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嫉是庸才

2021-02-22 禪海梵音

所以修行不是跑到廟子、跑到山裡去,山裡誰磨你,算什麼修行?有年輕出家人要去住山洞閉關我都供養,但是我都告訴他們,你修不好的,你去三年再下山跟我做事看看。他三年打坐,跟我做事一天就垮了,就受不了。尤其我這個大魔,天天罵他這樣不對、那樣不對。他在山上受人恭敬禮拜,到了這裡挨老師罵就受不了,這個魔境界過不去你不要修道。《維摩詰經》這一段就是告訴你,受得了魔才是道。尤其你們這些剛剛找上魔境界的,要多注意啊!

 

古人作的一副對子:「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忌是庸才」。一個人出來做事如果沒人嫉妒你,那這人是個笨蛋。又能幹又有本事的,一定有人吃醋被人討厭,在團體裡沒有人討厭妒嫉的,就曉得這傢伙一定是無用的東西。有你不多,沒你也不少,這樣一個人一定是個閒傢伙。人做到這樣一點價值也沒有,這是普通的道理,不是佛法。你不要以為這兩句話簡單,我是一輩子拿來當咒子念的。年輕時我風頭之健,各方面要打擊我的很多,心裡很煩,一想到這兩句,就哈哈一笑,不理了,真解脫了很多痛苦,「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這不是給你們說笑話,你以為一定要什麼咒語,這就是好咒語。你哪天夜裡碰到鬼,把這兩句一念,那鬼都跑掉!如果鬼要來迷你,證明你這個人還有點好處。如果鬼都不理你了,你這個人還有什麼用處!對吧?

 

*****

 

爾時,維摩詰語大迦葉:仁者!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故,教化眾生,現作魔王。

 

因為大迦葉懂,他到底是禪宗的第一代祖師,所以維摩居士告訴他,十方世界中作魔王的,都是十地以上的大菩薩。《華嚴經》講兩個對立的,十方世界治世的轉輪聖王,是十地以上的菩薩才來的。但是能與佛對抗的魔王,也是十地以上菩薩所演變的。所以魔王這個名辭談何容易啊!禪宗祖師會說,某人的境界可以入佛了,但是還不可以入魔。要魔佛兩邊都不著,才是得真解脫,然後也可以成佛,也可以成魔。

 

原始佛經翻譯過來時,魔字本來用「磨」,是磨練的意思,經典常用「磨羅」。後來加上宗教觀念,就把它變成魔鬼的魔。這其中的觀念是有差別的。

 

這裡維摩居士好像是在推崇魔道,他是講大魔王,不是小魔王。嚴格的講,誰是大魔王?十方一切聖賢、一切教主,才是真正的大魔王!沒有這個境界是不能成聖人的。

 

接下來講什麼是魔王大菩薩境界。

 

又迦葉,十方無量菩薩,或有人從乞手足耳鼻、頭目髓腦、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婢、象馬車乘、金銀瑠璃、硨磲碼碯、珊瑚琥珀、真珠坷貝、衣服飲食,如此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而往試之,令其堅固。

 

修道的人都怕魔,對不對?但是真修道的人要拜魔,求魔來磨你,魔還不肯來呢!你能受魔王折磨要多大的福氣啊!真受得了魔,打過了這一層,你的道理就躍進一大步。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的力量比道還大。如果你磨不過去,你的道只高一尺而已,魔可是有一丈高。如果你能把魔降伏了,就跳了九尺,你還不幹?有便宜還不曉得佔,可見眾生沒有智慧。

 

這裡說,魔在哪裡?給你反對、給你刺激、給你煩惱的都是魔。十方世界有無量大菩薩現身作魔王,故意要人家這樣那樣,要人家的手腳、財產,要了以後還打你、笑你。真做菩薩是什麼都可以布施的。布施身體的手足、血、皮、骨等,比較容易。比如血庫缺血了,要你捐血,你會同意。要你把房子捐出來,幹不幹?捨不得了吧!這還不算,要你把太太或先生讓出來,恐怕你會動刀子了。然後還有你的車子、首飾等,都拿出來。有人專門來向你要,其實都是菩薩變成魔王來試你。

 

中國文化有幾句話,跟這段經文是異曲同功,我前面講過了,你們也記了筆記,但是還記不住:「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忌是庸才」,你們出去做事,受不了人家嫉妒打擊;我說我為你高興,還有人嫉妒打擊你,如果你窩囊的話,就沒人要嫉妒打擊你了,這代表你沒什麼了不起嘛!

 

許多人為了財產糾紛煩惱,清朝安徽桐城有條「六尺巷」,據說是當時宰相張廷玉家中,土地被鄰人蓋牆侵佔了三尺,家人通報在京中的宰相。宰相併沒有去向地方官吏打招呼,而是回一首詩給家人:

 

萬裡修書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裡今何在 誰見當年秦始皇

 

這事被鄰人知道了,就還他三尺地,又再退讓三尺,所以就成了條六尺寬的巷子。實際上,這位宰相書讀得多,可能是學唐末楊玢勸家人相讓的例子。楊玢在尚書任內,快要告老退休的時候,他在故鄉的舊屋地產,有些被鄰居侵佔了。於是他的家人們要去告狀打官司,把擬好的起訴書送給他看。楊盼看了,便在後面批說:

 

四鄰侵我我從伊 畢竟須思未有時

試上含元殿基望 秋風秋草正離離

 

這些是中國的例子。我常說,中國宋明以後的理學家講規規矩炬做人,是佛教的律宗,老莊道家是佛教的禪宗,講解脫的。舉這些例子,你說菩薩在哪裡?不一定在廟子,不一定在宗教中,社會上很多人行的就是菩薩道。倒是穿上宗教外衣的人,常常聽聞佛法的人,卻做不到。社會上很多不信宗教的人,我看了肅然起敬,他們真是菩薩。

 

維摩居士說,種種來磨難你的都是菩薩,所以你們夫妻感情好的是好菩薩,感情壞的是壞菩薩,都是菩薩!你把另一半當是菩薩,就解脫了!

 

所以者何?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有威德力,故行逼迫,示諸眾生,如是難事,凡夫下劣,無有力勢,不能如是逼迫菩薩。譬如龍象蹴踏,非驢所堪,是名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智慧方便之門。】

 

為什麼菩薩才能做魔王來折磨人?因為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才有這個威德力。威德是從福德來的,魔王一定是有大福德大享受的。像你們連飲食都艱難的話,要做魔王還做不了呢!只有魔王才有資格來迫害眾生,使你向善,這也是仗頭出孝子的道理,反的教化是能成就人的。但是你如果不具備威德力,就不能這麼做,言不壓眾,貌不驚人,講出來惹人反感,你還是做正面的菩薩吧!沒有這個條件,不能做魔王去迫害人的。比如龍象,踏下去就有力量,小驢子是不能比的。

 

*****

 

一切眾生的生命勞累得不得了,是什麼使你勞累呢?就是煩惱魔。以佛法看來,這個人的生命、世界的歷史、社會的進步繁華,都是煩惱魔造成的。所以你不要以為魔是不好的,今天人類科學昌明,經濟發達,都是煩惱魔所造的。

 

而佛法在哪裡呢?佛法就在魔法中,佛道就在魔道中,所以轉煩惱就成菩提。你求沒有煩惱,那就不能作佛事。佛法的標記是蓮花,天主教的標記是十字架(其實是卍字拆開來的,也是個圓圈拆開的),回教的標記是半個月亮。蓮花的特性是它不長在乾淨的地方,那泥巴越髒,蓮花長得越好。它另一個特性是花果同時,因中有果,果中有因。花一開就有蓮蓬,蓬中就有蓮子。學佛的人常想走清高的路線,但是清高是不能成道業的。所以菩薩要入世,進入煩惱圈子去鍛鍊自己,才是佛道。

 

中國有個很好的對聯,我也屢次提到,你們青年人要記住:「能受天磨真鐵漢,不招人嫉是庸才。」成功是磨練,失敗更是磨練。只有白痴才沒有人嫉妒,你只要有點本事就會有人嫉,連佛和耶穌都是遭嫉的,這兩句話也是佛法的道理。

 

*****

 

真修行人,以智慧劍破煩惱賊,不但可以跳出五陰,還可以跳出十二入、十八界。這才是真正成就了。成就了之後,才能挑負起解救一切眾生重擔的勇氣和決心,才能解決眾生的煩惱痛苦,正是所謂一肩挑起天下眾生的煩惱。

 

有這樣的氣派,所以能「以大精進,摧伏魔軍」。五陰是魔,煩惱也是魔,都是來磨你的。我們人生的遭遇,沒有那一件不是來磨練你的。能經得起磨練,就是大丈夫。如果被磨練垮了,就完了。所以說「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嫉是庸才」。

 

為什麼這裡用大精進而不用大勇呢?因為是永遠地求進步,不滿足於今天的成就,明天要更進一步。如此精進修持,直到成佛境地。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孟子反,是魯國的大夫。在魯哀公十一年這個階段,當時魯國有難,作戰的時候,孟之反為統帥之一。孔子學生冉有也參加戰役為統帥。孟子反怎樣的不伐呢?有功而不驕矜,不宣揚叫不伐。古代「伐」與「矜」這兩個字常常會連在一起用。「矜」是自以為高明;「伐」則為有功、有才,而自我誇耀。

 

「奔而殿」,是說他在這次戰役中打了敗仗,撤退時他走在最後,拒敵掩護撤退。我們知道歷史上記載,魯國那一次是打了敗仗。學軍事的人就知道,打勝仗容易,打敗仗難。軍事中的作戰計劃是有兩套的;這兩套計劃分門訂立。假如當統帥的作打勝仗的計劃,參謀長便應當另作打敗仗的計劃,然後兩套計劃配合起來運用。或者參謀長作打勝仗的計劃,但統帥就不能再作打勝仗的計劃,否則萬一敗了會很慘。戰爭不是勝就是敗,但一個人又計劃勝仗怎麼打,又計劃敗仗怎麼打,心理上也成問題。當然,有特殊的將才不在此限。中國歷史上打敗仗最有名的軍事家應該算是諸葛亮,他六出祁山,每次撤退,一兵一卒都不會少,是古今以來,安全撤退成功的戰略家。

 

在戰場上打了敗仗,哪一個敢走在最後面?就是平常走夜路,膽小的也先跑了,怕後面有鬼。打敗仗比這還可怕。孟之反則不同。「奔而殿」,叫前方敗下來的人先撤退,他自己一個人擋在後面。「殿」便是最後的意思。「將入門」這句,是說孟之反由前方撤退,快要進到自己的城門時,「策其馬曰」,他才趕緊用鞭子,抽在馬屁股上,超到隊伍的前面去。然後告訴大家說:「非敢後也,馬不進也。」他說,不是我膽子大,敢在你們背後擋住敵人,實在這匹馬跑不動,真是要命啊!

 

孔子認為像孟之反修養到這種程度,真是了不起。這一節,我們有兩點要了解。第一點,歷史上每一戰爭下來,爭功爭得很厲害,同事往往因此變成仇人、冤家。尤其在清朝時候,有些人奪取了功勞,還把過錯推給別人。因此引起內部的不平。太平天國的失敗,就是由諸將爭功所致。第二點,由此可知魯國當時國內的人事問題太複雜,但孟之反的修養非常高,怕引起同事之間的摩擦,不但不自己表功,而且還自謙以免除同事之間彼此的嫉妒。

 

《論語》所以要把這一段編入,乃是借孟之反的不居功,反映出春秋時代人事紛爭之亂的可怕。實際上,人事紛爭在任何時代都是一樣的。很坦白地說,在一個地方做事,成績表現好一點,就會引起各方面的嫉妒、排擠;成績不好呢?又太窩囊。人實在不大好作。當時魯國人事上也是這樣情形,孟之反善於立身自處,所以孔子標榜他不矜不伐。

 

同時以另一個觀點來看,孟之反更了不起,不但自己不居功,而且免除了同事間無謂的妒忌,以免損及國家。古人說:「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忌是庸才。」像李陵與蘇武的故事便是如此。當時李陵孤軍作戰,友軍各懷忌心不來相救,因此被逼到投降了。司馬遷為這件事向漢武帝力爭,他說李陵之投降是被逼的。友軍嫉妒他,不支援他,他一人帶了五千士兵,孤軍深入絕域,最後拚得剩下十餘個人,還在奮勇拒敵,這怎麼能責怪他呢?結果漢武帝發了脾氣,司馬遷受了宮刑。後來蘇武回來,就寫信勸李陵回來,李陵回信說,叫我怎麼回去呢?回去以後,那些專門根據人事法規辦案的人,東挑剔,西挑剔,挑剔得沒完沒了。我將無法辯白,實在受不了。前方作戰受苦,回來碰到那些自以為懂法的專家,雞蛋裡挑骨頭,一個字錯了就會有罪,這叫人怎麼受得了?所謂:「刀筆之吏,弄其文墨。」便是此意。

 

講到這裡,同時想起漢高祖大將周勃的故事。他功勞很大,到文帝時,出將入相,萬人之上,一人之下。後來因事坐牢,而那個監獄的管理員,叫他坐就得坐,叫他站就得站。周勃不免感嘆當年統兵數十萬,一呼百諾,那種威風之神氣。無奈進入監牢,受盡了窩囊,也只好嘆息說:「今日方知獄吏之尊!」

 

講孟之反為什麼要說到這些?便是讀書不要讀死書,要把書讀活了。讀《論語》是要懂得如何作人做事,並不是為了應付考試。

 ----------------

本文整理自南公懷瑾先生《論語別裁》

本文整理自南公懷瑾先生《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本文整理自迦陵仙音-禮敬南懷瑾老師博客


相關焦點

  • 左宗棠: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嫉是庸才!
    這句話出自左宗棠的一首詩,原詩是: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嫉是庸才。監牢且作玄都觀,我是劉郎今又來。然而,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卻是從國學大師南懷瑾文章讀到的。他將這句話視為自己一生的人生心咒,是無上咒、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 南師懷瑾 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忌是庸才
    佛法的標記是蓮花,蓮花的特性是它不長在乾淨的地方,那泥巴越髒,蓮花長得越好。它另一個特性是花果同時,因中有果,果中有因。花一開就有蓮蓬,蓬中就有蓮子。學佛的人常想走清高的路線,但是清高是不能成道業的。所以菩薩要入世,進入煩惱圈子去鍛鍊自己,才是佛道。中國有個很好的對聯,我也屢次提到,你們青年人要記住:「能受天磨真鐵漢,不招人嫉是庸才。」成功是磨練,失敗更是磨練。
  • 南懷瑾老師: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忌是庸才
    學佛的人常想走清高的路線,但是清高是不能成道業的。所以菩薩要入世,進入煩惱圈子去鍛鍊自己,才是佛道。中國有個很好的對聯,我也屢次提到,你們青年人要記住:「能受天磨真鐵漢,不招人嫉是庸才。」成功是磨練,失敗更是磨練。只有白痴才沒有人嫉妒,你只要有點本事就會有人嫉,連佛和耶穌都是遭嫉的,這兩句話也是佛法的道理。
  • 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忌是庸才
    有年輕出家人要去住山洞閉關我都供養,但是我都告訴他們,你修不好的,你去三年再下山跟我做事看看。他三年打坐,跟我做事一天就垮了,就受不了。尤其我這個大魔,天天罵他這樣不對、那樣不對。他在山上受人恭敬禮拜,到了這裡挨老師罵就受不了,這個魔境界過不去你不要修道。《維摩詰經》這一段就是告訴你,受得了魔才是道。尤其你們這些剛剛找上魔境界的,要多注意啊!
  • 不遭人忌是庸才(文/南懷瑾)
    學佛的人常想走清高的路線,但是清高是不能成道業的。所以菩薩要入世,進入煩惱圈子去鍛鍊自己,才是佛道。中國有個很好的對聯,我也屢次提到,你們青年人要記住:「能受天磨真鐵漢,不招人嫉是庸才。」成功是磨練,失敗更是磨練。只有白痴才沒有人嫉妒,你只要有點本事就會有人嫉,連佛和耶穌都是遭嫉的,這兩句話也是佛法的道理。*****修道的人都怕魔,對不對?
  • 郭德綱用《德雲鬥笑社》再次證明一件事:不遭人嫉是庸才
    最後不僅拿脫口秀和《德雲鬥笑社》的相聲相比較,讚揚脫口秀是一種智慧,而脫口秀演員靠著這種智慧和觀眾達到了精神層面的交流,把脫口秀真是誇上了天。再者說了,這樣高的要求脫口秀節目真做到了嗎?還有,郭德綱在某期節目中和于謙私下指導秦霄賢,他們圍坐在一起喝茶時提及茶壺壺嘴不能對著人的規矩也引起了部分人的不認可
  • 不遭人嫉是庸才!肖戰遭黑粉全力抵制,反獲眾多官微及檢察院支持
    每日更新,吃瓜不停,正能量小編為你守護娛樂圈 《青春環遊記2》一剪沒肖戰的鏡頭可以說正中黑粉下懷,然而肖戰本人轉頭便作為扶貧體驗官走進河北蔚縣助力貧困縣扶貧。這件事情不但得到了眾多官微的支持,甚至有很多檢察院也站出來為肖戰發聲。
  •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遠離那些說是非的人
    朋友或同事之間經常會私下談論一些事情,這是在所難免的,但要注意哪些能說,哪些不能說。朋友或同事之間聊一些有營養、有價值、能夠提升個人能力或工作效率的事情,那肯定是好事;但如果是說別人的是非,那便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事。一個愛說別人是非的人,多半是個不值得信任的人。
  • 佛法就在魔法中,這四種魔是不希望你成道的
    南老師告訴我們人就是活在一個魔境之中,你睜開眼閉上眼都是魔,人生處處是魔鬼,因為魔鬼多,所以很多人才會去學佛,因為學佛可以幫助我們破除魔障的迷惑。佛學之中羅漢在大乘佛教中羅漢低於佛,菩薩,為第三等,羅漢有三層解釋:一說可以幫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煩惱;二說可以接受天地間人天供養;三說可以幫人不再受輪迴之苦。即殺賊、應供、無生,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
  • 王陽明: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世界都為你讓步
    《傳習錄》原文如下:人須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而實放溺也。按現在話說:多經歷事情,多增加閱歷,多經歷磨難,在磨練中成長,在事上練就一顆強大的內心!而不是一味靜修。不受煙火不成神,不受折磨不成人,不經風雨,不見彩虹!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嫉是庸才。
  • 覺真長老在獲悉張國榮自殺後的開示
    覺真法師獲悉二人自殺,感喟不已,寫下這篇短文。2015年3月16日,覺真法師安詳示寂,世壽83歲。再過幾天又是張國榮去世紀念日,我們回頭重溫覺真法師這篇開示,或許另有一番感悟。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人生會經受許多折磨:有來自對面的,有來自背後的,有來自仇者、怨者,也有來自親人,來自你最信賴的人,還有來自素不相識、也素不相干的人。總之,說不清、道不明的折磨,的確不少。 請別害怕折磨。沒有折磨,人不會走向理性;沒有折磨,人不會走向成熟。當然,更不會走向成功。只有經過折磨,不拒絕折磨,能忍受折磨,人才學會了怎麼活下去。
  • 南懷瑾的點撥:人在低谷時,默念這三句話,一切都會否極泰來
    朋友的這種情況其實很多人都曾遇到過,無論是初入職場的小白還是身經百戰的過來人,在面對工作和生活時,總會有許多頭疼的問題,但是有的人能夠處理好,有的人卻會焦頭爛額。面對紛繁的世事,我們總是感覺身心俱疲,許多人會在佛學當中尋找心靈慰藉。佛學於我們的生活而言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能夠幫助我們驅除迷茫,找到方向,若是能將其中的精華用作方法論來指導時實踐,那麼必然能夠少點煩惱。
  • 不遭人妒是庸才!誰也取悅不了所有人
    孟子:「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有德行、聰慧、道術、知識的人,常常是會生活在麻煩與災禍之中的。這話不無悲情;叫作「智慧的痛苦」,叫作「好人難做」,叫作「不遭人妒是庸才」。人們很討厭那種說三道四的人。每個人都有過失和冤屈,都有一時不被理解乃至終生難被理解處。越是大人物,越不可能沒有對立面。這樣,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應該有足夠的自信,不必呼冤、不必埋怨、不必要求群小噤聲、不必擔心自己名譽受損。
  • 耐得寂寞真好漢,不遭人忌是庸才
    許多歲月雲煙般遠去了,留不下任何痕跡。要不是這次請客,我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來追尋流逝的歲月。過去的事情,我從不放在心上,我總在自己的了無牽掛中,寧靜安詳地活著,有時發出感嘆,也是希望孩子們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達成屬於自己的那種明白和自由。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在承受貪慾和愚昧帶來的痛苦,他們都想解脫,但不知怎麼解脫,他們也像當初的我那樣,沒有老師。
  • 真正有出息的人,一定會吃過這4種苦,吃得苦越多越成功
    遭人嫉妒的苦左宗棠曾說:「能受天磨真鐵漢,不招人嫉是庸才。」越是優秀的人,就越容易遭到別人的嫉妒。遭人嫉妒可以說是一件好事,也可以說是一件壞事,好是因為被人嫉妒,證明你是個有能力有才華的人,別人不會去嫉妒一個無用之人。
  • 到底是槍打出頭鳥,還是不遭人妒是庸才
    最近「螞蟻金服被暫停上市」的新聞被火爆全網,很多評論都說馬爸爸高調過了頭,遭報應了。且不說裡面是涉及了金融業監管機制的實質而不是簡單的程序問題。這裡想說的是在中國人社會關係中很重要的一點——做人是否要低調。
  • 不遭人妒是庸才,真的想賺錢,就不要活在別人口中
    隨著年紀的增加,很多人有個感受,這輩子能為自己而活的時間,是很少的。但同時也有個問題,當你自己混得不行時,也很難幫助到身邊人。所以啊,必須先讓自己爬出泥潭,才有資格說幫他人。很多人即使看到利益,也不主動去爭取,只能眼睜睜的錯過。其實,當面對機會時,不管能不能做成,都應該毫不猶豫的先抓住。只有這樣,大家才會團結在你周圍。不管最後分到的利益多還是少,你都能拿到最多的資源。