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詞》
古代戰爭頻發,要麼是在亂世主動出擊,統一天下,要麼在和平年代防禦邊疆,鞏固統治。古代王朝的統一和瓦解都是在戰爭中完成的,所以可以說有政權的地方就有戰爭。古代的戰爭十分殘酷,需要消耗大量的兵力,這些士兵上戰場之前都是做好了必死的決心。既然是做了赴死的準備,在出徵之前就一定會把該辦的事情辦了。
古代出徵十分講究,先是由皇帝舉行授權儀式,宣布將某將軍任命為統帥,統帥三軍作戰。然後由將軍開始整頓兵馬,調集糧草,最後出徵之前還會有誓師大會,說明此行的目的,向外界說明這次破敵的正義性。
02
這一切完畢,會召集所有將士在軍營之中吃上一頓好的,痛飲一場。一來是因為上了戰場,條件艱苦,生火做飯都是臨時做灶臺,而且有的時候一打就是好幾天,這幾天內很有可能要餓著肚子度過。
要是遇到了糧草供應不足或者被人切斷了糧食運輸路線,那麼大軍可能要吃不飽飯幾周甚至幾個月。所以這一頓一定要好好吃,這頓吃飽了不知道下頓飽飯還要多久。
其次這也很有可能是斷頭飯。因為戰場上十分險惡,普通士兵很容易馬革裹屍戰死沙場,這頓飯有點斷頭飯的意味,上了戰場只能聽令往前衝,每一場戰爭的勝利都是無數熱血生命換來的。
03
除了在軍營中吃好喝好最後一頓之外,將士們還會被準許回到家中和家人告別,因為戰場上生死難測,這一次見面很有可能是最後一次見面了。所以將士們都會回到家和父母好好地告個別,家中有妻室的還要好好地交代一下後世,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件正事必須做。
有妻室的將士們會選擇最後一晚和自己的妻妾們行房,特別是那些沒有子嗣的將士,繼承香火是家族最看重的事情,所以他們一般都會在最後的一天想盡辦法留下香火。有的家裡比較富庶,妻妾要臨幸,可能通房丫環也會被臨幸。可能在我們看來有點無稽之談,但是在古代社會結婚最大的目是傳遞香火或者是出於某種政治目的。
所以說戰爭最受傷的往往是雙方的平民,為將者,只需要振臂一呼,被徵召來的戰士就得浴血沙場。這些將士們回家辦的正事,多少看來都有無奈之情在其中。
04往期精彩文章
清朝嬪妃,為何都要穿走不穩的「馬蹄底」鞋,原來是為了方便皇上
康熙收復臺灣後,此人上書康熙,應該直接趁勢拿下日本,永絕後患
歷史上的「坑殺」等於活埋嗎?其實並不是,要比活埋還殘忍得多
崇禎向大臣和親戚借錢借不到,為啥不直接抄他們的家?原因很簡單
古代太監被閹割之後的器官是怎麼處理的,若是沒有這個,不能升職
05參考資料
《木蘭詞》、百科資料等
題/古代將士出徵之前,都會奉命回家辦點「正事」,為什麼要這麼做?文/鯨魚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