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焦慮」上熱搜,清北碩士競聘中學老師,大學生爛大街了嗎?

2020-12-24 薔薇姐姐看世界

你覺得自己學歷低嗎?你會羨慕學歷更高的親友嗎?

如果有,那很正常。陷入學歷焦慮的人現實生活中不計其數。

好學校就等於好未來?

12月22日,#你有學歷焦慮嗎#衝上微博話題熱搜。

海歸的看不起國內讀大學的,211的看不起二三本的,本科畢業的看不起大專學歷的,全日制看不起非全日制的……學歷歧視鏈,我們早就習以為常。

學歷高的人,總是讓別人難免肅然起敬。凡是上過幾天學的人,都知道拿到更高的學歷要費多少心血。

很多家長也從小給孩子灌輸「考個好大學就是出人頭地」的思想。考不上好大學的孩子只要論及教育,總難免自慚形穢,對高學歷的遺憾更深了。

再加上學歷是很多崗位的硬門檻,原本不在意的人往往也會因沒拿到更高的學位而懊惱。

就這樣,學歷焦慮漸漸充斥了社會的每個角落。

當然,一定程度的「學歷焦慮」能讓民眾重視教育。這對社會是有益的。然而近年的「學歷焦慮」已經頻臨極限,開始產生惡果了。

今年剛上大一的小江也深受其苦。

他向來不願意做討厭的事,也不願意學討厭的科目。由於高中時嚴重偏科,他只考上了一個普通二本,但好在專業是自己鍾意的。

「我很討厭把好學校跟好未來劃等號。」小江說。

他本來對自己高考的結果並不在意。但結果出來後,老師的安慰、父母的沉默卻讓他心裡不痛快。高中時的好朋友甚至拿這件事揶揄他,最後兩人鬧翻了。

「太無力了,」小江無奈的說「我根本不在乎學歷啊,為什麼都要來跟我講,搞得我好像真的很差一樣。」

高學歷也焦慮

實際上,現在不僅低學歷的人有焦慮,學歷較高的人也難以倖免。

阿龍是一個研究生。他喜歡自己的專業,想專心於自己專業的研究。但每每回到家,或同學聚會時,親友們的質疑總讓他焦頭爛額:

「你學圖書情報是吧。那出來當圖書管理員?這不是中專就行嗎?」

「你現在能賺多少錢?嗐,那你讀這書有什麼用。我這邊缺個銷售,一個月一萬多呢!」

阿龍越發感覺自己跟過去的親朋好友之間隔了一層厚障壁。學得越多,越被視為異類。若不是喜歡專業研究的初心仍在,他或許早已無法忍耐。

人們往往對高學歷的人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覺得只要有更高的學歷,那麼賺錢就如飲水般簡單。但實際上,不少醉心學術的研究生未必能賺大錢。他們只是選擇了喜歡的生活方式。

在某些特定領域,學歷焦慮會比別處更嚴重。學歷的門檻也會隨著焦慮水漲船高。

高中老師就是這樣的職業。

去年,杭州學軍中學的擬錄用教師名單令人大開眼界。儘管明面上學歷要求「本科及以上」,但擬錄用的教師竟無一不是研究生,還有三名博士。

不僅如此,他們的畢業院校也絕對拔尖。35人中只有兩人不是清華北大的畢業生。

這並非罕見現象,深圳中學的教師招聘也如出一轍。去年擬錄取的28名教師中,清一色都是985、211的研究生。儘管沒有杭州學軍中學那麼誇張,但也有一大半來自清北。

清北研究生爭做高中老師,似乎成為新的趨勢。

可是,清北研究生做高中老師,真的合適嗎?

李女士的孩子在重點中學上高一。但她兒子的數學成績令她擔憂。

「我女兒的老師是清華數學碩士。他很厲害,但我家孩子跟不上節奏。」

清北的研究生,無疑都是天縱之才。但人的精力總有極限。一方面天賦絕倫的人,未必在所有領域都玩得轉。

就像李女士的女兒,她老師滿腹經綸,但她只能幹瞪眼,學不到。學生跟不上老師非凡的節奏與思路,最後的成績不如不是重點學校,師範學院出來老師教的。

當然,要當老師,自然要考教師資格證。但這張紙只能保證「能教」,保證不了「教得好」。

會讀書不一定能教得好,而真正教得好的老師,反倒未必爭得到崗位。

大學生真的爛大街了嗎?其實也未必。

查閱相關資料後我們能發現,本科及以上的學歷只在全國人口中佔3.5%左右。即便加上大專的人口,也僅佔8%左右。

為了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大學錄取率歷年來不斷提高。但就業崗位卻受市場影響,未必總能如願增加。因此,招聘會上到處都是大學生,給了人們「大學生爛大街了」的感覺。

現在,不僅「大學生爛大街了」已經深入人心,「研究生也要爛大街了」正在成為新的焦慮。近年來,研究生也在不斷擴招。很多人擔心研究生擴招會導致學歷進一步貶值。

學歷往往是崗位的硬指標。你學歷不夠,那這工作你就幹不了。

高學歷人才越來越多的環境下,如果應聘者絡繹不絕,即便提高學歷限制,也能滿足這些崗位的需求了。

現在的學歷焦慮越來越嚴重了。學歷越來越高,收入就越高嗎?

整體來看,是的。不過近年來學歷和收入的相關性正在縮小。

據相關報告顯示2010年研究生和碩士的起薪相差60%,但是到了2019年起薪已經縮小到46%。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學歷不是衡量一個人唯一的指標。

儘管學歷越高,知識儲備一般也越高。但工作能力才是影響工作勞動的直接因素。

國家目前也意識到了現在的學歷焦慮。11月26日,教育部發文件,要求招聘公告和實際操作中不得以全日制為限制。

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從來尊卑分明。但全日制學生辛苦,非全日制的也不可謂輕鬆。歧視非全日制學生,顯然不合理。

儘管政策有了,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緩解學歷焦慮之路,任重道遠。

文 | 笑也

插圖 | 圖蟲創意

插畫 | 白勺ART

相關焦點

  • 「學歷焦慮」上熱搜,海歸看不上國內大學生,211瞧不起二本學生
    文|小玉說 前不久,「學歷焦慮」上熱搜,海歸看不上國內大學生,211瞧不起二本學生一則標題為「你有學歷焦慮嗎」的文章衝上了熱搜,海歸學生,看不上國內的研究生,985、211大學學生看不起二三本的學生,二三本的學生有看不起專科的學生。
  • 碩士學歷,真的爛大街了嗎?計算結果告訴你
    也有大批人處於待業  於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又冒了出來  「碩士現在不值錢了,滿大街都是。」  「碩士還不是一樣找不到工作!」  「碩士不是985還不如本科生吃香。」  不絕於耳的聲音仿佛都在傳遞  「碩士已經爛大街了」  這個觀念  所以,碩士現在有多少?真的爛大街了嗎?
  • 本科生的數量真的多到「爛大街」了嗎?
    甚至在很多人看來大學生找工作難,是因為本科生的數量,已經多到「爛大街「的地步了。很好奇,我們國家本科畢業的學生到底有多少人呢?本科生真的到了「爛大街」的地步了嗎?經過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止到2019年,本科畢業生數目約佔我國總人口數的3.8%。
  • 「每天清醒的認識到我是廢物」中國人的學歷焦慮到底有多嚴重?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的焦慮越來越多了,年齡焦慮、養老焦慮、婚姻焦慮、生育焦慮、容貌焦慮、身材焦慮……最近「學歷焦慮」又頻頻上熱搜,這些焦慮出現初期,多半是社會客觀因素促成,隨著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對比,這些焦慮逐漸轉化為自身主導、自身壓迫。
  • 清北畢業生當高中老師的越來越多,是鳩佔鵲巢,還是自降身份
    近日,杭州名校學軍中學的一份教師聘用名單引發了社會關注,在聘用的35名教師中,33人是清北畢業生,且其中不乏碩士、博士。一時間,關於清北畢業生當中學老師到底是鳩佔鵲巢,還是自降身份的討論甚囂塵上。反對者有之,贊同者也不少。
  • 低學歷被鄙視?學歷不夠用?你有學歷焦慮嗎?
    小編也想問問你有學歷焦慮嗎?很多人都說是因為有了學歷鄙視才有了學歷焦慮「海歸的看不起國內讀大學的,211的看不起二三本的,本科畢業的看不起大專學歷的……」到底存不存在學歷鄙視鏈?學歷跟你的收入和前途到底能有多掛鈎?跟隨小編一起看看大家都是如何看到學歷鄙視和學歷焦慮的!
  • 大批清北畢業生「下嫁」到中小學當老師,師範生:給我留碗飯吃!
    其中兩名化學教師還是北大的博士,其他也都是北大或清華的碩士。選擇這樣優秀的人才來做老師,目的何在?無非是為了提高學校的知名度想,利用老師身上的光環吸引優質生源,實現良性循環。當用人單位遇到清北等名校畢業生時,完全沒有免疫力,默認名牌大學畢業生比普通院校的師範生有更高的學術水平,寧願找一個非師範專業的名牌大學生當老師,消費起清北大學生的「名氣」,也不願找對口專業的師範畢業生。
  • 「不好意思,我們只看第一學歷」,網友:985碩士也不值錢嗎?
    高考時,考個好的大學,就意味著你會接觸到更加優秀的同學、老師和校友,能夠讓自己去到更高的平坦,更具優勢的完成人生的跳躍,讓你的未來發展的更好。當然也有很多人說:難度平臺低就會限制未來的發展嗎?自己足夠有能力不也一樣,如果高考失利了,那麼碩士、博士考去考更好的學校不就行了。
  • 7萬碩士、105萬大學生送外賣,是辜負了學歷嗎?
    「7萬碩士、105萬大學生送外賣,是我們辜負了學歷,還是無奈之舉?」在網上各吃瓜群眾看法褒貶不一。每一種新事物的出現,都必將會推動社會進步,能成就一批人,也會淘汰一批人。人類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新事物、新人才的湧現必不可少。
  • 「985相親局」上熱搜,有趣的靈魂卻無人賞識,學歷未必等於階級
    陌上花開上的參與者,不少海歸、碩士、博士,從事醫生、網際網路、高等教育等行業,一個比一個優秀。他們學識淵博,聊人文聊金融都可以滔滔不絕,普通人在這裡應該會很有壓力。「985」背後是一群被認為年齡到了被催婚的兒女。女性大學畢業考研考博就到25歲了,再工作個幾年三十而立就到了,她們也面對自我價值和結婚的雙重選擇,優秀的女性更清楚這份學歷能給她們帶來什麼。
  • 年薪30萬女碩士辭職做保姆:高學歷並不是職業歧視的資本
    特邀撰稿 胡乙如5月28日,一條杭州雙語女碩士辭去年薪30萬工作,應聘家政行業的新聞霸上微博熱搜,多家媒體爭相報導,引發社會熱議。因此,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大學生等高學歷人群從事家政等服務行業的舉動在社會愈發顯得格格不入。女碩士劉雙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高學歷從事家政行業,她並不覺得丟人,相反,這反而是自己的一個優勢。並且,她還擁有更為超前的發展眼光,她說:「家政從業人員應該向年輕、高學歷發展。」
  • 普通的二本院校大學生,要不要考研?二本畢業生考研有出路嗎?
    二本的大學生,可能在高考的時候,在運氣或者實力上比一本的大學生稍微遜色了一些,但二本大學畢業生如果通過考研,也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享受和一本大學生差不多的就業待遇。通過考研提升學歷,獲得碩士學位證書,對於二本的大學生來說相當於給他們穿上一雙跨過用人單位的「彈簧鞋」,讓其更為輕鬆地跨過一些企事業單位的招聘「門檻」。對於二本的畢業生而言,考研和大學4年相比,要艱苦太多了,但得到的收穫也比在大學四年「舒舒服服」混日子要多得多。
  • 悲慘,河南師大學生在鄭州當不了老師,鄭州中小學只要211師範生
    這幾篇文章算是販賣焦慮。在今年教師資格考試中,報名人數超過1千萬,這個數量級跟高考人數一樣。在2020年,高考報名人數是1071萬。我寫了這段,但很多朋友說,教師資格證放開之後,大家只是隨便考考,以防萬一,很多人根本不會去當老師。
  • 中國建材集團總部內部競聘公告
    競聘原則本次競聘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以事擇人,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確保實現人崗相適、人事相宜。二、任職資格1.具有累計8年以上財務管理、審計等相關工作經歷;2.具有集團總部部門助理3年以上工作經歷;或在企業財務、審計部門正職3年以上(未滿3年的,應在正職崗位和同層級部門副職累計5年以上)任職經歷;3.具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4.具有國內外註冊會計師等職業資格
  • 小虎隊吳奇隆北大碩士,陳志朋最不紅,因為他高中畢業,學歷太低
    近期小虎隊又火了,《天賜的聲音》熱播,關於不少人青春回憶的代表團體小虎隊又一次成為了熱議焦點,其原因主要來自陳志朋和蘇有朋的罕見同臺表演,不得不說這種場面自小虎隊解散後就很少再見到了,如今突然出現確實值得上一次熱搜。
  • 大學生10年後照樣值錢,「滿大街、白菜價」是一種錯覺
    文/教育潤無聲我國的大學生不僅僅指的是本科生,從廣義上來講,包含了專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研究生又包含了不同類型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從已有數據來看,從恢復高考至今,全國所有已畢業的大學生數量加起來約為1.8億,佔據總人口的13%左右,差不多每10個人當中有1~2個大學生。這看起來挺高的,但我認為「大學生滿大街,早已經白菜價」是一種錯覺。有的人認為已經滿大街其實是跟個人所處的環境相關。
  • 985博士去「專科」當老師,月薪6000擠破門檻,本科生該何去何從
    文|娟娟lu教育現如今隨著我國對「教育」的不斷重視,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對學歷的要求也在不斷的增加,以至於很多大學生們更追求學歷的高低,本科成了找工作的最低標準,更多的學生希望通過升學獲得更高的學歷。比本科高的學歷,自然是碩士和博士,那麼有了高學歷以後,找工作就能更輕鬆了嗎?其實也不然還要分專業的好與壞,並且想要考碩士和博士不僅要花費大量的學費和時間,也會比其他學生晚很多年進入社會工作。考上博士就業的選擇就會更大一些嗎?
  • 本科生都爛大街了,中專生的位置在哪裡?低學歷用什麼來彌補?
    網上經常看到「本科生爛大街了」之類的語言,說明本科生數量太多,各界對從業者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自從國家實行「普九」以來,再加上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和重視,中專似乎已經成了最低學歷。在大學生都就業難的背景下,中專生就業該何去何從?是否還有一席之地?
  • 嶽雲鵬被罵上熱搜,你有「身材焦慮」嗎?
    最近,」這句「玩笑」讓相聲演員嶽雲鵬被罵上熱搜,遭批「不尊重女性。原來嶽雲鵬和「姐姐」李斯丹妮一起錄綜藝節目,一桌人正吃著東西聊著天,李斯丹妮聊到以前父母反對自己跳街舞,嶽雲鵬緊接著接了一句:「其實我覺得你不適合跳街舞。」當時李斯丹妮的表情是大吃一驚的。
  • 本科畢業你就碾壓97%的中國人,中國人的高學歷佔比被高估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周圍充斥著這樣一種聲音:「中國的大學生已經多到泛濫,從窗口隨便丟塊石頭下去,都能砸到一兩個大學生。」「現在大學這麼好考,隨隨便便都能上大學,大學生越來越不值錢了。」「出國留學有什麼用,白白花了幾十萬,回來還不是拿著月薪五六千!」大學生真的遍地都是?留學生真的已經不吃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