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闔閭(姬光)奪君位之專諸藏劍刺吳王

2020-12-23 海棠方舟

卻說姬光招攬到伍子胥和專諸後,一直等待機會刺殺吳王僚,這一天終於來臨。

四年之後,楚平王患病死了。伍子胥得到信息,捶胸跺腳,一天到晚哭個不停。

姬光趕來看他,問道:「楚平王是你的仇人,仇人死了,你為什麼要哭呢?」伍子胥說:「我哪是哭他,我恨的是不能在他活著時候報仇。」說完,又大哭起來。姬光安慰了他一番。

姬光回去了。伍子胥又恨又急,一連三夜,沒有睡覺,後採他到底想出了一個主意。

他跑去找姬光。只見姬光面容憔悴,沒精打採,便說:「公子不要煩惱,我有了一個主意。」

姬光側著頭,問道:「如果吳王僚派我去領兵呢?」子胥說:「這個不難,公子可假裝跌斷了腳,然後推薦掩餘、燭庸為將,再薦慶忌去聯結鄭、衛兩國,共攻楚國……」

子胥道:「吳王僚好大喜功,只要說動他派季札出使到晉國去通好,他一定會答應。等季札回來,你已殺了吳王僚,還有什麼可說的!」姬光不覺跪在地下,向伍子胥拜了幾拜。

姬光叫車夫駕著車子,在街上走了一轉。晚上回家,車子剛進門口,他忽然從車上摔了下來。

第二天,姬光一步一拐去見吳王僚,說了攻打楚國的許多好處。吳王僚聽了,十分高興,問他派什麼人去才好。

吳王僚看看左右,決定派掩餘和燭庸兩人。姬光連聲說:「大王派得好!派得好!」

姬光趁這個機會,又說:「楚兵強壯,再派慶忌聯結鄭、衛兩國,合力攻楚。另外,派季札到晉國去通好,大王的霸業不怕不成功。」吳王僚聽了,越發高興。

掩餘、燭庸、慶忌、季札一個個地走了。這時,姬光召伍子胥來商議。子胥問:「你叫專諸刺吳王僚,可有鋒利的匕首?」姬光說:「有!我家有一柄魚腸劍。」

姬光拿出魚腸劍,伍子胥一看,那劍形狀短狹,寒光閃閃,不禁誇道:「好劍呀!好劍!」

姬光把專諸召來,說:「吳王僚的兩個兄弟打仗去了,公子出使了,這正是下手的時候。」說著,就把魚腸劍交給專諸。

專諸接過了劍,對著姬光道:「公子如能把吳王僚請過來吃魚,這事包管成功!」

姬光立刻進宮去請吳王僚,說:「家中從太湖招來了個廚子,燒得一手好炙魚(燻魚),臣不敢獨享,特地請大王嘗嘗異味。」吳王僚高興地答應了。

姬光回到家裡,一夜不曾合眼。第二天早上,他指揮士兵,埋伏在暗室之中;又令伍子胥領一百個勇士,在外接應。

將近中午,姬光又派人去請吳王僚,吳王僚走進後官,對他母親說:「姬光今天請我去吃魚,大概不會有壞意吧?」母親勸他不要去。

吳王僚怕有意外,便襄上用獸皮製的堅韌衣甲,裹了三重,外罩袍服,又帶了一百多個衛兵。從王官到姬光家,沿路站滿士兵,戒備十分森嚴。

姬光把吳王僚迎到堂上,拜見之後,入席坐下。堂上堂下,左右兩旁,站滿了吳王僚的衛士,一個個持戟舉刀,不離左右。

廚子送菜上來,都要在堂下搜查一遍,還要更換衣裳:然後,跪在地上,高舉菜盤,膝行向前。

姬光站在席前,舉杯向吳王僚祝賀敬酒。

忽然,姬光俯下身子用手握著腳踝,攢眉蹙額,好像十分痛苦。

吳王僚見他緊皺眉頭,問道:「王兄,你,你怎樣了?」姬光道:「大王,臣日前墜車傷腳,現在還未痊癒,因此只得失少陪……」

姬光去後,專諸端了一條大魚上來。幾個衛兵,把他上上下下、裡裡外外搜了一遍,換了衣裳,然後才放他上去。

專諸膝行到吳王僚面前,剛要把那盤魚放下,說時遲,那時快,從魚肚裡抽出「魚腸」短劍,猛向吳王僚胸口刺去。

劍頭穿過三重皮甲,直刺進吳王僚心窩。吳王僚大叫一聲,立刻斷了氣。那一百多個衛兵一擁上來,刀戟齊下,把專諸剁成肉泥。

姬光躲在暗室裡,知道事情成功,領著士兵從後堂殺出來;大門外,伍子胥又領著人殺進來。那吳王僚帶的士兵,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

伍子胥帶著士兵,保護姬光上了朝堂。姬光對大臣說:「今日的事情,不是我要貪位,實在是吳王僚不服從先王的命令。現在我權領王位,等季札回來,讓給季札。」大臣當中,沒有一個敢多嘴的。

不多久,季札從晉國回來,姬光對他說:「王位還是讓給叔父,這是祖父的意思。」季札說:「你得了位,又何必讓給我呢?」姬光就不再說什麼。季札從此住到延陵地方去,終身不 再回吳國。

姬光奪得了王位,改名為闔閭,封伍子胥為行人(外交官),敬為上賓;封專諸的兒子專毅為上卿;被離因舉薦伍子胥有功,封為大夫。又散財發粟,救濟貧苦百姓,安定人心。

再說領兵伐楚的掩餘和燭庸,正被楚將伯卻宛緊緊圍困,聽說姬光殺了吳王僚,兄弟倆相對哭了一場。到了半夜裡,兩人換了衣裳,各自投奔別國去了。

相關焦點

  • 闔閭為什麼派專諸刺殺吳王僚
    吳王闔閭是春秋晚期吳國的君王,他是華夏族,在位時間有十八年。除了闔閭這個名字,也可以稱呼他為闔廬或者是公子光。雖然說闔閭是吳王,但是這王位也是從吳王僚手中奪來的。同樣是吳王,僚和闔閭之間有什麼不一般的關係,闔閭刺殺吳王僚是為了奪王位嗎?又或是因為其他原因?
  • 【帝王起居注】春秋——吳王闔閭
    吳國地處南方,發展較晚,一直到吳王壽夢時才有一定的發展。地理上被夾在楚國和越國之間,牽制眾多,想要稱霸,必須要先幹掉這兩個國家。越國小,可以直接欺負。楚國比較大,要聯合晉國。畢竟,敵人的敵人,那就是朋友。專諸刺王僚實際是一場因為王位繼承問題引發的慘案。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他將王位傳給了長子諸樊。
  • 同樣是吳國的刺客,要離和專諸的待遇為何如此不一樣?
    而要離的名號同樣也是流傳了下來,但是除了在唐雎 「威脅」秦王政的說了一句「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外,主流的歷史文獻,包括《呂氏春秋》、《吳越春秋》等都只是零零星星的提到要離,而其他的文獻就更少有關於要離的記載了。
  • 吳王闔閭是怎樣的人?任用伍子胥和孫武,為何沒有滅亡楚國
    看幾個小故事,我想大家對吳王闔閭,會有一個非常深刻的認識。不禁感嘆,吳王闔閭絕對是一個城府智謀高深的雄主。第一,魚藏劍。吳王闔閭,原來被稱為公子光,他是吳王僚的堂兄弟。問題也出在這一層關係上,因為吳國的君主之位,既可以父辭子繼,也可以兄終弟及。
  • 從被舉薦到刺殺吳王僚,專諸的一生都在被人利用
    「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降於天。」專諸這是戰國時期著名策士唐雎對專諸、聶政、要離這三人抱著士為知己者死的信念,奮不顧身的去刺殺君王的事情。
  • 春秋五霸吳王闔閭
    吳王闔閭(前547年—前496年),一作闔廬,姬姓,名光,又稱公子光,吳王諸樊之子,春秋末期吳國君主,軍事統帥。也就是吳王夫差的父王。 吳國在吳王壽夢在位時期開始強盛。吳王壽夢死後,四個兒子,前三個兒子諸樊、餘祭、餘昧相繼即位,四子季札德能最高卻無心王位,屢辭王位而不授。餘昧病故,餘昧的兒子僚即位,是為吳王僚。
  • 吳王「闔閭」兩個字是何意義?
    吳王「闔閭」兩個字是何意義?吳王僚被專諸刺殺了,死的不明不白。  專諸也被吳王僚的侍衛們剁成了一堆肉泥。     公子光假稱去換藥,他躲在內室,暗暗的窺視著酒席上的一切,知道專諸已經得了手,便一聲令下,早埋伏在家中的甲士們一躍而起,殺了出來!  兩下交兵,好一場惡鬥!
  • 吳王闔閭的故事以及吳國的滅亡.
    吳王闔閭,一作闔廬,姬姓,名光,又稱公子光,吳王諸樊之子,春秋末期吳國君主,軍事統帥。
  • 【戲說】魚腸劍與專諸刺王僚
    故事的主要角色是吳國壯士專諸、楚國大將伍子胥、吳國公子光(即後來的吳王闔閭)、吳王僚和一把傳奇的小型越國寶劍。《史記·刺客列傳》中並未直言這把寶劍之名,僅以「匕」稱之;而成書年代略晚的方志史書《越絕書》(東漢·袁康、吳平編撰),已明確指稱此劍名曰「魚腸劍」。壯士專諸,是吳國堂邑人。
  • 伍子胥給吳王闔閭推薦了三個人,助其成事,卻只有一人得到善終
    吳國公子光專諸刺王僚專諸是伍子胥在逃亡路上遇到的一位孝子。伍子胥將專諸推薦給了公子光,公子光便迫不及待地去登門拜訪專諸。這一刺,專諸使出了全身的力氣,帶著決絕的一往無前的氣勢,一擊擊斃了吳王僚。衛兵們大驚失色,一擁而上,劍戟齊下,頓時將專諸剁成了肉泥。
  • 刺客專諸和要離都是功成身死,他們又有什麼不同呢?
    直到吳王闔閭時才開始嶄露頭角,名顯於諸侯。本文要說的這兩位刺客,都是受闔閭所僱,也都順利完成了使命,然而他們之間又有哪些不同呢?闔閭的父親諸樊遵循先王遺命,想要傳位於四弟季札,採取了兄終弟及的古老傳統。三弟夷昧死後,季札卻堅辭不受,這樣夷昧的兒子僚便繼承了王位。僚的堂兄闔閭因此頗為不滿,圍繞著王位爭奪,便有了「專諸刺王僚」和「要離刺慶忌」。
  • 刀光血影吳王闔閭「上位記」
    今天我們來聊聊吳王闔閭上位始末,其實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的叔叔,具體是怎麼回事呢據《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吳王闔閭的爺爺老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依長幼分別為諸樊、餘祭、餘昧、季扎。其中他的小兒子季扎最賢明,壽夢就想立季扎為王,可是季扎就是辭讓,沒辦法最後就立長子諸樊為王。
  • 吳王闔閭水中古墓,地宮藏有3000把名劍,為何盜墓賊望而卻步?
    兄終弟及搞不成了,又恢復到父死子繼,於是餘昧之子公子僚被擁立為王。此事惹來一人不滿,他就是諸樊之子公子光。他認為,當年父親之所以傳位給二叔、三叔,目的是最終傳給四叔季札,現在四叔走了,王位該回到我們長房。於是,他招賢納士,暗圖奪取王位。當時,楚國伍子胥投身公子光麾下,他為報知遇之恩,為其尋覓了勇士專諸。
  • 和「吳王闔閭」有關聯的歷史上兩大有名的刺客故事,你知道嗎?
    歷史上專諸刺吳王就和他有點關聯。這個人叫季札,無意官場的公子哥。他的父親與三個哥哥都想讓他繼位,他堅決不同意,後來大哥為了讓他繼位就傳給老二,老二傳給老三,這回輪到他了,他堅決不接受,結果老三就傳給自己兒子了,結果老大兒子心裡不平衡了,最後刺殺了吳王僚自己繼位,這個老大的兒子就是闔閭。闔閭後來又派刺客要離刺殺了想復仇吳王僚的兒子慶忌。
  • 生的偉大,死的窩囊,被「粉絲」坑死的吳王闔閭
    關於春秋時期的霸王有很多版本,除了齊桓公之外,還有有一個人的名字也會頻繁地出現在霸王的名錄裡,這就是吳王闔閭。自從闔閭的爺爺壽夢開始和中原文明對接上,並建立了強大的軍隊之後,吳國一步步強大起來,到闔閭的時代達到了巔峰,而闔閭的人生,也頗有一番戲劇色彩。
  • 東周歷史故事(3):「 自刎 」 軍隊,勾踐求和
    一則國數之多呈現多元化的複雜,打打殺殺、和和睦睦、姻親相互,爾虞我詐,忠心赤膽,伶俐機智,無一不對應於後世之象。二則東周典故之多形成了我國成語的喻意深邃。三則最為感嘆:由於東周列國之事,總要歸因於生事之人,這些人物個性之鮮明、思想之異同,匯集全面,影響左右著後世之人。每每在後來的歷朝歷代都能夠看到曾經同樣的疊影。
  • 刺客信條:手持魚腸劍的專諸刺王僚,卻是「懼內」的始祖
    而專諸置匕首於魚腹中,以刺殺吳王僚,故稱魚腸劍,是為勇絕之劍。3魚窮匕首現,專諸魚腸刺王僚喝酒喝到暢快的時候,公子光讓專諸把匕首放到烤魚的肚子裡,然後專諸獻魚與吳王僚。專諸掰開魚,趁勢取出魚腸劍刺殺王僚,吳王僚當場斃命。公子光全部消滅了他們,於是自立為國君,這就是吳王闔閭。唐雎評價專諸:「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4 俠義直至,懼內始祖當伍子胥進入吳國境內,剛來到一個村落。
  • 吳王闔閭:成也仇恨,敗也仇恨
    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個墓葬的主人吳王闔閭。吳國地處東部蠻荒之地,但它的第一任「老大」吳太伯按照輩分應該是周朝第一任「老大」周武王的親叔叔。所以在《史記》「世家」中排第一位的不是輩分最高的姜太公建立的齊國,不是地位最高的周公創立的魯國,也不是爵位最高的商人後裔創立的宋國,而是遠在蠻夷之地的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