闔閭為什麼派專諸刺殺吳王僚

2021-01-18 你說開心最重要

吳王闔閭是春秋晚期吳國的君王,他是華夏族,在位時間有十八年。除了闔閭這個名字,也可以稱呼他為闔廬或者是公子光。雖然說闔閭是吳王,但是這王位也是從吳王僚手中奪來的。同樣是吳王,僚和闔閭之間有什麼不一般的關係,闔閭刺殺吳王僚是為了奪王位嗎?又或是因為其他原因?

要理清吳王僚和吳王闔閭的關係那就要從吳王壽夢那一代說起,吳王壽夢有四子,長子諸樊,次子餘祭,三子餘眛,四子季札。而吳王闔閭的父親是壽夢的長子諸樊,吳王僚的父親則是餘眛。所以吳王僚和吳王闔閭就是堂兄弟的關係。本來按照王位傳承制度都是立長子或嫡子,然後才是先帝自己挑選的繼承人。但是從吳王壽夢開始王位的傳承就沒有按照這個制度來。壽夢的四個兒子中第四子季札最賢德,壽夢想要立他為太子,但是他沒有帝王之心,一心推辭。後來壽夢便將王位傳給了長子諸樊。然而諸樊的王位是季札一再推讓之後得到了,所以也被季札的賢德所感動,於是他死後就將王位傳給了弟弟而不是傳給兒子。他這樣做就是為了讓王位先在自己幾個兄弟之間傳承,最終還是要傳到季札的,所以這樣也是為了圓父親臨終前的遺願。是季札始終無心王位,所以第三子餘眛之位之後,王位就傳給了他自己的兒子僚,也就是後來的吳王僚。原來吳王僚的父親和吳王闔閭的父親是親兄弟,這也就是說他們兩個人是堂兄弟的關係。而闔閭之所以要派人刺殺吳王僚的原因自然是很明顯的,目的就是奪取吳王的位子,成為吳國的君主。

吳王僚和吳王闔閭兩個人為堂兄弟,但是作為弟弟的僚卻在他前面登基稱王了,這一切都是因為僚的父親當年沒有將皇位傳給他的四叔季札。所以僚便取代了季札成為吳國國君。這一點讓闔閭非常不滿,本來他們的父親都是一個一個傳位的,而他的父親是第一個做國君的人,而父親的兄弟都依次坐過王位了,那麼現在應該輪到第一個繼位的諸樊的兒子來繼位才是道理啊。但是事情偏偏沒有按照這個順序來,所以闔閭對吳王僚懷恨在心,一直想要除掉他。這就是闔閭會上演專諸刺王僚的原因。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殺掉吳王僚,自己來取代他成為吳國國君。

相關焦點

  • 從被舉薦到刺殺吳王僚,專諸的一生都在被人利用
    「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降於天。」專諸這是戰國時期著名策士唐雎對專諸、聶政、要離這三人抱著士為知己者死的信念,奮不顧身的去刺殺君王的事情。
  • 吳王「闔閭」兩個字是何意義?
    吳王「闔閭」兩個字是何意義?吳王僚被專諸刺殺了,死的不明不白。  專諸也被吳王僚的侍衛們剁成了一堆肉泥。     公子光假稱去換藥,他躲在內室,暗暗的窺視著酒席上的一切,知道專諸已經得了手,便一聲令下,早埋伏在家中的甲士們一躍而起,殺了出來!  兩下交兵,好一場惡鬥!
  • 東周列國志:闔閭(姬光)奪君位之專諸藏劍刺吳王
    卻說姬光招攬到伍子胥和專諸後,一直等待機會刺殺吳王僚,這一天終於來臨。四年之後,楚平王患病死了。伍子胥得到信息,捶胸跺腳,一天到晚哭個不停。姬光趕來看他,問道:「楚平王是你的仇人,仇人死了,你為什麼要哭呢?」伍子胥說:「我哪是哭他,我恨的是不能在他活著時候報仇。」說完,又大哭起來。姬光安慰了他一番。姬光回去了。
  • 吳王僚被堂兄刺殺與孔子的老師季札有何關聯?
    春秋之時,吳國的公子光藉助刺客專諸,刺殺了吳王僚,公子光做了吳國的國君,這就是吳國的第24位國君吳王闔閭。那麼,公子光為什麼要刺殺吳王僚?此話說來話長,這還要從公子光的曾祖父吳侯去齊說起。專諸獻魚刺吳王僚公元前586年,吳侯去齊去世,他的兒子壽夢繼位。
  • 春秋五霸吳王闔閭
    吳王闔閭(前547年—前496年),一作闔廬,姬姓,名光,又稱公子光,吳王諸樊之子,春秋末期吳國君主,軍事統帥。也就是吳王夫差的父王。 吳國在吳王壽夢在位時期開始強盛。吳王壽夢死後,四個兒子,前三個兒子諸樊、餘祭、餘昧相繼即位,四子季札德能最高卻無心王位,屢辭王位而不授。餘昧病故,餘昧的兒子僚即位,是為吳王僚。
  • 公子光先謀後事,經過周密謀劃,刺殺吳王僚
    公子光先謀後事,經過周密謀劃,刺殺吳王僚「先謀後事者昌,先事後謀者亡」,這是謀略運用的一般規律。沒有充分的準備和謀劃,斷無成功的希望。發生在公元前515年的公子光刺殺吳王僚事件,便是一次經過周密謀劃的政變。公子光是吳王壽夢的嫡長孫。吳王壽夢共有四個兒子:諸樊(名遏)、餘祭、餘昧(或作夷末)、季札。諸樊即公子光之父。
  • 吳王闔閭的故事以及吳國的滅亡.
    於是吳王壽夢去世後,諸樊繼位(史稱吳王諸樊);諸樊去世後,餘祭繼位(史稱吳王餘祭);餘祭去世後,夷昧繼位(史稱吳王夷昧);夷昧臨死時,他重申父兄之命,要季扎接替王位,季扎再度拒絕(後來人們評價他是:視富貴如秋風,不羨王位的千乘王),並逃到邊邑延陵躲藏起來。但國不可一日無君,群臣遂奉夷昧的嫡長子僚為王,史稱吳王僚。
  • 【帝王起居注】春秋——吳王闔閭
    專諸是春秋時期有名的刺客,他因為刺殺吳王僚被記入史冊。專諸刺王僚實際是一場因為王位繼承問題引發的慘案。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他將王位傳給了長子諸樊。按照春秋時期的王位繼承順序,應該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諸樊認為他的四弟季子十分賢明有才幹,於是想將王位傳給季子。但是受制於當時的繼承順序,季子作為最小的弟弟並不能直接繼承王位,於是,諸樊想出了一個絕佳的主意。
  • 伍子胥給吳王闔閭推薦了三個人,助其成事,卻只有一人得到善終
    有名的三顧茅廬,就是在爭人才啊春秋末期,吳國的公子光想取代吳王僚,自己來做吳國的國君。他派人四處尋訪豪傑,將來好輔助自己成事。公子光給專諸送上了價值不菲的見面禮,其後又每天送米麵,每月送綢緞。知道專諸是孝子,還不時地詢問專諸母親需要點兒什麼。專諸為此很是感激公子光。為了報答公子光,專諸答應去替他刺殺吳王僚。知道吳王僚喜歡吃紅燒魚,專諸特意去太湖學了三個月如何做好紅燒魚。之後公子光與伍子胥密室密謀,將吳王僚身邊的親信吳慶忌、吳掩餘、吳燭庸調離了吳王僚身邊,舉辦了一場刺殺宴。
  • 慶忌乘亂逃生,吳王欲殺之,要離該如何刺殺?
    其中闔閭便是如此,曾派人刺殺吳王僚,不料吳王僚的兒子慶忌趁亂逃往衛國。闔閭逆襲稱王之後,欲殺掉慶忌鞏固自己的地位,伍子胥故而舉薦刺客要離,替吳王解決心腹大患。春秋時期吳國一直延續「兄終弟及」,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兄弟,並非嫡長繼承制,當王位傳給撩時,闔閭就此生恨,不滿吳王僚執權,派專諸殺之,自己逆襲稱王。若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闔閭害怕僚的兒子慶忌東山再起,至此闔閭想除之而後快。
  • 專諸是如何成為伍子胥還有公子光的幫手呢?公子光又是如何設計,專諸刺殺吳王僚的行動呢?
    專諸精通武功,長的五大三粗,可是及其孝順,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去父母床前請安,專諸不但是個孝子,還是個怕老婆的男人,只要老婆發號施令
  • 專諸是個神勇之人,他幫助公子光,刺殺吳王僚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專諸刺殺吳王的故事!「全魚宴」開始了,一道一道的美食從後廚經過一道道侍衛的檢驗傳到了公子光和吳王僚的宴席上。當酒過三巡的時候,公子光藉口自己的腳踝舊傷發作,疼痛難忍,離席去換藥。沒錯,這也是公子光早就安排好的。
  • 吳王闔閭:成也仇恨,敗也仇恨
    於是伍子胥開始拉攏公子光密謀刺殺吳王僚。吳王僚是個小心謹慎的人,周身戒備很嚴,要想刺殺也並非易事。伍子胥抓住吳王僚「吃貨」的弱點,讓公子光藉助邀請吳王僚來品魚的機會,安排殺手專諸將短劍藏於吳王僚最愛吃的魚肚子裡。
  • 【戲說】魚腸劍與專諸刺王僚
    故事的主要角色是吳國壯士專諸、楚國大將伍子胥、吳國公子光(即後來的吳王闔閭)、吳王僚和一把傳奇的小型越國寶劍。《史記·刺客列傳》中並未直言這把寶劍之名,僅以「匕」稱之;而成書年代略晚的方志史書《越絕書》(東漢·袁康、吳平編撰),已明確指稱此劍名曰「魚腸劍」。壯士專諸,是吳國堂邑人。
  • 和「吳王闔閭」有關聯的歷史上兩大有名的刺客故事,你知道嗎?
    歷史上專諸刺吳王就和他有點關聯。這個人叫季札,無意官場的公子哥。他的父親與三個哥哥都想讓他繼位,他堅決不同意,後來大哥為了讓他繼位就傳給老二,老二傳給老三,這回輪到他了,他堅決不接受,結果老三就傳給自己兒子了,結果老大兒子心裡不平衡了,最後刺殺了吳王僚自己繼位,這個老大的兒子就是闔閭。闔閭後來又派刺客要離刺殺了想復仇吳王僚的兒子慶忌。
  • 吳王闔閭為什麼那麼有作為?它是一個怎樣的人,有哪些成就?
    吳王闔閭是一個極具野心、深諳厚黑之道的君主,在他的統治下,吳國國力急劇上升,成為了南方一霸。不甘心+隱忍,刺殺堂哥吳王僚吳國在壽夢時期,開始強大。經過一番博弈,餘眛的兒子僚登上了王位。這令闔閭(當時還叫公子光)十分不甘,季扎不願意當,應該從老大的兒子開始往下輪啊,憑什麼餘眛的兒子當王?那當初我父親(諸樊)不是白讓位了嗎?伍子胥看出了闔閭的野心,於是給他推薦了一位殺手——專諸。借著一次宴請的機會,專諸刺殺了吳王僚,闔閭登上了大位。
  • 以孫子為將,伍子胥為相的吳王闔閭,死法竟這麼清奇
    公子光,也就是吳王闔閭,他不服吳王僚,便想殺了他,自己成為國君。這時候伍子胥剛從楚國逃到吳國,勸說吳王僚攻打楚國未果,因為公子光從中做梗,勸說吳王僚不要攻打楚國。伍子胥看出了闔閭的想法,他便想從心懷不軌的公子光身上下手,於是向他引薦了刺客專諸。春秋戰國,人的思想都樸素,認定一個人,為他死都可以,再加上闔閭非常的腹黑,他是這麼哄騙專諸的:「我的身子就是你的身子。」可到了最後,還是專諸替他死的。
  • 吳王闔閭是怎樣的人?任用伍子胥和孫武,為何沒有滅亡楚國
    看幾個小故事,我想大家對吳王闔閭,會有一個非常深刻的認識。不禁感嘆,吳王闔閭絕對是一個城府智謀高深的雄主。第一,魚藏劍。吳王闔閭,原來被稱為公子光,他是吳王僚的堂兄弟。問題也出在這一層關係上,因為吳國的君主之位,既可以父辭子繼,也可以兄終弟及。
  • 吳王闔閭水中古墓,地宮藏有3000把名劍,為何盜墓賊望而卻步?
    兄終弟及搞不成了,又恢復到父死子繼,於是餘昧之子公子僚被擁立為王。此事惹來一人不滿,他就是諸樊之子公子光。他認為,當年父親之所以傳位給二叔、三叔,目的是最終傳給四叔季札,現在四叔走了,王位該回到我們長房。於是,他招賢納士,暗圖奪取王位。當時,楚國伍子胥投身公子光麾下,他為報知遇之恩,為其尋覓了勇士專諸。
  • 刺客信條:手持魚腸劍的專諸刺王僚,卻是「懼內」的始祖
    而專諸置匕首於魚腹中,以刺殺吳王僚,故稱魚腸劍,是為勇絕之劍。3魚窮匕首現,專諸魚腸刺王僚專諸魚腸刺殺吳王僚公元前515年,公子光在暗處埋伏甲士宴請吳王僚,吳王僚派出衛隊,從王宮到公子光的家裡的路途中,家中都布滿了甲士及親信,做足了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