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闔閭是怎樣的人?任用伍子胥和孫武,為何沒有滅亡楚國

2020-12-23 歷史鑑賞者

看幾個小故事,我想大家對吳王闔閭,會有一個非常深刻的認識。不禁感嘆,吳王闔閭絕對是一個城府智謀高深的雄主。

第一,魚藏劍。

吳王闔閭,原來被稱為公子光,他是吳王僚的堂兄弟。問題也出在這一層關係上,因為吳國的君主之位,既可以父辭子繼,也可以兄終弟及。

所以吳王僚的父親吳王夷昧做過吳王,闔閭的父親吳王諸樊也做過吳王。而且諸樊和夷昧還是親兄弟關係。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於窟室,而謁王僚飲。王僚使兵陳於道,自王宮至光之家,門階戶席,皆王僚之親也,人夾持鈹。公子光詳為足疾,入於窟室,使專諸置匕首於炙魚之中以進食。手匕首刺王僚,鈹交於匈,遂弒王僚。公子光竟代立為王,是為吳王闔廬。---《史記》

既然吳王僚能夠繼承王位,為什麼公子光就不能繼承王位呢?所以闔閭便陰謀計劃,打算奪取吳國王位。

當時吳王僚剛剛擊敗了楚國,正在大擺慶功宴。這個時候,一個叫專諸的刺客,忽然從魚的肚子裡抽出了一把劍,將吳王僚當場殺死。

那麼這個專諸是從哪兒來的呢?其實我們都能猜得到,那就是闔閭派來刺殺吳王僚的。而闔閭之所以得到專諸,其實還要感謝伍子胥。伍子胥當年來到吳國,希望藉助吳王僚的力量滅楚。可是遭到了闔閭的反對,他認為伍子胥這是在公報私仇,從此伍子胥認定了闔閭是有腦子的人。伍子胥認為闔閭想要取而代之,可這件事又不能說得太明白。為此伍子胥就悄悄把專諸這個刺客介紹給了闔閭,其他事情他也不管。魚藏劍的故事發生以後,闔閭終於登上了他夢寐以求的王座,而伍子胥不久以後,也就成為了他的心腹,這倆城府極深的傢伙走到了一起,自然會發生更加有意思的故事。

第二,任用孫武,滅亡楚國。

吳王闔閭上臺以後,發現吳國的威脅很多,比如說楚國、越國這些鄰近的國家,軍事實力都不可小覷,尤其是強大的楚國,是吳國巨大的威脅。

為了保證吳國的長久興盛,闔閭決定興兵強國,他不斷吸納各種人才,希望這些人才能夠幫助他壯大吳國。

於是孫子使使報王曰:「兵既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吳王曰:「將軍罷休就舍,寡人不原下觀。」孫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實。」於是闔廬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為將。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史記》

其中最重要的人才,那就是孫武。這個孫武是從哪兒來的呢?你沒有猜錯,還是伍子胥介紹的,所以說伍子胥是闔閭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人。

孫武到了吳國以後,與闔閭攀談良久,孫武甚至為此獻上了他的軍事著作,應該屬於《孫子兵法》的草稿。

闔閭看了這份草稿以後,心裡非常激動,當即就拜孫武為將軍,並且讓孫武來訓練自己的吳國軍隊。不過在這之前,闔閭還是要考一考孫武,便從後宮找了100名女子交給孫武訓練。

這幫女子一直嘻嘻哈哈地笑,就是不正經訓練。其中帶頭的兩個是闔閭非常喜愛的女人,孫武可沒她們想像中那麼仁慈,他當即下令斬殺帶頭嬉笑的女子,這才震懾住了這幫女人。從而達到了訓練效果。

此後孫武將吳國軍隊訓練成了一支戰鬥力非常強悍的大軍,憑藉這支大軍,闔閭成功擊敗楚軍,殺入了楚王宮。

第三,在楚國無惡不作。

闔閭靠著伍子胥和孫武的輔佐,不僅有強大的軍隊,也有富足的糧草資源。在這種情況下,他當然向楚國發起了進攻,順帶著將逃竄在楚國的吳王僚的弟弟們給誅殺了。

楚軍壓根就不是他們的對手,所以楚國國都郢都當下就被吳國闔閭給攻破了。這是春秋時期,他國攻入大國都城的首例。

闔閭到了楚國都城以後,開始了燒殺搶掠的行動。伍子胥自不必說,他跑去掘了楚平王的墳,將他挖出來鞭屍洩憤。

闔閭的這幫手下人,在闔閭的帶領之下,更是在楚王宮裡逍遙快活,淫辱了大量楚國宮中的美女。

這其中包括了楚國公卿們的家眷,她們沒來得及逃走的,基本上都被吳國將士們給玷汙了。自殺而死的女人不計其數。

闔閭這段時間一直不肯離開楚國郢都,因為這裡的小日子實在是太舒服了,而且開銷都算楚國人的,他自然是不想走。一直到越國偷摸著攻打吳國的時候,闔閭才戀戀不捨地離開。

第四,槜李之戰,兵敗而亡。

吳國的軍事實力很強,這是不爭的事實,想要戰勝闔閭,對越國來說十分困難。為此越王勾踐必須要想好辦法才行。

最初幾次衝鋒,全都被吳國軍隊給擋了回來。為此越王勾踐派遣大量死囚犯到吳軍陣前自殺而亡,這種奇觀倒是吸引了不少吳國士兵。

十九年夏,吳伐越,越王勾踐迎擊之槜李。越使死士挑戰,三行造吳師,呼,自剄。吳師觀之,越因伐吳,敗之姑蘇,傷吳王闔廬指,軍卻七裡。吳王病傷而死。闔廬使立太子夫差,謂曰:「爾而忘勾踐殺汝父乎?」對曰:「不敢!」三年,乃報越。---《史記》

這幫人只顧著看熱鬧,就放鬆了警惕,結果越王勾踐帶兵殺入吳軍陣中,大敗吳國大軍。這個時候闔閭在幹嘛呢?他在揉腳指頭。

因為越國大夫靈姑浮斬斷了闔閭的腳拇指,這給闔閭疼得死去活來,不多久他就疼死了。臨死前的一個任命,吳國被闔閭推向了萬丈深淵。

他任命夫差為吳國國君,夫差期初不辱使命,將越國徹底擊敗,並且讓越王勾踐到吳國做奴隸。

可是後來情況發生了轉變,勾踐偷摸著在越國積蓄力量,又不斷迷惑吳王夫差,最終夫差居然把勾踐給放回去了。勾踐回去以後,帶領越國大軍,滅亡了吳國。

總結:闔閭是一個有城府,但是意志力不夠的君主。

闔閭刺殺吳王僚這件事上,可以看得出,他是一個城府非常深的人。但是他賴在楚國郢都不肯走的醜態,也展現出他意志力薄弱的一面。

他任用伍子胥和孫武,使得吳國變得無比強大,這是他的功勞。他臨死前將王位傳給夫差,導致吳國亡國,這是他的過錯,當然他不負主要責任,畢竟吳國當時還很強大。

參考資料:《史記》

相關焦點

  • 吳王闔閭的故事以及吳國的滅亡.
    吳王闔閭執政時期,以楚國舊臣伍子胥為相,以齊人孫武為將軍,確定了先破強楚,再服越國的爭霸方略。在此方略的指導下,吳國先後擊敗楚國和越國,稱霸一時。吳王闔閭的王位來源雖然存在爭議,但他的確是一個具有政治膽識的能人,在位期間廣納人才,任賢使能,採納良策,聽取民聲。他任用楚國舊臣伍子胥,聽取其振興吳國的建議。
  • 春秋時期,楚國伍子胥舉薦孫武給吳王,可孫武卻怒斬吳王兩個美姬
    有專家的考證,初來乍到的孫武,並沒有急於叩響在吳國求職的大門,而是在去吳國都城百餘裡的羅浮山隱居下來。在此期間,他結識了楚國的流亡大臣伍子胥,並被後來成為吳國宰相的伍子胥,最終向吳王正式推薦了孫武。公元前512年,隱居了5年的孫武,終於向吳王闔閭遞交了那部創世之作《孫子兵法》13篇。孫武站在了戰爭的絕頂,來觀察那變幻莫測的風雲。
  • 吳王闔閭:成也仇恨,敗也仇恨
    伍子胥,楚國忠臣伍奢的小兒子。父親和哥哥被楚國奸臣費無極所害,逃難來到吳國,一心只想為父兄報仇。吳王僚在位時,伍子胥曾多次向他提出討伐楚國的建議,但都因為公子光的反對而不了了之。伍子胥還為吳王闔閭推薦了精通兵法的孫武。
  • 孫武為何斬殺吳王兩位愛姬
    孫武為何斬殺吳王兩位愛姬 孫武的十三篇兵法,大致對吳王闔閭講解了之後,吳王對這個年輕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吳越春秋》上記載:「每陳一篇,王不知口之稱善,其意大悅。」    吳王高興的問道:「先生,你說的雖然很好,但不知實戰起來,究竟如何,能不能找個什麼地方練練?」    「行!沒問題。」
  • 伍子胥給吳王闔閭推薦了三個人,助其成事,卻只有一人得到善終
    恰好此時一身落魄的伍子胥從楚國逃了過來,公子光就暗中去拜訪,贈送了不少米麵綢緞給伍子胥。伍子胥為了幫助公子光成就大事,先後給他推薦了三位人才。吳王僚的兒子,勇士吳慶忌逃脫追殺後,在衛國招納敢死勇士,準備找吳王闔閭報仇。伍子胥在這時向吳王闔閭推薦了第二個人,要離。要離長得其貌不揚,瘦弱矮小,吳王闔閭一見之下本是甚是失望,後被伍子胥和要離說服,答應讓要離去刺殺慶忌。為了讓要離這個吳國人得到慶忌的認可和信任,他們三人一起演了出苦肉計。
  • 春秋五霸吳王闔閭
    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劑良藥了,這個良藥就是伍子胥。闔閭對吳王僚說:「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殺害,勸大王討伐楚國是為了報私仇罷了。攻打楚國未必能攻破。」伍子胥知道闔閭有野心,自己也不好說破,於是向闔閭推薦了勇士。吳王僚十二年(前515年),吳王僚趁楚平王駕崩,國內動蕩之時,興兵伐楚。
  • 【帝王起居注】春秋——吳王闔閭
    孫武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他在好友伍子胥的介紹下進入吳國宮廷。此時闔閭正在為缺少領兵打仗的人才而煩惱,孫武的出現恰似及時雨一般。公子光繼位後,對於吳國正處在幾個大國的包圍中而感到十分不安,於是選賢任能,立志強盛吳國。孫武原本是齊國人,後來來到楚國,和伍子胥交好。在伍子胥的引薦下,孫武來到了吳王闔閭的面前。
  • 【歷史故事】—《 吳王闔閭的故事》
    上周我們講了春秋時期一位名將,伍子胥。小朋友,你還記得伍子胥幫助誰打敗了楚國嗎?對了,是吳王闔閭。
  • 吳王闔閭為什麼那麼有作為?它是一個怎樣的人,有哪些成就?
    這令闔閭(當時還叫公子光)十分不甘,季扎不願意當,應該從老大的兒子開始往下輪啊,憑什麼餘眛的兒子當王?那當初我父親(諸樊)不是白讓位了嗎?伍子胥看出了闔閭的野心,於是給他推薦了一位殺手——專諸。借著一次宴請的機會,專諸刺殺了吳王僚,闔閭登上了大位。
  • 公子光即位後,在伍子胥和孫武的協助下,一舉攻破楚國國都
    楚平王死後,他和孟贏生的那個兒子承繼了王位,是為楚昭王。吳王僚趁楚國舉行盛大的葬禮時,派出了兩個兄弟掩餘、燭庸勇攻楚國。這時,楚國又殺了一位大臣,大臣的孫子伯齬逃到吳國,被吳王任命為大夫。這位伯齬與伍子胥有著驚人的經歷,後來與伍子胥一起成為吳王的左臂和右臂。
  • 伍子胥招攬孫武使得吳國強大,最後卻因不聽孫武之謀而死於非命
    吳國與楚國在當時是世仇,所以伍子胥來到了吳國,伍子胥幫助公子光(吳王闔閭)當上了吳王,然後對吳國進行富國強兵,以期有朝一日能夠打敗楚國。 楚國在當時非常強大,伍子胥雖然善於治理國家,但是還需要一個善於帶兵打仗的人來幫助吳王闔閭來實現打敗楚國的計劃。
  • 同為吳國「雙子星」,為何伍子胥慘死,「兵聖」孫武卻頤養天年?
    吳國是春秋末期的南方霸主,在一個版本的「春秋五霸」中,吳王夫差就位列其中。當時幫助吳國稱霸的有兩個人。他們就是來自楚國的伍子胥,和來自齊國的「兵聖」孫武。伍子胥和孫武,這對春秋末期吳國的「雙子星」,是如何相遇的呢?歷史記載,當年孫武為了避亂而離開齊國,來到了南方新興的吳國,在姑蘇城外過起了耕讀生活。
  • 曾與吳王共把酒,也曾鞭屍楚王宮,伍子胥為何死無葬身之地
    作為常年被楚國打壓的吳國,他們一直在考慮的問題就是怎麼才能給楚國一點兒顏色瞧瞧,以前的時候,闔閭總是要讓楚國三分,但自從他得到了一個臣子,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這個人就是伍子胥,但伍子胥雖然幫助了吳國許多,最後也沒有落下什麼好的下場,對於闔閭而言,伍子胥就是他的福音,但對於後來的夫差來說,伍子胥就是個煩人的臣子,但他被殺卻不是因為這些,還有更多的緣故決定了他的死亡
  • 被譽為「兵家至聖」的孫武是怎樣一個人?不僅人品正,而且兵法高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是春秋末期齊國人,他的偉大創舉在於一是用三萬吳軍五戰五捷、攻入楚國都城郢城,幾乎滅亡楚國,後世稱其為「兵家至聖」、 「東方兵學的鼻祖」;二是編寫了《孫子兵法》十三篇,被譽為是「兵學聖典」
  • 以孫子為將,伍子胥為相的吳王闔閭,死法竟這麼清奇
    公子光,也就是吳王闔閭,他不服吳王僚,便想殺了他,自己成為國君。這時候伍子胥剛從楚國逃到吳國,勸說吳王僚攻打楚國未果,因為公子光從中做梗,勸說吳王僚不要攻打楚國。伍子胥看出了闔閭的想法,他便想從心懷不軌的公子光身上下手,於是向他引薦了刺客專諸。春秋戰國,人的思想都樸素,認定一個人,為他死都可以,再加上闔閭非常的腹黑,他是這麼哄騙專諸的:「我的身子就是你的身子。」可到了最後,還是專諸替他死的。
  • 孫武和伍子胥,都是超級軍事家,為何吳國還會被越國滅亡
    孫武的軍事水平,不只是在那時候是數一數二的,在整個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也都是數一數二的。伍子胥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軍事天才,他曾經帶領吳國滅掉強大的楚國。楚國被滅,這在楚國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既然孫武和伍子胥都是現象級的人物,可為什麼,擁有這兩大超級軍事家的吳國,最終卻敗給越國,並且被越國給滅了呢?
  • 古代職業經理人,如孫武、伍子胥、韓信、諸葛亮等,怎麼評價?
    孫武孫武屬於春秋末期的人物了,當時被吳國的伍子胥舉薦,畢竟都是人才,所以會有英雄惜英雄這種想法,而孫武也沒有讓吳國的君主失望,一上場就給吳王闔閭呈現了自己所寫的兵法大全,然後吳王闔閭看過之後瞬間心情過度激動了,如果不是伍子胥幫忙平復了一下吳王的哪顆騷動的心,很有可能吳天會因為心臟跳動過快而亡,當然了這只是開玩笑。
  • 吳王闔閭死因之迷:戰鬥中僅僅傷了一指,為什麼會這樣快速死亡?
    春秋時期,諸侯紛爭,相互攻伐,吳國和 越國 之間,當然也沒有閒著。司馬遷在《史記》中說"(越王) 允常 之時,與吳王闔廬戰而相怨伐",想來兩國之間小打小鬧是經常不斷。越王允常經常有伐吳之意,但是忌憚吳國有孫武這位軍事專家,所以一直不敢輕易舉兵。
  • 春秋末期,稱雄於南方的楚國被吳國一戰擊敗,都城失陷長達十個月
    後楚國爆發內亂,伍子胥逃至吳國,與孫武一起輔佐吳王,使得吳國日益強大。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吳軍大舉進攻楚國,於「柏舉之戰」大破楚軍20萬,攻陷楚都郢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直到十個月後,吳軍才因秦軍來援和後院起火,而不得不撤離楚國。我們來回顧一下這一戰。
  • 吳王闔閭水中古墓,地宮藏有3000把名劍,為何盜墓賊望而卻步?
    當時,楚國伍子胥投身公子光麾下,他為報知遇之恩,為其尋覓了勇士專諸。萬事俱備,公子光在自己家宴請吳王僚,專諸假扮成上菜的小廝,往烤魚腹中藏把短劍,躲過了搜身,在靠近吳王僚時突然出手,將其一舉擊殺。終於,公子光奪位成了吳王闔閭。闔閭即位後,以伍子胥為相,孫武為將,吳國達到鼎盛,幾乎將楚國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