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頻頻被熱議的「985相親局」話題,倒也挺有趣。前有有情終成眷屬,後有有錢人終成眷屬,現又有有「985」終成眷屬。學歷給人們帶來的優越感,是好事還是壞事?到底學歷相親局背後映射的問題是什麼?
「985」懂「985」
不同學歷他們的交際圈水平不一樣,大家可以聊的話題不一樣,同為「985」,他們更清楚這份學歷帶來的環境影響、人脈資源有多重要,認為這樣的雙A基因結合是共贏的結果。陌上花開上的參與者,不少海歸、碩士、博士,從事醫生、網際網路、高等教育等行業,一個比一個優秀。他們學識淵博,聊人文聊金融都可以滔滔不絕,普通人在這裡應該會很有壓力。
「985」背後是一群被認為年齡到了被催婚的兒女。女性大學畢業考研考博就到25歲了,再工作個幾年三十而立就到了,她們也面對自我價值和結婚的雙重選擇,優秀的女性更清楚這份學歷能給她們帶來什麼。是人群裡的底氣,是可以成為挑人而不是被挑的那一個,是自我認知、能力上的提升……
但這裡也有學歷鄙視鏈,分為清北-重本中的985-普通985-普通一本,普通一本的人連入場券都沒有,本校本科比研究生「好」。也有人給他/她的相親對象一個績效考核表,表格裡面的考核要點甚至詳細到體脂率、禿頭情況等,給這些內容打分,成績不過關的應該就被淘汰。不知道填這樣一份表的人心裡有沒有覺得舒服,反正我是聽著就感到不適。赤裸裸的淘汰機制和學歷鄙視鏈,讓人感覺這邊人在「內訌」。
「985」也非全技能人群
什麼?隔壁啊旺考上985啊,真厲害!樓上小陳被保送清北研究生了嗎,你看看人家怎麼學習的,就不能替我爭口氣。相信這類話你們在身邊聽過不少,悔恨自己成不了別人家的孩子。但這裡想說這類別人家的孩子也是有例外的。
「985」人群確實學歷高、文憑好看,是時刻被長輩拿出來炫耀的資本,但是別忘了,一個人要適應社會不是單靠學歷就可以了,你家孩子是高情商社交能手呢還是只會宅宿舍裡面打機?你家孩子是西餐中餐不在話下的大神還是只會把糖認成鹽的精神小夥?這些不是文憑,是生活能力,是離開了其他人他也要會照顧自己的必備能力。「985」人群不是個個都是全技能的。
說起學歷,可能你想說相等學歷的雙方可以很好聊天,理論上是沒錯,但你敢打包票此刻坐在你對面的人不會把天聊死嗎?聊文史聊奧數是顯得高大上,但生活是柴米油鹽!沒有有趣的靈魂,相信沒有女生願意整天面對一位只會跟自己聊文史聊奧數的男生。所以沒有這張「985」文憑的男生是不是不配和各位開啟朋友模式了?女生同理。
婚姻不是兒戲,但也不能著急
學歷、家境、房車等等確實在各個相親角被作為結婚的前提,多少愛情長跑多年的情侶最後被彩禮、房車、戶口這些問題打倒被迫分手。《小時代》裡小說人物之一顧裡一句話,「沒有物質的愛情就像一盤散沙,不用風吹,走兩步的散了」,很無情的又很真實的揭露物質對愛情的重要。確實,連醬油都買不起的愛情,早晚會被生活壓力擊垮。
那婚姻靠物質還靠什麼?現在流行用三種方式來描述婚姻狀態,折磨式、搭夥式、餘生式。餘生式最理想以及最少人群擁有的,餘生觀念的人群他們對愛情的潔癖是外人無法幹預的,人海茫茫,要尋找那個對的人要慢慢找。搭夥式和折磨式是普遍家庭的現狀,為了結婚而結婚,完成繁衍後代的任務,解除父母的後顧之憂。但是你覺得他們幸福嗎?每天一起睡一起生活的人,整天吵架、埋怨。其中不少也是經過多方篩選,綜合條件後選擇的人,顧名思義「理想結婚對象」。
所以婚姻也不見得是篩選條件就能找到的理想結婚對象。請把婚姻建立在感情的基礎上,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也是一盤散沙。為什麼結婚?無非就是兩個人情投意合,誰也離不開對方,所以結婚。幸福的婚姻是靠兩個人一起爭取的,不是這些考核表就能夠決定,兩個人在一起後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年輕人啊,別把婚姻搞得太複雜,別把餘生弄得太「掉價」,請對自己負責一點。
各位對「985」相親局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喜歡的話麻煩請點讚並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