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起居注】春秋——吳王闔閭

2021-02-23 人人動畫網

吳國地處南方,發展較晚,一直到吳王壽夢時才有一定的發展。

地理上被夾在楚國和越國之間,牽制眾多,想要稱霸,必須要先幹掉這兩個國家。

越國小,可以直接欺負。

楚國比較大,要聯合晉國。

畢竟,敵人的敵人,那就是朋友。

專諸刺王僚實際是一場因為王位繼承問題引發的慘案。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他將王位傳給了長子諸樊。按照春秋時期的王位繼承順序,應該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專諸是春秋時期有名的刺客,他因為刺殺吳王僚被記入史冊。

專諸刺王僚實際是一場因為王位繼承問題引發的慘案。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他將王位傳給了長子諸樊。按照春秋時期的王位繼承順序,應該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諸樊認為他的四弟季子十分賢明有才幹,於是想將王位傳給季子。

但是受制於當時的繼承順序,季子作為最小的弟弟並不能直接繼承王位,於是,諸樊想出了一個絕佳的主意。他將王位傳給了二弟餘祭,又要求餘祭去世將王位傳給餘昧。這樣一來,當餘昧去世後,王位自然應該傳給季子。

但是事情並沒有完全按照諸樊的設想發展。餘昧去世後,大臣推舉季子當新王,但是季子不願意接任,為了逃避大臣的要求甚至跑到了別國去。吳國的大臣們看見季子實在不願意接受這個職位,只好讓餘昧的兒子僚來繼承王位。

此時諸樊的兒子公子光已經長大了,他認為王位若是傳弟,那自然無話可說,可既然王位傳子,那麼他才應該是嫡宗,是最應該繼承王位的人。為了奪回屬於自己的王位,他暗中積蓄力量,收買刺客。

吳王僚對於公子光的野心也是有所了解,因此對公子光十分防備。但是這種防備只能是暗中的防備,公子光同樣作為王室的重要成員,光明正大的邀請吳王僚時,僚是不能屢次拒絕的。於是公子光邀請吳王僚來府做客,並提前在地室中埋伏好的殺手。吳王僚對於這次的宴會抱有一百二十個小心,隨從帶了很多人,就是擔心公子光會突然出手。他的侍衛把守住了各個要塞,但還是讓公子光找到了破綻。

吳王僚十分喜歡吃魚,於是公子光就讓手下的刺客專諸師從一位著名的廚師,從他那裡學來了烤魚的技術。宴會開始時,專諸將一把短劍藏在烤好的魚腹中,藉口要親自給吳王獻魚,從魚腹中抽出了短劍刺殺了吳王僚。

吳王僚當時就死在宴會上,專諸隨後也被吳王僚的侍衛所殺。但是事已至此,一切都成了定局。公子光繼位成為新一任的吳王,就是吳王闔閭。

專諸刺王僚不只是將公子光推到了王位上,也帶來一些其他的影響。專諸刺殺所用的劍因此得名魚腸劍。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因為魚腹中藏劍,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江南吳越之地愛吃魚的都克制了口腹之慾,而宴會上的魚,也不再出現整魚了。

孫武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他在好友伍子胥的介紹下進入吳國宮廷。此時闔閭正在為缺少領兵打仗的人才而煩惱,孫武的出現恰似及時雨一般。

公子光繼位後,對於吳國正處在幾個大國的包圍中而感到十分不安,於是選賢任能,立志強盛吳國。

孫武原本是齊國人,後來來到楚國,和伍子胥交好。在伍子胥的引薦下,孫武來到了吳王闔閭的面前。《孫子兵法》使得闔閭對於孫武的能力十分驚訝,但是為了考驗孫武的水平,闔閭還是希望能夠見識一下孫武練兵的能力。

對於自己的看家本領,孫武自然是十分有信心,他並沒有選擇兵士,而是讓吳王后宮中的宮女妃子來進行演示。

中國古代的士兵生活都是十分的辛苦。這些在後宮中嬌生慣養的妃嬪自然接受不了這樣的苦楚。一開始還因為新鮮感保持興趣,但是很快枯燥的練習就讓這些妃嬪們叫苦連天。明明一開始學習的時候都表示已經懂了學會了,但是在孫武下命令操練的時候,都是交頭接耳,雜亂不堪的。

見到這種情況,孫武並沒有表示很驚訝,或許一開始他就早已預想到這樣的情況。他沒有對這些不聽話的士兵大發脾氣,而是十分乾脆的將兩隊的隊長拖出來斬首。這兩位美人是闔閭十分寵愛的妃子,眼看孫武要拿這二人殺雞儆猴,闔閭著急了,急忙派人前來阻攔,勢要將兩位愛妃的性命保下。

但是在孫武看來,作為軍隊的長官,他為了保證軍隊的水平在某些時候是可以不用聽從君王的命令的,也就是所謂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因此他沒有理會來勸阻的大臣,直接將兩名妃子斬首。此舉效果十分出眾,在之後的訓練中,這些宮女妃嬪無不配合,孫武很快就將這支「娘子軍」訓練的有模有樣的。

闔閭雖然對孫武的能力十分滿意,但還是因為他殺了自己的愛妃有些不高興。但是闔閭作為一國之主,到底還是分得清楚輕重緩急,還是十分看重孫武。

孫武也通過這次實際行動,向闔閭展示了他的治軍思想。

吳楚兩國在地理位置上極為接近,兩國的戰略目標相似,楚國是吳國無法避開的擋路石。

吳國崛起時已經處於春秋晚期,此時秦佔西方,燕居北部,齊在東,晉佔據了中原之地。南方的大片土地上比較強盛的是楚、吳、越三國。三國之中,楚國實力最強,越國次之,吳國最弱。這是因為吳國的發展比較緩慢,一直到吳王壽夢時才獲得了一定的發展。

弭兵之會雖然使得各個諸侯國之間不再進行戰爭,但是並沒有緩解各國之間的緊張情緒。國家之間的聯盟極其穩固又極其脆弱。

秦晉失和,秦國聯繫楚國共同壓制晉國。隨著楚國實力的強大,晉楚之間的關係又產生了裂痕。楚莊王曾經圖謀中原霸業,但是鄢陵之戰的失敗最終打消了他這個念頭,不得北進。

但是晉國的大夫們卻十分憂心,晉國雖然強大,可以抵抗楚國的進攻,但是在戰爭中也會不斷損耗自身的實力,而一旦晉國實力衰敗,就像是一塊肥肉落在了群狼之中。為了牽制楚國,晉國找到了吳國。

吳國雖然在南方的大國中實力最弱,但還是因為發展的時間比較短。吳國直到吳王壽夢時才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相較于越國,吳國和楚國之間的距離更近,自身的危機也比越國要大,所以吳國毫不猶豫的答應了這個請求。

隨著吳國實力的增強,吳楚兩國的摩擦也越來越多。吳楚之間六十餘年中大大小小戰爭不斷,結成世仇。

吳王闔閭繼位之後,重用伍子胥、孫武進行改革,使得吳國的軍事力量更加強盛。恰逢此時楚國國內政局不穩,闔閭便躍躍欲試,想要出兵伐楚。

但是在孫武看來,此時並不是大舉進攻楚國的最好機會。楚國作為春秋一來吞併諸侯國數量最多的國家,它的實力不容小覷。

現在楚國雖然因為楚昭王內政腐朽,但是楚國多年的積蓄還在,此時大舉伐楚,路途遙遠,人困馬乏,即便能夠攻下楚國,自身也會付出不小的代價。

伍子胥建議不如採用疲兵之策,將吳國的兵馬分為三支,這樣每一支的數量恰好讓楚國感到威脅又不到全力以赴的地步。這樣輪番騷擾,長此以往,楚國必然心力交瘁,屆時攻擊楚國,必能事半功倍。

闔閭採納了伍子胥的建議,對楚採用了疲兵之策。長達6年的不斷騷擾,使得楚國國內財政空虛,士兵疲憊不堪。

公元前506年,楚國出兵攻打蔡國。吳國認為時機已到,以救蔡的名義出兵。

為了讓楚國措手不及,孫武挑選了三千餘名精銳士卒突擊,深入楚國的腹地。楚國內部方寸大亂,打算合圍夾擊,滅掉這支軍隊。但是楚國內部為了爭權奪利,冒進出兵,結果中了吳國的陷阱,雙方在柏舉決戰。

闔閭的弟弟公子夫概是軍隊的前鋒,他認為楚國的主帥子常為人不義,手下的士兵並不信服他,於是帶領前鋒營衝擊,在中軍的配合下,一舉擊敗了楚軍。主帥潰逃,士兵沒有信心抵抗,吳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入郢都,楚昭王出逃。

此時的郢都在吳軍面前就是身懷巨寶的孩童,吳軍在這裡肆意虐奪,搶的盆滿缽滿。但是闔閭的開心沒能維持多久,他的弟弟夫概眼見此時的闔閭已經被楚國的財富眯了眼睛,並沒有回師的打算,於是乘機回國掌權。

另一邊楚國的大夫申包胥不遠千裡來到秦國求救,七天七夜的長哭終於借到了復國的兵馬。秦軍在沂擊敗吳軍,又有楚國的將領滅掉了吳的附屬國唐,內憂外困之下,闔閭只能班師回朝。

柏舉之戰吳軍大勝,一舉攻入郢都,使得吳國聲名大振,奠定了爭霸中原的基礎。但是對於楚國來說,這一戰的失敗使得楚國大傷元氣,自此一蹶不振,再也無法回到楚莊王時期的巔峰。

文:郭亞楠

編輯:樊曉東

內容合作:加微信「rrdh2020」

微信號|csjkeji

官網|renrendonghua.com

相關焦點

  • 春秋五霸吳王闔閭
    吳越爭霸很多史書包括電視題材都有的,當然各版本對春秋五霸有不同的解釋,我們還是選取比較熟悉的說說。 吳王闔閭(前547年—前496年),一作闔廬,姬姓,名光,又稱公子光,吳王諸樊之子,春秋末期吳國君主,軍事統帥。也就是吳王夫差的父王。 吳國在吳王壽夢在位時期開始強盛。吳王壽夢死後,四個兒子,前三個兒子諸樊、餘祭、餘昧相繼即位,四子季札德能最高卻無心王位,屢辭王位而不授。餘昧病故,餘昧的兒子僚即位,是為吳王僚。
  • 闔閭為什麼派專諸刺殺吳王僚
    吳王闔閭是春秋晚期吳國的君王,他是華夏族,在位時間有十八年。除了闔閭這個名字,也可以稱呼他為闔廬或者是公子光。雖然說闔閭是吳王,但是這王位也是從吳王僚手中奪來的。同樣是吳王,僚和闔閭之間有什麼不一般的關係,闔閭刺殺吳王僚是為了奪王位嗎?又或是因為其他原因?
  • 【歷史故事】—《 吳王闔閭的故事》
    上周我們講了春秋時期一位名將,伍子胥。小朋友,你還記得伍子胥幫助誰打敗了楚國嗎?對了,是吳王闔閭。
  • 吳王闔閭的故事以及吳國的滅亡.
    吳王闔閭,一作闔廬,姬姓,名光,又稱公子光,吳王諸樊之子,春秋末期吳國君主,軍事統帥。
  • 吳王闔閭:成也仇恨,敗也仇恨
    去過蘇州的朋友或許會記得有這麼一個地方叫虎丘,傳說有位春秋霸王的墓就葬在虎丘的劍池下面,還真的有人在劍池下發現了「墓道入口」。這為虎丘增添了幾分幽奇神秘的色彩。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個墓葬的主人吳王闔閭。吳國地處東部蠻荒之地,但它的第一任「老大」吳太伯按照輩分應該是周朝第一任「老大」周武王的親叔叔。
  • 生的偉大,死的窩囊,被「粉絲」坑死的吳王闔閭
    關於春秋時期的霸王有很多版本,除了齊桓公之外,還有有一個人的名字也會頻繁地出現在霸王的名錄裡,這就是吳王闔閭。自從闔閭的爺爺壽夢開始和中原文明對接上,並建立了強大的軍隊之後,吳國一步步強大起來,到闔閭的時代達到了巔峰,而闔閭的人生,也頗有一番戲劇色彩。
  • 吳王「闔閭」兩個字是何意義?
    吳王闔閭上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王的規格,安葬了吳王僚的屍體,諡號為「吳武王」。  吳國是從壽夢開始有諡號的。吳王壽夢是「吳興王」,興,就是說吳國是從他開始興旺起來的。接著,他的三個兒子,分別是:順王、安王、度王,大概就是順利平安度過的意思。
  • 吳王闔閭水中古墓,地宮藏有3000把名劍,為何盜墓賊望而卻步?
    神奇的是,此類兄弟謙讓的案例,居然在吳國歷史上又發生了一次,但這次的結果卻演變為一場謀殺案,最終成就了一代霸主——吳王闔閭。春秋末期,吳王壽夢共有諸樊、餘祭、餘昧、季札四子。壽夢想傳位季札,季札堅決不同意,無奈只能傳位長子諸樊。
  • 考古發現吳王闔閭遺物,揭開了吳鉤真面目
    漢代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記載,吳王闔閭得了莫耶劍,又令國中作金鉤,下令「能為善鉤者,賞之百金」,懸賞求鉤。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個工匠為了重賞,殺了兩個兒子吳鴻、扈稽,將他們的血分別塗在金屬上,製成了兩把吳鉤上貢闔閭。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王乃舉眾鉤以示之:「何者是也?」王鉤甚多,形體相類,不知其所在。
  • 和「吳王闔閭」有關聯的歷史上兩大有名的刺客故事,你知道嗎?
    心有不甘的闔閭開始偷偷豢養門客以謀求當國君,不久便招納了兩個著名門客:伍子胥(作吳王闔閭軍師後,為吳興盛立下汗馬功勞,最後屈死小人讒言)和專諸(生卒不詳,死於公元前515年,又作鱄諸,春秋時代吳國棠邑人,為當時著名的刺客。專諸是屠戶出身,對母親非常孝順。和伍子胥是肝膽相照之友)。
  • 刀光血影吳王闔閭「上位記」
    今天我們來聊聊吳王闔閭上位始末,其實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的叔叔,具體是怎麼回事呢據《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吳王闔閭的爺爺老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依長幼分別為諸樊、餘祭、餘昧、季扎。其中他的小兒子季扎最賢明,壽夢就想立季扎為王,可是季扎就是辭讓,沒辦法最後就立長子諸樊為王。
  • 吳王闔閭是怎樣的人?任用伍子胥和孫武,為何沒有滅亡楚國
    看幾個小故事,我想大家對吳王闔閭,會有一個非常深刻的認識。不禁感嘆,吳王闔閭絕對是一個城府智謀高深的雄主。第一,魚藏劍。吳王闔閭,原來被稱為公子光,他是吳王僚的堂兄弟。問題也出在這一層關係上,因為吳國的君主之位,既可以父辭子繼,也可以兄終弟及。
  • 以孫子為將,伍子胥為相的吳王闔閭,死法竟這麼清奇
    公子光,也就是吳王闔閭,他不服吳王僚,便想殺了他,自己成為國君。這時候伍子胥剛從楚國逃到吳國,勸說吳王僚攻打楚國未果,因為公子光從中做梗,勸說吳王僚不要攻打楚國。伍子胥看出了闔閭的想法,他便想從心懷不軌的公子光身上下手,於是向他引薦了刺客專諸。春秋戰國,人的思想都樸素,認定一個人,為他死都可以,再加上闔閭非常的腹黑,他是這麼哄騙專諸的:「我的身子就是你的身子。」可到了最後,還是專諸替他死的。
  • 吳王闔閭:一定要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
    歷史上曾有過這樣的事情:吳王有愛女勝玉,因謀伐楚,與夫人及女會蒸魚,王食其半,而以其餘賜女。女怒曰:王乃以剩魚辱我,我何用生為?「退而自殺。闔閭痛之。葬於國西閶門,外鑿池積土,文石為槨。題湊為中,金鼎玉杯、銀樽珠襦之寶,皆以送女。乃舞白鶴於吳市中,令萬民隨而觀之。還使男女與鶴俱入羨門,因發機以掩之,殺生以送死。
  • 伍子胥給吳王闔閭推薦了三個人,助其成事,卻只有一人得到善終
    有名的三顧茅廬,就是在爭人才啊春秋末期,吳國的公子光想取代吳王僚,自己來做吳國的國君。他派人四處尋訪豪傑,將來好輔助自己成事。吳王僚的兒子,勇士吳慶忌逃脫追殺後,在衛國招納敢死勇士,準備找吳王闔閭報仇。伍子胥在這時向吳王闔閭推薦了第二個人,要離。要離長得其貌不揚,瘦弱矮小,吳王闔閭一見之下本是甚是失望,後被伍子胥和要離說服,答應讓要離去刺殺慶忌。為了讓要離這個吳國人得到慶忌的認可和信任,他們三人一起演了出苦肉計。
  • 春秋時期,楚國伍子胥舉薦孫武給吳王,可孫武卻怒斬吳王兩個美姬
    到了春秋晚期,吳國與其遼闊的疆域,強大的軍隊和豐富的物產,而一躍成為南方軍事強國。歷史上的孫武,大約就在這個時候,踏上了吳國的土地。這期間,吳國爆發了一場與孫武日後命運相關的宮廷政變。公元前526年,吳王夷末死去,一心想繼位的公子光沒能坐上寶座,卻由他叔叔僚繼承了王位。十多年以後,終於引發了一場侄子殺叔叔的宮廷政變。
  • 吳王闔閭死因之迷:戰鬥中僅僅傷了一指,為什麼會這樣快速死亡?
    春秋時期,諸侯紛爭,相互攻伐,吳國和 越國 之間,當然也沒有閒著。司馬遷在《史記》中說"(越王) 允常 之時,與吳王闔廬戰而相怨伐",想來兩國之間小打小鬧是經常不斷。越王允常經常有伐吳之意,但是忌憚吳國有孫武這位軍事專家,所以一直不敢輕易舉兵。
  • 吳王闔閭為什麼那麼有作為?它是一個怎樣的人,有哪些成就?
    吳王闔閭是一個極具野心、深諳厚黑之道的君主,在他的統治下,吳國國力急劇上升,成為了南方一霸。不甘心+隱忍,刺殺堂哥吳王僚吳國在壽夢時期,開始強大。這令闔閭(當時還叫公子光)十分不甘,季扎不願意當,應該從老大的兒子開始往下輪啊,憑什麼餘眛的兒子當王?那當初我父親(諸樊)不是白讓位了嗎?伍子胥看出了闔閭的野心,於是給他推薦了一位殺手——專諸。借著一次宴請的機會,專諸刺殺了吳王僚,闔閭登上了大位。
  • 慶忌乘亂逃生,吳王欲殺之,要離該如何刺殺?
    春秋時期,戰事不斷不少諸侯為爭奪權利,不惜殺死國君,自力為王。其中闔閭便是如此,曾派人刺殺吳王僚,不料吳王僚的兒子慶忌趁亂逃往衛國。闔閭逆襲稱王之後,欲殺掉慶忌鞏固自己的地位,伍子胥故而舉薦刺客要離,替吳王解決心腹大患。
  • 釋讀中國歷史079:闔閭這人不地道,死的也奇葩,居然死在了自己的腳趾頭上
    當初佔領楚國期間,孫武曾經給吳王闔閭拿出過一整套安定楚國的方案,但是沒有被採納。後來他看到吳王闔閭戰勝楚國後的樣子以及吳國佔領軍的種種行徑,包括並肩戰鬥的伍子胥的所作所為,他非常的失望。回到吳國後,他找個理由,申請退休,得到了闔閭的批准。從此歷史上再沒有他值得記載的事跡了,只留下了他那部不朽的兵書世代傳頌著他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