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舉薦到刺殺吳王僚,專諸的一生都在被人利用

2021-01-18 小魏說

「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降於天。」

專諸

這是戰國時期著名策士唐雎對專諸、聶政、要離這三人抱著士為知己者死的信念,奮不顧身的去刺殺君王的事情。這三人都有一個相同點,都是平民百姓布衣出身,沒有任何的家庭背景和權勢,但有著那些權勢之人沒有的魄力。

也正是這樣的壯舉,使得他們在歷史當中留下了自己的性命,和俠義之風。這幾人都被後代世人給予古代「四大刺客」的名號,另一位是荊軻。而我們通過資料發現,排在首位的專諸他做的事情雖令人值得稱讚,但通過深入的了解我發現,專諸一生好像都活在別人的利用之中。

專諸是吳國人,最初的專諸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農民,沒有什麼勢力和背景,常年以殺豬維持生計,所以有著一身力氣。其實專諸的一生本可以這樣平平淡淡的度過,但他卻遇到了當時的伍子胥,也正結識了伍子胥後,才會有專諸刺吳王僚的事情。

伍子胥本來為楚國效力的,其父親是太子的師傅,因為太子被費無忌誣陷,導致自己一家受到了牽連。楚王便要將他們一家人全部誅殺,無奈之下,伍子胥只好逃走。逃跑途中的伍子胥就想好了,去往吳國,雖然路途十分的艱辛,但伍子胥卻毫不在乎。

魚藏劍

等伍子胥到達吳國之時,就看見大街上一個壯漢在跟鬥毆,沒人敢上去勸架,此時以一個夫人喊了一嗓子道:「專諸,你還不住手趕緊回家。」於是乎壯漢立馬停止了手中的動作,隨即跟隨夫人回到了家中。《越絕書》載:「專諸與人鬥,有萬夫莫當之氣,聞妻一呼,即還,豈非懼內之濫觴乎?」伍子胥十分欣賞專諸,便一同跟隨到專諸的家中,兩人相交甚歡。

隨後伍子胥道別,就求見吳王僚說:「以伐楚之利」。吳公子光說:「彼伍員父兄皆死於楚而員言伐楚,欲自為報私也,非能為吳,」所以吳王僚便沒有攻打楚國。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想要謀權篡位,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於是伍子胥便將專諸推薦給公子光了,專諸因此受到了公子光的愛戴。

專諸刺王僚

公子光的父親是吳王諸樊,當時繼承皇位都是傳給自己的兄弟的,但諸樊弟弟最後一個季子札卻不願意繼承皇位。於是眾人就舉薦的兒子僚為皇帝,是為吳王僚。公子光心中十分的不憤說:「使以兄弟次邪,季子當立;必以子乎,則光真適嗣,當立」,也就是說接替皇位的應該是公子光而不是吳王僚,所以公子光對吳王僚一直有殺心。當公子光看見專諸的時候,便覺得自己找到了合適的人選。

專諸刺王僚

當楚國君主去世後,吳王僚便想討伐楚國,隨後派出自己的兩個弟弟包圍楚國,但被楚國的軍隊斬斷了兩個弟弟的後路,吳國軍隊就失去了主力。這是公子光便覺得時機到了說:「此時不可失,不求何獲!且光真王嗣,當立,季子雖來,不吾廢也。」專諸認為,吳王僚是可以殺掉的,就算那些軍隊回來了,吳王已經死了不能奈何我們了。公子光見專諸這麼說,當即跪下給專諸磕頭道:「光之身,子之身也。」專諸也就放下心來,安心的準備刺殺工作。

專諸刺王僚

公元前515年,公子光安排酒席宴請吳王僚來吃飯,吳王僚也擔心自己的安危,便帶了許多的軍隊隨從保衛自己,身邊最近的侍衛都拿著長毛。酒過三巡後公子光找了個藉口離開了宴會,專諸便呈上大碗魚來到了吳王僚的身邊,讓君王首先嘗試一下這上好的魚。等專諸走到吳王僚身邊的時候,便扒開魚肚將藏在其中的匕首掏了出來,對著吳王僚刺去,吳王僚一命嗚呼去世了,專諸也被那些侍衛殺害了。公子光見此情形,立馬帶著軍隊殺了那些吳王僚的人,自立為王,稱吳王闔閭。

專諸刺王僚

縱觀專諸被舉薦到刺殺吳王僚這兩件事情,我們不難看出,專諸的一生好像都是活在利用當中。伍子胥舉薦專諸給公子光是為了讓公子光稱帝後去攻打楚國,為自己的父母兄弟報仇雪恨。這麼大的仇恨伍子胥為何自己不去刺殺吳王僚呢?,還不是為了保全自己,讓專諸代替自己去做這件事。公子光也是如此,讓沒有任何背景和勢力的平民百姓去刺殺吳王僚,幫助自己稱帝,這樣一來即使有人反對公子光,公子光可以完全說他和專諸沒有任何的關係,畢竟死無對證,專諸也是個簡單之人;那些大臣自然會信以為真。在小編看來,專諸其實是有些可憐的,畢竟一生都活在別人的利用當中。

相關焦點

  • 闔閭為什麼派專諸刺殺吳王僚
    吳王闔閭是春秋晚期吳國的君王,他是華夏族,在位時間有十八年。除了闔閭這個名字,也可以稱呼他為闔廬或者是公子光。雖然說闔閭是吳王,但是這王位也是從吳王僚手中奪來的。同樣是吳王,僚和闔閭之間有什麼不一般的關係,闔閭刺殺吳王僚是為了奪王位嗎?又或是因為其他原因?
  • 專諸是個神勇之人,他幫助公子光,刺殺吳王僚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專諸刺殺吳王的故事!「全魚宴」開始了,一道一道的美食從後廚經過一道道侍衛的檢驗傳到了公子光和吳王僚的宴席上。當酒過三巡的時候,公子光藉口自己的腳踝舊傷發作,疼痛難忍,離席去換藥。沒錯,這也是公子光早就安排好的。
  • 專諸是如何成為伍子胥還有公子光的幫手呢?公子光又是如何設計,專諸刺殺吳王僚的行動呢?
    專諸精通武功,長的五大三粗,可是及其孝順,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要去父母床前請安,專諸不但是個孝子,還是個怕老婆的男人,只要老婆發號施令
  • 公子光先謀後事,經過周密謀劃,刺殺吳王僚
    公子光先謀後事,經過周密謀劃,刺殺吳王僚「先謀後事者昌,先事後謀者亡」,這是謀略運用的一般規律。沒有充分的準備和謀劃,斷無成功的希望。發生在公元前515年的公子光刺殺吳王僚事件,便是一次經過周密謀劃的政變。公子光是吳王壽夢的嫡長孫。吳王壽夢共有四個兒子:諸樊(名遏)、餘祭、餘昧(或作夷末)、季札。諸樊即公子光之父。
  • 吳王僚被堂兄刺殺與孔子的老師季札有何關聯?
    春秋之時,吳國的公子光藉助刺客專諸,刺殺了吳王僚,公子光做了吳國的國君,這就是吳國的第24位國君吳王闔閭。那麼,公子光為什麼要刺殺吳王僚?此話說來話長,這還要從公子光的曾祖父吳侯去齊說起。後來從楚國逃到吳國的伍子胥向公子光推薦了猛士專諸,公子光於是百般的籠絡專諸,贏得專諸對他的絕對的忠誠。機會總能降臨到有準備的人的頭上,不久楚國的國君楚平王去世,吳國趁機發兵,攻打楚國,當時吳王派出了自己的最親近的兩位同母兄弟,公子掩餘和公子燭庸帶兵出徵。可是楚國人也是不好惹的,他們馬上調兵遣將,斷了吳王的兩個弟弟的退路,這樣吳國的軍隊進退兩難,被滯留在國外。
  • 慶忌乘亂逃生,吳王欲殺之,要離該如何刺殺?
    其中闔閭便是如此,曾派人刺殺吳王僚,不料吳王僚的兒子慶忌趁亂逃往衛國。闔閭逆襲稱王之後,欲殺掉慶忌鞏固自己的地位,伍子胥故而舉薦刺客要離,替吳王解決心腹大患。春秋時期吳國一直延續「兄終弟及」,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兄弟,並非嫡長繼承制,當王位傳給撩時,闔閭就此生恨,不滿吳王僚執權,派專諸殺之,自己逆襲稱王。若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闔閭害怕僚的兒子慶忌東山再起,至此闔閭想除之而後快。
  • 伍子胥為何把專諸推薦給公子光而不是自己用或者推薦給吳王僚
    春秋戰國時期流傳甚廣的刺客故事有一篇是專諸刺王僚,而專諸是伍子胥推薦給公子光的,這些事我想大家都知道,我就不獻醜了,我一般只寫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歷史,我們今天來研究的是伍子胥初到吳地不久,怎麼會知道公子光想要對王僚取而代之?為什麼又把專諸推薦給公子光?
  • 東周列國志:闔閭(姬光)奪君位之專諸藏劍刺吳王
    卻說姬光招攬到伍子胥和專諸後,一直等待機會刺殺吳王僚,這一天終於來臨。四年之後,楚平王患病死了。伍子胥得到信息,捶胸跺腳,一天到晚哭個不停。姬光趕來看他,問道:「楚平王是你的仇人,仇人死了,你為什麼要哭呢?」伍子胥說:「我哪是哭他,我恨的是不能在他活著時候報仇。」說完,又大哭起來。姬光安慰了他一番。姬光回去了。
  • 古代四大刺客專諸刺王僚 助公子光繼位
    公子光想了想說:「王僚喜滋味,極愛吃魚。」於是專諸密謀,以宴請吳王僚為名,藏匕首於魚腹之中進獻(魚腸劍),當場刺殺吳王僚。專諸動身前往太湖,尋找名廚,學習製作魚炙的手藝。魚炙手藝學成後,專諸返回都城,待公子光之命。  公子光告訴吳王僚說自己新招了一個太湖廚師,做得一手好烤魚,請國君晚上到自己家中赴宴。
  • 刺客信條:手持魚腸劍的專諸刺王僚,卻是「懼內」的始祖
    而專諸置匕首於魚腹中,以刺殺吳王僚,故稱魚腸劍,是為勇絕之劍。3魚窮匕首現,專諸魚腸刺王僚專諸魚腸刺殺吳王僚公元前515年,公子光在暗處埋伏甲士宴請吳王僚,吳王僚派出衛隊,從王宮到公子光的家裡的路途中,家中都布滿了甲士及親信,做足了防範。
  • 吳王僚,一代君王,因一道菜松鼠桂魚丟掉了性命
    於是上一任國君的兒子吳王僚登上了王位。雖然他坐上了吳國的王位,但是他的堂兄弟非常地不服氣,認為自己的父親最先繼位。如果季子不繼位,那也應該是自己成為國君,而不是吳王僚。所以公子光一直想要將他刺殺,然後自己登上王位當最高的掌權者,但是卻一直沒有找到機會。但是公子光一直暗中招賢納士,準備尋找時機刺殺吳王。後來受到迫害的楚國大臣伍奢的兒子逃到了吳國,受到了公子光的接待。
  • 【戲說】魚腸劍與專諸刺王僚
    楚國大將伍子胥(名伍員,字子胥),因父親伍奢、兄長伍尚皆被楚平王枉殺,帶著血海深仇逃離楚國來到吳國,在市井流落期間結識了專諸,知道專諸有本領。伍子胥晉見了當時的吳王僚,用攻打楚國的好處勸說吳王出兵。這時吳王僚的堂兄公子光說:「那個伍員,父親、哥哥都是被楚王所殺,所以伍員才講攻打楚國,他這是為了報自己的私仇,並不是替我們吳國打算。」聽了此話,吳王便不再議伐楚之事。
  • 專諸刺王僚,一位屠戶被伍子胥看重,成了公子光廟堂之爭的工具
    廟堂,一群人錦衣玉食,口誅筆伐。江湖,一群人破衣爛衫,刀光劍影。廟堂與江湖,從來都是兩個世界,但是又常常交織在一起。尤其是春秋戰國時代,有那縱橫捭闔的說客,有那機關算盡的謀士,有那氣吞萬裡如虎的君王,同樣有那一鳴驚人的刺客。本應該瀟灑闖蕩江湖的勇士,參與到勾心鬥角的朝堂之中時,除了士為知己者死,再沒有別的可以選擇。只是值不值?
  • 名人故事 刺客專諸
    不管怎麼說,這幾位都是鼎鼎有名的大刺客。 聶政殺俠累,專諸刺王僚,要離行苦肉計刺殺慶忌,都成功了。荊軻刺秦王,豫讓想殺趙襄子,則失敗了。 咱今天講專諸。 專諸是春秋時吳國的人。專諸聽了這話,便專程去去太湖學習烤魚。 專諸很聰明,學習烤魚也很刻苦。幾個月的時間專諸練就了一手烤魚的絕技。他烤出來的魚比那些做了多年烤魚的專業廚師烤得還好吃。手藝學好以後,專諸悄悄回到公子光身邊,等待刺殺僚的機會。 過了一段時間,吳王僚派兩個親弟弟領兵攻打楚國。沒想到這倆一到楚國就被楚軍截斷了後路,困在那裡回不來了。
  • 吳王「闔閭」兩個字是何意義?
    吳王「闔閭」兩個字是何意義?吳王僚被專諸刺殺了,死的不明不白。  專諸也被吳王僚的侍衛們剁成了一堆肉泥。     公子光假稱去換藥,他躲在內室,暗暗的窺視著酒席上的一切,知道專諸已經得了手,便一聲令下,早埋伏在家中的甲士們一躍而起,殺了出來!  兩下交兵,好一場惡鬥!
  • 【睡前故事】| 專諸:春秋戰國的五大刺客之一,竟然是個怕老婆的人!
    不過,專諸雖然是一個性格粗獷豪爽,喜歡和別人爭鬥,但卻又是一個粗中有細,知道敬畏的人。啥意思?就是說專諸是個做人做事有底線、懂分寸、知報恩的好漢!改變專諸命運的人是春秋時期的名將伍子胥。當時伍子胥因父兄為奸佞所饞,被楚王冤殺,為報仇來到吳國,投靠到公子光門下。公子光是誰?就是後來的吳王闔閭,他有個兒子叫夫差,就是被西施姐姐嗲得五迷三道而亡國的那位。言歸正傳,公子光的父親是吳王諸樊。
  • 春秋勇士專諸竟然是妻管嚴?
    吳國王位爭奪戰好了,想著為了解釋一下專諸為什麼要刺殺吳王僚,咱們要先說一下吳國王位繼承的故事。 這個王位繼承看起來是最為複雜的一件事情,其實要說明白很簡單。話說吳王的老國王是諸樊,他有三個弟弟,大的叫餘祭,中間的叫夷昧,最小的呢叫季子札。
  • 同樣是吳國的刺客,要離和專諸的待遇為何如此不一樣?
    春秋地圖這裡需要說明一個問題,從現有的很多歷史記載的資料來看,不論是先秦時期的典籍,還是太史公的《刺客列傳》,這裡面所講到的專諸,名氣都非常大,甚至與很多諸侯的名字並列,以至於專諸之名留名後世。要離刺慶忌同樣都是吳國的刺客,被他們兩人分別刺殺的吳王僚和公子慶忌還是一對父子,最後吳王闔閭更是讓要離與專諸同立廟中,可為何二人在後世的地位卻相差懸殊呢?
  • 專諸刺王僚,慶父之難,齊桓公被劫持
    專諸刺王僚,齊桓公被劫持,彭生殺魯桓公,魯隱公被殺,慶父之難等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動蕩、變革、發展的時代,周室王權衰落,各諸侯國崛起,在傳統政治結構瓦解,新的政治結構逐漸形成,國內外鬥爭異常激烈;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卿大夫之間權力鬥爭,他們為了達到擅政或篡奪君位的目的,常常利用刺客進行暗殺行動。
  • 刺客專諸和要離都是功成身死,他們又有什麼不同呢?
    直到吳王闔閭時才開始嶄露頭角,名顯於諸侯。本文要說的這兩位刺客,都是受闔閭所僱,也都順利完成了使命,然而他們之間又有哪些不同呢?闔閭的父親諸樊遵循先王遺命,想要傳位於四弟季札,採取了兄終弟及的古老傳統。三弟夷昧死後,季札卻堅辭不受,這樣夷昧的兒子僚便繼承了王位。僚的堂兄闔閭因此頗為不滿,圍繞著王位爭奪,便有了「專諸刺王僚」和「要離刺慶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