓勵!
9、世界上許多事情都可以等待,惟有孩子們的事情不能等待,因為孩子的名字叫「今天」。一位詩人說的。人的一切都是從童年開始的,童年的快樂是一生快樂的源頭,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開端。你給不了孩子一個「小目標」,就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吧!
10、生命只有一次。對每個人而言,沒有了生命,就沒有了一切的基礎;失去生命,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所以,沒有什麼比保全孩子生命更重要的。存在,就有價值;保全,才能成全。事實上,成長比成才更重要,幸福比優秀更重要。
作者簡介:
袁衛星,深圳市新安中學集團第一實驗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新教育研究院新生命教育研究所執行所長。中學語文特級教師,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著有專著10餘部。
來源 | 簡書
轉自 | 守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