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放生活動,原來是這樣子的,第一次看到!
之前,經常在群裡看到和聽到一些同學經常提到放生,還發了好多照片,看似挺好玩的,就是沒有親眼在現場看到過,以為就是直接把魚呀、蝦呀等等倒進江河或者海裡就完事了。
今天(2月3日)早上大概9點左右,在湘桂即小鶴嶺這看到一幫人圍著數十袋東西在那默念著什麼,聽不懂。走近一看,原來氧氣袋裡裝的是小魚。
▼
據參加活動的人介紹,她們是受「媽媽經絡養生館」的邀請過來參加的放生活動,每個月養生館都拿善款出來搞幾次放生活動,她們念的是"放生儀軌"裡的三皈依,往生咒,阿彌陀佛.
▼
接下來就看到她們把一袋袋的小魚輕輕地倒入環秀江,最後就是雙手合十進行祈禱"放生發願"!
▼
後話……
有人說,放生的功德最大,既直接又快速,改變命運的力量最為顯著。放生即是救命,利已,也利他,種善因必得善果。
然而,關於放生,你放對了嗎?
以下內容來自網絡
如果你打算進行一次放生,第一步就是選擇放生的物種。路邊和廟門口常有人在賣「千年老龜」,如果你買來放了,幾乎100%會禍害眾生。如今中國本土的野生龜都極為罕見了,老龜更不是隨便能見到的。所謂「老龜」,大都是生長速度極快的外國龜,三五年就能長到鍋蓋那麼大。外來入侵物種會擠佔我國本土生物的空間,傳播疾病,破壞食物鏈。在寺廟的放生池中,常能看到外來龜攻擊本土龜的景象,由此也可推知它們在野外如何肆虐。
結論1:非本地物種,不要放生。
「護生小隊的朋友們,報告大家一個好消息,我們的幾位隊員昨天攔下了一輛運貓車,這些貓要被運到飯館殺掉,大家掏錢買下了它們,當場放生了!明天我們還準備去柳樹村放生100條蛇菩薩,請大家積極參與。」
作為護生小隊隊員,看到這條簡訊可能會備感欣慰,但如此放生後,當地的小動物,甚至當地人都要一起倒黴了。流浪貓狗在全世界都是個頭疼的問題,它們會大肆捕捉鳥類和小型獸類,傳播狂犬病,發達國家崇尚將它們收容絕育,並讓好心人領養。如果我們的生活中看不到一隻流浪貓狗,反而能常見到原生的豹貓、狐狸、貉、黃鼠狼,這才是生態健康的標誌。
此外,放生也千萬別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曾有團體去村莊周圍放了幾麻袋的蛇,嚇得村民不敢出門。還有專營放生動物的店鋪售賣蝗蟲,如果它們被大量放生到鄉村,農民的莊稼可就遭殃了。
結論2:不要放生寵物貓狗和擾民的動物。
「外來物種不能放,貓狗也不能放,那麼我們就來放生鳥類吧!據說鳥市上大部分都是野生鳥,保護野生動物人人有責啊。就這麼決定了!我這就去訂貨,先放至少一千隻吧。」
愛心人士這樣一個決定,可能會造成一萬隻甚至更多鳥類的死亡。鳥市中確實充斥著大量野鳥,但購買反而正合捕鳥人之意。一次放生法會的訂貨,動輒幾百幾千隻,這麼大的訂單使很多鳥販專門盯上了「放生生意」,他們從野外抓鳥,專門賣給放生者,然後再抓再賣。在捕捉和運輸過程中,**大量死亡,放生後又會死亡一部分。放一隻的背後是死幾十隻。在寺廟周邊,這個產業鏈已經相當成熟,也廣被鳥類保護者詬病。放生野生動物,最靠譜的來源是野生動物救助中心救助的動物、科研機構繁殖放歸的動物,以及被你自己撿到的野生動物。
結論3:放野生動物,勿買賣
野生動物也不能隨便放,真是太麻煩了。不過有人早想到了好主意,買活魚蟲、蚯蚓放生,價格便宜量又足,而且人畜無害!有的人更有創意,找魚攤老闆要來魚肚裡挖出來的魚籽,一分錢都不花,而且一放生,能孵出成百上千的小魚吧?功德無量啊!據說還有具體方法:把魚籽輕輕揉開,和泥土拌在一起,泡在岸邊的水裡,魚卵就會孵化啦。
但你知道嗎?魚肚裡的籽大多未成熟,即使成熟了,絕大多數魚是體外受精的,需要在母魚產出卵的瞬間,公魚把精子噴在卵上才行。就四大家魚來說,公魚的精子只能在水中存活45秒左右,所以放生魚籽,只能給別的動物提供糧食。至於有人辯解:「我就是為了投餵魚蝦」,那又另當別論,和放生沒什麼關係了。
結論4:沒意義的放生,只能算「行為藝術」。
「今年佛誕(農曆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生日,即「佛誕日」)大家都上班,沒時間放生,不如我們提前點,春節假期時去湖邊放生泥鰍和青蛙吧!」於是大家來到了冰封的湖面,幾位男士自告奮勇,用鎬鑿開了一個冰洞,大家念完經後,高興地把魚和蛙倒進了冰洞。
殊不知,這些泥鰍和青蛙一下子從20℃左右的水溫進入0℃,先是一大批立刻痙攣,不一會兒就死去了。另一些,掙扎一番後想去水面換氣,卻發現撞上了厚厚的冰層,它們執著地一下下撞著,漸漸地,力氣越來越小……也許會有少量泥鰍活下來,但它們很可能會染上水黴病和白點病,徒勞地遊著,等待死亡……對於大部分動物來說,早春放生最合適。春天既不寒冷,又溫度較低,這讓動物不會過度亢奮以致消耗體力。而在夏天放生,動物極易在運輸途中脫水、缺氧。冬天更糟,動物過冬前通常會儲存足夠營養進行休眠,而放生動物沒有這個過程,突然進入冰天雪地,能活下來的不到十之一二。
結論5:放生時間,要根據動物習性選擇。
「那天我在海邊把一隻小龜放生,可它不願進水,老向我腳邊爬,一定是捨不得我,哈哈!後來我用力地把它扔進海裡了。你看,這是那隻龜的照片。」「哎呀,這是陸龜,放到海裡會淹死的!」
放生的地點,並不是山清水秀就可以的,也需要根據動物習性來決定。拿龜來說,草龜(烏龜)應放在小池塘或沼澤,平胸龜應放在南方的山間溪流,四爪陸龜應放在新疆的荒漠,黃緣閉殼龜應放在南方溼潤的森林裡……把陸龜扔進海裡、喜歡淺水的泥鰍倒入大湖中央,都是放生者常犯的錯誤。
結論6:根據動物習性,選擇放生地點。
這是一個不大的湖,水很清,稀稀寥寥的小魚在悠閒地遊動著。這時,遠處來了兩輛卡車,車上跳下來幾個人:「春季大放生活動現在開始!」兩卡車的胖頭魚一股腦全部放進湖裡。只見湖面上滿是魚腦袋,嘴一張一張的。「看,魚兒在向我們道謝呢!」卡車開走了。第二天,湖面漂起了大量缺氧而死的魚,水變得臭不可聞。
科研機構在野放動物時,會先研究放生環境的現狀,比如人類活動是否頻繁,有多少天敵,有無充足的食物,再根據這些數據算出該放多少數量、放幼年個體多一些還是成年的多一些等等,這樣才能保證最高的成活率。但很多愛心人士只追求放得越多越好,這樣一來,原本的資源根本不夠用,會有大批的動物餓死病死。
結論7:科學評估放生規模
終於可以放生了。好激動!這次要放一隻被救助的白鷺,記得電視裡少先隊員都是捧著白鴿扔到天上去的,其他鳥應該也一樣吧……一,二,三,走你!哎?怎麼掉下來了?
正確方法是:打開籠門讓鳥獸自己走出飛出,對它們使用外力,極易造成骨折和摔傷。放生魚的話,也最好先把裝魚的容器泡在準備放生的水體中,讓魚適應水溫,幾十分鐘後再緩緩地打開容器口放進水裡,讓魚自己遊出。如果岸邊不好接近,可以使用滑道。
選擇了正確物種、正確時間地點、適當的放生數量後,只差最後一步了。不過別急,放生前,還要對動物進行「復健」,讓虛弱的動物恢復健康,對病重的動物進行治療,有些動物還要進行放歸前的訓練—這才是珍稀生命的放生善舉。
結論8:讓動物恢復健康後,再溫柔地放掉。
朋友們,對於放生,您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留言評論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