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長的十條建議——讓教育找到回家的路

2020-12-25 齊魯壹點

文/袁衛星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不是應該從一個人的日常行為開始嗎?

1、不要總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比,如果你不喜歡你的孩子總拿你去和別人家的父母比的話。

2、不要一心希望自己的孩子考清華北大哈佛牛津,且不說成才的路有千萬條,你得先想想自己是怎麼走過來的。考了99分還不滿足,非說孩子粗心又扣了一分,那麼請問,你當年讀書時每門功課回回都考100分?我才不信!

3、陪伴是最好的禮物,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父母要珍惜孩子願意讓你陪伴的這段時光,否則,今後你老了,他(她)也許也不陪你。而現實最好的陪伴方式是「共讀」。不一定是共讀一本書,也可以是共看一部電影,共聽一首曲子,共做廣播體操……而不是他(她)在看書的時候,你打遊戲、刷手機。

4、陪作業是這樣的:一二年級陪著做,是為了幫助他(她)決定作業順序,督促他(她)專心致志,等等;到了三四年級,可以不在旁邊,只要作業前幫助孩子完成作業計劃表就可以了;到了五六年級,就完全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管理時間了。延伸出來說:培養孩子是要講究科學方法的。

5、網路遊戲對於釋放壓力,團隊合作,提高邏輯力、思維力、想像力、創造力等是有一定好處,但有的網路遊戲內容不良,且孩子容易沉迷。這方面,父母的監管十分重要。孩子一旦沉迷了,就要用轉移興趣和注意力來扭轉,音樂、美術、編程、科創……加上戶外活動、拓展運動等等。

6、家長要鼓勵孩子學會洗衣做飯等必要家務勞動技能,每年有針對地學會1至2項生活技能。你不讓孩子做家務,是因為你不知道,6—12歲是孩子的「勤奮期」。通過培養孩子做家務,他(她)會對生活有參與感,會有責任心,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她)勤奮的精神。

7、青春期的孩子,多多少少會有些「叛逆」。這個時候,你要少嘮叨,更要學會鬆手。就像教孩子溜冰,越早放手,他(她)越早學會。即使摔倒了,扶一把就行。因為這時候你目光能及,青春也經得住摔打。

8、發自內心,無條件地去愛你的孩子。當你的孩子犯錯時,批評時,你只能對他(她)的行為進行批評,不能對他(她)的人格進行侮辱或是批評,因為只是他(她)這個行為不為你接受,而不是他(她)這人不為你接受。當他(她)稍微有了改變後,你都要及時給予鼓勵!

9、世界上許多事情都可以等待,惟有孩子們的事情不能等待,因為孩子的名字叫「今天」。一位詩人說的。人的一切都是從童年開始的,童年的快樂是一生快樂的源頭,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開端。你給不了孩子一個「小目標」,就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吧!

10、生命只有一次。對每個人而言,沒有了生命,就沒有了一切的基礎;失去生命,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所以,沒有什麼比保全孩子生命更重要的。存在,就有價值;保全,才能成全。事實上,成長比成才更重要,幸福比優秀更重要。

作者簡介:

袁衛星,深圳市新安中學集團第一實驗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新教育研究院新生命教育研究所執行所長。中學語文特級教師,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著有專著10餘部。

來源 | 簡書

轉自 | 守望新教育

相關焦點

  • 東西方教育利弊的探討:教育,是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路
    在人生的旅途,我們一邊學習一邊成長又一邊感悟,其實不管讀沒讀過大學,每個人都在試探著,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路。讀大學,並不能決定我們的人生路,不過,讀大學確實會讓我們更看清自己,更適合走在哪條路上,也比沒讀大學的人存在著更多可以選擇的機會。
  • 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的18條建議,幫助家長解決育兒難題!太有用了
    大家好,歡迎關注【內容匠人說教育】,記得右上角關注哦!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對育兒的建議,可以幫助各位家長解決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一些難題,非常實用,不少家長表示:家庭教育中的很多「育兒難題」迎刃而解。
  • 英語閱讀難哭小學生,有家長建議取消考試 青島教育部門回復了
    原標題:英語閱讀難哭小學生,有家長建議取消考試,教育部門回復了近日,一位市南區的家長在青島政務網「政府信箱」反映,去年區裡的英語卷子閱讀類文章難度太大,有大量生詞,孩子回家直哭,呼籲小學英語考試取消或降低難度。1月7日,教育部門做出了回復。家長反映:
  • 《陪孩子找到自己的路》丨有家長用心陪伴的成長更容易展翅高飛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而教育就是陪孩子找到自己的路。最近又發生了年輕貌美的女孩子遠赴青海可可西裡而喪命的壞消息,家長在得知噩耗後心如刀絞,發言稱不希望此類事件再發生。近年來,多宗受到良好教育的年輕人發生了多種多樣的狀況,有的深陷網貸泥潭,有的誤入傳銷組織,還有的被惡人洗腦成為低價值感的存在頹廢不已……這些情況都令我們做家長的痛心之餘,認真思考,教育應當承擔起怎樣的使命?我們作為大人、長輩,又應當如何陪伴孩子找到他自己的人生之路?楊佳恬新書《陪孩子找到自己的路》為我們呈現了普通家庭面對孩子學藝要求的時候做出的明智選擇。
  • 謝霆鋒再難找到回家路
    一段失敗的婚姻之後,謝霆鋒很快找到曾經的舊情人王菲,一走就是多年,其間也有兩人多次想再婚的消息。然而,與兩個兒子塞西莉亞張,一個人完全忙於工作,忙於嬰兒,忙到極致。特別是當塞西莉亞剛剛離婚的時候,她最小的兒子昆圖斯需要照顧,盧卡斯需要陪伴。作為一個單身母親生活了六年之後,塞西莉亞·比伯遭受了很多。
  • 《民法典》之「遺失物」,幫遺失物找到回家的路
    《民法典》之「遺失物」,幫遺失物找到回家的路 2020-12-24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工十年,攢錢修一條回家的路——西疇故事展播(十二)
    打 工 十 年 攢錢修一條回家的路 對於很多人來說, 攢錢是為了供子女上學、買房、買車, 但家住西疇縣法鬥鄉董有村民委羊趕馬村小組的村民——伍光發, 攢錢十年, 卻是為了修一條回家的路, 一條能夠守望大山、陪伴父母的路。
  • 教育日誌|某家長質問班主任:你是怎麼教育學生的?
    有一天下午,某校初三年級某班主任接到一個家長的電話。電話那頭,家長憤怒地質問:「你當班主任的,是怎麼教育學生的?」聽見對方這樣說,班主任感到莫名其妙,問:「請好好說,你是哪位?」家長:「我是你班上某某學生的父親。孩子回家後,我說他幾句,他居然敢頂撞我!我就想問問,你是怎麼教育學生的?怎麼教出這麼沒禮貌的學生?」
  • 「我們回家吧!」漂泊10年他在紹興這裡找到了回家的路
    上高速也是為了方便認路,哪裡有活幹就幹幾天。」他還懇請民警,因為自己的身份證留在老家沒有帶在身上,能否幫忙開具一張身份證明,便於他「浪跡天涯」。有身份證但沒帶,有老家但不回,這讓蔡侃很是詫異,隨後他將該名男子帶回派出所做進一步核查。
  • 因痛恨臺灣教育,這些精英家長把孩子帶回家親自教,結果讓人出乎意料...
    圖為鄭淵潔和兒子鄭淵潔獨具一格的教育方法一直廣受議論,事實上不僅是鄭淵潔,越來越多的家長由於各種原因,選擇「逃離」學校教育,把孩子帶回家自己親自教。早在2013年,中國臺灣就拍攝了一部名叫《宅·私塾》的紀錄片,將鏡頭對準3個家庭,這些家庭的父母們由於不滿臺灣體制內教育,而選擇在家「開私塾」。
  • 回家的路很遠,回家的心很暖……
    :「世上最美的風景,就是回家這段路。」  想起那條和記憶相連的路,心裡的溫暖就會泛濫。每一次地臨近年關,人潮洶湧中,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踏上回家的路。  那條路,也許有風,有雪,有塵土飛揚,可在每個收拾好行囊,準備啟程的人心裡,那條路上始終有最美的風景。
  • 教育專家推薦的8部電影,很有教育意義!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看
    大家好,歡迎關注【教育清流】,記得右上角關注哦!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教育專家推薦的8部電影,很有教育意義,每部電影都會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家裡有中小學生的,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看,看懂了受益終生。很多人都喜歡看電影,通過電影,不僅能看到別人的故事,更能感悟到人生哲理。
  • 《家長家庭教育基本行為規範》這十條家庭教育心得,家長必看
    《家長教育行為規範》進行了修訂完善,進一步強化立德樹人家庭教育,切實引導家長學習和踐行《家長家庭教育基本行為規範》要求,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不斷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為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
  • Back home - 你總能找到回家的路
    You can say goodbye, and you can say hello你可以說「拜拜~」你也可以說「嗨~」But you』ll always find your way back home但你總是會找到你回家的路
  • 「我們回家吧!」漂泊10年他在諸暨找到了回家的路
    上高速也是為了方便認路,哪裡有活幹就幹幾天。」他還懇請民警,因為自己的身份證留在老家沒有帶在身上,能否幫忙開具一張身份證明,便於他「浪跡天涯」。有身份證但沒帶,有老家但不回,這讓蔡侃很是詫異,隨後他將該名男子帶回派出所做進一步核查。
  • 說出家長心聲!政協委員建議減少家長「陪作業」任務
    而在放學回家的時間段,小學生的學習就全部交給家長了。」範小青在之前的調查中發現,除了完成課本知識方面的作業題,家長還要陪著孩子做其他許許多多的「作業」,比如手工課的作業,美術課的作業,有的甚至要求小學生做APP,有的要求拍小學生做家務的視頻,那更是形式主義的表現。老師建的家長群,讓每個家長都膽戰心驚,群裡有一通知,肯定是「陪作業」、甚至是「代作業」,因為有些「作業」,小學生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 全腦開發對孩子的教育真的有用嗎?看看給家長的三大建議就知道了
    在全腦開發中我們一直強調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讓孩子成績好,家長的作用不可忽視,所以林老師就從全腦開發的角度給家長提出三大建議。很多家長都會有一個誤區,一旦遇到沒有聽過的東西,就會立刻出現「我不相信,這個不可能,這是騙錢」等想法,內心自動地去屏蔽它,出現本能排斥的現象,而不是去打開自己的心扉,主動地去了解它,加之有些機構打著全腦的幌子做著並非全腦課程的培訓,給全腦教育的口碑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
  • 合肥市永紅路小學:家長進課堂,別樣的思政教育
    為更好開展學校思政教育,進一步增強小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學生愛國情感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11月30日下午,合肥市永紅路小學一(4)班家長課堂開展了「我的祖國」為主題的教育活動。
  • 給小學生家長減負,讓教育回歸初心
    針對這一問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範小青就提交了給小學生家長減負的提案,可以說反映了諸多家長的心聲。有調查顯示,80.3%的受訪者認為學校教育對學生家庭的依賴嚴重,75.6%的受訪者認為「陪作業」等已經給家庭造成了較重負擔,64.7%的受訪者認為「全能家長」不是「全能寶寶」的必要條件。
  • 找一條回家的路
    現在的年輕人,你們太厲害了,因為我們過去沒有那麼多談愛的書籍,但是,你們現在可以去創造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生命。  今天我要講的,是我父母和我的故事。  我們所有的人都有爸爸媽媽,也許不是所有的爸爸媽媽都是那麼可愛,但是我們都要回家。如果你的爸爸媽媽沒有你渴望的那麼可愛,回家的路可能比較難走,但是你還是要回家,這條路,沒有誰能夠幫助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