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
有德行、聰慧、道術、知識的人,常常是會生活在麻煩與災禍之中的。
這話不無悲情;叫作「智慧的痛苦」,叫作「好人難做」,叫作「不遭人妒是庸才」。
孟子:「士憎茲多口。」
人們很討厭那種說三道四的人。每個人都有過失和冤屈,都有一時不被理解乃至終生難被理解處。越是大人物,越不可能沒有對立面。
這樣,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應該有足夠的自信,不必呼冤、不必埋怨、不必要求群小噤聲、不必擔心自己名譽受損。
反之,要認識被群小慍怒、誤解、攻擊、抹黑的難免性,同時更要有身正不怕影子斜,不怕非議的自信心。
孟子:「每人而悅之,日亦不足矣。」
見一個人就去取悅一個人,只怕整天也顧不過來呀。
做一件事,無論多麼深謀遠慮,也不可能取悅所有人,讓正當的、儘可能多的人滿意也就可以了。
如果立足於讓所有人滿意,就會因為一件件無關宏旨的小事影響大局,最終只會一事無成。
所以,既然知道了總會有人不滿意,那麼做事就不能怕得罪人,總是瞻前顧後、謹小慎微是不行的。
如果見到一個人就想著要取悅他,無論如何也是忙不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