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秋糧收購比往年來的更早一些。
9月19日,寧夏昊鑫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正在召開2020年秋糧收購計劃暨「好糧油」行動計劃項目「優糧優購」環節實施動員大會。11月8日,財務經理馬燕回憶:「原本以為是備戰動員會,沒想到『搶糧』大戰已經拉開序幕」。
當日,該公司根據國內外糧食市場的變化分析,和寧夏當地糧食行業預測判斷,發現寧夏及周邊原糧市場產量較往年同比減少,但價格較以往呈上升趨勢,而市場將會出現「搶糧」現象。
9月20日,銀川平原的秋糧收穫和收購幾乎同步展開。
白天糧食經紀人和各家企業,尋到優質糧源,直接守在收割現場裝車,夜間糧食則經烘乾直接入庫。如此高密度的車流、貨物流、資金流運轉了一個月。「到10月20日,我們已經完成了90%的收購量。」11月6日,該公司總經理王建華介紹說。
「搶糧」戰取得多贏結果:永寧、青銅峽、靈武、賀蘭等周邊市縣5萬噸水稻順利歸倉,穩穩地託住了種植戶的「錢袋子」;昊鑫收到了足量的優質原糧,保住了加工企業『糧袋子』;不久後,來自寧夏的優質大米將分銷到全國各地居民的餐桌上。
糧食從庫房飄進「金融圈」
收糧,拼得是「家底」。
實際上,若按照常規抵押貸款方式,由於可提供的有效抵押資產少,昊鑫短期內是難以籌集到大量的購糧款的,而一些小型加工企業,通常在信用社貸款,不僅額度十分有限,而且支付的利息較高,可將每噸大米的生產成本提高150元左右,超出企業的承受能力。王建華告訴記者:「近些年,寧夏大米企業每年會組團到一線城市推介,面對大訂單的時候,我們不敢大著膽子接,因為,沒錢就收不到好糧,沒有好糧就加工不出優質大米,沒有優質大米拿什麼在大城市競爭?「
轉機出現在2019年的收購季。作為政策性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寧夏分行根植於寧夏大地,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支持全區糧油全產業鏈發展。該行與昊鑫公司在認真調研國內糧食收購資金信貸模式及市場化糧食收購運作流程的基礎上,為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開拓性創造出「動產浮動抵押+」貸款模式,當年為昊鑫投放10500萬元貸款資金,支持企業收購優質水稻4.5萬噸。
「就是把20%的企業自有資金和農發行收購貸款形成的糧食庫存作為浮動抵押物,在此基礎上引入監管、交易、公證三個第三方共同對監護糧食。」農發行永寧縣支行副行長卜立淵告訴記者,該模式貸款發放時採取信用貸款方式,破解企業無擔保的困境,企業用貸款收糧進行抵押,銀行掌握了糧權,糧食出庫還貸。授信額度可以循環使用,貸款採取專款專用,只能用於購糧。同時,糧食收購貸款辦貸過程啟用綠色通道,從支行受理到分行審批同意,辦貸需經過八大環節但僅用了3個工作日,確保不因農發行自身原因出現農民「買糧難」和「打白條」的情況。「9月12日,我們向農發行永寧縣支行提交了貸款申請,15日,第一輪款到帳了。1.5億元的貸款成了我們今年順利搶到好原糧的堅實後盾。」馬燕說。
金融活水讓寧夏大米產業變壯變強
一顆「金融糧」託住了整條大米產業鏈「行健致遠」的步伐。
依據優糧優產的原則,賀蘭縣暖泉農場的種植戶王江明與昊鑫公司籤訂優質水稻基地建設及原糧收購協議,2020年10月1日,他將水稻交售給昊鑫公司,得糧款98500.5元,另有因標準化、精細化田間管理的獎勵資金為2671.2元。
王建華告訴記者,得益於可靠的購糧貸款,企業才能騰出資金實施「好糧油」行動計劃。優糧優產和優糧優儲助農增收:15.7萬畝優質糧訂單,畝產比去年多收40到50斤,種植戶增收800萬元。」同時,企業增設了低溫烘乾設施,含水量高的新稻整精米率提高了3%,稻穀價格每斤能提高0.05元。而經過糧庫升級改造和分類儲藏倉建設,7.7萬噸的原糧科學儲糧能力又是一塊節糧減損的「無形良田」。
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成為寧夏大米產業向集群化發展的有力推進器。經過細化的「動產浮動抵押+」模式在寧夏糧食產業靈活運用,2019年至今年10月,農發行寧夏分行累計向寧夏昊鑫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寧夏廣銀米業有限公司、中寧縣豐澤糧油貿易有限公司投放3.26億元的貸款。
同時,在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寧夏大米產業的優質優價潛質正在釋放。今年,自治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對新收穫稻穀質量會檢結果表明,優質稻穀比例大幅度提升,稻穀質量品質齊創新高;寧夏長粒水稻的價格比江蘇、東北主產區每斤平均高0.1到0.2元;寧夏廣銀米業有限公司在10月中旬推出系列卡通稻田米,近幾天銷售額過10萬元,普通大米價格每斤7.78元;昊鑫銷售的38000噸大米中60%為中高端米;而昊王米業基地種植禮盒裝有機米每公斤售價100元。(寧夏日報記者 裴云云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