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諸是如何成為伍子胥還有公子光的幫手呢?公子光又是如何設計,專諸刺殺吳王僚的行動呢?

2021-01-18 CETV

專諸精通武功,長的五大三粗,可是及其孝順,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去父母床前請安,專諸不但是個孝子,還是個怕老婆的男人,只要老婆發號施令,他就乖乖聽話。這一個生活在市井的平凡人,怎麼能和刺殺吳國大王有聯繫呢?

吳國當時的大王叫僚,按照當時吳國的王位繼承,繼承王位的應該是公子光,可是吳王僚提前登基,引起公子光的不滿。公子光養了一堆門客,想要尋找機會重新奪取王位,此時,一位來自楚國的將門之後伍子胥因為全家被害,逃到了吳國,成了公子光的門客。

那當時,專諸是如何成為伍子胥還有公子光的幫手呢?面對疑心極重的吳王僚,公子光是如何設計,讓專諸來到吳王僚的面前,執行刺殺行動?吳王僚的四周布滿衛士,身上的鎧甲在當時可謂最厲害的防彈衣,專諸用什麼武器能夠一擊斃命呢?


《國史演義》7月17日紀連海為您講述刺客列傳之專諸刺吳王僚。




相關焦點

  • 伍子胥為何把專諸推薦給公子光而不是自己用或者推薦給吳王僚
    春秋戰國時期流傳甚廣的刺客故事有一篇是專諸刺王僚,而專諸是伍子胥推薦給公子光的,這些事我想大家都知道,我就不獻醜了,我一般只寫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歷史,我們今天來研究的是伍子胥初到吳地不久,怎麼會知道公子光想要對王僚取而代之?為什麼又把專諸推薦給公子光?
  • 專諸刺王僚,一位屠戶被伍子胥看重,成了公子光廟堂之爭的工具
    專諸刺王僚公子光和王僚有什麼恩怨,又怎麼會扯上孝順至及的專諸?三、伍子胥推薦專諸伍子胥想要得到公子光的重用,就必須有拿的出手的投名狀。伍子胥在流亡吳國的路上,曾碰到一位名叫專諸的屠戶。伍子胥見專諸與人爭鬥時,生起氣來有萬人之勇。伍子胥就認定專諸是個敢於赴死的勇士,刻意與專諸進行結交。伍子胥知道公子光的想法之後,把專諸推薦給了公子光,用來刺殺吳王僚。
  • 古代四大刺客專諸刺王僚 助公子光繼位
    伍子胥從楚國逃奔吳國,路上遇見專諸與人格鬥,欽佩其勇氣,於是與他結為莫逆之交。後伍子胥將俠士專諸介紹給公子光,自此三人成了朋友,開始密謀刺王僚。  一天,公子光向專諸詳細地複述了祖父傳弟不傳子的遺囑後說:「兄終弟及,季札王叔讓位,王權宜重歸嫡長,嫡長之後,捨我其誰?王僚貪位恃力,不肯退讓,我力弱不足以圖大事,欲請壯士相助。」專諸慨然應許,問道:「不知王僚有何嗜好?」
  • 從被舉薦到刺殺吳王僚,專諸的一生都在被人利用
    《越絕書》載:「專諸與人鬥,有萬夫莫當之氣,聞妻一呼,即還,豈非懼內之濫觴乎?」伍子胥十分欣賞專諸,便一同跟隨到專諸的家中,兩人相交甚歡。隨後伍子胥道別,就求見吳王僚說:「以伐楚之利」。吳公子光說:「彼伍員父兄皆死於楚而員言伐楚,欲自為報私也,非能為吳,」所以吳王僚便沒有攻打楚國。
  • 專諸是個神勇之人,他幫助公子光,刺殺吳王僚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專諸刺殺吳王的故事!「全魚宴」開始了,一道一道的美食從後廚經過一道道侍衛的檢驗傳到了公子光和吳王僚的宴席上。當酒過三巡的時候,公子光藉口自己的腳踝舊傷發作,疼痛難忍,離席去換藥。沒錯,這也是公子光早就安排好的。
  • 公子光先謀後事,經過周密謀劃,刺殺吳王僚
    公子光先謀後事,經過周密謀劃,刺殺吳王僚「先謀後事者昌,先事後謀者亡」,這是謀略運用的一般規律。沒有充分的準備和謀劃,斷無成功的希望。發生在公元前515年的公子光刺殺吳王僚事件,便是一次經過周密謀劃的政變。公子光是吳王壽夢的嫡長孫。吳王壽夢共有四個兒子:諸樊(名遏)、餘祭、餘昧(或作夷末)、季札。諸樊即公子光之父。
  • 歷史那些事,公子光密謀宴請吳王僚,伍子胥護公子光繼承帝位
    專諸果斷地回答:好,為了公子能繼承王位,我專諸萬死不辭,公子光一聽,對專諸深施一禮,說道:先生的恩德我銘記在心了,專諸連忙閃在一旁,並扶起公子。說:我一平民百姓,怎敢受公子的大禮,只是吳王僚性情狡詐,我們要布置得越周密越好。兩人又叫來伍子胥,密謀起來,這一天,吳王僚正為前線交戰的事心煩意亂。
  • 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之首專諸,是如何在伍子胥策劃下幫公子光奪權的
    所謂春秋戰國「四大刺客」,即:專諸、要離、聶政、荊軻。專諸被推為戰國四大刺客之首,是因為他成功的幫助公子光實現了奪權計劃。專諸是吳國堂邑人,自被伍子胥引見給公子光之後,那是過著天天過新年,夜夜做新郎的幸福生活。當然,專諸心裡明白:天下從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是在預支日後的歡樂,將來以命還債是逃不過的。管他娘的!
  • 在伍子胥的護衛下,公子光自立為國君,就是吳王闔閭
    公子光是吳王諸樊的兒子,但吳國的王位卻在諸樊的幾個弟弟間傳來傳去,最後傳給諸樊二弟的兒子僚。公子光很不服氣,就想把他除掉。但是吳王僚的勢力很大,公子光不敢輕舉妄動,就任命他的心腹被離到市場上任職,藉此機會結識奇士異人,為他所用。公子光見到伍子胥後,向他坦白了心事,並答應一旦存得王位,定幫他興師復仇。兩個人一拍即合,於是合謀除掉吳王僚。伍子胥在逃亡途中,結交了一位名叫專諸的壯士。
  • 伍子胥為報仇,與公子光合謀奪取王位,成敗關鍵全在專諸身上
    公子光認為:按照嫡長子的繼承傳統,王位當屬自己;按照先王傳弟不傳子的遺囑,也輪不到夷昧的兒子州於。公子光一心要發動宮廷政變,把王權奪回來。但是公子光不敢貿然行事,因為他清楚對方的實力。吳王僚不僅有季札的輔佐,更有題弟掩餘燭庸執掌兵權,他的兒子慶忌也是吳國著名的勇士。於是,公子光一方面極力表現出忠誠於吳王僚,時時處處都在為吳國效命,以鞏固自己作為王兄的地位。
  • 名人故事 刺客專諸
    當時,吳國的國君是吳王僚。僚有一個堂兄公子光。公子光心裡對僚不服,他暗地裡招攬人才,準備推翻僚。 公子光找到伍子胥,請伍子胥找刺客。伍子胥便推薦了專諸。專諸是前幾年伍子胥偶然遇見的一位勇士。 當時伍子胥正巧路過一個市場,看見一群人擠在那裡又喊又叫。
  • 刺客信條:手持魚腸劍的專諸刺王僚,卻是「懼內」的始祖
    而專諸置匕首於魚腹中,以刺殺吳王僚,故稱魚腸劍,是為勇絕之劍。3魚窮匕首現,專諸魚腸刺王僚專諸魚腸刺殺吳王僚公元前515年,公子光在暗處埋伏甲士宴請吳王僚,吳王僚派出衛隊,從王宮到公子光的家裡的路途中,家中都布滿了甲士及親信,做足了防範。
  • 春秋勇士專諸竟然是妻管嚴?
    吳國王位爭奪戰好了,想著為了解釋一下專諸為什麼要刺殺吳王僚,咱們要先說一下吳國王位繼承的故事。 這個王位繼承看起來是最為複雜的一件事情,其實要說明白很簡單。話說吳王的老國王是諸樊,他有三個弟弟,大的叫餘祭,中間的叫夷昧,最小的呢叫季子札。
  • 【睡前故事】| 專諸:春秋戰國的五大刺客之一,竟然是個怕老婆的人!
    這樣一來,吳國的王位該由誰繼承呢?諸樊的兒子公子光認為自己是諸樊的長子,按排序也應該由自己來繼承王位。但夷昧見弟弟季札子不接受王位,就把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州於,即吳王僚。於是公子光懷恨在心,他秘密地供養一些有智謀膽略的人,想依靠他們來幫助自己奪得王位。吳王僚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抱負的君王,而且勇力非凡。如果發動兵變,以公子光現有的兵力想要成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 【戲說】魚腸劍與專諸刺王僚
    故事的主要角色是吳國壯士專諸、楚國大將伍子胥、吳國公子光(即後來的吳王闔閭)、吳王僚和一把傳奇的小型越國寶劍。《史記·刺客列傳》中並未直言這把寶劍之名,僅以「匕」稱之;而成書年代略晚的方志史書《越絕書》(東漢·袁康、吳平編撰),已明確指稱此劍名曰「魚腸劍」。壯士專諸,是吳國堂邑人。
  • 吳王僚被堂兄刺殺與孔子的老師季札有何關聯?
    春秋之時,吳國的公子光藉助刺客專諸,刺殺了吳王僚,公子光做了吳國的國君,這就是吳國的第24位國君吳王闔閭。那麼,公子光為什麼要刺殺吳王僚?此話說來話長,這還要從公子光的曾祖父吳侯去齊說起。最終吳國的大夫們推舉剛剛死去的夷昧的兒子僚繼承了王位。這一下有個人就不高興了,他就是僚的堂哥公子光。公子光是曾經的吳王諸樊的長子,按照這位公子的邏輯,遵循兄終弟及的制度由叔叔季札繼承王位,我沒意見;如果由下一代的諸弟兄及位,按理就得由我這個當哥哥的來繼承王位,怎麼王位傳到你爸爸手裡就要改規矩呢?你老爸做過吳王,我的爸爸也做過吳王!總之一句話,這王位你公子僚可以繼承我公子光更有理由繼承。
  • 闔閭為什麼派專諸刺殺吳王僚
    吳王闔閭是春秋晚期吳國的君王,他是華夏族,在位時間有十八年。除了闔閭這個名字,也可以稱呼他為闔廬或者是公子光。雖然說闔閭是吳王,但是這王位也是從吳王僚手中奪來的。同樣是吳王,僚和闔閭之間有什麼不一般的關係,闔閭刺殺吳王僚是為了奪王位嗎?又或是因為其他原因?
  • 伍子胥給吳王闔閭推薦了三個人,助其成事,卻只有一人得到善終
    恰好此時一身落魄的伍子胥從楚國逃了過來,公子光就暗中去拜訪,贈送了不少米麵綢緞給伍子胥。伍子胥為了幫助公子光成就大事,先後給他推薦了三位人才。吳國公子光專諸刺王僚專諸是伍子胥在逃亡路上遇到的一位孝子。伍子胥將專諸推薦給了公子光,公子光便迫不及待地去登門拜訪專諸。
  • 同樣是吳國的刺客,要離和專諸的待遇為何如此不一樣?
    春秋五霸有很多的版本,而吳王闔閭是某個版本中的春秋五霸之一,他能夠成為霸主,離不開賢臣伍子胥和兵聖孫武的輔佐。不過,他能夠從公子光成為後來的吳王闔閭,並且坐穩吳國的王位,卻與專諸和要離這兩位刺客密不可分。可是,這裡卻有另一個問題,同樣是吳國的刺客,為何要離的名聲卻不如專諸呢?
  • 刺客專諸和要離都是功成身死,他們又有什麼不同呢?
    直到吳王闔閭時才開始嶄露頭角,名顯於諸侯。本文要說的這兩位刺客,都是受闔閭所僱,也都順利完成了使命,然而他們之間又有哪些不同呢?闔閭的父親諸樊遵循先王遺命,想要傳位於四弟季札,採取了兄終弟及的古老傳統。三弟夷昧死後,季札卻堅辭不受,這樣夷昧的兒子僚便繼承了王位。僚的堂兄闔閭因此頗為不滿,圍繞著王位爭奪,便有了「專諸刺王僚」和「要離刺慶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