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4月10日,號稱"永不沉沒"的巨輪"泰坦尼克"號開始了它的處女航。4月14日深夜,"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船裂成兩半後沉入大西洋,1500多名乘客葬身海底。
1912年4月15日,「鐵達尼號」在大西洋撞上冰山沉沒,導致1523人遇難。日前,「鐵達尼號」二副查爾斯·萊特勒的孫女路易絲·帕頓在其新書《像黃金一樣美好》中披露了一個被刻意隱瞞了近百年的內幕:「鐵達尼號」之所以發生船沉人亡的悲劇,純粹是因為舵手羅伯特·希契斯在慌亂之中聽錯命令轉錯了方向舵!據悉,萊特勒是「鐵達尼號」上的二副,也是從那場沉船災難中倖存下來的身份最高的船員。路易絲·帕頓稱,她祖父從「鐵達尼號」沉船災難中獲救後,就沉船原因先後接受了英國和美國官方調查小組的兩次調查,但卻刻意隱瞞了「鐵達尼號」舵手希契斯聽錯命令轉錯舵的真相,因為他擔心真相曝光會令他的老闆白星航運公司破產,從而使他在該公司的同事們全部失業!路易絲·帕頓是英國保守黨前教育大臣約翰·帕頓勳爵的妻子,路易絲·帕頓稱,萊特勒只向自己的妻子西爾維婭一人透露了「鐵達尼號」撞上冰山沉沒的真正原因。萊特勒去世後,他的家人擔心說出「鐵達尼號」沉沒真相會有損他二戰英雄的名聲,所以在過去幾十年中一直都對此守口如瓶。路易絲·帕頓在書中披露,「鐵達尼號」舵手希契斯之所以會發生「轉錯方向舵」的低級錯誤,是因為1912年的航海業正處於一個巨大的變革時期,當時航海業正從帆船時代轉到蒸汽船時代,這一巨大的改變導致產生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掌舵系統和掌舵指令。以前的帆船使用的是古老的「舵柄指令」,而先進的蒸汽船使用的卻是更為現代的「方向舵指令」,「鐵達尼號」上的一些船員熟悉「舵柄指令」,而另一些船員則更熟悉先進的「方向舵指令」,可最最關鍵的是,這兩種掌舵系統的指令含義有時是完全相反的!譬如一個「右滿舵」命令,在帆船的「舵柄指令」中意味著將船頭往右轉,可在當時蒸汽船的「方向舵指令」中,這個命令的含義卻是控制船隻向左轉。當「鐵達尼號」大副威廉·默多克發現遠在兩英裡外的冰山時,他立即向舵手羅伯特·希契斯發出了「右滿舵」的命令,如果希契斯按照指令正確操作,「鐵達尼號」完全有足夠時間避開迎面而來的冰山!
然而,希契斯在慌亂之中,竟理解錯了默多克的指令轉錯了方向舵!他沒有按照命令將船頭向左拐,而是將船頭往右拐!雖然大副默多克發現了希契斯的錯誤,並命令他立即糾正錯誤,可為時已晚。路易絲·帕頓稱,當「鐵達尼號」撞上冰山時,她祖父萊特勒並不在值班,不過當「鐵達尼號」開始下沉時,包括萊特勒在內的4名高級船員在大副船艙內舉行了最後一次緊急會議,萊特勒正是在那時得知了舵手希契斯轉錯方向舵的致命錯誤,萊特勒同時還獲知了另一個更加「雪上加霜」導致「鐵達尼號」加速下沉的低級錯誤!據悉,當「鐵達尼號」撞上冰山後,「鐵達尼號」的老闆、白星航運公司主席布魯斯·伊斯梅竟說服船長史密斯繼續駕船航行,於是「鐵達尼號」又在大西洋上繼續慢慢航行了10分鐘!這一錯誤行為導致海水通過損壞的船殼更快地湧進船艙中,從而大大加速了郵輪的下沉速度!如果「鐵達尼號」撞上冰山後立即停船,根據一開始的下沉速度,它完全可以贏得好幾個小時時間,並等到救援船隻的到來!伊斯梅後來乘救生艇逃過了沉船災難,他也被倫敦社會稱做是歷史上「最大的懦夫」之一。路易絲·帕頓說:「伊斯梅堅持要求『鐵達尼號』繼續航行,毫無疑問是因為擔心他會失去自己的投資,損壞公司的聲譽。最近的救援船隻在4小時的距離外,如果當時立即停船不動,『鐵達尼號』可能就會在海面上靜靜漂浮,並一直等到救援船的到來。」「泰坦尼克」號上「婦女兒童優先」的逃生口號並非是虛構,但是,逃生的機率主要取決於乘客當時所在的船艙等級。
儘管很多人 (超過1500人)遇難,但乘客注意遵守『優先救助婦女兒童』的社會規範」,使得英國公眾和政府面對這一巨大災難,「可以找到一些安慰」統計數據表明,「乘客中69%的婦女和兒童活了下來,而男乘客只有17%得以生還」。這是「泰坦尼克」號奉獻給世界的一條活生生的文明守則。三等艙中的乘客只有26%生還,與此相應的是,二等艙乘客的生還率是44%,頭等艙是60%。頭等艙男乘客的生還率比三等艙中兒童的生還率還稍高一點。」「輪船的頭等艙主要由有錢人住著,二等艙乘客大部分是中產階級職員和商人,三等艙(以及更低等)主要是由去美國的貧窮移民乘坐。」三類不同艙位的倖存機率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差距,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泰坦尼克」號和別的客輪一樣,將存放救生艇的區域安排在了頭等艙和二等艙附近,以降低富人和中產階級乘客對航海風險的擔心,當時所有的輪船都是這樣設計的。其二,下水逃生的安排也保持了這個相同的邏輯,即頭等艙、二等艙優先,而不是後來盛傳的「婦女兒童優先」。就兒童而論,一、二等艙共有兒童32人,只有一人死亡;三等艙的兒童有75人,死亡55人,毋庸諱言,作為社會等級標誌的艙位成了生命的籌碼。一、二等艙乘客中的遇難者有很多要麼是盲目相信「泰坦尼克」號是「不沉之船」,要麼是在等待家人時錯過了逃生的機會,而倖存下來的三等艙乘客,大多數是在跳入水中之後才搭上救生艇。再好的系統,再多的錢,再聰明的工程師,再可靠的設計也不起作用,世界上沒有「完美」這樣東西,因為駕駛者正以魯莽的速度駕駛大船前進。在駛向未知的深海之前,我們應該自問一下,船上是否為三等艙的乘客準備了足夠的救生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